对北大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十大质疑

发布时间:2020-04-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今年5月12日,北大行政当局公布了一份《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征求意见。该方案分两个部分47条,核心是通过限制教师聘期和申请晋职次数,迫使全校副教授以下教员面临下岗的威胁。学校的这次改革方案已被外界称为“休克疗法”,将给北大未来以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带来无穷祸患。与历次的改革方案一样,这次改革方案完全撇开学校教代会和工会,是学校行政当局少数人闭门造车的产物,同时严重地违反了《劳动法》和《教师法》,更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北大的校情。学校行政当局打着“改革”和“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旗号,以陈旧的管理观念为指导,企图简单搬用企业管理模式,把“光荣”的人民教师贬低为临时打工者,并使他们处于“饥饿”纪律的束缚之下,这种做法显然与“改革”的目的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完全背道而驰。

  

  作为北京大学的“主人”以及正在北大教学科研一线奋斗的中青年教员,我们本着爱北大、支持真改革,反对假改革的宗旨,谨对北大行政当局的这次改革方案提出如下质疑和建议:

  

  一、关于改革方案出台的时机问题。根据该改革方案的序言所称,学校行政当局在今年2月已经对此次教师人事改革进行了研讨,并形成了“一致意见”。显然由于“非典”肆虐,该方案的公布日期被推迟了。学校的这种考虑可以理解。但是令人无法理解的是,今年5月,北京“非典”虽有缓解,但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党中央和学校也再三强调,必须克服麻痹、松懈情绪,万众一心战胜“非典”。在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学校行政当局却突然出台了改革方案,客观上对于团结全体教师开展防“非典”斗争恐怕不能起到什么促进作用。

  

  二、关于中青年教师队伍的评价问题。引入竞争和流动的机制是正确的和必要的。但学校行政当局对现有中青年教师队伍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尊重和信任。目前,副教授以下青年教师是北大本科生课程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也是研究生课程以及科研工作中的生力军,他们还担负着院系的各种烦琐的服务工作。虽然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是合格的,但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因此也是称职的。现在学校行政当局依据过时的管理观念,秉承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原则和丛林法则,用“饥饿”纪律管制教师,使他们时刻处于生存得不到保障的境地。但是教师不是物,我们是人,大写的“人”,我们要求有生存的权利和人的尊严,要求有做学问的宽松的环境,要求有为北大新的百年贡献心力的机会。

  

  三、关于改革的方式和方法问题。学校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改革方式和方法却需要仔细推敲。学校行政当局的此次改革方案毫无疑问是休克式,想一步到位,这种急迫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效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因为这个方案完全否定历史,与过去的改革缺少衔接;
其次对整个中青年教师队伍没有区分,例如有些副教授已经在北大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学校准备把他们一脚踢开,这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更逞论什么人文关怀。学校完全可以实行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
最后,通过自然渐进的方法,学校也完全可以达到引入竞争和流动的机制,建立世界一流师资队伍的目标,而没有必要搞什么激进改革,动摇学校团结稳定的基础。

  

  四、关于如何学习外国高校先进经验的问题。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当然需要借鉴国外一流大学的经验和做法。但是,首先学习外国先进经验要切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大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可能照搬照抄外国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50年代我们全盘学习苏联的教训值得记取;
其次,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到底应该学什么?目前中国大学体制上的主要弊端是政校不分,行政主导和学科建设单一,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外国大学自主办学、教授治校、通识教育等先进经验,用来改造我们自己的大学,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迅跑;
最后,学习外国先进经验不可从政策制定者的利益出发,以“改革”之名,行保护某些人“既得利益”之实。例如,此次北大改革方案拟实行教授终身制,表面上看是学习了外国高校的先进经验,实际上却是移花接木,把外国大学的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track)歪曲为终身教授制度。

  

  五、关于教师劳动权和职业保障问题。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方略,党和国家也公布了一系列法律保障教师的劳动权和其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有劳动权、集体谈判劳动合同权以及雇主不能无故解除劳动合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待遇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的公务员。从历史上看,教师曾是中国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虽然不再是国家公务员,但由于北大作为国立大学的性质,仍应当属于国家长期雇佣的公职人员。而且,北大行政当局起初在雇佣教师时并不是将他们作为临时人员聘用的。因此,北大的教师人事改革方案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不能单方面由学校行政当局说了算,教师对于学校当局擅自改变过去约定以及提出新合约应当有集体谈判的权利。

  

  六、关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与其他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问题。目前在北大,到底是教师人数多了,还是其他人员多了,这是一个学校当局非常明白的问题。教师人数的多少是由学生人数决定的,也就是通常讲的师生比例,这个完全可以通过实行总量控制来解决。根据学校有关方面统计,北大现有学生39533人,教授1129名,副教授1461名,也就是说加上讲师、助教约在3000人左右,这个比例在国内外决不是最高的。问题在于,北大的行政和后勤人员在总量上仍然超过教员,达到4000多人,这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却是绝无仅有的。

  

  七、关于院系在教师管理中的权限问题。北大前几次的改革曾经明确宣示,院系在教师的聘任、职务晋升等方面将享有较大的权限,这是符合权力下放的原则的。但是,此次改革采取一刀切的办法,不管各个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是否缺编等,对教师聘用、管理作了硬性规定,院系在人事上的权力被侵蚀。实际上,学校只需要进行总量上的控制就可以,其他应当交给院系操作,学校当然也可以形使监督的权力。

  

  八、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何在的问题。此次改革方案声称:“创建世界一流的关键是人才,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这种说法应该说不完全正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领导,北大因有蔡元培而成为近代大学;
因有马寅初而没有堕落;
因有丁石孙而赢得荣誉。而北大教师虽在名义上为北大主人翁,但从无参与学校大政方针决定之权利和途径,无权利者无义务,因此根本不可能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学校当局的说法实际意味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人才,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关键是科学合理的人事制度,而建立科学合理人事制度的关键在于人事部。

  

  九、关于要不要给可能下岗的教师出路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化,一部分北大教师肯定要面临下岗的问题,但是学校给这些人应当有出路。对此学校要有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妥善安排他们的出路。因为,一方面这些教师大多受过10多年的高等教育,并在北大工作几十年,在教学、科研方面曾经取得过一些成绩,现在将他们扫地出门,不给出路,不仅与国家有关法律相抵触,而且是严重的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这些教师中不少本校生原来是作为优秀分子留校的,即使他们未必是拔尖人才,但与其他学校的师资相比仍然具有优势。历史上北大曾规定,外校的教授到北大一开始只能作副教授。现在,北大也应有这样的自信。然而,目前的改革方案规定不再留北大自己的毕业生,这不仅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也是对北大自身教育水平的否定。

  

  十、关于教师队伍的梯队问题。教师是一个完整的队伍,是一个梯队。此次改革只考虑稳定教授队伍,而在副教授、讲师队伍中“建立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这不仅有悖公平的原则,而且会严重影响改革的效果,并在教师队伍中人为制造矛盾,最终损害北大的改革、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学校应当考虑教授队伍也需要引进竞争机制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师队伍的稳定也是学校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实,这方面国外的现成经验就是建立终身教职制度,该制度在国外高校的建立,目的在于加强教师职业的安全感,保障教师不受行政当局威胁进行自由、独立的学术研究。一个北大的教授、副教授、讲师或助教,只要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并且基本称职,他就有权利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到退休。

  

  一位英格兰伟人在47年前曾经劝说过一位鲁莽的改革家。他说:“您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这是很好的!我只是想建议您别太性急。一蹦两跳并不容易跨越深渊,倒是可能坠入其中”。北大的改革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推动北大发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北大未来新的百年辉煌的前提和动力。但是,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更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北大的校情,改革应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而相信党、相信群众,则是我们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相关热词搜索:十大 质疑 北大 人事制度改革 教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