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 一座正在坍塌的偶像]每个人都是一座山王石

发布时间:2020-03-2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王石应该感谢民众非理性的谩骂和抵制,一方面他们可能是在误读王石,另一方面,却也是对王石偶像的一种拆除      大概一年前, 我听见经济学家在一个私人场合说,王石已经被媒体宠坏了。当时并没有完全在意,直到最近汶川地震,王石就万科如何捐款说了几句看上去底气十足的话,忽然让自己直接与大众对立,我才知道,今天的王石真的已经被媒体宠坏了,坏到他至今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相对于网络民众铺天盖地的谩骂,我同时看见几个学界中人努力在为王石辩护。相关的理由十分在理,比如万科的股权结构、王石的管理权限、企业的效益追求和市场的合理分工。平心而论,王石的言论并无明显错误,一个企业的捐献问题,属于公益、慈善范畴,并无硬性约束,企业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在于发展企业。王石当然知道这样的道理,所以他选择在自己的博客里信心十足地加以表达。我能在他的语气中体会到一种对读者的教训,在字里行间看到一种掌握常识之后的布道姿态。
  同样是200万元的捐款,潘石屹的姿态就低调很多,他基本保持沉默,这使得他在地震灾害期间远离了公众视野,只留下王石一个人,做了公众愤怒的靶子。
  现在看来,骄傲可能是王石最大的障碍。因为骄傲,王石可能忘记了自己的位置,他可能在某些时候不再把自己仅仅定义成万科的董事长,而是给自己附加了更多的社会要素,抑或是媒体给他强加了许多社会要素。而在铺天盖地的报道中,王石渐渐习惯了来自不同方面的膜拜,以为自己可以俯视众生了。
  今天的王石,既有万科董事长这样的企业家身份,也有登山家,航海家等等明星身份,还有阿拉善生态协会主席等非政府组织领导人身份。有人说, 王石在万科享受到的,是企业家在他的公司里至高无上的尊贵体会;当然,他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偶像,他每说一句话, 就能搅动整个市场;王石在阿拉善等民间组织里团结一批有社会理想情结的企业家,在那里试验民主,实践沙漠治理梦想,因此他成了民间组织的偶像。他似乎走到了这个时代的最高处。
  但偶像也有偶像的烦恼。有人质疑,万科非常成功地将王石塑造成为偶像,但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层面,王石的确存在力度不够、抱残守缺的问题。作为一家房地产公司,万科这些年一直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体系之中,与国家垄断资源无关, 与垄断市场无关,按照一般的经济学解释,这样的企业完成产权的自然人改革,应该不是难事,但万科在多年前的一次员工持股改革失败之后, 王石再也不敢提及产权改革之事,就只能解释为王石过于保守了。
  
  一个无法在自然人产权制度上有所突破的企业家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而只是一名职业经理人。这种企业制度意义上的定位导致了今天的王石:他放弃产权追求, 转而寻求其他价值体系。
  我上一次见到王石,是在温州的香柏论坛上,那是一次与新教伦理有关的活动,王石在那里讲述了自己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也讲述了万科的企业文化与新教伦理之间的关系。而在早些时候,我又发现王石带着他的车队,从新疆出发,途经阿富汗和巴勒斯坦,又折返到印度,他说他在这样的旅途中,实地体会到了伊斯兰教真主的伟大和印度佛教鼻祖释迦牟尼的宽阔。在不同的信仰之间,王石来回穿梭,似乎在比较,又似乎想为他所用。他可能相信,凭借他的聪慧的头脑,他能够吸收到各种信仰的营养,自己整合出一种更加有建设性的信仰,或者在众多的信仰中间, 他更相信自己。就像他登上了一座座高山,就恍惚以为自己成了众山之王,以为自己成了命运的主宰。
  一个将自己偶像化的人,注定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的生存就处在这种二律背反的状态之中。人生真是充满了试探,好不容易从企业产权的纠结中脱离出来,却又走进了偶像崇拜的陷阱。今天王石面临的困境,刚好就在这里。是那种无所不在的偶像崇拜情结,让他骄傲,让他得意忘形,以为左右逢源。结果却腹背受敌,遭遇到铺天盖地的民众抵制,而且这样的抵制,竟然高举着悲悯、爱和同情等等温柔的旗帜。而这些美好的概念,刚好是王石多年以来不断训练的人生功课。

相关热词搜索:一座 坍塌 偶像 王石 一座正在坍塌的偶像 一座正在坍塌的偶像 一个偶像的倒塌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