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巴拉太空计划安卓版【航天大国的太空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2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后,世界各国航天专家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发表声明说:“中国再一次表明,它已跻身于有能力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少数精英国家之列。”法国达索航天集团宇航专家菲利普?库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说,“神六”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一步。中国航天业“进步非常快,正实现着跨越式发展”。继“神六”之后,中国还会有更广阔的航天发展前景;而放眼世界,尤其是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他们的航天之路也同样正向未来延伸。
美国 寻求国际合作
太空项目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极为昂贵的实验,而技术上又富于挑战性。发展太空项目需要一个国家和社会长期而坚定的决心才能够取得成功。美国一直在太空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在同前苏联竞争的道路上曾经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迄今为止已有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在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之后,美国轰轰烈烈的太空计划曾一度平静,但这并不表明美国停止了在航天领域的探索。据报道,美国宇航局2007年的预算接近170亿美元除了自身的研究,他们还开始更多地寻求国际合作。
到目前为止,美同仍是惟一拥有载人航天飞机的国家,它先后拥有的航天飞机有“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企业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早在1985年,美国就提出要发展更先进航天飞机的计划。
与飞船相比,“航天飞机有自己的助推器,不需要飞船所必需的运载火箭;飞船降落时需减速,并且要用到降落伞,而航天飞机可以像飞机一样滑行”,黄海教授告诉记者。此外,黄教授说,“航天飞机的体积和容量都比飞船要大,前者可达71立方米,而后者的宇航员舱只有三四立方米左右,在运载人员和货物方面,航天飞机的优势明显”,并且,“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理论上来讲,航天飞机的主发动机可用50-55次,助推器可用22次之多”。
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正式宣布了“新空间探索计划展望”,其中明确提出,所有航天飞机将在2010年――也就是其服役30年期满后――退役的决定。肯尼迪发射中心的发言人乔治-迪勒表示,“我们希望用新的工具来取代航天飞机,我们称之为‘乘员探险飞行器(crew exploration vehicle,简称CEV),将在2010年以后启用。
CEV是布什新政策中的主角,它既能将宇航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将宇航员或自动探测器送到月球、火星等目标,计划2005-2006年完成初步设计,2014年前首次载人飞行。
但在CEV研制成熟之前,NASA(美国宇航局)还准备了一种过渡的航天器――轨道空间飞机(OSP),以便满足建设国际空间站的需求。NASA于2003年2月18日公布了对OSP的第一阶段要求,也就是最高要求――乘员在其中遇险时能够被救援。
俄罗斯 试验太空旅行
另一航天巨头俄罗斯的航天局副局长维塔利?达维多夫(Vitaly Davydov)则在2006年底表示,在2006-2015年的俄罗斯联邦航天计划中,俄罗斯计划至少发射30颗电信卫星,并发射火星、金星探测器。
联邦航天计划将发射约30颗固定的同心广播卫星,以及10多颗提供移动服务的卫星。俄罗斯还打算以Electro和Meteor地球同步卫星为基础建造两个气象系统,它们将成为世界气象组织运营的卫星网络的一部分。俄罗斯还计划发射Specter-M、Specter-RG和Specter-UF卫星,以及一颗“电晕一光子”卫星,用于外太空广泛的科学研究。此外,俄罗斯还计划进行一系列微重力实验,并为此研发新型无人航天器。
在2015-2025年间,俄罗斯将试验探月及火星的太空旅行技术。达维多夫表示,俄罗斯将在2025年后开始准备星际任务,并指出国际项目应在平等参与和全球合作的基础下执行。
在2015年后,国际空间站将被新的轨道站所代替。达维多夫表示,这一代替是必然的,目前可从太空监测到的俄罗斯领土不足10%,而新的轨道站的监测面积将扩大10倍。
目前,越来越多的同家在航天领域更倾向于合作,而不仅仅是“单干”。对于最容易引起公众兴趣的载人航天技术,美国知名航天政策分析专家约翰?派克向媒体表示,载人航天发展到目前为止,主题其实就是竞争或者合作,就目前看来,合作而非竞争,不仅仅是空间站的发展主题和趋势,也是国际载人航天发展的趋势。
中国 实施登月计划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与京九铁路、三峡工程并称为加世纪末中国的三大工程。从1992年启动以来,中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并能够开展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的国家。
王永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在“神六”上天后说:“1992年,中国确定开展载人航天工程,并将这个工程的完成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的计划,主要是突破关键技术,确定方案,创建研制和试验的条件,然后进行飞行试验,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历史性突破。随着杨利伟在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祖国大陆,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突破,也就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个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从‘神舟六号’起已经是开始了第二步的计划一一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比如说,多人多天的飞行;出舱,也就是太空行走;还有空间的交汇对接技术。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就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建成中国的一个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科学家可以来往于空间站之间,进行规模比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6年底,中国“嫦娥工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透露,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几大系统将完成调试和试运行,2007年2月份“嫦娥一号”卫星将出厂并做好发射准备。
他透露,2007年,我国将发射一颗探测卫星环绕月球旋转一年,以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等;拟定在2012年前后,实gm软着陆器在月球软着陆;拟定在2017年前后,把机器人送上月球采样,将样品带回地球研究。
他说:“长远来看,我们的月球探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载人的月球探测,第二阶段是载人登月,第三阶段是建立月球基地。我们正在进行的是第一阶段不载人的月球探测。”
欧阳自远称,我国将力争在2025年至2030年期间,实施载人登月计划。
相关热词搜索:大国 航天 太空 航天大国的太空计划 坎巴拉太空计划航天飞机 坎巴拉太空计划航天飞机怎么造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