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打造外贸内销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03-2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由美国迅速席卷全球,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经济寒冬中,长期以来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架马车之一的出口惨遭重创,生存还是死亡成为众多中国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国外经济环境恶化,人民币升值压力日渐加剧,国外订单大量减少,企业陷入停产困境;另一方面,尽管迫于外部环境,诸多外贸企业选择了内销,但由外转内的过程中,部分外贸企业却是螃蟹啃南瓜――不知如何下手。
  在全球经济低迷,外部市场需求萎缩以及国内成本不断攀升的现实下,怎样破解生死谜题成为千千万万个中国外贸企业不断探求的答案。
  
  外贸转内销 知易行难
  王先生是一家专为欧美各国提供品牌皮包代工的外贸企业经营者,2008年金融危机后,订单大幅下滑,企业曾一度走到破产的边缘。由于国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王先生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
  但原来一直从事外贸代工的王先生却感到,在自家门口赚钱似乎更难。诚然企业有先进的设备,设计、加工能力也很强,但怎样把商品推销出去却让他伤透了脑筋。
  对于涉外加工企业来说,订单中往往规定好了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货物的销售渠道也由国外客户负责。然而出口转内销后,销售渠道必须由外贸企业自己打通,但这一切并不容易。
  一般来说,国内外贸企业建立内销渠道的主要方式是与超市、商场等零售商合作,从而进入超市、商场的货架或柜台。但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入场费和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得很多面临资金紧张的外贸企业吃不消,尽管产品质量上乘,却面临销售无门的窘境。
  王先生所经营的外贸皮包厂就遇到了上述问题,由于无法进入大型商场与超市,王先生只能选择先做一些小型零售业务,基本处于微利状态,勉强维系工厂运转。
  王先生所经营的外贸出口企业的遭遇并非个案,尽管外贸企业的经营者们已经意识到外贸商品内销的重要性,但却苦于没有产品销售的渠道,质优价廉的商品无处销售,这已成为中国大多数外贸企业经营者的一块心病。
  没有市场,就没有销售预期,没有销售预期就没有订单,没有订单就无法抵押贷款,没有贷款外贸企业就无法发展壮大甚至难以为继。缺乏销售平台已成为中国外贸商品出口转内销所遇到的最大难题。
  
  打造外贸商品内销平台 破解难题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间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作为一个企业,将面临无数问题,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商业模式问题。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市场需求萎缩对中国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要求,鑫海智桥商业管理集团(以下简称“鑫海智桥”)积极打造了我国首个专业外贸商品内销平台,此举堪称我国出口商品内销的新型商业模式,为广大外贸企业铺就了一条希望之路。
  鑫海智桥今年起将在全国建立5家外贸商品内销终端市场,分别是呼和浩特盛业商业中心、大庆外贸商品购物中心、济南外贸商品交易中心、白沟外贸商品集散中心以及天津华北城外贸物流配送中心。
  “我们现在已经确定的城市有5个,还有20多个地方没有确定。”鑫海智桥商业管理集团董事长刘明向记者介绍。
  因为工作原因,刘明经常与外贸企业接触,因此对国内外贸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了解。“我们集团在深圳、东莞都有招商公司,与南方外贸企业关系很好,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库存多,压力过大的情况,他们苦于商品没有销路,急得焦头烂额。”
  而另一方面,从整体商业来看,哈尔滨和呼和浩特等城市却存在商品缺乏、新品少和价格较高等问题。
  于是,打造外贸内销平台成为“以有余而养不足”的双赢方法,既解决了国内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又能让当地老百姓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呼和浩特盛业商业中心是鑫海智桥所打造的5家外贸商品内销终端中颇具样板意义的一家,该项目位于呼市新城区,紧邻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在历史上,这里形成了商品批发圈,被誉为天然的“旱码头”,商品需求潜力巨大。
  “盛业商业中心充分利用了商业批发圈的优势,与外贸企业采取联营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销售网络,并且是零成本入场,有大量优惠政策,为不懂怎样做内销市场的外贸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内蒙古盛业控股公司总裁陈乃新介绍道。
  外贸商品内销平台的最大特点是以联营为主,通过联营吸引畅销、亮点、特色商品的进入,通过无租金、无费用、零成本的方式降低商品中间环节,实现厂家直销,通过降低门槛达到引商、聚商的作用。
  同时,盛业商品交易中心还将积极完善交易功能,为入驻的外贸企业提供诸如新品推广、展览展示、信息咨询、金融服务等服务,全面解决外贸企业的后顾之忧。
  陈乃新坦言,想要加入这个平台的企业已达到上千家,但他们将对各个外贸企业的商品进行挑选,“我们将积极扶持那些生产能力高、产品质量好的外贸企业,在国内帮助他们培养品牌,将国有品牌做大做强,帮助外贸企业完成由外到内的转型。”
  
  经济、民生两受益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全文发布,《建议》首次把“消费”提到了拉动我国经济发展三驾马车的首位,扩内需无疑已成为未来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有句古话叫“祸兮福所倚”,这句话用中国智慧诠释了“危”中之“机”。外贸商品内销平台的建立敏感地感知到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所潜伏的转型动力,不但从经济层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同时也将使当地民众受益。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张国平副区长对外贸商品内销平台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侧重消费拉动,外贸产品由外销转为内销,这是刺激消费一个很好的方式。
  “如果能整合外销企业,形成整体合力,在国际市场上就能形成一定竞争力,从而减少企业风险,通过消费驱动经济发展,对带动未来经济发展有一定示范性。”张国平说。
  此外,外贸商品内销平台的打造对当地的就业也将产生积极影响。“盛业商品交易中心预计有3300多个商铺,单从销售来说,一个柜台3个人,这样将解决10000多人的就业。”陈乃新说道。
  更让人为之欣喜的是,随着外贸内销商品平台的建成,呼市的百姓将享受到更多价廉物美的商品。据陈乃新介绍,在过去呼市只有一些老式的批发市场,经营规模小,软硬件设施落后。里面的小商户通常到北京、天津、白沟、石家庄等地进货,货都是二三手批发来的,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外贸商品内销平台建立后,厂家直销的方式减少了批发成本,从而实现让利于民。
  张国平表示,外贸商品内销平台的建立对拉动内需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政府已对此提供了税收优惠政策。未来,政府还将对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面对面一条龙服务,将直接派驻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设点工作。
  “南方一些政府也对外贸商品内销平台产生了浓厚兴趣,比如说东莞市政府极力想把他们的外贸企业带出去,赶快做内销,并且承诺缺资金给资金,提供相关扶持基金。”刘明兴奋地说。
  外贸商业内销平台的建立不仅是通过外贸企业改造中国商品流通网络和创新商品流通方式的一次有益探索,更是通过大胆创新,为中国外贸企业建立一条通向国内市场,打造自主品牌的新途径。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的外贸企业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完成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转型,真正助推中国经济走向新辉煌。

相关热词搜索:内销 新模式 外贸 打造外贸内销新模式 外贸转内销 外贸企业做内销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