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的火大小姐的火爆神医 [神医火了,社会病了]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神医代代有,近来特别多。   六月初,在中国内地拥有万千拥趸的张悟本被揭学历造假。“悟本堂”停业,信众哗然,舆论纷起抨击;网络上,挺张与反张者争论连连,关于张悟本的讨论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种。
  一方面,那些为张悟本叫屈的信众,认为张悟本避开了烦琐复杂的医学教条,为民众介绍了实在的养生知识――“没有推销药,只推销了茄子、绿豆……还有特别便宜的白萝卜,太傻了。”甚至有人直指:“如果大家都养生了,都不去医院了,那些(利润)2000%的药没人买了,整个行业就要垮了。”
  另一方面,媒体以及一些网络评论,从学历、医学、商业炒作等技术角度,直揭张悟本是骗子。在“中医骗子名人堂”网站中,网友们甚至为甄别真假神医总结出规律――“骗子有9宝:出书、上电视节目、卖保健品/ 药、非法行医、到处跑、学/简历造假、开公司、开培训班、搞安利式的直销。”
  众神起舞,普度众生,此情此景,似曾相识。譬如,两年前,台湾“红薯王子”林光常,以及中国大陆自称“治癌世家”的刘弘章,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风光与沦落。如今,排在图书销售榜前列的养生作家,曾热捧养生明星的电视节目,以及被质疑利益至上的相关出版商、保健机构,在各路舆论的追问中,集体销声匿迹。
  不过,“不幸”落马的神医终归只是少数。更多的养生教父、健康权威、甚至“再生华佗”,戴着各种真假未明的名衔与光环,多年来在电视屏幕,在演讲台和书籍中宣扬理论、偏方、奇招,售卖保命神器,推销养生秘籍。在争夺收视率的屏幕后,在聚敛人气的讲台前,人们向健康教父们顶礼膜拜,追逐奉行,于是从大学校园到社区,各种养生热潮纷至沓来――又譬如,绿豆、茄子,拍手,就是今年上半年的主旋律。
  在媒体们的报道中,张悟本的神医神话尽管已然被揭穿,但其终结的方式却凸现出政府监管养生行业的尴尬――养生专家们著书立说,在现行法规中若非“非法行医”,便无取缔的理由,而其实际的“行医场所”悟本堂,最终是以“违建”理由深夜被拆。
  神医群起,国家机构开始参与其中。 6月4日,卫生部公开表示,“不应将张悟本与中医养生联系起来,中医养生理论没有错。”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也表示“ 正研究建立起有关健康信息的预警机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负责人则提出,“总署将采取多项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的出版。
  面对这一场场的保命运动,一阵阵的造星热潮,人们可以参与其中,或置身事外,但终归逃不出这看似闹剧之外的现实社会,也正是社会的土壤,使神医不绝,年复一年。
  
  重回养生时代
  
  王宁,中山大学社会学系的系主任,他的养生方式是在校园里散步。
  散步是一种常见的养生方法。这些年,养生名人,以及随之而来的养生概念、方法越来越多。王宁的岳父母,最近就根据个别养生明星的建议,把泥鳅活生生地吃到了肚子里,结果吃成了胃出血;同样地,被视为文化殿堂的中大校园,每天早上以”拍打经络穴位“方式养生的人也数以百计,而上千公里之外的大都市,上海人民广场,”拍手“的群体,更是超过了千人。
  ”我相信人一生的心跳次数是固定的,剧烈运动会令心跳加速。“这个戴着眼镜的瘦个教授经常留意学校里群体练养生的活动。”人过了50岁就会有焦虑感,与死神抗争,抗击衰老。这是与生俱来的到了年龄后的恐惧感。我们的观念里没有天堂,只能追求养生了。“他笑着对《南都周刊》记者说。
  养生其实不是中国人特有的观念。王宁还记得年轻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维生素连锁店印象深刻――提取的番茄红素、深海鱼油,当然还包括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维生素。”养生折射的是社会的大问题。比如食品环境不安全,医疗没有保障,加上人们没有神圣的价值追求,精神很空虚,反而变得过分关注身体健康了。“这个社会学学者说。
  在2007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改革开放前,社会上鲜有养生的说法。一是以前太穷了,另外是当时都在提倡不怕苦、不怕死,把人们的保命欲望都压抑了。“王宁把近年越演越热的养生潮,尤其是中医养生潮视为一种生活常识的反弹:”小时侯,我治病都用中药,经常吃烧仙草。这都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只是没有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而已。“这个福建人说。
  在罗德怀所在的广州西关国医馆,每天都挤满了求医问药的人,而其中绝大部分还在问”食“――”我看病这么多年,到现在,几乎还是每个人看病时问我,在药之外还要吃些什么,戒些什么好?“这个老中医对记者感慨,甚至有血压高达200的患者,追随一些被养生明星包装过的有争议的常识(譬如”是药三分毒“),他便苦口婆心地相劝:食物怎么可能代替降压药?
  几乎所有记者采访的医生,都对当前神医们的食疗宣传持有夸大功效等质疑,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如果食疗这么有用,那建医院来干吗?“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对《南都周刊》记者形容,食疗的流行是民众健康素养低导致的后果。”现在我们得的糖尿病,心脏病,2000年前的食疗方法根本没碰过这些病。现在已经有降糖药了,还要什么食疗呀?“
  不过,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寻正认为中国医生是食疗泛滥的一个根源。“在美国,权威机构都把食疗当作首选的高血压治疗方式。但很不幸,你如果在中国就医,医生发现你有高血压之后,他们大多热衷于给你降血压,当然是使用回扣高的药品给你降血压。当你面临被医生骗还是被张悟本骗的两难选择时,选择张悟本可能危害更小,因为一般而言,食物的副作用远小于药物。”
  
  包装常识
  
  洪昭光,是近十年中国人养生潮中的第一个明星人物。在他的著书里如此形容与自己有关的养生热潮:199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了12集的《健康享受每一天》,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结果这档节目后来被重播了六次!“ 如今,洪昭光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教授、主任医师,在全国讲演数百场,经常在中央电视台的电视节目上露面,《健康快乐一百岁》等科普健康书的总发行量也超过了300万册。
  在广州西关国医馆里,有针刺、艾灸、刮痧、放血等理疗项目,这跟一些非食疗养生明星在讲坛或著书中宣传的”个人心得“,不无二致。不过,像曲黎敏、杨奕这样的养生明星,把这些需要向医生付费的医治项目,包装出一些人们可以在家自行处理的简便方法,结果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有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国有接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书目上千种,占去了出版图书总量的80%。如此多人著书立说,理论与方法多如牛毛,究竟谁对谁错?一条茄子,在民间有降火的功效,但对高血压是否真的有用?”因为没有权威的鉴定,到处都出现了很多所谓名医。譬如,有专家说维生素致癌,但钟南山说不致癌,你怎么辨别?这种情况下,人们宁可愿意接受常识。“王宁对记者说。
  从中国尤其湿热的南方,人们从小习惯熬药煲汤来防病,乃至治病。熬夜多酒者为了防肝病而去煮鸡骨草,为了治喉咙痛用罗汉果泡水,几乎是代代相传的常识。用广州名老中医教授罗德怀对记者的形容,就是这些常识和习惯,加上中医本身的一些理论和说法,使各种养生理论更容易被人们信服。
  据介绍,中医养治,大致分为食养(医),经络疗养等若干个方面,其中,”药食同源“的说法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已经出现,到了隋唐,各种著作中提出的可供食疗的药食物超过了200种,而目前中国卫生部也界定了近百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当然,其中没有绿豆和茄子。
  然而,绿豆和茄子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本身,绿豆汤与生茄子在民间已经被广泛认同为有一定的下火作用,在养生宣传中更容易被接受:”中医当然是很好的东西,但很多人在讲的时候把握不住基本的东西,不能辨别他说的是个人经验,还是学术共同体认同的东西。“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社长袁钟对《南都周刊》记者说:”很多个人经验的东西都没有经过验证,但又符合老百姓的心理,比如不服药、不要去治病,找简单的办法来对付,再加上有很浓的传统文化色彩,所有会吸引很多听众。“
  于是,”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厨房就是你家药房“,”隔壁菜市场就是最好的医院“,就如同古老的”是药三分毒“一般,变为了人们传诵的信条。
  
  奇招如偏方
  
  近年的养生大师洪昭光曾把养生之道归结为一些通俗易懂的准则。关于健康问题,他曾总结出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些健康戒律,在养生热刚开始时被争相传播,在今天看起来,已近人人皆知,是在快餐厅宣传栏中也可以见到的常识。
  在近几年,有意无意地,养医明星们以偏方、奇招等方式对外宣传,在养生热潮中迅速抢占了眼球。曾经流行的”鸡血疗法“,”喝凉水疗法“,”甩手疗法“,经过时间的检验,都被证实为没有效果的笑话。但人们仍然对”秘方“,”偏方“趋之若骛。当红的养生专家们祭出”断主食排毒“,”生吃肉“等新奇招数,直指一些公认难治的慢性病,譬如糖尿病、高血压、不孕不育等――这也是各种公私营医疗机构重点投入的热点病。有些”食疗专家“更是宣传某一种或几种组合食物的治疗作用能治百病。
  根据记者的调查,养生畅销书作者单桂敏曾在博客中透露:一家熟悉观众心理的当红电视台编导找上门来,邀请其做节目,并告诉她,对于她推荐的药物、方法,一定要说到有”10分的效果“――”连你自己都不确定一定能够治好疾病,这样就没有说服力。……一定要扩大它的疗效,这样做出来的效果,百姓才可以接受,参考,效仿。“
  记者走访的多位资深中医都承认,在这些被界定的药食材以外,老医生们通常都有自己的一些私藏偏方,或者建立在治病经验上的药方、食方,这些一直是看病者感兴趣的东西。”严格来说,中医要证实某种药(食)的作用,要遵循黑箱方法去处理,“一位老中医对记者说,”在诊断经验里被自己证明有用的方,我们照常用,但很难被现行的临床研究或药理学研究支持。“
  在广州,名老中医非常受欢迎。为了获得当面的诊疗,获得独特的方疗,人们不惜付出金钱或时间成本。在广州的”妙医斋国医馆“,附近的地方领导喜好找到驻馆的老中医诊断,购买其独家处方的护肝解酒药;在广东省中医院,患者排队过月可能只能获得与名中医几分钟的交流时间。甚至有报道称,有普罗大众到广州最有名的岭南国医馆诊病,其最有名的专家医生也染上了推销营养品的俗套。
  未经检验的民方、偏方,到神医们推出的奇招,令很多人着迷。在《南都周刊》记者的访问中,还有一些信奉张悟本方法的病人,认为绿豆、茄子等方法对他们确实有实际疗效。对此,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认为,这在临床上属于”安慰剂现象“,另一方面,是张悟本提倡的食疗,使患者改变过量吃肉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曾经与神医”刘太医“论战的方舟子认为,对现代医疗保障的失望部分导致了人们的排斥心理,从而倒向预防、养生。”老百姓不想跟医院发生联系。既然看病难、看病贵,不生病或者生病不去医院,自然被人们向往了。“他更指出,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的热火,正体现了这种心理被利用。
  
  养生教的崛起
  
  图书出版界的运作加速了神医的崛起。根据两年前的报道,神医刘弘章在出版第一本《刘太医谈养生》时,实际是自掏腰包――当图书出版后,出版人通过”打榜“的方式让其进入了西单图书大厦图书排行榜的前十名。”那之后,要做的就是加印、数钱。在刘弘章出名后,他甚至都不考虑图书版费所带来的收益,因为从讲座、采访、行医中,他能获得的利润要远远高于图书带给他的利益。“
  追求收益的还有电视媒体。一份调查显示,养生保健电视节目收视率长期稳居前三位,除了央视外,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上星电视中,开办养生保健节目的有20多个,上个月,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还凭借高收视率和影响力,获得了电视行业内的嘉奖――综艺年度节目奖。几年前,央视以及自去年底开始播出、养生医疗主题超过70次(占总节目比例约8成)的湖南卫视《百科全说》,都在客观上捧红了李培刚、张悟本等养生、医疗明星,于是无论”排毒教父“,或者”美女中医“们,都在电视的平台上迅速扩散其影响力 。
  在”简单“之上建立的集体认同,是养生明星和养生理论者们的另一个人气基础。在广州著名的中产社区丽江花园,很多居民每天都在小区人工湖边,进行45分钟的击打身体各种部位的集体活动。记者见到,人们齐喊着”我最自信“,”我最健康“,”震撼大地“等口号拍掌,拍胸,拍膝,直到大汗淋漓。
  在全国各地,不同流派但大同小异的自拍、拍手运动正在广泛流行。”我们没法在家里一个人叫口号拍的,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互相的气场。“丽江花园召集人蒋氏夫妇对记者说,”那些不愿意花时间去打太极,舞剑的居民,都愿意到这里一起喊,一起拍。很多人想运动,这个方式,再简单不过了。“
  养生明星们的现场号召力,在这种”简单易学,向往健康“的崇拜氛围中,也得到了释放。
  《求医不如求己》的中里巴人,就曾被网友描述其在演讲现场的示范――”打喷嚏可治疗落枕、手脚凉、打嗝不止、便秘……可怎么才能打出喷嚏呢?“中里巴人不慌不忙地说:用两根狗尾巴草捅捅鼻孔即可。为更简单易行,他现场掏出餐巾纸,把纸拧成绳状,然后示范,台下众人纷纷效仿。效果立竿见影,现场喷嚏声四起。中里巴人不禁幽默一把:”外地观众的喷嚏声细若蚊子叫,在扬州,可是声震屋瓦啊!“
  ”在我看来,保命哲学已经成了人们的新信仰;至少养生明星们足可以叫做半个健康教主了。“王宁说,”能不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不知道,但吃后有安慰,某种层面这是信仰,这是浅层的宗教。“

相关热词搜索:神医 病了 火了 神医火了 社会病了 火瀑小神医 卢火神医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