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天堂云雾省外香 英山云雾茶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国茶叶之乡”、“湖北第一产茶大县”等出自官方的头衔,是对英山茶叶的认定。然而,只有走进英山,才能品味在民间茶与人的丰富关联。男人们茶不离手,出门也拎着玻璃杯,坐定后先抓一捧茶,就热水冲,待茶汤幽绿,啜吸入喉。七八个月的娃娃,但凡能吃面条,大人就会用勺子喂一口泡得特别清的云雾茶。不论县里的市民,还是村里的茶农,每家像红松鼠储备冬粮,用冰箱藏春茶,留足一年的量。
早春云雾看涨
在英山,走过温泉街,茶行渐多,百米外的大别山茶叶广场更聚集着200家商户。3月20日大棚出茶后,收茶的商贩、买茶的散户便络绎不绝,尤以北方客为主。其后20多天是早茶上市旺季,停车场的车和商行里的人全挤得挪不开身。
与之相对,县委大院静得冷清,干部们都下乡了,筹备着谷雨举行的第20届茶叶节。1992年,英山茶叶节只是家门口热闹;6年后,云雾茶王拍出一斤28600元的高价,被江苏商人买走;2004年,茶叶节开到北京石景山八大处公园,当天上午,5000公斤早春云雾茶销售一空,每公斤均价在220元以上。
今年春寒久,早茶推迟十多天,价格却涨了30%到40%。志顺茶行内,大包新茶斜靠柜边,清香茶味溢满空气。4月1日,英山人陈海军的基地里,头茶已出。一年中,只有3到5月,他会清晨6点即前往厂里,叮嘱工人做什么品种、量多少。6点半,他又得赶到大别山茶叶广场的茶行,从早到晚,迎送买茶人。
“英山云雾的春茶短小、壮,颜色绿中带黄。100斤干茶4斤水分,用手搓,碎成粉、无渣,不会成团。”近年,以外地茶仿冒英山云雾渐多,还有贪利的商贩用未精制的粗茶充好茶。10斤茶兑6两渣,肉眼完全看不出。陈海军用特制的木盘稍作抖动,未风选(利用风力除杂质)的茶叶芽和渣立刻分明,“这两种茶是10元/斤和200元/斤的差别。”
“种茶、制茶、卖茶”一条龙
长久浸润在茶的氛围里,陈海军熟悉茶。小时候,家中有1亩茶园,父母躬身种茶。采茶后,母亲洗净平日炒菜的铁锅杀青(把摘下的嫩叶加高温,抑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减少茶叶水分,以便后续加工),茶沾着油味。可普通农家连有异味的茶也喝不到,因为茶叶被供销社收走,换成工分。“能喝到碎茶渣泡水就很好。”这是陈海军的记忆。不过现在,每年春茶上市,他会留鲜叶,请母亲用传统的炒菜锅制茶,怀念儿时油腥气的茶味。
七八岁勤工俭学,老师领他们进茶园,先示范:手指扳,不能掐;否则汁水溢出,茶杆变黑,泡出汤不好看。看惯大人采茶,孩子们上手快。每周日劳动都能记工分,年底算成钱,有五六元,而当时一学期学费才两元。初中毕业,陈海军跟着大哥学卖茶。1988年,收别人的茶,再转手卖出,“纯粹是倒卖”。两年后,哥哥在英山最热闹的鸡鸣路租下20平米的门面,仍是有固定场所的“倒卖”。
2000年,英山成立茶叶市场,有茶行40多家,陈海军也搬进去。收茶、卖茶赚差价,当生意越好,他却越发苦恼,“倒卖没有质量保证。今天收的茶和昨天不同,客户意见很大。”
开茶场变成不得不为的选择。恰逢县里鼓励办加工厂,办厂成功奖励3万元。第一次调试滚筒杀青机就发生意外,陈海军的手被机器绞住,鲜血如注。第二天,村支书找到陈海军做工作,希望他坚持。带着缝合34针的伤疤和再也无法伸直的手指,他的加工厂成功了,不久又承包茶园做基地。“种茶、采茶、制茶、卖茶”一条龙的模式在英山渐成气候。
春茶出芽,收茶人也钻进茶园。陈海军的收茶队蹲守自家2000亩茶园,“昨晚收的鲜叶58元一斤”,鲜叶行情随全国需求量和茶农工资波动。5斤鲜叶得干茶一斤。
江苏、河南、山东的客商慕香而来,他们每年能喝掉50%的英山茶。陈海军在江苏扬州、山东日照都开有分店。墙内开花墙外香,英山云雾茶即是如此,“它在省外的名气比省内大得多”。
茶村嫁接旅游
水绕田,田倚山,田间山岗满是蓬蓬的茶树,而展示给游客的茶树经过机器修建,毯子般齐整,放枚鸡蛋不会滚落。白墙灰瓦的徽派新宅挂着金牌“湖北旅游名村”。英山全县11个乡镇中10个都是茶叶专业镇,乌云山村更进一步,将种茶、制茶赋予观光的内容。
乌云山是较早恢复种茶的山村。1956年,林场村(乌云山村前身)开始把本地小叶种茶树栽在屋后坡地,共100亩。一年出苗,两年冒芽,三年采摘,陈念国的父亲是村里第一任茶场厂长。当时,招进茶场的都是佼佼者,不仅出身好、能力强,多少还得有关系。进场后,免不了向支部书记请客、送礼。工分制的公社年代,茶场职工根据工分分口粮,年底核算,还能拿到100元。
一口锅、一双手是制茶的全部家当。杀青时,铁锅温度高达280℃,却要“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翻动鲜叶。制茶的活儿传到了陈念国。他伸出双手,手掌平,手指微微上翘,指间无缝,“这就是茶手”。掌中厚实的老茧和细密水泡透露出茶手如何练成。熟手一天也只能手工制成4斤干茶。
“文革”打破了茶场的红火。“以粮为纲”,家家户户争种粮,“种粮能吃个肚圆,种茶又不能当饭吃。”茶叶种植荒废,绕坡茶林渐次改为农田,茶园面积萎缩,直到1992年才恢复到七八十亩。林场村也改名乌云山。
整个70年代,茶叶都不值钱。除开补贴,最高收购价不过2.46元一斤。上世纪80年代,种茶慢慢恢复。供销社将收购茶叶分为7级14等,每升一等多2角,每升一级高四五角。最高级的明前茶龙特6.19元/斤,而现在,乌云山的顶级茶2460元/斤都买不到。
1991年,县里提出大力发展茶叶,农民积极性却不高。为鼓励农民种茶,县、乡、村的干部轮番到农户家座谈,他们掰着手指算账:一亩粮纯收入几十元,一亩茶收入有几百元。粮食不够,可以用钱买。
更实惠的政策出台了。第一年种茶由集体投资,挖深坑、出劳力都是村里解决。农民拉绳量,隔几公分,男人插下木棍,女人就在木棍处撒下茶籽。茶树间隔宽处种黄豆,豆叶落下可作肥料,养护茶叶。茶树旁的坑地埋青草,透气增肥。头年除草只能用手,以免伤苗。种茶三年才有收益,前两年政府会补贴现金或粮食。当先种茶的人富起来,财富引起的骚动在村里传导开,村民承包茶园的热情高涨。
如今,全村240户种了560亩茶园,环绕山坡的裙边从田埂变回茶林,采茶、制茶、卖茶依旧是村里的主业。“茶王”石桂兴一身蓝色工装,清早采茶,他必须在下身围一圈塑料袋或穿雨裤,否则晨露打湿衣裤。忙到晌午,全身闷热,简单吃过午饭,又上山。5点收工,6点就预备着炒上午的鲜叶。到了出芽高峰,全家上阵也忙不过来,必须请人。如此,每天的工钱得分人一半。到了旺季,安徽、河南的茶工都会涌向英山。
然而,游客探访采茶时,石桂兴会隐去艰难,絮叨采茶的门道和趣闻。比如叶片向前倾最好,向后倒说明老了;英山过去的贡茶必须由18岁的姑娘以嘴唇含采。现在,上到76岁的太婆下至会走路的孩子都能采茶。
杀青也成了旅行体验的一环。尽管村里销往江苏、湖南的茶多是机器制,条细、色度好看,但高档茶仍由茶王手工制。石桂兴制茶讲究专心和手感。杀青的火候和厨师烹饪一样,凭直觉和经验拿捏。揉捻时,手中茶叶有100℃。“温度高则快速炒、浅搓。如果茶色慢慢变暗,手法便可重一些。二次杀青,温度相对低,否则会烤糊。”他细致讲,但游客“徒弟”未必认真,他们图的是新鲜、热闹。
做好茶,石桂兴喜欢泡一杯试试,唇齿间默品即知一番辛劳的得失。他鼓励游客尝试从采到制的过程。如果游客尝过自己亲手制的茶,喜欢可以买下。
卖茶到武汉
今年春茶到得晚,崇仁路茶叶市场内难见家家户户摆出大簸箕筛茶的壮观。91号略狭窄的门面是市场里独一家经销英山云雾茶的茶行,老板吴德富是英山杨柳镇丝茅岭村人。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的杨柳镇是英山种茶第一镇,年产干茶超过4500吨。
妻子正忙着招呼两桌喝茶打牌的客人,别家茶行的老板急匆匆进店要调货,点名要顶级英山云雾。“谁家要英山云雾都从我们家调货”,吴德富却犯难了。新茶未出时,苏州老板已住到丝茅岭的家中准备收茶。今年刚出三四十斤茶,特级茶已卖得只剩2斤6两。
吴德富在武汉卖茶十多年,一直做英山云雾。原是电影放映员的他赶上1983年村里承包茶园,因为不懂种田,误打误撞改行种茶。当年,英山县科技副县长、省农科院的茶叶专家刘付?在丝茅岭呆了3年,英山云雾的雏形诞生于此。吴德富遵从英山云雾的制法,只是没有改种良种,而坚持用英山本地的小叶种。英山小叶种芽子短、土香重,耐泡。他和弟弟合伙开加工厂,但制好的茶没有渠道卖出去。在武汉做生意的朋友支招,香港路茶叶市场刚开市,不妨把茶叶卖到武汉。那时,上好的英山云雾不过10多元一斤,可与湖北其他地区的茶比,价格仍高出不少。
茶叶市场原来有9家英山茶行,但逐渐减少,“英山茶相对贵,竞争不过平价茶,我们亏了5年才持平”。退出武汉的英山茶商重回家乡,当地精品茶店的茶叶卖价比武汉高,“武汉600元/斤的茶在英山能卖出800到1000元。”好茶多流向江苏。
春茶季,吴德富都会返回丝茅岭一段时间。家里请了两位工人帮忙,因为第一二批早茶都是手工茶。制茶师傅住在家里,包三餐,每天工钱100元。但名优茶必须吴德富亲自出马。全村有5个加工厂,村民收了鲜叶会主动送到厂里。山上有片野茶林,83岁的太婆有时采了老叶送来,虽然不能用,吴德富也象征性给5元。“村里人很少出来,都在家种茶、制茶,以茶为生。”
这些年,福建人在英山开厂做红茶,江苏人在英山做碧螺春,但慕名到英山的茶客还是为云雾茶。“政府重视茶,英山只做一个品牌,很多方面走到了前面。”吴德富很自豪。来熟客,他小心握一捧2斤6两的特级茶。茶汤化开,绿汤满盏,一片叶包裹嫩芽,这就是他制的春茗。抿一口,喝茶人和制茶人都笑了。■
相关热词搜索:英山 省外 云雾 英山:天堂云雾省外香 天堂云雾省外香 英山云雾茶价格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