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全体市民病有所医 病有所医如何实现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数字] 70% 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个人支出降低到30%以下 78.88岁
国际公认、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88岁
6倍
武汉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就医人数5年内翻了6倍
看病难,看病贵能够有效缓解
对于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来说,2011年并不轻松。今年既是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三年近期目标的汇报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开局之年。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旧保持高度关注。
面对外界的压力与期望,湖北省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副处长彭俊告诉记者,按照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规划,武汉市民看病难、看病贵这两个问题在未来五年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首先,国家在医疗保障制度上投入的财力会越来越多,这样老百姓在个人医疗上的负担就相应减少;第二点,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让人们能够就近获得良好医疗,减少大医院的负担;同时,政府将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并提高行业自律,减少不合理费用的产生。”
彭俊的信心并不是凭空而生,各级政府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的确是逐年上涨。以武汉市新农合医保制度为例,自2006年以来,新农合参合人数由149.7万人增加到278.5万人,参合率达到97.5%,筹资水平由50元/人/年增加到185元/人/年以上,总筹资15.2亿元,共852.3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住院和门诊费用补偿,总补偿13.8亿元,农民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由33%上升到61.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是一大特色
已经研究卫生领域达30年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保真,对于武汉市近年来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面所取得的发展表示了赞赏。
武汉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排名全国前列,李克强副总理曾连续两年来汉视察社区卫生工作,并予以高度评价。2010年全国社区卫生工作现场会在武汉召开,把武汉社区卫生建设经验由卫生部向全国推广。
五年来,武汉市综合投资3.8亿元对1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4家农村卫生院、1795个村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也让周围居民更愿意就近就医,据统计,市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就医人数5年内翻了6倍。
在接受采访时,王保真也谈到了自己对于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看法。在她看来,导致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武汉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太少,又过于集中;许多老百姓的就医习惯没有改善,一些小疾病也只去三级甲等医院;同时由于医院管理体制和以药养医的运行机制,导致医疗费用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今后的医疗卫生建设中,政府首先要做的还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王保真说。
2015年,实现全体市民病有所医
当前的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组成,其中前两者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管理。截止到2010年8月底,武汉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参保总人数达到517.79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了95.57%。
据武汉市卫生局局长林国生介绍,在“十二五”期间,武汉市将实施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战略,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到2015年,武汉市将确保老百姓“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实现全体市民病有所医。国际公认、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88岁,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提高到70%以上,个人支出则降低到30%以下。
除此之外,武汉市还将巩固医疗大市地位,力争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医疗服务资源、水平排名全国第三的城市,让武汉市民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市民 实现全体市民病有所医 研讨实现全体市民病有所医 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