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哀愁歌曲原唱 [“56亿”的爱与哀愁]
发布时间:2020-03-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跟迅猛发展的电影院线业相比,电影制作业的不成熟和不规范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我们的大片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技术上,都远远无法跟好莱坞抗衡。 中国电影市场2011年上半年度的答卷已经交出了,先看一下卷面成绩:内地城市院线票房56.98亿,上映新片103部,观影人次1.51亿,银幕总数超过了7500块。即使不同去年的数据和我们给自己制定的目标进行对比,也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组足以让人心驰神往的数字。
再往下看呢?上映的103部电影中,国产电影74部(含合拍片14部),票房收入29.32亿,占总票房51.45%;进口片29部,票房收入27.66亿,占总票房48.55%。票房排名前五位只有一部国产片,在各种政策和各路明星“保护”下跻身进来的《建党伟业》勉强突破3.2亿,《功夫熊猫》和《加勒比海盗》两部好莱坞电影的续集则拿下了中国大陆市场10.8亿的票房。如今,迈克尔?贝又带着他的《变形金刚3》来了,即使再多的影评人不买迈克尔?贝的账,观众仍然趋之若鹜地要为其埋单,我们曾经寄托在某些国产大片上的“破十”(突破十亿)梦想可能要率先在别人身上实现了。那么,我们手捧的这张56亿的“成绩单”又意味着什么呢?或许用“爱与哀愁”来形容当下国产电影的生存境遇是再合适不过了。
合拍片:港片不港
从2003年CEPA签订,内地香港两地合拍已经成为年产量锐减的港片存活的主要方式,真正本土的香港电影现在每年掰着手指头可能五部都数不出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所谓的“合拍片”。如果说“九七”回归前后,香港电影人还都执著于自己身份的纠结,能够创作出《香港制造》、《玻璃之城》的话,那么十年来,经历了一国两制、金融危机、股市下滑、楼市暴跌、经济疲软、失业率高、非典病患的香港人早已无所谓什么“身份的尴尬”了,除了杜琪峰还坚守在“银河映象”,其余一线的香港电影人几乎是“倾巢北上”,甚至包括曾经最香港本土的陈果和彭浩翔。马楚成已经以签约导演的方式在内地换了几家民营电影公司;曾经以拍摄《无间道》而救“香港电影之市”的“铁三角”(刘伟强、麦兆辉和庄文强)因为合拍分了家;陈可辛联合黄建新、于冬组建的“人人电影公司”更是直接与内地最核心的中国电影集团达成了战略性联盟……一部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合拍片迅速诞生:《花木兰》、《精武风云》、《关云长》,直至现仍在热映中的《武侠》。
香港电影人具备高效、职业的工作作风,他们懂得如何在电影中“抖包袱”、控制电影节奏以及准确抓住观众观影心理,虽然这些给内地电影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是也让我们原来只能依靠张艺谋、陈凯歌外加冯小刚才能实现电影票房破亿、同好莱坞电影相抗衡的局面一下子有了改观。我们几乎可以沾沾自喜地发现2011年上半年票房前20名的影片中有9部是国产片,其中香港导演拍摄的合拍片就占了6部之多。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悲哀地承认:曾经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香港电影行将消失了……《关云长》中有句台词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曹大人(指曹操)已经帮大家把户口上好了……”这样滑稽的台词就出自曾经写出过《无间道》和《窃听风云》的“麦庄”之手;陈可辛谈到《武侠》说“这是一部最不陈可辛的电影”,后面应该有一句未及说出的潜台词,“为了大陆的市场和大陆的观众”。或许这些赢得了广泛市场的香港导演并不明白,他们所看重的大陆观众其实有多希望能够再次看到《甜蜜蜜》、《无间道》,甚至那部即使俗也可以让人感动到哭的《星愿》。
香港电影人北进,对国产电影而言究竟是海水还是火焰?或许很多人对此莫衷一是。但是“港片不港”还是让很多曾经喜爱香港电影的人们扼腕叹息,长此下去,我们也只能枕着“东方好莱坞”(即香港电影)的旧梦回忆着过去的辉煌了。而国产电影市场一味地指望着这些丝毫经不起推敲的“合拍片”又能支撑多久?
国产文艺片:夹缝中前行
谈论国产电影的生存境遇,要直面两个既定现实:我们没法建立艺术院线,短期内也不可能实现影片分级制。所以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国产电影已经习惯了“两条腿走路”:有商业卖点的,大成本、大卡司(主要指明星)团队的“大片”走院线制,主攻票房;有文艺气息的,小成本、非职业演员团队的“小片”走国际电影节路线,主攻口碑。这种模式持续了十余年,双方配合一直颇为默契。直至近年,已经在国际电影节把口碑和奖牌赚得盆满钵满的国产文艺片开始思考票房的问题,这些电影人针对国内市场进行有效的转型和调整,试图在好莱坞和国产大片“两虎相争”的空隙中争得一席之地,颇有种“夹缝中求生存”的无畏之态。
这种尝试要从第六代领军导演张元2002年的那次试水谈起,启用了徐静蕾和佟大为两位偶像演员拍摄的《我爱你》被视为第六代从“地下”转为“地上”的标志,200多万元的投资即使是十年前,也只能算一个中等偏下的小成本,但1000万的票房回报让文艺片导演还是看到了国内久被忽略的市场跟前景。从此,第六代导演开始呈现出“墙外开花墙内香”的回归姿态,管虎、王小帅、贾樟柯纷纷觉得在国内市场寻找文艺片的生存空间应该是大势所趋。但是显然事实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
入围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日照重庆》是王小帅第一次大成本投入的影片,范冰冰、王学圻的加盟让导演野心的彰显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影片仅拍摄成本就投入了1800万,容纳了绑架、枪击、血腥、悬念诸多商业元素,但最后400万票房的收场几乎成为了投资商和导演的噩梦。究其责任,制片方和发行方几乎打起了口水仗,制片方认为:即使电影本身有导演的文艺情怀,但是大明星加盟和商业元素的混杂符合了一部电影商业运作的需求,但发行方在全国只投放了300个拷贝,很多影院只拿出一个影厅来放映,排片时间也均在白天,一天最多安排两三场,影院内几乎看不到《日照重庆》的海报和灯箱广告……发行方则直接回应“作为一部文艺片,我们已经尽力了”。
让范冰冰夺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的《观音山》命运却正好相反,历年最惨淡的3月影市因为《观音山》的出现而显露曙光,首周票房就突破了2600万大关。如此大好的势头,让原本也打算在3月上映的《钢的琴》一拖再拖,直至避开了《建党伟业》、《关云长》等国产大片和《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等好莱坞大片后,挑选着7月中旬的空隙“如履薄冰”地上映了。这部同样拿到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的影片面对市场考验时的“口碑票房两重天”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即使每个看过的观众都会被其中无产阶级的狂欢所震撼和吸引,首周270万的票房仍然只能让制片人和发行方苦笑着说“票房失意是心酸的浪漫”。
如此看来,国产文艺片想通过转型获得口碑与票房的双赢绝非一件易事,偶尔一部影片的成功也不能给其他同类型作品提供可借鉴的成熟模式,其深层问题绝非是启用几个大牌明星或者添加点表面的商业元素就可以解决的。尽管现在全国银幕数量突涨,但是在没有艺术院线和分级制的中国电影市场,面对合拍片和好莱坞电影的夹击,国产文艺片也只能是在“夹缝”中摸索前行了。
中国电影只“大”不“强”
分析国内电影市场的走向,最终一定会回到不可回避的三个字上:“好莱坞”。1993年,我们面临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电影体制改革,每年有10部好莱坞电影可以在中国电影市场放映,《侏罗纪公园》、《星球大战》就这样瞬间涌入了。
不难想象,这给一直生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倚仗国营电影制片厂制度拍电影的内地影人带来了多大的冲击甚至幻灭。当时,“第六代”刚刚从艺术院校毕业,青涩到甚至还没有融资拍电影的能力,我们的文化传统却越来越在好莱坞强势的文化宣传下显露出“残喘之势”。因此“第五代”被迫迅速转型,张艺谋放弃民俗寓言电影题材,开始拍摄《有话好好说》;陈凯歌放弃年代史诗题材,开始拍摄《和你在一起》,直至2000年,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卧虎藏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本土电影题材中一直被忽略的商机――武侠。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不久,中国将每年好莱坞电影进口数量从10部扩展到20部。张艺谋的《英雄》2002年底上映,中国国产第一部大片诞生。从此,国产大片、合拍片和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们努力用各种数字想证明中国电影本身强大了,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无奈地承认:我们只“大”不“强”。两年前,我们希望国内银幕数可以突破5000块,现在已经超过了7300块,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至2012年底,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数将会突破1万块。但是跟迅猛发展的电影院线业相比,电影制作业的不成熟和不规范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每年生产的400多部国产影片中,仍然是小成本影片占多数,其中半数以上没有机会进入到院线放映,甚至有些不符合院线的放映标准;中等成本的影片严重缺失,导致院线排片没有层级性,偶尔出现,也混杂在各色大片当中,几乎以肉眼看不到的速度迅速成了“炮灰”;剩下的就是好莱坞大片和国产合拍大片的PK,但是我们的大片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技术上,都远远无法跟好莱坞抗衡。一部《唐山大地震》,地震场景只有短短的15分钟,所谓的“灾难片”成了一部家庭伦理片包裹下的外壳,这其中跟好莱坞灾难片的差距不是电影人不知道,而是我们在技术和资金上确实达不到。因此,在《赵氏孤儿》、《让子弹飞》和《非诚勿扰2》集体上映之时,我们是寻不到《哈利?波特》之流的身影的。
每个人都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潜力是巨大的,因为我们有近14亿人口,有大量地区的电影放映业还有待培育和开发,如果把这些未知因素都换算成潜在票房的话,确实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和冲击性。但是,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思考,在国产电影需要通过各种政策保护和牺牲本土文化特色才能与好莱坞电影勉强抗衡的今天,一味做大的这块“市场蛋糕”究竟可以喂饱谁?沃尔特?迪士尼影视制作公司执行副总裁杰森?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电影交流的意义就在于互相讲故事,传播各自的世界观,了解对方的内心,从而达到情感和文化的沟通。”或许这句话,能够让我们更清醒地直视当下国产电影的生存境遇和我们真正的市场潜力。
相关热词搜索:哀愁 爱与 “56亿”的爱与哀愁 56亿的爱与哀愁 56亿的爱与哀愁 电影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