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业:立足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绿色农业发展是否包括农业面污染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但人口多、基础差、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水平低等基本国情尚未根本改变。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中央做出了把发展农业作为全党全国工作重中之重的决策,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和推进农业发展。
随着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的不断加深,在涉农领域的工作者们的不断探索和推动下,一个新的农业概念――绿色农业――渐渐传播开来。其所倡导的农业发展理念及模式不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农业及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对越来越多的基层农业工作者产生了持续的吸引力,农业部和财政部对此也非常关注和支持。2005年5月26日,回良玉副总理对卢良恕、关君蔚院士等六位同志《关于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的建议》作了“绿色农业的研究和示范工作,是探索以新的发展模式和新的经营理念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实践”的重要批示。
绿色农业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基础上,经过对全球半个多世纪以来各种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结合我国国情,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于2003年首次系统提出的。绿色农业理论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发展农业,以解决我国地少人多资源相对短缺农产品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主张把保护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上,以消除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为我国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创造条件。其具体是指: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
同时,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的参与下,在全国23个省、市、区的91个县(市、区、农场)开展了示范区建设工作。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认为,虽然有人提到过“绿色农业”这个概念,但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第一次更加全面地、系统地对绿色农业进行研究,并组织开展了示范区的建设,这是很有意义的一项工作。他并进一步提出,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因为:
绿色农业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绿色农业追求的是清洁生产、绿色产品和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控制和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对生产、生活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处理,对农业野生资源加强保护和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的“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的目标相一致,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绿色农业倡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 提供营养合理、卫生安全、数量充足的食物是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功能。2004年12月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营养水平明显改善,但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绿色农业强调安全但不拒绝农药、化肥的合理应用,符合我国食物安全战略。
绿色农业倡导全程一体化的管理理念
绿色农业的重要基础是10多年的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积极倡导和贯彻农业全程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把优质、安全、营养的绿色食品作为终端产品的生产,转化为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控制。另外,积极倡导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推进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发展。
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的提出更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平台。绿色农业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关注和支持,农业、科技、经济等多个相关领域的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已经投身其中,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已经成为共识。他们认为,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模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绿色农业对我国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发展绿色农业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院校参与了绿色农业理论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建立了绿色农业基础理论架构。相关课题研究对发展绿色农业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进行了阐述:
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前进过程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挑战。例如,我国农业资源短缺,2006年我国全年水资源总量2.55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945立方米,而全年总用水量增长到5670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耕地面积约18亿亩,人均只有1.4亩。我国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配套不完善,全国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只有8亿多亩。我国耕地中的中低产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2/3,“三废”排放无序、农化物质滥用,造成我国3亿亩左右的土地被重金属污染;由于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经营,导致机械设备发展明显滞后,截至2005年底,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有接近7亿千瓦,全国实际机耕面积只有不到9.8亿亩,等等。这些矛盾和挑战对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推行绿色农业,就是要把保护资源与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上,为我国农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创造条件,从而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发展目标。
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确保农产品安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农产品安全是当前农业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研究绿色农业的主要课题之一。对于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证农产品数量上的供应和质量上的安全同样重要。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有步骤地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调整种植结构,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可以稳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同时,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实施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全程监控,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产品顺利进入市场,既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又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发展绿色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出路之一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由生产初级产品转向侧重于生产加工品,拉长产业链,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三者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绿色农业就是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提高农产品加工率, 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从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值效益,吸纳农业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模式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可以加强农业标准化全程控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树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品牌形象。在加强市场准入和规范市场秩序基础上,通过实现“优质优价”,可以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绿色农业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绿色农业将促进国民经济中绿色GDP的增长。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农业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与农产品单位产出的收益率,大大增加第一产业对绿色GDP的贡献,并通过产业链延伸,增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绿色GDP的贡献,促进国民经济中绿色GDP的增长。
发展绿色农业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宗旨,为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赋予了“绿色”内涵,将“绿色”要求纳入农业生产的内生变量中,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的“绿色”化转向,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当前,在我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形势下,绿色农业的科学研究与示范,为实现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科技支撑,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绿色农业科学研究与示范工作现状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单位共同开展研究。同时,根据绿色农业研究的区域性布局,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和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合作成立了8个绿色农业研究中心。
探讨基本理论架构,编制基础性技术文件
通过借鉴国内外农业理论成果,总结我国绿色食品多年的发展经验,协会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开展了多领域、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绿色农业理论的内涵、模式、发展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初步建立了绿色农业的基本理论架构。并组织近百位科技人员,集成符合绿色农业要求的种植、养殖、加工等技术,编制了《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原则》,为制订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奠定基础。目前,正在开展以绿色农业理论体系研究、绿色农业区域发展模式研究与示范、绿色农业配套关键技术研究、绿色农业服务体系研究、绿色农业市场体系研究为主体的完整性的理论研究与探讨。
宣传绿色农业理念,奠定思想基础
协会先后多次召开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会议,举办各种培训班、现场交流会、规划工作座谈会议、学术研讨会。通过以上活动,听取专家学者、各级领导、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宣传绿色农业理念,加深对绿色农业的理解,取得共识,为工作取得实效奠定了思想基础。
基本完成绿色农业示范区布点和规划工作
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申报和统筹安排原则,审批设立了79个绿色农业示范区,并设立了17个绿色农业专项基地。协会组织起草了《绿色农业示范区五年建设规划指导意见》,组织编制绿色农业建设规划。协会具体承担编写了山东莒南县等4个示范区的规划。目前已有40多个示范区的规划报至协会待论证。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已陆续展开。
相关热词搜索:国情 新模式 农业发展 绿色农业:立足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立足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