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刀不老吴孟超:宝刀不老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一位曾经跟随吴孟超实习过的医学院研究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吴老写字时手很抖,但一到手术台跟前一点也不抖了,用刀精确无比,非常神奇。我除了敬佩与感动,还有就是萌发了做一名像吴老这样医生的理想。”
  吴孟超的手确实有些神奇。他的手长14厘米,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像鹰爪,是一辈子用力捏手术钳所致。谈到他的手,他说小时候帮父亲割橡胶的经历为他练就了一双灵活的手。
  几十年来,吴孟超做了1万多例肝脏外科手术,成功率高达98.5%。他创立了我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使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大幅提高,被誉为创造生命奇迹的人。
  
  立志做外科医生
  
  1927年,5岁的吴孟超随母亲移居马来西亚,初中毕业后他放弃学做生意的机会回国抗日,年轻的吴孟超深深懂得:“国家不强盛,咱们华侨的腰杆就不硬。”1940年在越南海关的经历,更在他的心底深埋下要为民族争气的种子:当他向验关的法国人询问,为什么中国人必须在护照上按手印,而外国人却只需签名就可过关时,那位法国人大声吼道:“黄种人签什么名?你们是东亚病夫!”
  1943年,吴孟超考取了同济大学医学院肝胆外科专业。
  上海解放的时候,他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实习时,他参加了救治解放军伤员的工作,三天三夜没离开手术室,他觉得外科手起刀落,痛快,用不着隔靴搔痒。另外,他也是为争一口气,因为他只有1米62,当时负责毕业分配的那个教授说:“不看看你的个儿,能干外科吗?”他当时气坏了,拔腿就跑。这时,恰好第二军医大学的附属医院招聘,吴孟超被那里录取了。1954年,在他工作的第5年,第二军医大学聘请他的偶像裘法祖医生来做兼职教授。吴孟超有机会跟在老师身边。他时刻留意老师的每一个动作,他的勤奋很快引起裘法祖的注意。
  裘法祖谈到当时的吴孟超说“他非常勤快,晚上都不回去时,睡在病人旁边。我的一举一动他都写下来,当时没什么文献,那时候中国是封闭的,新东西进不来。吴孟超说:“我就是学他的本事,他来教我,一步一步教。我专门收了这些病人请他开刀。我管理病人,就跟着他。所以呢,他一步一步的我记在心里。”
  
  多个世界首例
  
  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了两年之后,吴孟超的手术做得越来越像老师了。1956年当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工作时,34岁的吴孟超遇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裘法祖指点他说:“当今世界上肝脏外科是薄弱环节,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偏偏中国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朝这个方向发展。”可就在同一年,一位外国肝脏外科专家访问中国时断言:“中国肝脏外科要达到国外现有水平,起码还要二三十年。”面对肝脏外科,做,还是不做?抉择中,吴孟超陷入了回忆。童年时,他和父亲起早贪晚地在马来西亚的橡胶园劳作,就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买家就把价钱压得很低。中学毕业时他取道越南回国,就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法国殖民者就蛮横地要求精通英文的他们在过关证明上摁下屈辱的手印。 “中国人怎么就不行!”回忆往事,使吴孟超辗转难眠。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半夜里披衣伏案,一份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报告一挥而就。写完后,他意犹未尽,又挥笔写下了“卧薪尝胆、勇闯禁区”八个大字。禁区里根本没有路。原本用来养殖实验犬的窝棚成了吴孟超的实验室,全部的实验设备就是几张破旧的桌椅和几把剪刀。
  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不吃不睡成了寻常事。
  没有理论指导,他们就用40多天翻译出中国第一部肝胆外科教材《肝胆外科入门》。没有实物标本,他们就用60多天制作了中国第一个肝腐蚀标本,又进一步提出“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吴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不久又发明了“常温下肝门间隔阻断法”,把肝脏手术成功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1963年,他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完整的中肝叶切除手术……短短几年,吴孟超的成就便能编成几厚本资料了!1975年2月,他又为一名患者切除了“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瘤体直径达63厘米,重18公斤。手术之难,至今仍保持着一项世界记录。
  扎实的肝脏解剖知识和对肝脏医学的深入探究,不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吴孟超首创的“常温下肝门间隔阻断法”,为病人抢回了5个百分点的生存机会;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他成功地为病人做了中肝叶的切除手术,一举攻入了肝脏最险要的部位;他开展的腹腔镜下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肝破裂修补术、肝动脉结扎术,均为世界首例……
  
  一生与手术台为伍
  
  吴孟超一直履行着自己尊重的裘法祖始终强调的“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道德要像佛祖一样才能够当医生”的理念。
  吴孟超对待病人非常认真,他的“主任查房”让很多医生害怕,因为他不会放过病例上的每一个错字,他会问医生病人化验单上的每一个数据。他最讨厌别人说“差不多”、“好像是”……虽然到这里看病的人绝大多数具有传染性,但吴孟超经常亲切地拉着病人的手问诊。给病人检查完,他亲自帮病人系腰带,顺手还会把病人的鞋子放在方便穿的地方。
  现在他还没有停刀的打算,而且还经常挑选难度大的手术亲自操作。一次,医院按照惯例组织病例讨论大会,而让医生们没有想到的是,那天所讨论的因并发症而死亡的患者的病例,正是吴孟超的病人。有位医生发言时,为了不伤吴老的面子而故意强调病人的身体状况,却被吴老当场打断。吴老当着几百名医生的面坦言:这个病人的死因跟我们手术过程中的操作失误有关系。他对病人的情感是病人难以忘怀的,经常有些跟他素不相识的病人,在门口碰到他,打一声招呼,吴孟超就会把他推荐到有关科室去检查,结果他的同事还以为那是他的亲戚。
  关于对待病人,吴孟超说:“你的职业就是这个,所以你一定要关心病人,爱护病人,热情接待病人。作为病人来讲,我感觉到他们得了病已经很痛苦,而且有的还很穷,再加上病痛已经非常困难了,这个时候就要给他同情,要帮助他解决困难,这是我们医生的本分职责。一个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能够伸出手帮助他,他会感激你一辈子。我说我这一辈子要能躺倒在手术台上,就算是光荣地结束了。我的意思是说,我要一直工作到哪天不能做了,就算了。生命在于活动,生命在于作贡献,不是贪婪的享受。”
  吴孟超心里不能触碰的痛是父亲的过早去世。父亲死于胆结石,对于从事肝胆外科的吴孟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可以夺去父亲生命的疾病,但老天爷没有给吴孟超尽孝的机会,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80多岁的吴孟超回顾以往时说,人不能没有理想,因为人无理想不立。理想就像人生航船的两盏航向灯,船头的灯照亮前进的方向,船尾的灯检验人生的轨迹。
  他说,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在手术台上终结生命。这个一生曲折的老人,简历可以写得既复杂又简单,简单得可以只两行字――姓名:吴孟超,职业:外科大夫。

相关热词搜索:宝刀不老 吴孟超 宝刀不老吴孟超 吴孟超院士90岁宝刀不老 宝刀不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