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简直是糟蹋垃圾!|垃圾变废为宝
发布时间:2020-03-2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艺术家们越来越意识到材料本身的审美价值及其文化内涵和精神意义。在当代艺术中,垃圾作为某种“介质”成为艺术家创作的新宠,艺术家把材料从一种从属地位推向了支撑性的核心角色。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肌理美感,也具有完全不同的语言深度和精神指向。
很多人都干过把易拉罐剪开,做成花瓶、烟灰缸的事,对普通人而言“变废为宝”的思路,在艺术家们看来这完全是在糟蹋垃圾!
垃圾是个界限模糊的概念。在河南那个至今被称为“殷墟”的地方,发掘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考古学家们从希腊罗马时代的垃圾堆里发现了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失传剧本的部分内容。垃圾堆会留下人们日常生活的记忆,这也是艺术家青睐垃圾的根本原因。
垃圾作为某种“介质”成为艺术家创作的新宠,是当今“垃圾艺术”的主要形态。此外,各种以宣传环保、减少垃圾产生为诉求的行为艺术也逐渐为世人熟悉,艺术,以另外一种方式颠覆了人们对垃圾的看法,促使人们用新的眼光去看垃圾。
20世纪初,木屑、报纸、甚至烟屁,这些垃圾第一次被贴到了立体派大师的画作上。油漆工人出身的布拉克将真的漆工用的木头纹理放入画中,试图打破传统绘画中的“虚假的真实”――即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空间的传统透视作画技法。当他们在立体派绘画中越走越远,感觉没有更好的办法时,字母、数字、直到现成的物品成为更加直接的表达媒介,形成了所谓的“综合绘画”。这可以看作是在绘画中综合材料运用的开端。
在立体派之后,一些现实主义画家也开始不同程度地在作品中采用综合材料,探索新的形式和技法。如克里姆特的作品大部分由传统油彩绘制而局部使用金色材料(如金粉、金铂)从而使画面呈现一种金碧辉煌的效果,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富于装饰意味的造型表现与色彩表现的感染力;马蒂斯在晚年时也曾用色纸拼贴的手法代替油彩的涂绘,这一方法也使其画面简洁明快、呈现活泼有趣的效果;再比如在基弗、塔皮埃斯、克利的作品中,我们能发现诸如颜料、墨水的结合、油彩与砂、方石粉、彩胶、丙烯等材料相结合。
稍稍回顾中外艺术史,便不难看到这样一种带普遍性的规律――材料、工具和技术的变更,接踵而来的往往是艺术手法和观念上的变化,甚至是艺术发展的重大转折。从立体主义和野兽派开始。到二战后艺术家们对材料的探索和运用更加纯熟,直到后来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置艺术、观念艺术等等。1917年,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上,法国艺术家杜尚将一个署名为莫特的小便池送去展览,还为这件作品取了一个美妙的名字――《泉》,由此引发巨大争议。但是自杜尚之后,现成品装置艺术成为时髦的流行病,一批波普艺术家大规模地把生活中的俗物放入艺术中,从啤酒罐、可乐瓶到烂床垫、垃圾废品等等,把杜尚的艺术尝试推进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
受西方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二十世纪末我国许多艺术家在努力开掘作品内在意蕴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现。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徐冰的“天书”系列,及后来的工业垃圾作品“凤凰”都与这一传统一脉相承。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把材料从一种从属地位推向了支撑性的核心角色。材料不仅是一种媒介或载体,它本身就可以构成独特的艺术语汇甚至成为视觉形象的主体。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肌理美感,也具有完全不同的语言深度和精神指向。
美,是人们在饱受生活束缚时温柔却有力的提醒,是人们在异己的存在,比如垃圾面前的一种拯救。
相关热词搜索:变废为宝 糟蹋 垃圾 变废为宝?简直是糟蹋垃圾! 变废为宝做机器人 垃圾利用变废为宝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