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机遇】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合作

发布时间:2020-03-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非经济合作取得巨大成果      2000年,中国确定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决策,同年6月,中非论坛首届会议在北京召开。8年以来,非洲日益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中非经济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贸易水平不断增长,中国对非投资继续攀升,双方能源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以后,中非经济合作掀起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高潮。
  一、中国与非洲贸易不断增长。首先,促进经济繁荣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是中国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目标。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更加需要加强团结,修正国际经济体系中的不公正规则,在贸易、流通和服务领域协同立场,趋利避害。另外,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贸易互补性,双方之间在资源和市场两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双向需求。基于以上原因,中非经贸合作获得了快速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非经贸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立外交关系时,中国与整个非洲贸易只有1200万美元。到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2001年以来,中非贸易额每年以接近40%的速度递增。2006年中非贸易额达到555亿美元,2007年则达到735.7亿美元,年增长32.7%,高出中国总体对外贸易增速9.2个百分点。
  在中非贸易发展过程中,商品贸易结构不断得到改善。20世纪50年代,中非贸易主要以棉花、矿产等初级产品为主,后来发展到服装、纺织品、箱包等轻工产品。2000年以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一半。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双方贸易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中非贸易已由初期的民间贸易发展到一般贸易与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对外援助等多种方式的相互结合。中国在非洲的贸易伙伴从当初的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等少数国家发展到今天遍布非洲的各个角落。特别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多边、双边合作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到2007年底,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非洲国家达到了14个,其中安哥拉达到了141.2亿美元。目前,中国已同50多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同40多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与36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双边经贸混(联)委会机制,同28个非洲国家签署了《双边鼓励和保障投资协定》,与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非洲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资源来源地和巨大市场,中国也成为了非洲重要的投资伙伴和销售市场。
  二、中国企业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随着中非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非洲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资源来源地和潜在市场,中非合作中的巨大商机正不断促使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发展。
  1、投资规模发展迅速。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主要的资金需求国,对非投资起步较晚。但中国对非投资规模发展迅速,当前已经成为非洲第三大投资国。据商务部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类)》称,2005年中国对非洲累计投资为10.75亿美元,到2006年已增加到66.4亿美元,目前达到117亿美元。
  2、对非投资企业不断增加。20世纪末,中国在非洲设立了300多家企业,到2006年,增加到900多家。中国对非投资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主要流向苏丹、安哥拉、尼日利亚、南非、几内亚、加蓬、埃及等国。
  3、投资方向呈现多元化。多年来,中国大部分对非洲直接投资集中在油田和矿产等自然资源领域,但近年来投资方向日益多元化,对非投资开始涉及服装、农业生产、食品综合加工、零售、水产、海产、商品房、交通建设和运输、冶金、旅游业、电力、电信以及其他行业,其中用于企业并购和投资控股的资金迅速增加。
  4、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长期以来,中石油、中石化、中地建设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公司、中国路桥工程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在对非投资中扮演主要角色。近年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非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在非投资企业中,大型国有企业不到100家,而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则有800多家。2005年中非民间商会成立以来,民营企业在农业、教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电信等领域对非投资不断扩大。
  三、中非能源合作不断深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量和进口量不断增加,非洲成为中国重要的原油和份额油来源地,中国企业对非能源合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1、中国从非洲进口原油的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国际原油市场高价运行,各主要石油进口国竞争激烈,而世界多数石油产区生产能力提高有限,非洲作为能源生产发展潜力巨大的大陆,对于中国保障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中国1992年开始从安哥拉和利比亚两个非洲国家进口原油,此后不断增加进口量,来源地也日益多元化。目前,30多个非洲国家成为中国主要能源进口国。中国正酝酿同40个非洲国家洽谈2500笔购油合同。
  2、非洲成为中国主要的份额油(权益油)来源地。当前各石油消费大国不但重视石油供应,还力争通过投资开采来控制石油供应的上游环节,争夺份额油。随着中国进口石油的增加,投资非洲石油开发领域成为中非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在非洲共有27个较大型的油气合作项目,获得份额油1500多万吨,占中国控制份额油的60%以上,有力地支持了中国参与国际能源定价过程,对解决亚洲油价问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非洲是中国油气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战场。国家石油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因素,石油企业海外拓展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当前中国石油企业纷纷登陆非洲,除苏丹、安哥拉、尼日利亚,还力争在加蓬、赤道几内亚、刚果(布)、乍得、毛塔等国实施投资开发。通过对非能源合作,中国油气企业获得了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壮大了竞争实力,在国际排名中不断提升。
  
  中非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由于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非洲国家对中国需求发生变化,对外政策中呈现实用主义特点,西方对中非关系也日益关注。同时由于中非关系发展迅速且合作规模不断扩大,新问题和新困难不断出现,旧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中非经济合作面临着新挑战。
  一、非洲对中国需求和看法发生变化。首先,非洲国家经历民主化后在意识形态、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取向上与中国的差异性拉大,在政治上对中国的需求发生变化。其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非洲国家为摆脱贫困化和边缘化纷纷把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经济利益在中非关系中的敏感度上升。其三,民主政治框架下的多党制、言论自由以及经济自由化,使非洲国家内部的社会集团及其利益表达趋于多元化,也使得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易被部分人放大。其四,一些非洲国家既想从中国快速发 展中获益,又担心自身利益受冲击,存在戒备心理。部分非洲政治人物受西方影响,认为中国已成为经济强国,对中国要求过高。部分非洲媒体对中国负面报道较多,使非洲民众产生模糊认识。
  二、西方对中国的指责和干扰不断增加。首先,中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学习榜样,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引起非洲国家兴趣,发达国家对此不安,涉非事务中更加强调人权等观念,贬低中国不干涉内政政策。其次,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弱化了西方大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渐进改变国际政治力量的不平衡。因此西方极力抑制中国在非影响力,加强对非投入,拉拢非洲国家,强化对非控制,并以“中国威胁论”丑化中国国际形象。另外,中国经济带动发展中国家整体发展,给非洲人民实际利益,抵消了西方某些产业对非长期控制,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断指责中非合作的正当性,阻碍中非关系健康发展。
  三、中国经济在三个方面(市场、能源、原材料)的高度依赖,引发非洲疑虑。中非贸易虽大致平衡,但中国商品在非无处不在,对当地产业形成一定冲击,有人甚至认为中国抢夺了非洲商品的欧美市场。
  四、部分中国商人的不良行为引发非洲反感。由于中非关系发展迅速,在非人员不断增加,加之管理措施无法及时有效应对,导致不法行为增多。中国廉价商品短期内虽丰富了当地市场,增强当地居民购买力,但是部分劣质产品引发消费者对中国的疑问,影响中国形象。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但有些项目忽视国际合作规则和惯例,在竞争中轻视宣传环保和持续发展等理念,在经营中忽视协同管理和沟通,引起了部分利益集团的敌意。
  五、中国在非投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风险随之升高。非洲的投资回报率虽然非常高,但投资风险也相对较大,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非洲是世界上投资风险最高的地区。首先,非洲多数国家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大型投资和长期投资面临的政治风险相对较高。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领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在非企业遭遇的上述风险也随之增多。中小企业在应对政治风险方面的灵活性相对较大,但大型投资和长期投资的转圜余地较小,可能遭受相对严重的后果。其次,非洲一些国家的宗教、部族、地区矛盾复杂,社会秩序较不稳定,绑架和抢劫事件时有发生,威胁企业人员安全。其三,当前非洲国家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法律法规时常修改变更,外国公司面临的司法风险相对较高。另外,非洲多数国家的基础设施落后、水电供应不稳定,成为外国投资者必须应对的常规性风险。
  
  中非经济合作的新机遇
  
  一、中非之间不仅没有历史包袱,而且长期保持了牢固的传统友谊,互信互重是中国在非洲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独特优势。中非双方都曾经历了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经历了共同的历史命运,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是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另外,中非长期友好,在50年的友好合作中奠定了牢固的传统友谊。在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过程中,在面对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面前,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赢得了非洲国家的信任和友谊。在中国突破西方国家外交封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等涉及中国重要利益的问题上,非洲国家基于对中国的深厚感情给予中国巨大的支持。在中非关系今后的发展中,这种历史和传统因素将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帮助双方克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把中非传统友谊继续发展下去,使得中国走出去战略在非洲拥有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中非之间有继续加强经济合作的现实需要。对于非洲而言,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且一贯支持非洲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其内政,支持其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因此非洲看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把中国看做平衡西方影响、维护自身政治利益的重要力量。其次,中国快速发展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国成为非洲谋求和平与发展的倚重力量,成为非洲的发展榜样。另外,当前非洲正在寻找自己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需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以及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威胁,因此非洲国家在联合自强的同时,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密切合作,把中国作为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对于中国,非洲不仅涉及中国领土完整和台湾问题等根本利益,而且是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中国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政策中最有可能“有所作为”的地区,是中国建立和谐世界理念最受肯定的地区。基于中非之间相互需要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巩固,中国企业在非洲发展拥有良好的政治基础,走出去战略拥有良好的政治保障。
  三、非洲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中国在非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机遇。首先,目前,非洲经济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自1995年以来,非洲已连续十多年保持中速发展水平,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步伐加快,达到年均4%以上。非洲经济良好的发展状况使得其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中国对非投资的盈利前景更加广阔。其次,目前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更加重视吸引外资的工作,中国对非投资受到越来越多非洲国家的重视。其三,非洲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国企业参与非洲国家工业化的这一过程,无疑将使中国在非投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其四,国际社会加强对非减债和援助力度,是中国对非投资的利好因素。非洲国家原本用于还债的资金,将用于经济建设,新开工项目不断增加,利于推动中国企业扩大在非业务和投资。非洲产品享受更多出口优惠,对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具有较大吸引力。
  四、中非论坛北京峰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目前中非双方为鼓励更多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中国政府在2006年中非论坛期间提出了促进中非合作的8项举措,包括到2009年使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3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3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20亿美元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设立50亿美元的中非发展基金,免除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所有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05年底到期的政府无息贷款债务,3年内在非洲国家建立3至5个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等。以上举措无疑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提供了良好机遇。
  五、中国企业的比较优势,是投资非洲的良好保证。2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大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轻工、纺织、小家电等行业的中小企业的产业技术已日趋成熟,且拥有了较成功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经验,在走进非洲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比较优势。相对西方企业而言,中国企业在人力成本、技术成本方面占据优势,相对当地企业而言,中国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则更加突出。另外,对于非洲国家市场不够规范和法制不够健全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拥有比较丰富的运营经验,其技术水平也较符合非洲现阶段的需求,能够在非洲投资过程中节省接入成本。
  当前,国际经济分工的调整在不断深化,中非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都在上升,中非经济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中非友好关系持续发展,深入发展经济合作的需要持续上升,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为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需要不断提升,非洲作为人力资本和原材料极其丰富的大陆,无疑将对中国企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吸引力。虽然目前中非经济和贸易合作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社会效应不够广泛的问题,但随着双方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深度不断加深,中非经济合作之间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中非经济合作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发展中国家研究部副主任、非洲研究中心秘书长)
  (责任编辑:文博英)

相关热词搜索:非洲 经济合作 中国 中国与非洲经济合作的现状、挑战和机遇 中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是机遇还是挑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