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火焰【“火焰式人体”】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格列柯是欧洲样式主义后期最具独创性的画家。初期他深受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影响,色彩的运用变化细致。晚年,他脱离了样式主义,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以描绘敏感、“火焰般”动势、异常细长的身躯人物为特色;以明暗色彩对比,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轮廓,主题造型更富有画家的主观感觉。
  [关键词]格列柯;样式主义;神秘魔幻主义;火焰式人体
  
  埃尔•格列柯原名多米尼克•提托克波洛斯,西班牙著名画家。出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的一个村子里(当时是威尼斯属地),故人送绰号格列柯,意即希腊人。格列柯的艺术道路是复杂的,前期受拜占庭圣画像影响,后受意大利人文主义艺术精神的熏陶,至于他晚期的作品充满了神秘魔幻主义,这是与他在西班牙时期的个人生活分不开的。
  一、格列柯绘画风格演变及艺术寻根
  “要理解某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就必须从整体上了解这位艺术家的出生、生活经历、思想态度、个性气质等”①。年轻的格列柯于1560年在克里特的修道院研习绘画并绘制了《基督治愈盲人》,因画艺高超被认为是当地的“绘画大师”。随后他去威尼斯仔细研究文艺复兴时的大艺术家,如提香、丁托列托和巴萨诺,这对他的风格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用色绚丽、奢华,讲究透视。1570年格列柯又去了罗马,仔细研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并进入路加艺术学院学习。尽管他受到拜占庭美术、威尼斯画派的影响,但他决心把威尼斯的色彩与米开朗基罗的人体结构结合起来,以造就自己的风格。委拉斯贵兹的老师帕切柯曾询问过他:“色彩和素描你更注重哪一个呢?”格列柯回答:“色彩”,另外他还特别说:“米开朗基罗是个伟大的艺术家,然而,他不懂色彩。”②
  格列柯听说西班牙君王菲力普二世非常欢迎在意大利受过训练、具有意大利风格的艺术家,于是1577年他来到西班牙,满怀希望地想在马德里的宫廷里取得一席画师的位置,但却遭到冷遇。一气之下,他离开马德里,来到西班牙旧都托莱多定居下来。他在这里创作大量的祭台装饰屏、中幅宗教信仰画和人物肖像画,使西班牙绘画艺术发生了急剧转变,从而成为文艺复兴向巴洛克转变的关键人物。
  托莱多是一座古城,早年被西班牙君主势力击溃下的旧贵族与马德里的宫廷贵族相互敌对,③他们反对任何改革,坚持中世纪的宗教传统,其意识形态相当保守。格列柯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心态与当地没落贵族取得共鸣,不仅热烈欢迎,还为他提供带花园的别墅。格列柯成为当地贵族宴会上的座上客,经常与名流、诗人们来往。自从他完成了巨幅祭坛画《圣母升天》和《三位一体》并创作出其最著名的《被剥去衣服的基督》开始声名大振,人们纷纷要求订制复件。据说格列柯结婚时,一反旧习,没有到教堂去履行仪式。此举在当时是一种极大的漠视教规的行为。格列柯性格十分强韧,当他发火时常在西班牙人面前大声说别人听不懂的希腊语,在绘画上,这种显而易见的个性就更不言而喻。16世纪最后几年,尤其进入17世纪后,格列柯的风格进一步向着给人以全面启示的魔幻主义发展。《忏悔的圣哲罗姆》似乎反映着画家本人心境:以苦行僧的狂热形象来寄托自己的灵魂。圣哲罗姆老了,画家也老了。1614年,按照格列柯的遗愿,遗体葬于圣多明各修道院墓穴内。
  二、狂热的宗教精神信仰让格列柯遨游幻觉
  15世纪到16世纪初,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罗马皇帝,大大提高了在欧洲的地位,促使了工业繁荣、经济发展。文学艺术从16世纪80年代起保持了100年的“黄金时代”。17世纪上半叶,虽然失去了欧洲强国地位,但宫廷生活仍极度豪华,王室贵族与天主教是艺术的主要需求者,绘画几乎被贵族和天主教所垄断。神话题材、风景静物画很少,风俗画也不多,题材大多是宗教故事。
  格列柯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信徒。据说格列柯深居简出,差不多与世隔绝,思想也更趋古怪。连白天也把窗帘拉上,认为阳光会干扰他内心的光线。从1570年到他逝世,格列柯画的宗教题材数量约有百余幅。早期的作品如《基督将商人逐出圣殿》、《重见光明》、《三位一体》都保持着意大利绘画的风格,作品庄严、宏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想象力,体现了画家对解剖和透视有着极深的研究和较强的驾驭能力。“神殿逐商”是圣经中一段耶稣的故事,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家都画过这一题材,因为它具有现实的影射价值,尤其当意大利遭受外族侵略的时候,人民对耶稣寄予了良好的愿望。格列柯在构图上虽有因袭成分,然而多少表明了画家掌握威尼斯丁托列托等大师的描绘手法,在色彩与构图上都是成功的。画中人物结构比较严谨,他们被置于深度空间,还精确地画出了建筑物的透视全景,威尼斯画风是极为明显的。所有人物的形体结构具有一定深度和力度,体现那个时期对于意大利画风的摹仿与崇敬。当时的西班牙的艺术虽受意大利影响,但仍有区别,更多地带有宗教神秘主义的色彩。其中路易斯•莫拉列斯是西班牙最典型的样式主义画家,但是西班牙最著名的画家却是埃尔•格列柯。④这位希腊人的绘画在西班牙独放异彩。他的作品像一块多棱镜,曲折地反映了西班牙16世纪下半叶动荡的西班牙社会和没落的旧贵族的精神危机。
  或许是对宗教的狂热让他的画逐步染上一种充满想象和幻觉的色调,人物形象被拉长,超出了真实感觉的范围,色彩发出磷光,构图令人目眩。格列柯为托莱多的教堂创作的代表作《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作品之一。它源自一个中世纪的传奇故事:奥尔加斯伯爵是托莱多的名绅,曾向教堂施舍过大笔财产。由于他虔诚于教会事业,死时按照他遗愿,应埋葬在这个教堂内。举行葬礼时,发生了惊人的奇迹:天国派了两位圣徒从天而降,把他的灵魂接入天堂。格列柯构思把画分两部分,上部是伯爵被召回天国的情景,下部是下葬的场面。在下部,在安放遗体棺材的右侧,一主祭正在人群中虔诚地读着经文,左侧一僧侣低首静思,好象是在与遗体告别。人群排成密集的列队,位于画面下方的主要位置。前来吊唁的来宾都穿着黑色丧服、白色领子,在黑衣白领的对比下这些密集的人头在视觉上象一簇簇火焰疏密有致地排列,并把空间上下区分。右边身穿白色法衣的主祭以惊讶的表情凝视着天空,借以说明所发生的这一突然降凡奇迹。圣徒是全画的中心人物,他们在前景小心地扶着伯爵穿盔甲的尸体。身上的法衣被仔细地描绘,上面的绣织图案一丝不苟,质感强烈,金黄色在画面十分跳跃,与右边的读经的主祭身上的金黄色相呼应;而在画的上半部,伯爵赤裸着身子接受基督和圣母的庄严召见。
  有趣的是,这里所绘的葬礼参加者的穿着与格列柯是同一时代的服饰。画家可能是想将天国、古代、现代结合成和谐的一体,以表现宗教观念的纯粹幻觉。画上人物的细长形与苍白的脸色,又使全画增强了情景的肃穆与崇高感。除了前景的银白与金黄色之外,全画是以深蓝、红并配以强烈的灰褐色来衬托的;伯爵身上闪亮的甲胄和天上灰黑的调子,构成了真实与虚幻的视觉对比。格列柯此时的宗教画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神秘的宗教色彩与变形的现实人物相结合,表现的不是对神的赞颂,而是着力描绘在奇迹面前思索的人,包含着深刻的哲理性。
  16世纪最后几年,尤其是进入17世纪后,格列柯的风格进一步向着给人以神秘魔幻主义发展。《牧民朝圣》、《圣灵降临》、《圣约翰幻觉》这些作品跟画家成熟时期作品《被剥去衣服的基督》、《奥尔加伯爵的葬礼》相比较的话,能明显地看到他的风格发生极大的变化:起初,他的画形体完整、具体、人物形象讲求真实;后来,他的画抽象,色彩主观,完全依靠一种闪烁的光;人体比例特意拉长,每个人物都象跳动的火焰一般仿佛即将腾飞到空中,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圣灵降临》是画家晚期风格的典型作品,代表一种更高、更孤独的表现形式。小小的火苗象征圣灵降临在圣母和圣徒的身上,所有的人物形象都有向上的倾向。黑暗的背景使画面更加具有喻意性和神秘感。圣母的身体比例明显拉长,画家更有意识地将众圣徒的手指变形,象火焰一样,画面上手与火焰几乎分不清楚,火焰更像圣徒们向天膜拜举着的双手,使画面添加一种宗教的神圣狂迷之境。
  三、格列柯绘画语言的心理解析
  格列柯是一位有争议的画家,但无论怎样他的艺术语言是独特的。他以光线和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段,拉长的人物体态都带有神经质的不安情绪,反映了没落贵族的忧郁的心灵。怀疑和思索的精神加以“变形”和“阴暗的色彩”形式表现于画作中,这是格列柯给人的第一影响。里德说过“如果我们观看格列柯的作品,发现其设计的是如此错综复杂,其中各种反复的关系如此不同寻常,形式所给予的注意力的强调如此精妙,以至形式本身,非为一种直觉而不为功。”也如美术史学家芬克斯坦所说:“在埃尔•格列柯看来,周围的整个世界都在崩溃。”格列柯以一种不同寻常的视角来感悟生活,在创作中倾注了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得作品具有了极强的形式张力。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以哲学家一般犀利眼光洞察到了西班牙的危机。格列柯的艺术很长时间未被美术史肯定。直到本世纪初,在当代流派的纷争之中,人们又重新想起了这位西班牙画家。他的特殊艺术品质始终被许多人研究,从而也加深了对他的认识。据史料所载,格列柯知识渊博,兴趣多样,涉猎的面也极广泛。从他死后遗留下来的藏书中,人们发现他喜欢读希腊古代文学作品、名人传记、诗集和宗教会议文件及建筑专著。也许正因为这种广闻博识,使他容易充满幻想。格列柯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幻想的思想家,他的艺术是他的思想的映象。人体异常修长的比例、强烈的短缩法、火焰般的律动感及不断试验他那个时代无人胆敢采用的色彩。他的作品风格在16世纪时是非常现代的,他的影响远及20世纪众多艺术家:塞尚、马奈、毕加索及德国表现主义等等。格列柯是西班牙绘画史上备受礼赞的巨匠,对他的伟大艺术,新的探讨与观点不断产生。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就像宝藏,永远挖掘不完!
  
  参考文献
  [1]《美术概论》 王宏建、袁宝林著 [M]高等美术教育出版社 1994:163-172
  [2]西洋名画故事[M] 山田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2)
  [3]《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 朱伯雄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1996年6月第6次印刷ISBN 7-5339-0311-0/J•18
  [4]《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 朱伯雄编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1996年6月第6次印刷 ISBN 7-5339-0311-0/J•18
  [5]《格列柯绘画语言的心理解析》 陈瑶著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

相关热词搜索:火焰 人体 “火焰式人体” 火焰切割对人体有害吗 人体火焰特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