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 动机 无聊和无动机的恶意
发布时间:2020-03-1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一群小孩在路边,无所事事,于是他们会对经过的女生吹口哨、叫脏话,会对经过的男生挑衅丢石头,这些小孩并没有多坏,他们只是很无聊。于是以“骚扰”为主的这种侵犯行为遂告出现,街头里的多欺少,学校里的众暴寡,许多都肇因于此,如果有其他因素配合,就可能会形成更严重的侵犯。
因此,“无聊”(Boredom)这种情绪实在不容低估,人们生而无聊,有一大堆时间闲着不知道要干嘛,于是无聊的一群人就要去“找乐子”,这种“乐子”开始时多半只是灰色行为,但它例行化之后,情况就难以预测。这也是我一向认为“无聊管理”应该是教育重点关注的原因。
而到了现在,由于人们的自由时间增加,无聊更甚,而表达无聊的工具也因为电子通讯发达而更普及,于是由于无聊而造成的对他人的侵犯,也就更频繁。前几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杰佛瑞?罗森(Jeffrey Rosen)所著《恶性的凝视:美国隐私的摧毁》里就指出,长久以来,人们都接受一个隐私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对自己的身体、生活、行为及想法,若属于个人或私下的,都只有自己能做主,别人不得窥视窃取甚或广泛散发,甚至邻居者开了一扇窗子足以看透我家,也都可以要求对方把那扇窗子封起。
但这种尊重别人隐私的习惯,现在早已被破坏殆尽,现在的科技如果搜寻能力强大,可以窃知人们的交易纪录,可以探知网上留言。保障也愈采愈松弛,甚至连法律也都许可隐私的被侵犯。因此近年来手机摄影普遍,人们已不确定什么时候会被人偷拍贴在网上示众,现在这个世界,任何人的“电子足迹”几乎都挡不住外在那些窥伺探寻的恶意眼神。“犀利哥”的暴红,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其实是恶意的凝视。这种变态的凝视几乎无日无之。台湾有个女子和“立法委员”闹绯闻,于是网上争相爆料,也被拍了下来贴上网。根据这样的趋势,人原来真是无所遁逃于天地之间。
这种人们不想要的、恶性的凝视,如果想得深刻一点,它实在应该算是人们无聊之余所产生的“无动机的恶意”(Motivekss Malignity)。浪漫主义英国诗人柯立芝(sammuel T.Coleridge 1772-1834)曾写过名诗《古舟子录》,这首诗说,一艘船要向南行,结果被风暴吹进冰洋,绝望之际飞来一只象征着吉祥的信天翁,但那个水手却毫无来由地将那只信天翁射死。他跟信天翁有仇?他从射死信天翁里会得到任何好处?都没有。他毫无来由,大概只是无聊犯贱手痒而已。无聊是人们按照既定的角色轨迹过生活,在某些无所事事的时刻暴露出他对生命价值的怀疑,那是瞬间的虚无。无聊的事是为了填补无聊时间的无聊心情!
现在的人愈来愈喜欢八卦、愈来愈喜欢软性色情,这样助长了偷窥,当然也产生了让人偷看借以成名的这种生意。现代人“不管好名坏名,只要出名就好”的价值观因而形成,对于有人很高兴主动出卖隐私,甚至还加工制造隐私的附加价值,我们可以不喜欢,但却只得忍耐接受,毕竟那是他们的自由。但人们不想要的、他们认为是“恶性的凝视”(Unwanted Gaze)却应当是隐私的基准线。米兰?昆德拉曾说过一个故事,布拉格之春的一个名人普洛恰兹卡,他和朋友通话时猛讲黄色笑话,粗俗不堪,被有关单位录了下来播放,于是一夕之间名誉扫地。这是用隐私整人的恶劣手法。但这种方式如果不对,那么用恶性的凝视去探他人隐私,或以不可测的居心去拍人照片贴在网上,又有什么正当的理由?政治不能侵犯隐私,商务不能侵犯隐私,无聊的每个人也同样不能侵犯隐私。
无聊是现代人病,它会侵蚀人的感受能力而造成麻木,而麻木正是“无动机的恶意”之起源!
相关热词搜索:动机 恶意 无聊 无聊和无动机的恶意 恶意杀人动机 恶意野野口修杀人动机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