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教什么?]日本立教大学学费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吴洪森,作家,辗转于上海、美国,现在香港媒体任职,创办真名网。      近年来,大学改革最热门话题之一就是通识教育。有些大学,新生一年级不分文理,入校后先进行一年通识教育。理由是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眼界,避免一进大学就一头扎进狭窄的专业里。另外,很多学生填写志愿的时候,受家长支配的情况很多,所选择的专业未必真是自己感兴趣喜欢的,经过一年的通识教育,学生对学科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可以对专业作出更好的选择。
  这种为学生着想的改革思路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但是还是没有改到关键点和根本点上。中国高等教育的最大弊端不在专业划分的过分狭窄,而是过于重视现成知识的灌输和传播。教育部至今没想明白,让学生掌握现有现成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前人是如何取得这种成果的。只有把前人取得成果的经验和能为学到手,培养出有能力的人,才是大学的根本之道。这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定学教育基本上是以喂学生吃鱼为主,并没有转变到教学生如何打渔。在喂学生吃的鱼中,也少有鲜活的,多半都是死鱼甚至是烂鱼臭鱼。这种教育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大学刚毕业在人们的心目中就等同于无经验无能力。
  在中国土地上,被张贴的最多的语录之一就是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我猜想,申国高等教育把灌输传播知识当作根本目的,是否与过分渲染这句口号有关。培根在中世纪末期喊出这句口号是有强烈的针对性的。欧洲中世纪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实行愚民政策,禁止动摇教会统治的科学知识传播,正是针对这种情况,培根喊“知识就是力量”。如今,在信息化时代,平均每十年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电脑处理现有知识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的大脑,把人的主要精力用在记忆知识上,既疲于奔命也得不偿失。
  知识爆炸时代更加凸显了人的能力重要。因此大学教育改革,最重要最主要的就是要改革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把大学教育转变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的方向上来。我们必须清楚明确地认识到:已有的知识只是培养能力的手段,它不是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教育要以“能力才是力量”来取代“知识就是力量”。
  大学教育如何做到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呢?能力培养的基本标准是什么呢?
  首要的是把学习作为学生精神快乐的源泉来开发,使得学生形成以学习为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大学生在校园里为了分数为了毕业证被迫苦读,出了校门就扔掉了书本,对学习再也不敢兴趣。有了一官半职,宁可在酒席上猜拳划令虚掷光阴也不愿继续学习。这是大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因此,大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和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经过大学教育的人,学习成为他快乐的源泉之一,养成了终身学习的爱好和习惯。那么我们可以说大学教育在这个学生身上基本成功。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力的培养划分为三大方面:思考力,表达力和实践力。
  思考力主要由这几种能力合成:记忆力、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综合力。
  表达力分为两大方面: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又分为演讲能力,辩论能力,个别交谈能力以及外语表达能力。这四种口头表达能力又再分为公众话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话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主要是掌握各类体裁如书信、报告、论文以及虚构类文字的基本格式和要求,文字表达的属性基本上划分为抒情、说理、纪实和虚构四大类。当然落实到教材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如书信就分为家书,情书,公务等,这里不必赘述。
  实践力,概括起来说就是社会实践力和专业实践力两个大类。社会实践力主要又可归结为人际交往能力和办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含: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礼仪礼节,沟通能办、心理素质、人格塑造等;办事能力主要是分析力,决策力和行动力。专业实践力,顾名思义就是该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里的实践能力。
  明白了人的基本能力是三大能力以及形成这三大能力的具体要求,那么大学教育的教材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考核体制,全部都得围绕培养这三大能力来安排。对照一下现行大学教育的教材,教育方式以及考试制度,就知道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大学教育必须来番大变革。这种大变革不可能短期内完成,首先对能力培养还没有形成全民共识;其次,即使形成了全民共识,合格的师资也不可能短期内大量出现。这样的变革是艰巨的,正因为艰巨,我们需要大声疾呼!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 教育 大学教育教什么? 免费教ps的有什么猫腻 免费教ps是什么套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