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书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之书篇一:一本好书带给你的

一本好书带给你的…….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这是汉代刘向《说苑 建本》中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少年好学如同初升太阳那么鲜亮;壮年好学如同中午的阳光光芒四射;老年好学如同燃烛照明。意指人的一生都要勤奋好学。吾自认为年少时光在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被辜负了,故常有戚戚之感。如今年过不惑,心性趋于沉稳

人生之书

,闲暇之余,沏上一壶绿茶,指尖一只钢笔,案头一本书,倒也落得怡然自得,安享修身养性之乐。

说起读书的好处,不胜枚举,但我体会最深的还是以下三点:

一、一本好书,一个朋友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朋友,期待真诚付出的友情, 朋友就像阳光,温暖着彼此。而一本好书就象一位知心的朋友,每当我流连在那淡淡的墨香里,翻看着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似有一缕光将我的生命照射的亮丽如初,思想和灵魂都得以升华。一本好书,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或包裹着千丝万缕的情愫或蕴含着如此多的寓意.情感;或婉约或奔放,让我忘记了匆忙奔波的劳碌,有感于生活中的无处不在的美。让心灵随之触动,随之沉静。

如果你也是一位好读书者,我愿与你成为朋友。无论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距离有多远,也无论是真实还是虚拟,因为现在的我就像是一只追赶着钟摆,努力地弥补着过往不知上进的的遗憾,就让我们徜徉在书海,在这份美好中且歌且行吧!

二、一本好书,一把钥匙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打开……”,一本好书,似一把万能的钥匙,它能为我们打开每一扇禁锢自己思想和心灵的“困顿之门”。当我们背负着生活之重,彷徨于人生旅途,它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当我们踯躅不前,犹豫不决时,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当我们为一己之私而困惑,不能自拔时,它可以涤荡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学会包容,学会舍得。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何尝不是读书的另一种境界。读书久了,你就会发现,看书并不只是去看一个故事,了解一段文字,而是释放一种心灵,寻求精神的满足。而于我们每一个爱书之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在品味“书香”的过程中,撰写着自己的“人生之书”呢?

三、一本好书,一面镜子 前几日,我还纠结于青春期的儿子的教育。曾经那么自信于自己口才的我在面对儿子时,竟然倍感些力不从心。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我们完全可以让自己四十岁以后以孩子为荣。”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会为他的每一个好成绩而喜形于色,为他的每一次坏成绩而耿耿于怀。就在我们彼此都厌烦了那些空洞的说教之词,找不到沟通的切入点之时,我却偶然发现了一本《好父母决定孩子一生》教育丛书,细细品读后,才发现原来“好孩子是天生的,坏孩子是教育出来的。”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是否还纠缠于“好成绩――好孩子;坏成绩――

坏孩子”情愫之中不能自拔呢?这本书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它似一面镜子,折射出我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狭隘和虚荣。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关注成绩的同时还要注重孩子优秀性格塑造,良好习惯培养!放下虚荣心的我竟然发现,儿子竟然还有诸多优秀品质:聪明、人缘好,孝顺,动手能力强……这些都是很我以前未曾发现的。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需花。" 一本好书带给你还不紧紧是这些,通过读书,我们既可以丰富知识,提炼思想,拓展视野,又可以掌握时代发展的脉搏,让自己的思想紧跟时代的节奏。经常浸润在书中,人生的厚度亦会增加。亲爱的朋友,你还在等什么?一起来读书吧!

人生之书篇二:读书笔记之路遥 《人生》

读书心得

-----读 路遥 《人生》有感

“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作家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这样一段话。

我想,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坎坷挫折的。这些障碍很多,譬如政治上的遭遇,事业上的苦闷。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你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虽然人生的结局是一如既往的悲伤与现实,但我却没有以往那么愤然,我渐渐体会到了生活边边角角,特别是现实世界里的生活的模样。

生活有时能把现实变成梦想,有时也可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有时会把社会中的各个角色调换,有时会把好事弄巧成拙,我想这些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走这条人生的道路。

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无论你此刻正高兴万分或痛苦抑郁,一定不要丢掉自己的原则,人一旦丢掉原则就会走入人生的岔路。就像人生里的主人公高加林一样,他优秀聪明心劲高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同时又懂得利用机会,这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然而他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一份也许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纯真的爱情,最真的女人,最爱他的人。女主角巧珍带着对他的爱嫁作他人妻,没有任何怨言,然后在他失意又从回农村时还为他求情,求大队书记让他重新当老师。其实在他失意之前他就意识到自己其实真正爱的人是农村姑娘巧珍,然而就是因为一时的迷茫,选错了路口,放弃了原则,结果失去了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我想我们也在这条人生路吧!在这条人生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岔路,我们在选择之前也会迷茫失措,也许也会和主人公犯同样的错误,说白了这就是人生!唯一和主人公不同的是我们在选择之前看到了《人生》这本书,它会让我们在选择的时侯,三思而后行!

《人生》书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高加林正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当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时,他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

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籍。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又让他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可同时意味着这种选择会无情地伤害巧珍,当他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含泪接受了,但她却并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

但是好梦难圆,高加林进城这件事终于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这份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便发出这样一连串的疑问。如果高加林没有和巧珍分手,那么他也许会在小城里长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能和一个大字不识的人生活一辈子吗?如果高加林选择的不是黄亚萍而是另外的一个城市女孩,那么他又会是哪样地生活呢?

可是,人生没有那么多的如果,也没有理想中的故事圆满,人生总是或多或少地让我们的现实与理想相背,一个人的性格与追求往往决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轨迹。很多的时候,当爱情与前途让我们取其一时,很多的人选择了前途,社会上流传一句这样的话:有了前途还怕找不到爱吗?当然也有人选择了爱,可是也因此而要去努力地去创造事业。也许他一辈子都不能创造也他放弃的那么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前途而放弃了爱,越来越多的人变为爱只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快乐心情,它已没有了责任和义务,很多没有理由的分手就这样在很多人中出现,面对一方洒脱地说:因为我们相隔太远,不可能在一起的,再见吧,以后还可以做朋友。而另一方又能说什么呢?去责怪现实吗?去责怪爱的苍白吗?去抱怨现实的残酷吗?去请求对方等你吗?你也明明知道:既然他选择了“前途”你说什么都没有了意义。只有把眼泪放在心里,微笑着挥手说“再见”。

爱是什么?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会给你这次选择一个什么答案?谁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仔细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择抉,走好人生每一步,才会不给自己留遗憾。

选择自己所爱,爱自己所选择。

顾北城。

QQ:945719974

人生之书篇三:写与读在人生的边上的边上

写与读在人生边上的边上

—读《写在人生边上》有感

如果说钱钟书先生自认只晓人生皮毛,仅是随手在人生边上批注。那像我们这帮“凡夫俗子”的想法,只能算是在人生边上的边上耍弄罢了。试为此文。——题记

钱先生的这十篇文章据他说仅为“业余消遣者”随便从容地在人生边上注下几个字,不值作为批评来读,也不起教育作用。但是钱先生着实给我们展现了一把他的博识多闻和率真性情,文章旁征博引,可谓字字珠玑,通俗却带有很深邃的思考。幽默又带有很强的辛辣讽刺。没有舞文弄墨之清高,却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毫不留情。里面到处是新奇的构思和比喻,魔鬼可以造访,寓言可以新解,文人并不那么优秀,文盲也有很多,窗户也大有说头,真是令人叹服。读后深有体会。

如果人生是一部大书。

那么,我们既是作者,又是读者吧。

每个人写着自己的人生经历,每走一步敲下一个字符,或成悠扬婉转的诗篇,或成舒缓温情的散文,或成瑰丽波折的小说......每个人各有自己的风格,绝大多数人的人生之书好似我们的考场作文,规规矩矩,似成一律。思想,韵味,笔法都是相似甚至近乎相同的。当然历史的阅卷者也会似阅卷老师一样,给个平均分罢了,所以普通人大概只有后代和三五亲戚好友记 得,死后便无多少的回忆吧。然而有人笔法突奇,文风诡谲,想要自成一家,写出点名堂来。这些人中有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开创了自己的宗派,写出了自己的辉煌, 受到后人膜拜推崇,诸如孔子、司马迁、岳飞、毛泽东 、鲁迅、钱学森等等,还有人在某一步笔画写歪或者主题走偏,便将错就错,一意孤行地写下去。他们只想得些润笔费和虚名罢,管他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什么东西,遵循那“大丈夫生于世,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之“法门”。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从古时弑君篡位的乱臣贼子,上欺下瞒的唯利官员,到如今享乐主义至上、浑浑噩噩的混混 刁民,贪赃枉法、无所不为的“老虎苍蝇”等等。这些人倒也可以留下些“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的这部大书,时间蘸着生活的的酸甜苦辣墨水一直向前

滚去,停笔之日就是离世之时。大概谁也不想停笔吧,即使没有素材,没有灵感,即使最后搜肠刮肚地凑字,也想一笔一笔的写下去。人生这部书有时候就可能有点冗长了,不符合“凤头,猪肚,豹尾”的理想结构,可能读着读着索然无味起来。但是有多少人会认真地去读呢?

——那么,便来谈谈读的事。其实无读不得见识,很多人一生可能都是不停息地向前书写,渴望留下灿烂的篇章,渴望创造,渴望前进。但是有多少人会回过头来读读自己这本书或者其他人的书,带着欣赏的眼光来读,来反思。就像钱钟书先生在这本书里面尽展他的睿智博学,语录典故顺手拈来,人情世故也是洞若观火。但是他若没有读的积淀,何来其文章之绽放。我们不能只艳羡钱先生的文字富有张力和趣味,更应看到他年轻时手不释卷,博闻广见,生活经历丰富,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成一家之风格。正如海纳百川,源源不断地吸收才能有想法可以外传。读之重要性可想而知。我们不能选择不写,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不读,因此稀罕的是认真的阅读者。人生这本书,很少人带着明确使命和志向去写作,更少人带着欣赏之心去阅读体会。

想先聊聊作家,作家其实首先是很好的阅读者,他们读自己,读他人,读上下五千年历史,读古今中外者传奇,读世间冷暖,读人情练达......览万物而博己见,通古今而晓人生。他们会思考,会在人生边上留下自己的思索与感悟,或有心或无意,总给后人留下点财产,引起点变化。像有的作家倾心于读世间情,亲情、友情、爱情、思乡情、国家情......自然留下的便多是身边情,远方念,诸如周作人、张恨水、沈从文、汪曾祺等等,让普通人感念情怀,生活更有韵味,茶来饭后多了些消遣;有的直面黑暗角落、惨淡人生,越读越心潮澎湃,乃至怒发冲冠、裂眦嚼齿,非要戳破不合理之处不可。他们痛社会之黑暗,悲人性之麻木,不惜振臂急呼,以求改变,诸如鲁迅,闻一多,陈独秀,郭沫若等等,确实唤醒了一帮有为青年和徘徊踟蹰的大众,引领时代向前去......作家和政治家一样,都需有些高瞻远瞩的眼界和较一般人更深邃的思考。当然像王安石,毛泽东,丘吉尔等本身既是作家也是政治家,足见他们还是有共性的。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可能并没有所谓的闲情去“读人生”,中国的大众更多的还是奔波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工作买房结婚娃这类事情中。他们重书写,但是很少停下“阅读”,毕竟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静下心来总结反思

似乎是个奢侈品。人均每年阅读量尚且堪忧,“读人生”的又有多少呢?想起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感念时光流逝飞速,“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上溜去;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海里?”,乃至伤心至“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要知道当时的朱先生仅二十出头,按现在的话来说应该是“年轻放纵”之时啊,岂不令人惭愧触动,朱先生大概是“读人生”的妙手吧。

再回头谈谈钱先生这本书的故事。这十篇散文真算是“业余消遣者”随便和从容的批注,但是钱钟书先生却在里面融入了自己最真实的思考,不管是冷嘲热讽还是妙语连珠,都是他爱生活的表现。就像鲁迅先生痛感国民麻木,以笔为刀刺入社会最根本弊端一样,只有真心爱生活,有博大情怀的人才会这么写。他们或许冷眼旁观,但是包不住内心的热情。即使写在人生边上,却对这本大书产生主观上的影响,或嬉笑怒骂,或冷嘲热讽,或坦诚相待,或委婉含蓄,都是因为珍惜生活才会这样做,都是对人生下定义、做注释,决定了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我”,我想要个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的写与读永远应该交织进行,在人生的大书上,随处写下所感所闻,随时阅读自己和别人的“文字”,增进自己的底蕴,熟练下风格笔法,也是有趣的。最后用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的一段话结尾:“能在同一道风景中看到不同于他人的景致、感到不同于他人的东西、选择不同于他人的语句,才能不断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来。”人生这本书,由我们书写,我们既是作者,也是读者,理应得到和留下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东西来。

相关热词搜索:之书 人生 人生规划书 人生三书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