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一条大河共开发 湄公河大案后各国态度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外长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恰当地描绘了中国与湄公河下游国家人民的亲密关系。      4月2日~5日,湄公河委员会(湄委会)国际会议及首届峰会在泰国海滨胜地华欣召开,湄委会成员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首脑与中国、缅甸两个对话伙伴国的高级官员出席了峰会。今年,该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干旱,因此,此次峰会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同饮一江水 合作共开发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外长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恰当地描绘了中国与湄公河下游国家人民的亲密关系。
  澜沧江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的唐古拉山,流经西藏东部进入云南,在西双版纳出境后称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从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流入南中国海。澜沧江―湄公河全长约488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81.1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河段长2161公里,水流量占整条河水流量的13%。该河水能资源丰富,沿岸土地肥沃,林业、矿藏资源丰富,民俗风情独特,旅游景观众多,素有“东方多瑙河”之称。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湄公河地区的经济开发就引起法、美等大国的关注。1957年在美国的提议下,下游四国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成立了“湄公河下游协调委员会”,负责筹划和协调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国际合作。60年代,在世界银行的提议下,成立了“湄公河次区域项目发展计划”,专门协调区域发展。但在此后的20多年中,由于该地区战乱不断,湄委会的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沿岸多数国家的人民生活在贫困之中,被称为“富裕的贫困地区”。
  斗转星移,当历史的车轮驶入90年代后,随着国际和地区局势的剧变,湄公河沿岸国家和人民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春天。1992年,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推动下,中、泰、缅、越、老、柬六国发起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1993年柬埔寨王国政府成立后,提出恢复湄委会的活动。1995年4月,下游四国在泰国开会,重新建立“湄公河委员会”,并签署《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中、缅作为观察员出席会议。同年12月,东盟首脑会议提出加入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的新构想,并积极邀请日、韩、亚行、世行等参与投资,共享利益,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旱情肆虐 旧话重提
  
  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澜沧江流域的经济开发。1988年澜沧江下游被确定为全国和云南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中国在修建自己的梯级电站的同时,还帮助疏通湄公河航道。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参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对这个由亚洲开发银行负责协调的机制, “投入”是中国惟一的选择。在此过程中,中国开始与本地区国家建立一种平等互信、互惠互利的新型国际关系。
  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湄公河水位不断下降,下游四国对湄公河流域的合作开发项目对环境、水质、渔业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关注,国际有关机构也进一步加强了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利用对环境、生态影响的研究。某些非政府组织和媒体抛出了“中国在上游修建水坝影响下游水流量和生态”的说法。
  今年湄公河流域遭遇20年来最大旱灾,泰国76个府(省)中53个旱情严重,流经越南的湄公河水位创下1902年以来最低记录。老、柬也出现缺水、船只停运的现象。在此情况下,一些国家旧话重提。
  针对这一说法,中国驻泰国大使馆3月11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整个湄公河流域普遍遭遇旱情,中国也是受灾国。
  中国驻泰使馆陈德海参赞介绍说,澜沧江出境处年均径流量仅占湄公河出海口年均径流量的13.5%,湄公河水量主要来自中国境外湄公河流域。他说:“中国在澜沧江水电开发过程中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照顾到下游国家关切。”目前澜沧江梯级电站已建成漫湾、大潮山和景洪三个水库,面积很小,蒸发水量可忽略不计。水电站运行不消耗水量,因此澜沧江水电开发对下游水量几乎无影响;而且中国在澜沧江流域无跨流域调水计划,沿江工农业用水量很少。
  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与中南半岛几个国家都是好邻居、好伙伴,在今年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旱情中同为受害者。他说,合理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符合次区域各国的整体利益;中国在澜沧江水资源开发中一贯高度重视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并与有关国家保持良好沟通。
  在此次峰会上,上述论调也未得到峰会高官的认同。湄委会在近日发表的新闻公告中说,当前湄公河干流水位下降是泰国北部和老挝干旱所致。柬埔寨总理洪森明确表示,湄公河水位下降是由于气候变化所致。东南亚一些专家也认为,此次干旱主要是气候变化引起的。
  实际上,为化解湄公河下游国家的疑虑和担忧,中国一直在加快与其合作的步伐。2002~2008年,GMS已召开三次领导人会议,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六国首脑共商合作开发大计。中国积极向印支国家提供财政及其他发展援助。此外,中方坚持每年向湄委会四国提供雨季时中国云南两座水电站的水文资料。今年3月以来又开始提供旱季的水文资料。
  国内也有专家提出,解决纷争的最好办法是提高透明度和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如邀请湄公河委员会国家参观水坝等。
  
  大国纷纷涌入
  
  美国从上世纪50~70年代就一直参与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冷战结束后,美国继续关注和介入大湄公河这一“战略经济点”。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加强,美国一些官员和政客把大湄公河地区视为在战略上遏制“中国崛起”的工具。美能源部一些官员甚至公开要求中方停止在澜沧江的水电工程,理由是这些工程对湄公河下游国家的农业和城市供水造成影响。此外,美国还积极与越南等国加强关系,以“制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地缘优势”。
  去年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印尼,主持了首届“美国―湄公河下游部长会议”,提议湄公河与密西西比河结成“姊妹河”。舆论认为这是美欲扩大在该地区影响的举措。去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在泰国出席东盟地区论坛时发起《湄公河下游计划》。今年2月初,美国经济与安全委员会在华盛顿举行听证会,会上有专家提出中国在湄公河上游修建水坝对东南亚国家有影响。3月25日,美国官员与老挝湄委会官员在当地会晤,美向后者提出了援助方案。最近美国又与老挝举行了第三次“美国―老挝全面双边对话”,美国称,“美国致力于与老挝高层展开接触”,扩大接触“是美国重申对东南亚承诺的举措之一,包括《湄公河下游计划》”(老挝的主要人口都集中在湄公河沿岸)。迄今为止,美国已承诺提供700万美元用于湄公河下游的环保项目。
  日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湄公河流域大举投资,90年代中期投资猛增,对湄委会的影响也日益扩大。1995年推动“印支综合发展论坛”部长会议在东京举行;1996年设立“大湄公河开发计划协议会”。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后,日本与东盟经济合作的雁型产业结构发生改变,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成为日本发展与东盟关系的新切入点和抗衡中国在该地区影响扩大的主要方式。
  2003年11月,日本在10+3峰会上承诺三年内提供30亿美元给东盟各国,其中15亿美元用于支持“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经济发展计划。这次峰会是日本调整与东盟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时,其政府开发援助(ODA)也开始向东盟新成员倾斜。2004年,日本针对中国提出的“南北走廊”计划,宣布加快“东西走廊” 的建设,并提供81亿日元修建老挝―泰国跨国大桥。2005、2006年秋,日本与湄公河下游四国召开经济部长会议,形成固定的对话机制。2008年1月,日本福田政府召开首次“日本―湄公河国家外长会议”,提出建设横跨湄公河五国的“东西走廊物流网”,并承诺首批支付2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鸠山政府去年9月上台后,提出湄公河地区合作是实现“东亚共同体”的关键,当年11月,双方举行首届首脑峰会,并确定今后每年举行。
  近期,日本积极推销其流域开发方案,并参加了亚行在当地的开发项目。舆论认为其扩大政治影响的考虑非常明显。3月31日,“第五届湄公河―日本高级官员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日本承诺进一步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提供援助与技术。日本部署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一向以中国为主要竞争对手,除了建造“东西经济走廊”外,日本还开始将重心转向发展该地区的软实力,即协助下游国家培养人才、加强环境保护等。
  亚洲的另一个大国印度也在大力推行“东进”政策,2000年印度与缅、老、柬、泰、越等国建立“湄公河―恒河合作组织”,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计划。
  此外,俄罗斯、澳大利亚、欧盟等均视大湄公河次区域为重要的战略争夺点,不断加大对该地区的投入。
  面对域外大国的纷纷涌入,我国应进一步完善与湄公河下游国家的合作机制,增信释疑,使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合作更加合理、有效,呈现“双赢”甚至“多赢”的有利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湄公河 大河 开发 湄公河:一条大河共开发 湄公河流域的气候特征 湄公河开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