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弱国心态]弱国心态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强者之强首先体现在胜不骄、败不馁;处顺境而不趾高气扬、处逆境而不自暴自弃的心态上。由于强者心态并非常人所能具备,所以无论个人还是国家,强者始终只占少数。在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全程中,弱国心态始终是大的干扰因素之一,能否有效克服、扭转弱国心态,是决定中国崛起成败的关键。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对刚刚结束的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还是对其他涉外经贸谈判,与具体的成果相比,我格外关注我们的谈判团队、我们的国民、我们的舆论机构的弱国心态是否得到了扭转。
在对外经贸谈判中,弱国心态有两种表现,而这两种表现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种自认为是弱者,因此几乎是完全主动地将议题设置的主动权拱手相让,对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要求(特别是对我国的市场准入要求)百依百顺,还自觉不自觉地为对方明显无理的要求寻找“理论依据”。另一种表现则是过多地关注在谈判中我们做出了什么让步,对方得到了什么,对中国提出了什么新议题,而对贸易伙伴对中国货物、服务、资本的市场准入的关注则严重不足,甚至几近漠视;过多地关注我们不要付出什么,却忽视了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实力去赢得什么。这种心态不仅滞后于我们自身实力发展的现实,而且无形之中坠入了对方求之不得的圈套,将谈判议题设置的主动权交给了对方,让对方牵着鼻子走。
2007年10月中旬,法国社会研究机构Harris Interactive受法国France24电视台和美国《国际论坛先驱报》委托在美欧一些国家开展民意调查,有6645人参与,年龄在16-64岁之间。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强国的比例分别为:法国93%,美国90%,德国和英国87%,意大利88%,西班牙86%。我国人均GDP水平与美欧国家相比确实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需要记住,国际政治的基本单元是国家而不是个人,在任何时代“强国”与“富国”都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而且市场上汇率对比并不等于真实的购买力对比。我们也毋庸讳言我们仍然存在的众多问题,其中某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我们也必须意识到某些势力未必不存在“捧杀”中国的图谋,但我们同样不应该借口问题而抹杀成绩,不应该陷入“阴谋论”的思想陷阱而整日疑神疑鬼。
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上,几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脱离国际环境来解决内部问题,聪明的国家应该善于以最好的条件利用外部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一个国家能否利用到外部资源、利用外部资源的条件是否有利,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外界基于实力对这个国家的认识。一个国家越是被外界视为弱国、落后国家,就越难利用外部资源,利用外部资源的条件就越不利;反之,一个国家越是被外界视为强国、先进国家,就越容易利用外部资源,利用外部资源的条件就越有利。既然已经有那么多人将我们视为名列前茅的世界强国,那么,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认识为我们国家争取利用外部资源的更有利条件。要认识到,我们有这样的力量在国际经贸谈判中去为自己争取理想的结果,去设置新的议题,去争取符合自己利益的规则,而不是只有对美欧花样百出的议题被动接招。
在对外经贸谈判实践中,我们的谈判团队正在努力实践这一点。2007年9月在世贸组织,中国发起了入世以来第一起单独提出的申诉,起诉美国对华铜版纸反补贴和反倾销措施案。在关于反倾销、反补贴等世贸组织规则的谈判中,中国也在积极推销自己的主张。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方出乎对方意料地提出了保护中方知识产权的问题,并在《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联合情况说明》中加上了这样的内容:“美方确认中资银行在美开设分行的任何申请都将根据国民待遇原则进行审批;并承诺与中国开展金融监管人员的交流。”在第三次对话中,在扩大中国金融机构在美市场准入方面,美方拿出了批准招商银行美国分行的具体行动(对话前夕批准),并接受了比上次更多、更详细具体的承诺约束。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太多的国民陷在弱国心态中难以自拔。他们借口中国现存问题而完全否定西方民众“中国是世界第二强国”的观点,不过是因为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强国必然完美无缺。正是由于这种误区,他们美化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一切,而丑化、低估中国的一切。其结果必然是不可能有效运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更多的利益。既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尽快扭转这种近乎变态的弱国心态吗?
相关热词搜索:弱国 扭转 心态 扭转弱国心态 强国梦下的弱国心态 弱国心态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