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txt免费下载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txt免费下载篇一:免费txt电子书-人生-哲学励志-宗教-佛-佛法只是一颗真心

佛法只是一颗真心

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有些人皈依了佛法,其他神就不拜了,不过,我照拜不误,这是对有德者一种纯乎自然的尊敬,为什么呢?聪明正直死而为神,这可不容易,我还不一定做得到。并且对一般凡夫,我们做人都还要尊重他,合乎礼,如果我们一皈依了三宝之后,突然间自己就伟大了起来,那小神拜他做什么?这都是贡高我慢的心理,皈依佛,我们要懂得自尊自重,而不是反过来贬低别人。

经典回放

选自《圆觉经》

【原文】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

【译文】当时,我听到的就是这样:婆伽婆!进入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是一切诸佛光明庄严永恒不变的境界。假如众生一念清净,也可进入此境界。如此身心诸空,一切众生平等,十方圆满无缺,自然随顺佛性。在此不二境界中,所在皆是净土,种种烦恼俱灭。

大师释疑

圆觉经:全名《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该经说理透彻,文字优美,譬喻精当,为佛门瑰宝。

婆伽婆:梵文音译。据南大师说,此语含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义。

神通大光明藏:据南大师说,是指真正证道后自然进入的“自性境界、大光明定境界”。

三昧正受:即真正大定的境界。据南大师说,“禅静入定有八万四千不同的境界”,“唯有大彻大悟成佛以后”,才进入三昧正受的境界。

光严住持:光严即光明庄严,住持即永恒不变地保持正法。故此后世多称寺庙方丈为“住持”。

身心寂灭:身心都证成空境,即了脱一切身心之累,灭尽一切烦恼妄想。

不二随顺:不二即唯一,随顺即随顺佛性。据南大师说,是指“一真法界的圆觉境界,干净处有佛,不净处有佛;天堂有佛,地狱有佛;善人心中有佛,恶人心中有佛,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此谓不二法门。随顺佛性,则出世是圆觉,入世亦是圆觉;成佛是圆觉,众生亦是圆觉,无处不圆觉。”

学佛一得:佛法一讲就错,佛法不讲更错。

俗谓:佛法无边。大可填满宇宙,小可纳于一尘,乃至于无。但佛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就错。所以本书探讨佛法,无非胡说八道。即如历代高僧宣讲佛法,乃至佛祖本人说法,都不过是胡言乱语。

既然佛法一说就错,为什么要说呢?因为不说更错。好比看见一个人陷身在黑暗的迷宫里,四面碰壁,心已绝望,准备放弃了。这时候,无论告诉他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不是出路所在。但还是要劝说他向左走或向右走。只要他不停地行进,碰坏几面墙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他渐渐接近出口,看见一线亮光,便豁然眼明心亮了,于是成功脱出迷宫,走进一个新天地。

何况人生这个迷宫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有多种层级,层级越低,越是浑浊黑暗。只要不自甘堕落,不停地摸索前进,即使最终不能脱出迷宫,也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级。按《佛说四十二章经》的说法,可分为恶人、善人、持五戒者、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三世诸佛、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者等十种境界,到了阿那含的境界,大致已经走出迷宫,再也不会走到老路上去了,但也不能停止进修。因为迷宫之外尚有妙境。迷宫里面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当一个人陷在迷宫里,深感绝望时,你知道说什么都是错,于是什么也不说,眼看着他自暴自弃,不是更错吗?如果反倒告诉他:“放弃吧!你完蛋了!”那就错得更厉害了!

真正的佛法也许就像走出迷宫的方法一样简单,走着瞧,别趴下!而佛法的精神就是善心引导。讲的佛法不一定是真的,一颗善心却如假包换。那么讲的佛法到底是不是佛法呢?大概就像佛祖所说:非法非非法。

其实,不仅讲佛法是如此,讲任何学问,都是一讲就错又不得不讲。好比望子成龙的父母给孩子传授成功之道,可能没有一句话讲出了成功之道,但只要能让孩子不自甘堕落、积极行动,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什么也不讲,就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如果对孩子说:“傻瓜你认命吧!安心过你的穷苦日子吧!”这就更不像话了。

所以说,佛祖讲的不一定是佛法,又不得不讲;南怀瑾大师讲的不一定是佛法,也不得不讲。笔者无事可干,只好跟在后面胡说八道。

要把“非法非非法”讲得让人深信不疑,这却是真功夫。其中包含了对人性人情的透彻了解以及俗世的一切谋略和技巧,无论《孙子兵法》还是《太公兵法》,无论是经国之策还是处世之方,与之相比,都不过是小儿科。所以学佛法的人即使学不到佛法,学到这门功夫,就非同小可。

《圆觉经》也是“非法非非法”,千古以来,却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一是文字美,读来朗朗上口,当歌词唱出来,更是动人心扉的梵音。二是意境美,其宣示的清净真如的圆觉境界让人神往。三是内容含蓄蕴藉,让人在似懂非懂、有得无得之间,越是细细参悟,越是意味深长。

佛经有一个极妙的地方,无论哪种典藉,讲述的风格、内容虽不尽相同,精神却贯通一致,好比一江之水,从整体来看,它是水;截取其中一段,还是水;舀出一勺,仍然是水。而且水的性质一点不变,都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它润喉解渴的功能也一点不变。这一现象在其他学术流派并不多见,比如儒家、道家思想,不仅本派学者之间的观点经常前后矛盾,某个学者自己的观点也经常驴唇不对马嘴。但佛经千万部,却不存在这种情况,岂不是奇迹?

《圆觉经》起首这段文字,不足百字,却包含了佛家精神的全部。只要悟透这段文字,就足以成佛。当然这并非易事。学习这段文字的第一步是把文字的意思搞懂,至于悟到何种程度,尚需假以时日。

“如是我闻,一时”这几个字,每部佛经的篇首都会出现。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知道,佛祖释迦牟尼讲佛法,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他圆寂后,弟子们担心后学者无所依凭,决定将佛祖所讲的佛法集成经文。当时证成阿罗汉境界的弟子共有500余人,其中阿难“多闻第一”,记忆力极佳,所以由他如实记录佛祖所讲的内容及说法时的场景,由其他师兄弟共同参证认可后便成经文。由于集合了大家的智慧,所以佛经绝少差讹。这也是各种佛经精神贯通一致的主要原因。后世的译经者也继承了集合众智的好传统,例如大唐玄奘法师译经时,集中了全国最有智慧、学识的学者共三千多人,其中有出家的,也有在家的。在人类历史(来自:WWw.zHaoqT.net 蒲公 英文 摘:人生txt免费下载)上,如此宏大、高层次的结集经典的工作是十分罕见的,把佛经喻为智慧的结晶,一点也不夸张。

阿难在每部佛经前写上“如是我闻,一时”几个字,是表明佛经的原创者是佛祖,而自己只是当时的听讲者和后来的记录者。

“婆伽婆”三字含意丰富,所以无论古今中外的译经工作者都只是译音而不译意,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如果要表达的话,就是一段长文:已经证道成佛,身心一切自在;功德智慧炽盛,佛光普照四方;外相端正庄严,令人神驰心折;一切吉祥圆满,无烦无恼无灾;一切众生崇敬,地位尊贵无比。

但是,用了这么多文字,还是无法尽述“婆伽婆”之意,因为文字是为世俗而设,而“婆伽婆”却非世俗之义。打个比方,“无烦无恼无灾”,在凡人眼里,是生活美满幸福,没有病痛、灾害、失败等造成烦恼的事情发生。但在证成佛道的人心里,世俗的烦恼、灾害根本不成其为烦恼、灾害。假设发生了意外之灾,怎么能说不成其为灾害呢?这个道理解释不清,只好各人去悟。

“神通大光明藏”是一种境界,更是无法描述。据南怀瑾大师说:“此神通不是变幻魔术,而是大智慧大般若。此神通更不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因为这五通是小神通,鬼神都有。另外第六通,漏尽通,鬼神所无,唯有大阿罗汉才有。佛当然六通具足,然而此六通尚非佛境界,佛之大神通比此六通更为广大。”这是个什么境界呢?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的境界,也是个说不清的境界。进入此境,则“光严住持”,“八风吹不动”。

“是诸众生清净觉地”的意思,就是说只要众生一念清净,心如真空,也自然进入到神通大光明庄严境界中。因为这种境界原本是众生本来就有的,只是被外物迷乱了。好比真空之中,原本空无一物,把氧气、二氧化碳、水分、尘土等种种外物填进去,就不是真空了。

一般众生难以达到这种清净光明境界,就是因为贪求外物,沉没在“散乱”与“昏沉”中。如南怀瑾大师所说:“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都在散乱中,所谓散乱包括善念、恶念、无记(不善不恶),普通谓之妄想。不散乱的时候便落入昏沉,晚上睡觉是大昏沉,大瞌睡是细昏沉。人生就在此两个境界中,不是散乱,就是昏沉;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散乱与昏沉合起来谓之妄念。有此妄念,所以不能清净,自性光明就被障碍了。”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去掉散乱和昏沉,洗尽心灵的尘埃,使之复归于真空。

“身心寂灭”四字的意思就是“空”,或者说真空。但明明这个身体是存在的,打它就痛,搔它就痒,怎么空得掉呢?空掉不就是死了吗?其实死了也空不掉,因为“物质不灭”。如何空掉呢?这是一种境界,很难尽解,用老子《道德经》的观点,大约能解得一半:“吾之有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是说:我之所以有烦恼、担忧,是因为我太爱惜自己。如果我不把自己放在心上,我哪来的烦恼、担忧呢?比方说,我太需要别人尊重我、喜欢我,所以我才对别人的闲言碎语、冷言冷语耿耿于怀。如果我只看重自我评价,不在意别人是否尊重、喜欢我,别人说什么就无所谓了!

但是,“我”怎么可能不在意别人是否尊重我、喜欢我呢?这是解不了的另一半,只能慢慢去悟。

“平等本际”即是指“众生平等”的境界。南大师说:“西方希腊哲学亦提倡政治人权之平等,释迦牟尼佛则更彻底提出一切众生平等,不管你有地位没地位,有钱没钱,受教育没受教育,四肢五官健全不健全,都一律平等。连狗呀!猫呀!牛呀!猪呀!也都和人一样平等。”可以这样说,把自己降低到“众生平等”的地位,也就是把自己抬高到“众生平等”的地位,不比任何人高,也不比任何人低。唯其如此,才合乎“婆伽婆”之一义,尊贵无比。如果有差别心,觉得比某些人高,自然就会觉得比某些人低;在某些人面前趾高气扬,自然会在某些人面前低三下四??种种烦恼也因此而生。

“众生平等”的精神,跟老子《道德经》的精神稍有差别。佛祖提倡把人、鬼、畜生都摆到相同层面,摆得越平地位越尊贵;老子却提倡尽量站到每个人的下面,站位越低越尊贵,“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处下”。一个站在水平面说话,一个站在水底下说话,但指向其实是一致的,建议大家不要踮起脚尖争高。因为人世的所有烦恼痛苦,几乎都跟人与人之间的争高论低有关。

所以,读《圆觉经》,只要读懂了“众生平等”四个字,收获就很大了,一生就受用无穷了。

人生txt免费下载篇二:免费txt电子书-人生-哲学励志-宗教-佛-禅意——春有百花秋有月

禅意——春有百花秋有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饥来食,困则眠,热取凉,寒向火。平常心即是自自然然,一无造作,了无是非取舍,只管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这首诗出自黄龙慧开禅师的名著“无门关”的第十九则,琅琅上口,最为佛弟子所爱颂。

黄龙慧开世称为无门和尚,传记散见於续传灯录卷三十五(大正藏五一册,七零八页)、增集续传灯录卷二(卍续藏一四二册,七七九页)、五灯会元续略卷三(卍续藏一三八册,九零六页)、五灯严统卷二十二(卍续藏一三九册,九六二页)。

无门慧开禅师,杭州钱塘人,俗姓梁,生於宋孝宗淳熙十年,卒於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一一八三至一二六零年),世寿七十八岁。禅师最初礼天龙肱和尚为受业师,披剃出家,后来遍历天下名山道场,寻师访道,但是一直无法契机,於是到平江府(江苏省)万寿寺参礼黄龙派下的月林师观禅师,月林禅师教慧开参“无”字话头。慧开每天对着“无”字苦苦参究,但是就像蚊子咬铁牛,如此六年寒暑,依然找不到契入的缝隙之处。慧开於是励志克责,在佛前自誓道:“我如果参不透这无字话头,绝不寤寐休息,我要是懈怠睡眠,就烂却全身,无一完好之处!”

从此更加精进勇猛,不敢须臾放逸。有时疲惫至极,就在大殿廊庑之下经行,甚至以头颅撞击露柱,以示克期取证的决心。有一天,慧开在法堂内经行,参“无”字话头,寂寥中,从遥遥的斋堂那一头,传来一阵一阵绵绵密密,如排山倒海般的鼓击,慧开胸中久远以来的疑团,顿然消失,豁然省悟,高唱偈颂:

青天白日一声雷 大地群生眼豁开

万家森罗齐稽首 须弥勃跳舞三台

一派天淡云闲列长空,丽日高照大地春的气象。第二天,慧开迫不急待的跑到方丈寮,想把自己开悟的心境呈现给师父,请师父印证。月林看到慧开的偈子,不但没有赞叹,却高声大喝道:“你在何处见到鬼又见到神了?”慧开见到师父大喝,也当仁不让大喝一声,月林又做狮子吼,慧开面无惧色又大喝,师徒这时才相顾哈哈大笑,喝声笑声交织成一片天簌,回荡於堂宇檐下。禅,有时需要不惧不退的大勇才能承担。

慧开在月林禅师座下开悟之后,从此大机大用,所言所行,无不与禅的机要脗合。南宋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年),慧开禅师振锡於安吉山报国寺,开始展开度众弘法的家务工作。之后,又往来居住於隆兴府(江西省)天宁寺、黄龙寺、翠巌寺,镇江府(江苏省)的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名震一时,受到缁素四众弟子的尊敬。

南宋理宗淳佑六年(一二四六年)奉旨开创让国仁王寺,并驻锡说法於仁王寺,其间完成流传於禅林力作“无门关”,常奉召入选德殿,为理宗讲说法要。有一年,京城大旱,理宗请师

登坛祈雨,慧开禅师持咒祝祷之后,默然返回寺中,理宗急忙遣派内侍前来询问,祈雨的状况如何?禅师淡然回答说:“寂然不动,感而后通。”语音方毕,天空俄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注下,解除了已久的旱象。理宗因此颁赐禅师金襕法衣,勅封为佛眼禅师,以示褒扬。景定元年四月命工匠砌塔,八日塔龛砌成,禅师自撰龛语道:“地水火风,梦幻泡影,七十八年,一弹指顷。”书偈毕,跏趺而逝。

慧开禅师因为苦参“无”字话头而开悟,因此特别着重“无”字法门,他将历代禅宗重要的公案斟选汇编,选择其中的四十八期,纂集成为“无门关”一书,并自作序文道:“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并且把赵州禅师“狗子无佛性”的公案列为第一则,深得六祖慧能大师“无念、无相、无性”的思想要旨。在四十八则脍炙人口的有名公案之中,第十九则的这首诗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相关热词搜索:人生 下载 免费 txt 天眼人生txt免费下载 中医人生txt免费下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