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吉【到麦加去,成为“哈吉”】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哈吉?熏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朝觐者”,用以尊称前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熏并按教法规定履行了朝觐功课的男女穆斯林。凡到圣地麦加朝觐过的穆斯林?熏均被视为信仰虔诚者,因为他(她)们亲身完成了神圣的天命功课。也都可在其名前冠以“哈吉”的尊称。为了获得“哈吉”这一尊称,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9日前,成千上万的穆斯林,包括中国的穆斯林,就会从世界各地涌到麦加圣地,完成天命功课。
中国最早得到“哈吉”称谓的人据说在明朝或明朝以前。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穆斯林引以为自豪的伟大事件,据记载,郑和的随从就去过麦加,郑和的父亲也去朝觐过。要想成为“哈吉”,在过去是十分艰辛的事情。西北的穆斯林多骑着毛驴沿“丝绸之路”,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清初,马明心跋山涉水、穿越沙漠,不远万里徒步到麦加朝觐。
中国第一次组织赴麦加朝觐团是在1955年,由刚刚成立两年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文革期间中断过,1979年又恢复。朝觐的人数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人增加到今年的4700多人(不算单独去的)。朝觐的交通条件也改善了许多,现在可以坐包机直飞沙特的吉达。接受我采访的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云福先生见证了这一切。他1980年拥有了“哈吉”的称谓,曾十余次赴圣地朝觐、副朝及会谈,其中多次担任朝觐总团团长。他在伊斯兰教协会工作已近半个世纪,为了自己能成为“哈吉”,为中国能有更多穆斯林成为“哈吉”,付出了艰辛。
神圣的“哈吉”之旅
马云福先生首先解释道,“朝觐是穆斯林五大功课之一。《古兰经》里讲道,凡能旅行到天房者,人人都有为安拉而朝觐的义务。教法学家根据《古兰经》中的‘能’字,认为朝觐的人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经济能力,但不是说筹足了路费就具备了能力,还要留足全家人一年的生活费;二是身体健康,不疾残,无衰老;三是路途平安,即沿途没有战争和瘟疫发生。朝觐者的年龄男子必须超过12岁,女子超过9岁。女性朝觐者应由一男性近亲陪同,或组团前来朝觐。现在我们国家去朝觐的女性多于男性。”
可以说,前往麦加朝觐,成为一名“哈吉”,是每个穆斯林梦寐以求的宿愿,马云福先生也如此。神圣的“哈吉”之旅令他终身难忘。
“那是1980年,也是我第一次去麦加朝觐。因为要完成自己一生的功课,可以拥有一个引以自豪的称谓―――哈吉,所以一路上都很兴奋。我们乘坐巴基斯坦的航班先到卡拉奇,在卡拉奇受戒。受戒是朝觐的第一项功课,表示对真主虔诚和敬畏。接着飞往吉达,再乘车去麦加朝觐。在麦加朝觐的几天,每当唤礼声响起,所有的商业活动立即停止,商店关门,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禁寺;一旦礼拜结束,人流离开禁寺,日常的生活又重新开始。尽管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言,但微笑着点一点头,道一声“色兰”,就能排除一切障碍。”
“伊斯兰教的朝觐是极其艰苦的”。马先生说,“外面酷暑难耐,甚至达到了50度,而我们几十个人挤住的房间却只有两个电扇,煽出的都是热风。有一位北京大阿訇到麦加后就吃不下饭,睡不了觉,昏昏沉沉,他写下了遗嘱:自己已经完成了一生的功课,死而无憾。我们看到遗书后,都非常紧张,叫来急救车,将这位阿訇送到医院。朝觐期间,到医院看病是免费的,叫急救车也是免费的,但需要给司机小费。由于太紧张,我们手里又没有零钱,结果给了司机100沙币作小费。在当时就是打出租车也只需要约10沙币,但为了救人,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好在这位阿訇只是中暑,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一路上的兴奋、劳累、疲惫让马云福先生深有感悟,“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它使你身心疲劳,却使你的灵魂得到净化、找回自我。而疲惫、劳累,以及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又都是专门用来检验我们的忍受力、耐性和坚定程度的。”
第一次包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去朝觐的人越来越多。可每次朝觐都要乘巴基斯坦航班,经巴基斯坦再换机到沙特,回来也是,多了许多中转的麻烦。非常辛苦,而且没有保证。因为在朝觐期间,巴基斯坦本国就有五六万人去朝觐,本国的人自然要优先。中国的朝觐者只能等着有空位置才能坐上,没有空位置就只好等,有的人一个多月都回不来。马云福先生讲述了一次痛苦经历。
“有一次,在沙特吉达,我们终于等到了回程的巴基斯坦航班有20个空位置。归家心切的上百位朝觐者都挤上前,希望搭上这次航班,结果把巴基斯坦的工作人员惹恼了,他生气地将机票和护照向空中一扬,顿时大家更是乱成一团,都找自己的护照。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受到很大震动。中国的穆斯林不能再这样受别人的侮辱,中国伊协决定包机。得到民航的支持后,1989年我们第一次包机,自此每年都包机,今年包了20多架。”据马先生介绍,“包机再加上吃、住等开销,每个穆斯林赴麦加朝觐所需费用在2万到2.2万元人民币之间。”
第一次包机还留下一段花絮。马先生告诉我,“由于当时中国和沙特没有建交,无法签证。包机直飞吉达后,就被沙特边防扣下。后来他们请示沙特国王,得到国王的特批,机上人员才在机场办了签证。第一次包机还引起很大轰动,许多当地人对我们说,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他们能派飞机送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不可思议。也有一些人不相信中国竟然还有飞机,他们原以为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
处理伤亡事件
1990年马云福先生开始带团,是朝觐团的总团长。他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事必躬亲。朝觐每一批人他都要亲自接,亲自送。赴朝的第一天他就没顾得上吃饭、喝水,也没睡觉。到了第二天,他发现自己无法正常进食了,就小心地一根面条一根面条吃,吃了一点后就又开始接送人员,整整忙了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没有被拖垮,这或许就是安拉给我的力量。”马云福感慨道。而就在这一年又发生了人员伤亡事件。一大批朝觐者在麦加通过一条隧道前往射石场时发生洞内拥挤践踏事件,导致1426人身亡,包括六名中国人。这件事让马先生刻骨铭心。
“记得当时我们在核实中国失踪人员时,发现有46人失踪,就焦急地四处去找,到医院去认尸体。在医院,当我们打开那些用来装死者的一个个冰柜抽屉时,发现都已面目全非,无法辩认,我们的心情十分沉重。还好,第二天有些失散的人回来了,后来几天又有人回来。经最后核实,中国有六个人死于这次事故。我们就把这些“烈士”按简单的伊斯兰教礼仪安葬在当地?穴在朝觐时被踩死,称为“烈士”,可无条件进天堂?雪。沙特不允许有墓碑墓地,所以葬在沙漠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找不到踪迹了。穆斯林相信‘前定’―――伊斯兰教六大信条之一,也就是人的生死都由安拉定好的。葬在圣地,被认为是非常有福分的。一些人甚至希望自己死在圣地。”
参加洗天房仪式
在所有穆斯林的心中有一块无比圣洁的地方,那就是麦加天房。世界各国穆斯林无论身处何地,朝拜的方向一定是麦加天房。麦加在中国的西部,所以我们的穆斯林都面向西朝拜,我们建的清真寺也是朝向麦加天房。
1996年,马云福先生参加了洗天房仪式,这是一个非常隆重非常高的礼仪,为此让他深感荣幸,“洗天房就是拿着一块布,掸一掸上面的尘土,但对于穆斯林来讲,那是一生的荣耀”。马先生回忆道,“天房有一道金门,平时是锁着的,任何人都进不去,只有到朝觐洗天房时才会把门打开。从外面看,天房似乎很小,可进去以后,里面的房间其实很大。墙壁四周挂着绸缎,绸缎上写着《古兰经》的经文和安拉的名字。地面铺着大理石,房子正中间有一道横杠,挂着一些汤瓶壶,可能是穆罕默德的遗物。按教规,我们礼了两拜。之后,我摸到了有名的黑石。由于我的手触摸了圣物,所以从天房一出来,朝觐的人就向我涌来,拉着我的手亲吻和触摸,即所谓沾洁。”
沙特国王法赫德身体好时几乎每年都会见朝觐团团长,举行盛大宴会。1990年马先生在和法赫德国王握手时,向他表示感谢,感谢他对中国穆斯林的关怀。
相关热词搜索:麦加 哈吉 到麦加去,成为“哈吉” 到麦加去 麦加朝觐的知识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