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外汇市场上最重要的汇率 汇率不是最重要的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国际上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舆论似乎在减弱,但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觉。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国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往往会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而当一国面对汇率贬值的压力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突如其来的国际收支危机。然而,国际收支危机就像SARS一样,来得急,去得也快。和汇率贬值压力不同的是,一国所面对的汇率升值压力却像慢性病一样,将长期存在。能否处理好汇率升值压力,对于一国保证宏观稳定和持续增长、顺利地实现经济崛起有着重要意义。
国际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三难选择”,它讲的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宏观政策面临着维护国内宏观政策自主性、维护汇率稳定和维持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这三个政策目标,但一国政府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目标,同时以放弃第三个政策目标为代价。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和西德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和持续的贸易顺差,而在这一崛起过程中,汇率升值也都曾经成为困扰这两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难题。面对升值压力,日本和西德采用了不同的对策,对这两个国家的宏观稳定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日本和西德在政策选择上最大的差异就是,到底以货币政策自主性还是以汇率稳定为首要目标。1960年~1990年,日元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358∶1升到134∶1,升值2.67倍。同期内,日元经过贸易加权的名义汇率升值2.27倍。汇率升值引起了国内贸易品部门的反对,正如日产公司财务总监所言:“日本公司辛辛苦苦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节省成本,日元升值一夜之间就让这些努力全都白费了。”为了减缓日元升值压力,日本货币当局采取了扩张性货币政策,但其实际效果是,不仅无法在长期内阻挡日元的升值,反而给国内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通胀率最高达到了接近25%的水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元汇率突然急剧升值。1985年~1987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日元升值75%。汇率的调整要求原来在贸易品部门的投资大量转向非贸易品部门。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当贸易品部门突然难以为巨大的资本创造利润时,资本流向何处呢?日本国内金融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为这些过剩资本找到合理的出路,于是,大量资本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一触即发。紧要关头,日本货币当局又一次大幅下调利率,希望能缓解日元升值压力,同时也希望借此减少汇率升值带给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但扩张性货币政策还是没有改变日元升值的趋势,相反地,低利率刺激着洪水般的资本涌向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经济由此而生。
1960~1990年,马克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4.17∶1升值到1.49∶1,升值2.79倍。同期内,马克经过贸易加权的名义汇率升值2.43倍。与日本政府不同的是,西德政府旗帜鲜明地维护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把国内物价稳定和产出稳定作为首要的目标,马克汇率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其在二战之前深受恶性通货膨胀之苦,甚至可以说,希特勒的上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和“奔腾”式的通货膨胀有关。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政策目标,西德和日本的结果也大相径庭。1960年~1990年期间,西德较日本保持了较低的通胀率,日本30年当中平均通胀率为5.6%,西德仅为3.4%。更可贵的是,西德的物价、产出相对日本更加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借助欧洲区域内的货币联动机制,马克汇率较少受到投机资本的冲击,欧洲其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马克升值的压力。当市场普遍预期马克相对美元要升值的时候,投机资本并不直接冲击马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相对马克较弱的里拉、英镑或者是其他欧洲国家的货币身上。
通过以上日本、西德三十年间汇率波动历史的回顾,我们看到,在一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遇到汇率升值的压力,汇率必然需要随着这种趋势进行调整。的确,在一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些大国指手画脚,这就需要向外界给出坚决维护国内货币政策自主性的明确信号,同时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如果在非常严重的时期也可以诉求于突然的资本管制)缓解国际压力。一个值得我们记住的教训就是,决不能牺牲国内货币政策保汇率政策,毕竟,汇率并不是最重要的。
相关热词搜索:最重要 汇率 汇率不是最重要的 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 稳定汇率不是最重要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