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体育 体育的双赢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体育不只是消费,也是经济产业 主办大型体育赛事在以前被当做一项政治、外交的“形象”工程由政府出资包办。由于许多赛事的规模比较大,所需巨额支出就成为政府的沉重负担,“赔本赚吆喝”导致债台高筑的现象并不少见。
举办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美国政府宣布对奥运会筹建“断奶”,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运”的新思路。奥运会以商业集资方式“卖出”了七亿多美元的高价,非但没要政府贴一分钱,还创造了两亿多美元的纯利润,开创借举办体育比赛获取经济效益之先河,而且向世人阐释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体育不只是消费,也是一种经济产业,而且是潜力无限的新产业。从此每次重大国际赛事都被视为发大财的机会,各国几乎是有赛必争办,承办就意味着赚钱。1994年在美国举行的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收入2.93亿瑞士法郎,节余1.24亿瑞士法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总收入15.89亿美元,节余1000多万美元;悉尼奥运会使澳大利亚从海外直接获得八亿多澳元的收入。
经济与体育:前者“搭台”,后者“唱戏”
体育产业化浪潮来势凶猛,冲击着人们的视听神经:联赛、循回赛、大奖赛竞相出炉,赛场周边挤满五颜六色的广告牌,经纪人就转会问题讨价还价,众多商标在运动员衣服上争夺每一寸空间,电视台竞购转播权……可以说,与体育有关的一切因素都能成为产业化的阵地,成为赢利的商机。
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缺乏雄厚资金支持的体育是苍白无力的,作为“纯体育”的、封闭的体育已经越来越没有出路。实践表明,体育以产业方式运作,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支持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带来更多的机会,普及程度高的体育项目会率先走上这条路,蓬勃发展的足球产业、博彩产业、竞赛产业等就是佐证。产业化给体育引进了经济利益驱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投入,使得体育事业从原来只有少数人和机构涉足,变成了商家、运动员、媒体、观众等都从中获益、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大众事业。如果说经济和体育之间是前者“搭台”后者“唱戏”的关系,那么搭台者依靠唱戏者的表演赚了钱,而唱戏者也因为有了好的戏台提高了演出水平,扩大了影响,招徕了更多更忠实的观众。双方在合作中获得了“双赢”,何乐而不为?
体育产业化对经济的直接作用,表现为创造价值与增加就业机会,间接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体育产业在西方成为支柱产业
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甚至是支柱产业。
美国体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超过石油化学工业(533亿)、汽车业(531亿),占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到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产值在20世纪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已达到约有500亿美元。1990年,日本体育产业收入4.2万亿日元,其产值在十大产业中列第六位。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体育产业也都有相当大的规模。鉴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有4000多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全世界每年因足球而产生的营业额就超过2000亿美元。国际排联主席阿科斯塔称,世界201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少于八亿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排球活动,每年排球的营业额达65亿美元。
体育产业能提供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汉城奥运会给韩国创造了3.4万个就业岗位,从申办成功到赛事正式开始共增加76万个就业机会。悉尼奥运会在开幕之前就已给当地提供了15万个就业机会。美国有各种职业运动员近百万,相关从业人员达数百万。国际足联一份调研报告说,估计足球运动直接和间接雇佣的人数高达4.5亿。
体育产业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契机的例子也不少,特别是通过组织大型比赛,可以带动城市建设、旅游、就业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带来许多潜在的商业机会。从国际经验看,举办一次奥运会或者世界杯足球赛之类的大型赛会,可使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提高20年~50年。1964年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汉城奥运会分别为当时的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良机,成为经济起飞的标志,而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吸引的上百万游客也给澳大利亚带来了至少37亿美元的财富。
有光必有影:体育产业化中的问题
正所谓“有光必有影”,体育产业化有利也有弊。悉尼与盐湖城申奥贿赂丑闻曝光,服用兴奋剂的做法屡禁不止,“黑哨”、“假球”、裁判不公事件此起彼伏,俱乐部财团之间争权夺利、拉帮结派……更有财大气粗者按自己的需要更改比赛日程与项目安排,俨然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哲学的当代国际注解。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体育产业化毕竟是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上述负面影响是历史进步中出现的问题,从总体来看,体育产业化利远大于弊。况且,这些弊端也并非是无法克服的,为保证体育事业的纯洁性,国际社会和各国都着手采取若干有力措施对体育产业化中的不良问题进行纠正,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起步晚,发展迅速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起步晚,力量薄弱,体制不健全。1994年以足球为突破口开始进行的职业化尝试是我国体育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步伐不断加快,路越走越宽。目前,中国体育用品的消费增长是世界最快的。1998年,我国体育消费总额达140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总额为1040亿元。据一份权威体育杂志报道,我国著名体育用品公司--李宁公司1998年的销售额达到七亿元。过去五年,我国共发行体育彩票22亿元,筹集资金6.6亿元。有人预测,不久后中国体育产业将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国成功地举办过亚运会、远南运动会等多次世界大赛,并积累了一定体育产业化的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次良机。▲
阅读背景
解读“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从广义的角度看,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服装、器材、建筑、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信息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旅游等)。
所谓体育产业化,是指改革体育体制,使其从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它的实质是开发体育的经济功能,通过一系列经济行为,刺激体育产品劳务的需求,拓展体育市场,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体育产业化的重要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运动项目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没有市场经济体制或没有职业从业者都难以使体育实现产业化。体育产业中所有的参与者,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俱乐部、项目协会、体育管理机构、赞助厂商等个人和机构都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进行独立核算的主体,他们之间通过订立合同、契约、法规来相互制约、相互服务,共同推动各种活动的开展。他们投入体力、智力、财力、物力、管理等成本,获得荣誉、奖金、出场费、赞助费、广告收入等回报。意大利、巴西、西班牙等国的俱乐部以上市公司的形式发行股票,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实体。
从所涉及的具体行业来看,体育产业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健身娱乐业
即为消费者提供健身、健美、康复、娱乐所需要的场地、器材、技术服务的行业。随着健身体育的普及,这一行业已成为一些国家体育产业的支柱性行业。早在1988年,美国的健身娱乐业的产值就近230亿美元,在体育产业各行业中居首位。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及北欧国家的有偿健身活动也在蓬勃发展,健身娱乐市场将极可能成为各国体育产业的最大市场。
体育用品业
包括体育器材、服装等用品的生产和销售行业。1990年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的销售额已达1200亿美元,其中美国体育用品的年销售额超过400亿美元,占世界总销售额的30%,位居世界第一。
体育竞赛转播权的销售
体育竞赛本身所具备的吸引力加上电视的辐射力,使得体育比赛转播成为一块有利可图的“肥肉”。体育竞赛转播权的销售使体育部门依靠电视得到财政支持,而电视公司或电视台可以通过转播体育竞赛插播广告获取巨额收入,厂商则可以据此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以扩大销售。由于其巨大的商业价值,体育竞赛电视转播权的销售价格不断走高。
体育博彩业
以发行体育彩票、赛马和赛车博彩等为主要渠道的体育博彩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吸引社会游资、发展体育事业、增加政府税收的有效途径,其主体是体育彩票业。利用比赛活动的吸引力、竞争性以及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开展的体育博彩业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却很高。目前发行彩票的国家已有100多个,一些西方国家已把发行体育彩票业作为扶持体育事业的重要手段。美国的体育博彩业年收入近40亿美元,法国“发展竞技体育基金”的年收入有9亿法郎之巨。近年来我国的体育彩票业、足球彩票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体育广告业
利用体育比赛来宣传产品,利用优秀运动员的“明星效应”来提高产品知名度,以体(育)促销(售),以销助体,已成为厂商的普遍做法,体育广告业便成为双方都有利可图的新兴行业。美国体育广告业的年收入近45亿美元。1998年美国篮球明星乔丹在世界前50位收入排行榜中名例第七,其收入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广告。
晓亮
相关热词搜索:双赢 体育 体育的双赢 生态化的体育实现双赢 体育的双赢 下载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