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佛学
发布时间:2017-01-1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生感悟佛学篇一:佛中的十大经典人生感悟
佛中的十大经典人生感悟 (图片来源:资料图)
经典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能的悟禅之言。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经典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经典三: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四: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
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经典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一切能见到(转 载 于:wWW.ZHaoqT.nEt 蒲 公英文 摘:人生感悟佛学)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经典六: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经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经典八: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经典九: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经典十: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人生感悟佛学篇二:佛学的百句人生
第一章:即菩提心
精要: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第二章:做事,不问结果
精要:心态平静,做事认真没有烦恼,自有善缘福报。.
第三章:安住自然自性,就是佛
精要:此生一定要有成就的信心,这信心就是窍诀!
第四章:法各安立,各有殊胜;诸宗共弘,同证菩提
精要:成佛途径很多,因众生根器、法缘不同,都很殊胜,每个修行者都应找到与自己最相应的方法。每个法都有它的传承和殊胜处,没有第一,没有第二,所以对佛教各派
都应尊敬,都要包容,这样才能与众生共证菩提。
第五章:诸法皆可成就,各适因缘
精要:每一个法都可以成就,都适合某一类人的根器和因缘,法的高低与成就不是绝对的。
书法作品:大圆满法皆可使人成就。
第六章:悟道:理悟、体悟、证悟、觉悟 精要:“理悟”就是理解,通过闻思来明白其道理;“体悟”主要是体验、觉受;“证悟”是用身体去验证佛法,并达到相当的量;“觉悟”,就是成佛成菩萨。
第七章:凡成办事业,路在当下
精要:抓住当下每时每刻,不懊悔或自满过去,亦不空望未来,立足当前,努力进取。
第八章:企业成功的奥秒,是想到了做到了众生的需求
精要:以慈悲心感悟众生需求,努力满足他们,自然会成功。
第九章:一切事想做,具行则成
精要:做事不仅要有计划设想,更要具体实施才能成功。
第十章:学会放下,才有新局面
精要:有舍才有得,放下也是一种智慧,也是菩提修行法门,放下执,自有一片光明。
第十一章:烦恼是自己找的
精要:烦恼由心,修行即修心,无人能给你烦恼,心静自然勿扰无忧。
第十二章:凡要大发脾气,先冷静一分钟是智者
精要:不要在冲动时做事,智者善于控制自己,冲动干扰平静心境,冷静方是修行之道。
第十三章:复仇远不及感化
精要:冤冤相报何时了,解铃还须系铃人,以真心感化彼此,一笑泯恩仇。
第十四章:水性的风格,刚性的作风
精要:做事要像水一样柔和却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同时还要雷厉风行,刚柔并济。
第十五章:一切换位思考是善知识
精要:世界因个人而自私,一切换位思考都是善行。
第十六章:发现人之长处,人人皆人才 精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扬长避短方能各尽其用,人人皆有独到之处。
第十七章:凡事尽心,乐对结果
精要:办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心做事,乐对结果,因果循环,一饮一啄,皆为天数。
第十八章:真心待人,皆有感知
精要:真心诚意待人,待人如己,就会彼此信任,相知相交。
第十九章:不可轻视小事
人生感悟佛学篇三:佛学班毕业感悟
浅谈佛缘
佛,这一词于我而言并不陌生。自降生于这个娑婆世界以来 ,我就一直蒙受佛陀的关爱。可是佛是什么?是我一直不曾去研究究竟的。
我祖母和外祖母都信佛,我是她们带大的,所以从小时候记事起,我就常常听到她们聚在一起依依呀呀的唱念佛经,可是那时候不懂,觉得她们没有可玩的才去唱歌的吧,而且还不是我能欣赏的那种歌。我也经常荣幸的被她们“邀请”去赶庙会,去结实更多的佛友。有时候我祖母从别人那新得到一个新佛经,如获至宝般,戴上老花镜开始逐字逐句的研究,然后让我给她抄一遍,再把原稿还给人家,那时候没有电脑、ipad,也没有智能手机,她又不会写字,我就充当了她的小小记录员。大概也许就是那时起,我就跟佛结下了缘分,也就是师父所说的缘起吧。
待我渐渐长大,佛也一直伴随我。上学后的每次升学考试,乃至工作,我外祖母都会隆重地请席,感恩观世音菩萨和佛陀保佑我成功。同时在她的影响之下,我母亲以及我姨妈们也被带入了“佛门”,纷纷把佛祖和菩萨在家里供起来。真正让我感到信仰的力量是在我姥爷的一次重病之后,那时医院都要放弃了,我外祖母就在佛前磕了一晚上头,恳请佛菩萨帮我姥爷一次,让他再陪她几年。也许,是我外祖母的诚信感到了佛菩萨,我姥爷竟然奇迹般康复了,而且没有任何后遗症。也是从那时,我开始对佛有了一些懵懂的认识,渐渐地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力,就是只要诚心,佛祖就能显灵,在之前我的记忆里,佛被神化了,我把佛祖当做神灵一样恭敬的供奉。
但我恭敬的供奉,也只是限于我有求于佛祖的时候,除此之外我还是我,并没有意识我与佛教的缘分还会更深。06年,我母亲查出乳腺癌,之后的几年里,我家一直笼罩于病魔的阴影里。每天我外祖母都要进香,念佛回向,为我母亲祈求康复。而我也在母亲化疗两次之后,觉得只有佛祖才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了。于是,只要我一有空就在佛前念经回向,祈求佛祖能让我母亲活下去,那时只有一个目标,很简单的目标,只要让我母亲活下去,让我做什么都行。可是无论我跟我外祖母如何努力,如何讨好佛祖,我的母亲还是走了。这时,我产生了对佛陀的怀疑,也是我第一次认真的去思考我心里的这位神,第一次想探究佛教所说的到底对不对。为什么一个一生行善的好人会得到如此的果报,又为什么是我的母亲,是我外祖母的女儿,是我父亲的妻子得病?
正是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一步步靠近佛法,证悟人生。我开始关注佛教,进寺庙烧香,拜佛,关注佛教公众微信号,看佛经,念诵佛号等等。慢慢地,我的心里开始有了答案,原来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些事,也只不过是因果轮回中的一丢丢而已,而轮回不是局限于一辈子的,而且业报的视现也有因缘和合的结果。
最近一年来,是我认识“佛教”最初始,也是最认真的一年。同时,我的心也慢慢放下了对逝去亲人的执着。尤其是进入广化寺的欢喜地共修班学习,让我学习了很多。我们每个人都不是随随便便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佛陀也不是我想象中的神,而是一个圆满觉悟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起正信、正念、正觉,以法为依,努力向佛陀学习,努力向师父学习,努力向师兄甚至是生活中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个人学习,只有生起人人皆菩提,唯我一人是凡夫的心,才能更好的亲近善知识,更好的学习佛法,以身作则,为弘扬佛法出一小份力量。
都说佛渡有缘人,感恩佛陀的指引,阿弥陀佛,我愿与佛永结缘,探究佛法的奥秘。我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未来,我将以佛法为生活的智慧,以佛陀为为修行的榜样,以师父人生精神的导师,戒除贪嗔痴慢疑,护持三宝努力修行!
相关热词搜索:佛学 人生感悟 佛学哲理人生感悟 佛学禅学感悟人生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