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足迹【循着孔子的足迹】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人类进入21世纪,孔子的思想已经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从2005年“世界华人大祭孔”到今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首届“孔子教育奖”,传播孔子学说的途径与方式越来越广泛与宽阔,动作越来越大,主题越来越深刻。沿着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国孔子基金会又运作儒文化鸿篇巨制新版《孔子圣迹图》。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孔子基金会主任、新版《孔子圣迹图》项目创意策划人李言栋先生。
  本刊记者:新版《孔子圣迹图》重要意义有哪些?
  李言栋:新版《孔子圣迹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组织创作的第一部以图文的艺术形式再现人生轨迹,展现孔子思想精华,集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誉世性、历史性为一体的鸿篇巨制和历史画卷。它的即将面世,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地传播孔子学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传统绘画艺术形式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在中华文化形成中的历史作用及其精神内涵,以绘画艺术这种特殊的国际交流语言传达儒家人文理念,用现代人的审美观念来系统地表现孔子及其弟子的人生轨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研发《孔子圣迹图》系列绘画创作项目的宗旨和目的。
  本刊记者:新版《孔子圣迹图》从古至今已有许多版本,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及教化功能。这次组织新版的《孔子圣迹图》创作,有什么新的思路与创意?
  李言栋:在新版《孔子圣迹图》的组织形式上,我们以国际性文化为背景,以学术基金组织为平台,充分利用教学、科研及社会各界的人才资源优势,按照大型科研项目的运作要求,实行多学科、宽口径、厚基础、高起点、全过程的运作模式,将新版《孔子圣迹图》打造成为文化精品工程。
  具体地说,是由中国孔子基金会牵头,山东大学承项,聘请相关学科带头人为特别顾问,提供学术、技术指导,组建北京、南京、天津、山东4个一流的绘画创作班子,具体承担新版《孔子圣迹图》绘画创作的主要任务。新版《孔子圣迹图》力图实现三大目标:其一,入选篇目在内容上要客观、真实,要突破历史局限性,突出时代性,强调其普世教化的功能,文字精炼,文笔优美;其二,新版《孔子圣迹图》绘画创作的整个过程要把握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手法上要有创新,也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其三,把新版《孔子圣迹图》打造成超越古人、代表当今最高艺术水准的,集历史性、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教科书,打造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人文历史画卷。
  
  本刊记者:新版《孔子圣迹图》的整体运作步骤有哪些?
  李言栋:新版《孔子圣迹图》自2004年9月26日正式启动,计划于2009年9月26日结项。整个项目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确定绘画创作选题阶段,专题研讨新版《孔子圣迹图》系列绘画创作的选题、主题思想及绘画艺术涉及到的有关问题,出国考察,收集、获取有关孔子及其弟子造像等方面的信息,召开历史、文学、文物、绘画等多门专家、学者座谈会,为下一步实质性绘画创作提供可靠素材。第二是绘画创作阶段,根据新版《孔子圣迹图》的创作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选择画家,与入选画家签订新版《孔子圣迹图》绘画创作协调会。第三是向世人展出阶段,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新版《孔子圣迹图》绘画作品,在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举办专题展,展出期间,择机拍卖全部作品。第四个阶段是出版发行,确定出版发行方案,搞好市场预测,策划营销方案。初步确定在2008年8月18日北京举办奥运会前期进行新闻媒体操作,向海内外推出。在2009年9月26日,孔子诞辰2560年,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期间将举办新版《孔子圣迹图》系列画展。目前,新版《孔子圣迹图》的运作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
  2000年10月2日至6日,我们组织中国的部分著名艺术家、儒学专家,重走“孔子周游列国之路”实地采风,使新版《孔子圣迹图》的内涵进一步深化。新版《孔子圣迹图》创作班子走出画室,走出书斋,踏上孔子当年周游列国之路,通过实地考察地理地貌,体味风土人情,重温孔子人生足迹,从而为新版《孔子圣迹图》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感性认识和客观依据。
  本刊记者:您设计新版《孔子圣迹图》的出版,能否形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链?
  李言栋:新版《孔子圣迹图》具有独特的品牌优势。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孔子文化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因此新版《孔子圣迹图》项目的研发,必将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青睐。
  在当今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已被誉为朝阳产业。从近年来的统计显示,文化产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新版《孔子圣迹图》也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关热词搜索:孔子 足迹 循着孔子的足迹 孔子循循善诱 孔子的足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