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概括我国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图书馆绩效评估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时间、著者、期刊和主题等四个方面对近20年有关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绩效评估正逐渐成为图书馆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完善的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应通过制定详细的评估指标、主体、方法、时间、保障等来建立并将其付诸实践。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分类号]G250
图书馆绩效评估就是对照统一的指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图书馆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对图书馆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经营图书馆所取得的业绩和图书馆在一定时间内提供各项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益进行评价和测评。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就开始了关于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公布或出版了大量有关绩效评估的手册或规定。相比而言,我国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直到2001年国家图书馆发布《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才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与国际正式接轨。本文通过对有关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现状,希望能从中把握其发展趋势和走向,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文献统计及分析
笔者利用维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将检索时间段设置在1990年1月至2008年12月底,使用相关关键词,如图书馆、绩效、评估等,进行题名和关键词检索,得出大量的相关文献,在对这些文献进行仔细的分析、审查和剔除后,最终得到51篇最为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2009年4月30日)。笔者对这些文献进行统计,并从时间、著者、期刊和主题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1 时间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文献时间波动情况,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学者探讨图书馆绩效评估,并开始陆续发表相关文献,文献多使用图书馆“绩效测定”这个词,“绩效评估”还未被正式引入。有关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发表文献主要集中在近几年,从200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2005年发表最多,达11篇,究其原因应该在于2004年进行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在国内学术界掀起研究图书馆评估的热潮。之后的两年发文量有所下降,但在2008年又开始出现增长情况,达到10篇,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随着200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的展开,使图书馆绩效评估再次成为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
1.2 著者和期刊分析
我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著者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研究发现,发表有关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作者总数为62人,其中,单人著者占了总数的五分之四,达到40人,说明图书馆绩效评估属于热点领域。有5人发表了2篇文献,姜晓、吴新年、徐芳和金小璞各发表2篇期刊论文,胡丕志发表了1篇期刊论文和1篇硕士论文。
在全部51篇文献中,核心期刊的发文量是23篇,占总数的45.10%,另外还有2篇优秀硕士论文。可以看出,关于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发文质量较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3 主题分析
笔者在进行文献统计时,发现很多文献都有一篇文章多个主题的现象出现,因此统计得出的主题总数大于总文献量,我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主题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占43.14%的比重,发文量达22篇,紧接着是评估方法占25.49%,发文量13篇,对于数字图书馆、评估的实施策略和评估主体的讨论都占9.8%,这些都是绩效评估的研究重点所在。关于评估的意义、原则、客体、关注问题、影响因素等都属于绩效评估研究的基本内容,是绩效评估不可或缺的部分,众多作者对这些方面基本都已达成共识,所以部分文献都有提及,但深入分析的不多。
2 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热点
2.1 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是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核心。早在1990年武汉大学的曾月末就翻译了有关图书馆绩效测定的论文,对理查德?奥尔提出的图书馆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文章指出,图书馆服务需要评价的两个方面是它的质量和价值。质量应该用图书馆对其计划服务范围内用户需求的满足能力来测定,而价值则应该从图书馆的使用中获得有益效果来测定。因此,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那么评估就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图书馆自身也不能从评估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图书馆事业就得不到发展。对于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侧重内部管理、侧重读者服务、侧重引入知识管理、综合化指标四个方向。
2.1.1 侧重内部管理的指标体系 赵青和吕惠云提出图书馆绩效评估的三类指标――图书馆绩效管理的评估、图书馆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评估和文献资源建设的绩效评估。方小苏在剖析了图书馆行业内外部运转结构后,提出了构建基于“效率”和“效益”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段小虎等认为绩效评估可以分为效果主导型、品质主导型和行为主导型评估三种类型,并构建了图书馆效果主导型绩效评估体系,该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职能指标、能力指标和潜力指标。他们指出图书馆效果主导型绩效评估体系能够测评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最终结果,为管理提供所需的准确信息,实现图书馆绩效优化。
2.1.2 侧重读者服务的指标体系 王慧秋等认为,现行的评估指标忽视了对读者群体这一重要的评价对象的评估,倚重的只是上级主管部门、图书馆专家,试图通过某些量化及定性指标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评估,这种评估主观性色彩太强。因此,他们提出建立以读者为评价对象的读者评估指标体系,来正确的评价图书馆绩效。读者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素养教育、读者调查和文献资源5个二级指标,还要给予这些指标相应的权重,使评估结果能够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吴新年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98年公布的IS0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标准,认为图书馆绩效指标应该主要分为读者感知类指标、读者服务类指标和技术服务类指标,但在运用这些标准时要更多地关注基础的或公共的要素,根据各个图书馆的状况及问题等灵活应用该标准。徐芳等人在分析了新加坡“七范式”和LibQUAL+各项指标后,提出了由服务装备、服务方式、服务范围和服务态度四大部分构成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各维度下还有相应的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给予了一定的权重进行量化。
2.1.3 侧重引入知识管理建立指标体系 邓湘琳提出将知识管理引入图书馆绩效评估中,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该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包括知识资源结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系统、用户满意度、图书馆形象和员工竞争力6个方面,在每个一级指 标下还有相应的二级指标。涂以平也支持建立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认为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绩效评价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它将语言形式的评价信息与数值形式的评价信息相结合,使最终评价结果具有综合性。
2.1.4 综合化指标体系 白小荣根据国际标准,同时结合一些国内图书馆的经验,把图书馆绩效评估分为5大项,即资源、基础业务、服务、业务研究和管理绩效。孙培艳将图书馆绩效分为两个方面:①图书馆基础业务建设及对外服务工作,包括图书编目、图书流通、读者服务、参考咨询等;②图书馆管理,包括经费管理、干部管理和业务建设管理等。苟爱菊基于中外专家对图书馆服务评价标准的研究,提出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图书馆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读者满意度、吸引读者率、文献流通率和主观努力度4个方面,并需给每个方面赋予一定的权重来做出综合评估。《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我国现有的唯一一个专门关于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国家图书馆在参考了众多国内外标准和规范后,提出了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这个体系的基本框架由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组成。在内容上分为资源、基础业务、业务研究、管理和读者服务5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进行了细分;在结构上分为一级指标至五级指标5个层次,每个指标含有9个内容:编号、项目指标、宣言、评估目标、使用范围、影响指标因素、统计分析、标准与说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交叉结合,共同构成了整个指标体系。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更注重实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评估有较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学者对于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针对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有些针对读者服务,虽然他们提出的指标内容较为细致有参考价值,但仅从一个角度提出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较为片面,而将知识管理理念引入绩效评估中以及建立管理与服务结合的综合化指标体系更为系统全面。因此,未来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的指标体系。可以借鉴和参考国际IS011620标准和英美等国家已经制定并实施良好的相关标准和规定以及《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依据不同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从管理和服务等多个方面制定出详细的指标和具体达标水平,保证评估指标及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2 评估方法
早在1993年李海林就指出图书馆测评的方法有4种,即全面调查法、个别抽样法、计分法和综合评议法。这些方法在今天看来很简单很基础,但在当时来说还是比较全面和先进的,这些方法也推动了后来图书馆评估方法的不断发展。
姜晓。¨。对多种图书馆绩效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将这些方法分为两类:①针对图书馆整体效益的评估方法,如投入评估法、职业标准评估法、综合评估法、CIPP评估法等;②针对图书馆某一工作流程或功能的方法,如标杆分析评估法、作业流程评估法、调查者不介入法等。欧明臣、凌文辁提出将标杆分析法引入图书馆的绩效评估中,认为标杆分析法具有能够评量图书馆的服务架构、增进图书馆的服务绩效、协助达成图书馆整体的策略目标、证明图书馆的价值、建立图书馆相互间的专业关系等优点。李建霞利用生产前沿面研究的非参数方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中国31个省域公共图书馆投入产出效率指标进行了测算分解,指出DEA评价方法可以为地区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绩效比研究提供决策支持信息。颜爱民等提出将平衡记分卡思想和DHP方法应用到公共图书馆的绩效评估中。姜知义指出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在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估中。他从工作效率、技能结构、知识结构、职业道德4个方面,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使最终每个员工都能得到一个准确的评估结果,图书馆可以依据这些结果来判断员工的绩效。盘美英提出将模糊聚类分析法应用在图书馆绩效评估中,认为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虽然模型较简单,但能通过聚类分析对不同图书馆的绩效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不同点,分析其产生原因进而指导图书馆的实践工作。段海艳指出应该将用于企业中的众多绩效评估方法应用到图书馆中,如生产函数法、指标公式法、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但评估方法在运用时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选择使用哪种评价方法时,应该慎重考虑公共图书馆自身评价能力、评价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科学的使用评价结果等。
学者对于评估方法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许多学者都倾向于使用一种方法来解决绩效评估问题,但绩效评估的复杂性使其很难实现。因此,在积极借鉴和引入企业绩效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定量分析和定性测评的结合,要依据公共图书馆绩效指标具体内容选定使用何种评估方法,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
2.3 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估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不再局限于实体馆藏,虚拟馆藏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质量,这也使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估成为近几年图书馆评估的研究热点之一。
刘文梅系统地介绍了国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项目、制定的相关指南和标准等,如英国的电子图书馆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绩效评估项目、欧洲委员会资助的EQUINOX项目、英国的图书馆网络服务影响测度体系(Longitude:Library Networking Impact Toolkit for a User―Driven En―vironment)、数字图书馆计量项目(D―Lib Working Group on Digital Library Metrics)、美国的网络化环境下国家公共图书馆统计和绩效测度项目(Developing Na-tional Public Library Statistics and Performance Measuresfor the Networked Environment)、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01 1620等。作者还对数字图书馆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总结,将指标体系分为6个一级指标,包括用户可获取的资源、电子资源的使用和服务、电子资源和相关基础设施的费用、用户培训、专门从事电子和网络资源服务的图书馆员以及用户满意度。每个指标下设多个统计指标和绩效指标。张宏玲在分析了EQUINOX、ARLE―Metrics项目指标体系和IS02789对数字馆藏使用及服务产生的作用后,指出我国图书馆及图书馆团体应充分重视数字馆藏使用数据的收集,并应加强开展关于数字馆藏使用统计及服务绩效评价指标方面的应用研究,最好能出台或修订相关的国家标准来规范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及绩效评价。陈广正认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必须遵循效益原则,要认真研究投 入和产出的问题,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绩效与长远绩效等充分结合起来,使数字图书馆决策者及数字图书馆构建人员正确认识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把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方向和尺度。蔡平秋构建了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图书馆电脑工作站、电子化馆藏、电子化服务、读者满意度、投入程度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他还提出运用分析层级程序法和理想解类似度偏好顺序评估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
绩效评估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数字图书馆能否以用户为中心提供高效服务的重要测评工具。虽然数字图书馆的绩效评估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数字图书馆绩效评估发挥的功能已初见端倪。因此,数字图书馆的绩效评估应该成为未来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证绩效评估的全面性。2,4评估主体
姜晓在分析了众多图书馆绩效评估理论和实践后,发现评估的主体正在发生变化,即从行政主管部门等外在团体的“外部评估”转到了专业学术团体或图书馆自我评估的“内部评估”,使得评估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张红霞指出,国际图书馆服务评估的主体形成了自评、外审和第三方独立评审的多元化格局,而我国的图书馆评估主体基本还是行政主管部门,自我评估只在少数图书馆实践,尤其缺乏第三方独立审计评估。段海艳也认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该加强第三方评价,因为它不但能提高社会公信力,也能使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意识到公共图书馆的存在价值以及给自身带来的收益,进而吸引各方关注和支持。段小虎等人也支持导入第三方评价制度,认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具有独立性、专业性。
国内对于评估主体基本上达成了共识,认为公共图书馆评估包括政府评估、图书馆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三种。争议点在于究竟以哪种评估为主,哪种评估主体既能体现评估的公正性,又不失评估的专业性。由于第三方评估的独立和专业性,不但能确保评估过程和结果不受行政主管机关或图书馆的支配和影响,同时也能让主管部门把主要精力投放在对评估的决策、监管和资源调配上,因此应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体制,保证评估的质量和效率及其公正性。
2.5 实施策略
李毅博指出,开展图书馆绩效评价首先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其次要发挥反馈的作用,重视与馆员的沟通;还要开展多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360度绩效评估”方案,即由上级、同级、下级、读者共同参与组成评估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潘寅生提出要构建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机制,首先应该在检讨三次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参照ISO11620和《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研究制定《全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标准》;其次,他建议将“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改为“全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并通过成立常设性三级图书馆绩效评估组织、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加强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来完善公共图书馆评估制度,最终推动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发展。
从学者们提出绩效评估的实施策略可以看出,绩效评估的实施不但要有明确的指标体系、专业的评估主体、有效的评估方法;另外,还必须有适宜的评估时间和有力的制度或法律保障。评估时间方面,应实行以定期全国评估为主,不定期抽评和图书馆年度自评相结合的评估体制。一方面,定期的全国评估能够确保各馆在评估间隙中不断完善自身办馆条件、设施和服务等;另一方面,不定期抽评和图书馆自评也能让图书馆定期检测和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地方,并不断改进,以达到并高于定期全国评估指标标准;评估保障方面,应积极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法》的制定,保障评估工作切实有效地进行。2008年11月,文化部正式启动“公共图书馆法”立法工作,由文化部起草《公共图书馆法》条文,并委托国家图书馆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完成图书馆立法的相关支撑性研究。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进行及研究成果的获得,图书馆法的建立能够为图书馆评估提供法律保障,保证图书馆更快更好的发展。
3 结语
我国有关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还处于成长阶段。由于长期以来对绩效评估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使研究成果和实践较少,绩效评估还未形成一个标准化的整体,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与细致性都有待提高,这对于公共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不过,从近几年的发文量可以看出,随着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的不断完善,绩效评估会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未来应加强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确定评估实施策略,在适宜的评估时间和有效地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指标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主体,有针对性的选取评估方法,保证绩效评估有效开展,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胜,关于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研究和实践,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32(4):101―104.
[2]曾月末,图书馆绩效测定――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建设,199((1):67―69.
[3]赵青,吕惠云,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探析,晋图学刊,2004(6):45―47.
[4]方小苏,图书馆行业的运转结构及其绩效研究――基于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78―80.
[5]段小虎,高晓华,谢一帆,等,图书馆效果主导型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3):11―13.
[6]王慧秋,高昌海,曲绍燕,建立读者评估指标体系,客观评价图书馆绩效,图书馆论坛,2005,25(3):8―11.
[7]吴新年,图书馆绩效评价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5(4):69―71
相关热词搜索:综述 绩效评估 公共图书馆 我国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政府绩效评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