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公安视听技术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首先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技术竞争情报的历史进行简要回顾,接着从信息源研究、过程研究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详细描述我国技术竞争情报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列举一些我国企业开展技术竞争情报的实践探索,最后对我国技术竞争情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 专利情报 技术监测 技术情报分析
  [分类号]G35
  
  作为从国外引进的概念,技术竞争情报(CompetitiveTechnic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CTI)一词对于我国图书情报行业的从业者来讲,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因为不考虑其中的竞争二字,就是技术情报。而提起技术情报,人们肯定会联想到在我国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科技情报工作。如果不考虑其中的技术二字,则是竞争情报,竞争情报工作在我们国家开展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并不新鲜。但人们对这一词汇仍旧会感到陌生,为什么?如果以CTI为检索词查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http://WWW.省略),能检索到的文献数量只有区区10余篇。这说明CTI这一术语尚未被国内学界所广泛使用。但这是否意味着国内该领域研究存在着空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多研究采用的是CTI的下位或相近概念,如专利情报和技术监测等。为此,本文以文献调查为基础,试图对我国的CTI理论研究和实践进行梳理,进而对本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评析,对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1 我国CTI研究溯源
  
  如果对我国的CTI研究进行溯源,必定会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和学习政治和军事情报分析经验以及前苏联开展科学情报综合与分析做法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为研发活动和科技管理提供服务的科技情报研究(简称情报研究)。因为从流程、方法和组织模式来看,我国的情报研究都与国外的CTI不谋而合。以流程为例,我国的情报研究人员提出情报研究活动应由课题选择、情报搜集、信息整序、科学抽象和成果表达五个环节构成,这与构成CTI流程的需求分析、搜集、过滤、分析和传递五个环节完全一致。此外,融合多种方法的情报研究方法论和小核心大范围的组织模式也同样适用于CTI。因此,可以认为,CTI研究在我国是有着历史根基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CTI就是情报研究,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与国外主要以企业为主导开展的CTI活动相比,我国的科技情报研究工作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发展起来的,其重点主要是在系统地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和变化的基础上,对科技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和评价,目的是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组织制定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计划提供参考,很少与产业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商业应用及其市场竞争行为相结合,并且基本不涉及经济发展和商业运作。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服务于市场竞争却是CTI的鲜明特色。因此,把CTI概念引入我国,就必须以新的视角来建构本领域知识框架,重新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中发现现有研究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走向。
  
  为此,接下来笔者将探讨CTI范畴下应包括的研究主题,并对每个研究主题下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
  
  2 我国CTI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笔者将CTI定义为:“能给组织的竞争地位带来重大影响的外部科学或技术的威胁、机会或发展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获取、监控、分析、前瞻和预警过程,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根据这个定义,CTI既是一种竞争性信息,也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作为竞争性信息,CTI可能会来自于研发情报、专利情报、产品说明书和样本情报、标准情报、技术贸易情报等;作为信息处理过程,有关技术信息获取、技术监测、技术信息分析、技术预测、技术预见等主题的研究都应归入CTI研究范畴。此外,为了成功地开展技术情报工作,还要研究如何建立CTI系统,如何进行CTI部门(活动)的组织管理。以下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的研究进行评述。
  
  2.1 CTI信息源研究
  各种科技文献资源中蕴涵着众多有价值的CTI信息,而专利则是最主要的CTI信息源。此外,科技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成果和技术标准等也是常用的CTI信息源。由于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主要基于科技文献,因此关于这类信息源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对于像数据库、网站、技术博客等这类信息源,国内的研究还很少,而将大学、实验室、行业和贸易协会和主管机构作为CTI信息源来研究的就更是屈指可数。
  
  2.2 CTI过程研究
  从CTI的定义出发,笔者将CTI过程研究划分为技术信息获取、技术监测、技术信息分析、技术预测和技术预见五个部分。
  
  2.2.1 技术信息获取 文献[3]认为国内企业获取CTI通常采用的方式包括:培养自己在本行业的人脉关系,或使自己成为行业协会或学会的一员,以直接获取同行或对手的相关技术信息;通过和一些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资深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来获得本行业的先进技术信息;还有依靠咨询公司为自身定做竞争报告等。该文献还指出文献研究是企业获取CTI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经常进行文献检索来跟踪行业的技术发展动向和最新技术信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业CTI获取方法。
  通过互联网自动获取技术信息也是获取研究的重点领域。文献[4]采用基于模式匹配的自动Web信息抽取技术,从企业Web页面中抽取家用冰箱产品的性能参数信息,尤其是各大公司发布的新型号、新品种的产品参数。这一技术可进一步用于跟踪分析竞争对手新产品发展动向和技术特点,为本企业的技术产品开发和定位提供决策支持。
  2.2.2 技术监测 北京理工大学的朱东华教授(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技术政策与评估中心资深研究员)与Alan Porter教授合作,于2000年主持开展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基于智能化知识采掘的高新技术监测分析技术研究”课题,在国内开创了CTI中技术监测(Technical Monitoring)领域研究的先河。他们对技术监测的概念、技术监测的对象和技术监测的过程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应用于纳米技术监测等领域,其研究水平已处于国际前沿地位。
  2.2.3 技术信息分析 关于技术信息分析,国内学者比较关注的是分析方法框架和某些具体的分析方法。笔者曾在文献[2]中将CTI的分析方法划分为信息计量类方法、技术图表方法和创造性思维方法三种类型,如表1所示: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刘细文研究员指导的硕士生柯贤能在其硕士论文中系统地构建了基于创新过程的CTI分析方法框架。这个方法框架由主体框架和扩展框架两部分组成,主体框架包含19种核心方法和17种相关方法,扩展框架揭示了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技术创新的哪几个阶段,如表2所示。
  专利作为技术信息最有效的载体,囊括了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相比一般技术刊物所提供的信息早5―6年,而且内容翔实准确。因此专利分析是我国学者研究较多 的CTI分析方法。 专利分析是统计学、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形成的一个应用领域。专利分析以科学技术信息、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信息科学前沿技术为手段,综合集成各方面专家的战略性智力,对专利及其相关的科学技术活动进行动态监视、测量、分析及表达。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陈燕研究员等人编著的《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一书,对专利的指标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拟定量分析、图表分析和软件分析方法作了全面和详尽的剖析。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郭婕婷等人提出了点、线、面、体四个层次的专利分析方法体系,每个层次对应的具体方法如表3所示:
  近年来,专利分析方法可视化的趋势使起源于日本的专利地图方法得到了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和使用。专利地图是指将专利情报所包含的科技、经济、法律情报等进行加工剖析,并通过各种可分析解读的可视化图表形式反映蕴涵在专利数据内错综复杂的信息,分析技术分布态势,指明技术发展方向,为决策提供更直观的情报支持。
  专利地图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利管理地图、专利技术地图和专利权利地图。
  文献[14]在对技术预见和专利地图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将专利地图方法用于技术预见的可能性。此外,还有学者研究了专利地图在企业研发管理、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中的应用。
  2.2.4 技术预见 技术预见是从“Technology Foresight”一词翻译而来的,中文也有表述成技术“前瞻”、“预测”的。其最初定义来自英国Sussex大学斯普鲁研究所的Ben R.Mar-tin教授。所谓技术预见就是要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其目标是要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通过实施技术预见,可以:①确定战略发展方向;②确定优先发展领域;③提供科技发展的背景信息和早期“预警”。笔者认为,从技术预见的定义和目标来看,开展技术预见的主体并不一定是科技界和政府部门的专家,产业界的参与对于发挥市场需求对技术的拉动作用,实现未来技术的应用推广和产业化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可以把技术预见视为对外部科技信息的前瞻和预警过程,也就是CTI过程的一部分。
  技术预见在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文献[15-17]是有关技术预见理论和方法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文献[15]从竞争情报的视角,对大量技术预见项目案例进行了解析,从中得出了技术预见项目的战略情报研究属性,进而探讨了技术预见与竞争情报有效整合的可能性。文献[16]提出了基于文本挖掘和技术路线图的技术预见方法。文献[17]对技术预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国内有关企业、产品层次的技术预见研究还较少。
  
  2.3 CTI的组织管理
  相对于国外,我国建立有正式CTI系统的企业非常少,因此现有的研究多局限于探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信息需求的类型和收集的途径,对如何建立、组织和管理企业正式的CTI系统的研究很少,仅有的几篇这方面的论文也多是对国外该主题研究的介绍,尚未检索到我国学者对于CTI组织模式研究的原创性成果。目前只能借鉴有关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的研究成果来进行CTI系统的建设。但由于CTI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界还应进一步探索CTI系统的建设方法、CTT部门的组织管理模式及绩效评价。
  
  
  3 我国CTI的实践探索
  
  在CTI实践活动的开展方面,我国的专业情报研究机构和一些大中型企业是主体,而且起步也较早。但从CTI活动的内容来看,还主要是一些文献检索和编译报导工作,缺乏分析和对战略制定的影响。例如,海尔集团早在1988年就建立了一套简便易查、全面实用的检索专利卡片系统(又称专利文献人工检索系统)。该系统搜集了1974―1986年世界25个主要工业国家有关冰箱的1.4万多条专利文献题录。这些题录涉及所有与冰箱制造有关的内容,供科技人员使用。而目前,海尔对已有的产品项目进行国内外技术动态信息监控,从项目涉及的相关专利和技术领域、国内外目标公司等不同角度进行专利跟踪,形成一个巨大的综合的专利情报资料库,做到随查随用。一重集团则通过与国内情报所合作及国外技术文献的收集整理,分专题地编译了大量的国外新技术汇编文献供研发人员参考,同时在技术交流和考察中注意吸取宝贵的技术信息。格力电器则通过对技术情报、经营情报进行系统深入地搜集、分析,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竞争对手的先进技术相结合,并提高技术的集成,促进多学科融合与渗透,实现高水平的技术跨越,充分发挥了竞争情报作用,从而取得一批提升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
  企业开展CTI实践趋于成熟的是宝钢研究院情报中心。他们在CTI的组织管理模式上也形成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框架体系,即被他们称为“5-1-N”的竞争情报组织模式。这里的“5”指企业的5个综合性横向情报研究团队,“1”指“一个固定的信息技术研究团队”,“N”指“若干个专题性纵向情报研究团队”。“5-1-N”组织模式是一个纵横交织的竞争情报组织机构,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机构和流程上的保障。
  专业科技情报机构开展CTI活动,以万方和西信为代表,他们凭借所收藏的种类齐全的科技文献为企业提供CTI内容和咨询、软件服务。
  
  4 我国CTI研究趋势展望
  
  从以上文献调查的结果来看,我国CTI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待深入探讨的研究主题还很多。在本文末尾,笔者试图对一些未来可关注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4.1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可能会出现以下四种趋势:
  4.1.1 信息源研究的重点从二手信息源转向一手信息源我国CTI的信息源研究,较为成熟的是对各类二手信息源――文献的获取和利用的研究,而对于如何从一手信息源,如技术看门人、大学、科研机构获取信息,则研究得很少。如何构建有效的技术转移体系,使这些一手信息能够为CTI用户所使用,应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4.1.2 研究重点从CTI的流程和方法逐步转变为对CTI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我国有着50多年科技情报工作的发展历史,有关CTI的流程和方法的研究从中可资借鉴的有很多,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而对于CTI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目前还缺乏原创性研究,这有赖于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的通力合作。其中要重点解决的就是有关CTI的绩效评价问题。
  4.1.3 与相关领域的交叉研究趋于活跃CTI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覆盖面之广使之与很多相关领域有交叉。例如CTI与技术创新、CTI与技术(专利)战略、CTI与技术转移、CTI与战略联盟、CTI与反技术壁垒等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这些交叉地带开展研究大有可为。
  4.1.4 研究主体趋于多元化我国CTI的研究主体目前还主要来自于情报研究人员,未来将会得到来自技术战略、研发管理等领域的学者的关注,有着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士也会加入到这个研究队伍中来,呈现研究主体多元化的趋势。
  
  4.2 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CTI的价值,CTI实践将会得到大力发展。为此,可以把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等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开展实践研究,以找到一些共性和个性的结论。
  同时,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否则偏废其中的哪一个,都无法得出有实际价值的结论来。

相关热词搜索:实践 理论 竞争情报 我国技术竞争情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竞争情报研究方法 竞争情报分析研究报告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