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模式研究】知识管理的案例 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探讨图书馆服务对象从读者、用户到客户的变化,设计并解析由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互和知识应用4种主要活动与关系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和机会管理4种辅助活动组成的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模式,最后指出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客户关系管理
  [分类号]G251
  
  如今图书馆正面临类似于企业和其他服务提供者所遇到的障碍――“花小钱办大事”的挑战。“成本―效益”观念对于图书馆不是新鲜事,客户服务观点已经深深地嵌入到图书馆功效中。图书馆作为一种非牟利机构,在战略管理和日常运营中能够而且必须应用营销哲学,把利用营销技术和工具作为一种职责。这时,图书馆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客户知识,如谁是我们的客户?如何利用客户知识来持续改进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或开发新产品与服务?如何利用客户知识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或竞争对手?要回答这些问题,图书馆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客户知识管理。
  
  1 从读者、用户到客户
  
  长期以来,图书馆常常把服务对象局限于读者,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服务对象的范围已从读者扩大到用户,再到客户。图书馆“读者”是指接受过图书馆员服务并与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发生直接关系的社会成员。读者管理主要包括4方面内容:①组织与研究读者,如确定读者服务范围与重点、划分读者类型;掌握读者的动态.阅读需要、阅读特点、阅读效果,研究读者心理等。②组织各项读者服务活动,如开展外借、阅览、咨询、检索、编译、报道、文献复制、读者辅导与教育、情报研究、科技交流等服务。③组织各项宣传辅导活动,如开展文献宣传报道、陈列展览、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④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劳动分工、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合理组织藏书、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体制等。
  图书馆用户,通常是指那些接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体或群体。图书馆服务对象从“读者”向“用户”的转变,不仅扩大了服务范围,而且带来了以下变革:①变“硬管理”为“软管理”。图书馆读者管理往往是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引导或规范读者行为,读者本身常常是被动地或置于图书馆硬性管理之中。而图书馆用户管理坚持“用户导向”,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变化配置资源和提供服务,这时图书馆需要采取诸如建立用户档案或跟踪用户信息需求等措施来实现对用户的“软管理”。②变“单向管理”为“双向互动管理”。图书馆读者管理往往是由图书馆员对读者发号施令,指挥或要求读者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而图书馆用户管理不仅依靠图书馆员来有效管理信息用户,而且注重从用户角度来评价图书馆管理,也就是说,用户信息行为或规律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员)与用户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机会,可以实现“双赢”;③引入了市场观念。过去,读者管理缺少市场竞争观念,是否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读者问题并没有引起图书馆员的高度重视。图书馆用户管理吸纳了市场营销理念,强调图书馆只有提供适应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图书馆客户,是指任何接受图书馆以某种方式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个人、群体或机构。图书馆客户管理不同于读者管理或用户管理,这集中体现在:①强化了市场理念,注重市场营销。随着信息服务领域竞争的加剧和基于互联网商业信息服务的出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不同类型图书馆正被迫重新思考他们与用户的关系,强调采用客户观点、市场细分原则来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需求和竞争对手状况,更有效地进行目标市场定位与选择定制的营销手段。②能够实施关系营销。关系营销不同于交易营销的创造客户,而是维持客户,核心在于关系而非单个交易。关系营销是基于客户的信任合作理念,是图书馆的一个基本理念。图书馆在日常运行中与书商、数据库供应商、图书馆协会以及客户建立了一种关系网络,利用这种关系网络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客户。而长期客户是竞争对手不能复制的,可以为图书馆提供独特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③能够进行客户关系管理与客户知识管理。图书馆坚持客户管理理念,可以顺利地移植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与知识管理原理,根据客户服务的特征与品质来认真思考客户支持的形象(商标)和期望,并考虑图书馆服务激发的客户情感与满意水平,思考各种客户行为前因,实现客户相容管理及客户知识管理。
  
  2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CKML),是指图书馆通过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客户关系管理与知识管理原理来帮助图书馆理解其客户并服务于客户和向客户学习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①通过定义客户知识可操作性条件来确保知识透明;②通过定义参与流程活动的所有个人所需要的客户知识来管理知识传播;③通过定义与知识适应和创新有关的条件来促进知识开发;④通过从大量可利用的客户关系管理流程知识之中选择至关重要的知识来影响知识功效。
  笔者设计了一种CKML模型,如图1所示:
  
  2.1 CKML流程
  在图1中,CKML主要由客户知识管理流程与促进器两部分组成。CKML流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知识交互与知识应用。
  
  2.1.1 知识获取此处的知识获取专指图书馆从外部环境和客户获得知识并使之能够为图书馆今后使用的过程。它始于从外部环境和客户识别知识,终于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可以被图书馆或客户利用的一种表示。从客户获取知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客户在使用一种产品或服务时,可以获取他们自己的专门技术以及当讨论变化或改进时,他们可以被视为平等的合作伙伴。
  图书馆可以利用直接获取与间接获取两类方式来收集客户知识,前者包括:拜访与会见客户,举行外部调查,寻找机会之窗,从图书、期刊、报纸、新闻、月报、年报等出版物收集客户知识,利用竞争情报收集客户知识,参与客户生产实践,向客户学习,咨询退休人员,建立投诉系统,监控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等,后者包括与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或联盟),雇用客户,非正式地收集客户评论等。
  2.1.2 知识组织这里的知识组织是指图书馆员对所收集的客户知识的整理、加工、揭示、控制等一系列过程与方法。图书馆要实现客户知识管理,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堆数据,而是必须对收集来的客户知识进行分类、整理与控制。管理客户知识的严峻挑战是图书馆能够把有关客户的多少数据转换为知识。为此,图书馆必须把这种知识与流程、信息和技术综合起来,这包括:①客户知识库,它是以一致的形式存储客户知识的机构。全球客户知识库有助于客户利用他们与所在组织的关系,如在世界不同地方用不同价格购买某件产品;也有利于图书馆管理者与全球客户合作创建一个交互平台,为每个客户建立一种合作工作空间与数据中心。②客户服务工作台,它是基于技术的解决办法,能够得到知识管理的协助,可集成各类型图书馆业务与客户的交互。这种工作台为每个客户服务代表提供了有关他们接触的每个客户的全景。③客 户工作室,是为了在复杂环境下保证得到全面的客户知识而为每个客户开发的、以关键问题为中心的客户化虚拟工作室。每个工作室包含客户关系中有价值的任何事物,如文件、合同、新闻与分析、线状图案的工作流、证明和信函。④客户知识地图,是客户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导航工具,以图形的形式描述图书馆内客户知识的来源、流动、约束和终止,有助于理解知识存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知识地图所显示的知识来源,可能是与客户有关的部门、小组、专家、相关人员、文件、参考书目、事件代号、专利号码、或知识库索引等,但却不包含知识的内容本身。图书馆也可以利用客户知识地图了解哪些客户知识尚待补充或开发,哪些客户知识应当扩散及推广等。
  2.1.3 知识交互知识交互在这里是指图书馆员与客户的知识交流、共享与合作创造。过去图书馆常常强调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却忽视了图书馆员与客户(或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图书馆员与客户的知识交互遵循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知识转化模型。在图书馆员与客户的日常社会互动(包括面对面交流)中,图书馆员不仅可以了解客户的知识需求,而且可以建立和共享诸如世界观、心智模式与相互信任等隐性知识,实现从隐性知识到新的隐性知识的转变(社会化过程);当图书馆员或客户利用比喻、类比、概念、假设、模型、公式、图像、文字等形式将自己的理念、观点或看法明示化时,这时就完成了外部化过程(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接着,图书馆员可对刚收集到的显性知识进行编辑或加工,形成一套更加复杂和有条理的显性知识(即系统知识)后,新的显性知识就可以在图书馆员与客户之间得到传播,完成组合化过程(从显性知识到更复杂显性知识的转化),最后,图书馆员和客户所创造、分享的显性知识在得到共享的同时,又经个人行动、实践及反思,转化为更高级的隐性知识(即有价值的资产),实现知识的内部化。这种图书馆员与客户之间的知识转化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循环,而是一种知识螺旋,它表现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通过知识转化的4种模式被放大与增强。
  为促进图书馆员与客户的知识转化,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基于客户知识需求,开发一些用来分析与优化客户知识管理流程的软件工具;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以建立客户知识社群。这种知识社群是一组围绕某个特定主题分享共同的挑战、机会或激情,并通过持续学习和知识共享等方式的合作来深化他们对此主题理解的客户群。它往往可以透过互动机制,如讨论区、留言皈、聊天室、公告栏等,共同创造与分享知识。客户知识社群实质上是一种知识网络,有助于客户与客户、客户与图书馆员工进行自由、灵活的知识交流,是实现客户知识螺旋的理想场所。OCLC为其客户(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员与信息专业人员)建立了一个虚拟社区,旨在鼓励其客户或潜在客户观看论坛,浏览各种主题与趋势领域新的存档资源,并贡献自己的思想与资源。
  2.1.4 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是将知识作用于客户生产实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图书馆通过对客户知识的获取、组织及其与客户的交互,最终是为了达到知识应用的目的。一般说来,知识应用的意义是:①创建客户知识库以存储客户智力资本,②创建客户知识社群,以促进客户之间、客户与图书馆员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③获取最佳实践和经验教训,并使它们能被更多的客户和图书馆员利用,④为客户提供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⑤提高图书馆为客户服务的效率,包括问题解决、战略规划、决策制定等。
  知识应用基本上可分为两类:①提供知识化过程的知识应用,如与客户共享知识与最佳实践,将知识融入客户产品、服务与流程中,提供客户培训与学习机会,参与客户价值链管理,参与客户知识社群,扩展客户信息与知识利用能力等;②提供知识产品/服务的知识应用,如为客户建立专家网络,创建客户知识库,传递竞争情报,提供项目工作空间或营造知识共享空间,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改进网络出版,构建知识管理本体,提供知识密集型产品/服务。
  
  2.2 CKML的促进器
  为实现CKML,图书馆还必须加强关系管理、技术管理、服务管理与机会管理,它们构成了CKML的促进器。CKML秉承了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关系营销思想,更加重视客户在价值创造流程中的伙伴关系,基于知识管理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可以在提供客户知识的综合性与准确性之间维持一种平衡;通过加强服务管理,图书馆可以考察客户知识管理的每个环节,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机会管理可扩展图书馆员与客户接触、识别与选择好机会的能力。
  
  3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应注意的几点
  
  CKML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如下6点:①以客户为中心。图书馆要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员工为中心”或“以书本为中心”来实施客户知识管理。②细分客户。图书馆在开展客户知识管理前,必须对现有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宜采用合适的管理策略。③定义与区分目标的优先次序。根据图书馆业务战略与客户关系目标,相应地确立客户知识管理目标。④区分4种不同客户知识:一是“关于客户的知识”,包括有关客户的印刷媒体广告数据(如姓名、联系信息)、客户与图书馆的往来、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某些个人偏好(如语言、通讯方法)等方面的记录;二是“适合于客户的知识”,包括图书馆提供给客户的所有东西;三是“来自于客户的知识”,它寄居于客户身上,常常属于客户服务或营销领域,如客户对图书馆的看法、客户对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如何使客户有好感等;四是“合作创造的知识”,来源于客户与图书馆的双向关系,如客户与图书馆的交互与合作。⑤多方式收集客户知识。图书馆可采取多种技术或渠道来收集客户知识,如客户论坛、监控客户服务请求、让客户使用图书馆产品或服务等。⑥确立客户知识管理计划和支持工具。图书馆需要事先建立客户知识管理计划,并利用合适的工具来实现这个计划。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例
  桂 胜 李 霖
  成建国 彭子凤
  [摘要]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遵循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和关键标准,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特点,建立一套由主题分类、机构分类、业务分类,资源形态分类和资源用途分类构成的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该分类体系是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一个开创性的尝试,分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信息管理
  [分类号]G250
  
  1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概述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是实现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组织、交换、共享和服务的工具,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是以政务信息的知识内容为主要依据,通过归纳、聚类、列类而形成的政务知识等级体系,用于对政务信息进行分类组织、存储和检索以及分析、统计等 活动。通过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把具有某种共同属性或特征的信息关联在一起,将海量无序的信息变成可利用的有序信息,为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和服务等奠定基础。
  
  2 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发展现状
  
  近年来,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相应研究和文章迅速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也出现了大量的有关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文章。但是此类文章大多泛泛而谈,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现阶段的研究中理论研究多,而实用性设计和试验太少。大量论文不厌其烦地论述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编制原则、意义和必要性,但真正给出了实际的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却极少。国内到目前为止也只出台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四部分-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一些学者在理论上对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做了一些探讨,但这些分类体系不统一,自成一家,各自为政,存在着很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本文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的政务管理部门――国土房产管理部门出发,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遵循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则和关键标准,综合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信息资源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3 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3.1 分类体系结构
  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鉴别、筛选政务信息,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到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对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进行了以下5种分类(见表1):
  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参考《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一第四部分一分类标准))的征求意见稿,结合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特点,形成了“针对政务信息资源,先确定主体框架,具体详细类目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和使用需求再进一步深入研究,补充调整”的技术路线。分类体系采用混合分类法,既吸收面分类法具有较大的弹性、适应性强、便于机器处理信息、易于添加和修改的特点,又吸收线分类法容量较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在本分类体系中,采用了主题法和分类法相结合的信息组织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综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力求更优。整个分类体系不仅力求稳定,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了体系的系统性、可延性、可兼容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整个分类体系面对的是相同的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所以必须保证的是任何一种分类的叶结点,即每种分类的粒度是统一的。
  为了多方面刻画政务信息资源的特征,便于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维护和使用,本分类体系的顶层通过基础面、行业面、物理面、服务面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相应地产生了主题分类、机构分类、资源形态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5种分类,其中对应服务面产生了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2种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其中,主题分类是核心,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分类。机构分类、资源形态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为辅助性分类。政务信息资源的主题分类体现了其内容的属性或特征,政务信息资源的机构分类体现了政务部门职能的特点;政务信息资源的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体现了政务信息资源面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服务的划分;政务信息资源形态分类体现了政务信息的存在形式。5种分类相对独立,当政务信息资源的某个面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应尽量减小对其它面属性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目录体系的稳定性。
  这5种分类基本覆盖了政务信息资源的产生、加工、使用和管理维护过程中的不同视角,能够较好地满足对政务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使用的需求,而且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5种分类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中政务信息资源的资源形态分类体现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外表特征的区别,主题分类、机构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体现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特征的区别。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的服务,按业务分类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也可以根据提供该项服务的职能部门通过机构分类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或者根据能够提供该项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内容,通过主题分类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
  
  3.2 分类体系实施
  3.2.1 主题分类 主题分类是从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语义出发,参照《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的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的分类。主题分类的每一级的类目(除部分底层类目外)在进行归纳时,都尽可能的选择《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中已有的规范词,确保该分类与《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范畴表)》的一致性。所以说,主题分类与主题词表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语义的单义性、规范性;另一方面,便于将来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主题分类的设置遵循政务信息本体的内涵和知识体系的客观实际,选择的是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的相对本质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使分类中大类的设置能覆盖电子政务各领域及相关知识范畴,能正确反映类目间的概念逻辑关系,并可保持相对稳定。主题分类的一级目录包括:中共党务、国土资源、信息和技术管理、城乡建设、财政、测绘、人事管理、行政管理、档案。这几大类基本上覆盖了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所涉及的范畴。
  主题分类采用线性分类法。每向下一层,信息的专制性就更高一层,下一级类目是对上一级类目的逐层细化,如国土资源是一级类目,根据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行政管理的范围,其下一级类目包含:土地、地质、矿产。分类按照有概括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进行。
  由于电子政务是主题驱动的,政务信息资源本身是具有特定的含义的,采用主题分类则是根据资源本身内涵的不同做出的对同类主题的资源进行归类对不同主题的资源进行划分。由此可见,主题分类是核心,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分类,它体现的是政务信息资源的内容的属性或特征。
  3.2.2 机构分类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①使用者对各部门拥有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内容、分布情况不了解,妨碍了对信息的获取,②拥有数据的部门对使用者的需求不了解,难以直接将信息资源发送到使用者。
  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机构组成体系庞大而复杂,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分权管理、存放分散、共享困难等问题,使用者对各部门到底拥有些什么信息资源不甚了解,同时,信息管理者及高层领导对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状况缺乏宏观的把握,也就是严重地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因此,本文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产生、处理、管理相关的最主要机构、部门将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称为“机构分类”。
  机构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4个大类组成,即市局内设机构、市局派出机构、市局直属事业单位、市征地 拆迁办公室;二级类则是根据一级类下现有的各不同的单位、部门再分类。再往下细分时主要结合了业务分类,因为每个单位、部门都是具有一定行政职能的,而每一项职能势必产生相应的资源,按照这种思路将机构分类完成。
  机构分类本质上就是按照各单位、部门分别拥有的信息资源来分类的,通过建立机构分类目录,同时再结合信息资源目录元数据库中存取位置等信息,能非常好地解决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可以说是在使用者和各单位、部门之间搭起一个桥梁和纽带,既方便使用者发现和定位信息资源,也利于各单位、部门将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目录化整理后系统地提供用户使用,这对于领导者等宏观决策者来说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机构分类,对于资源来说,日后产生的新的资源可以方便地根据其相关的最主要部门而分别添加到已有的分类中,可延性较好;对于拥有资源的机构来说,一个单位或部门的资源被集中地分在同一个上位类下,也利于该单位或部门的人员掌握、利用和处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
  此分类密切结合了目前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的机构组成现状,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若日后出现机构调整等情况,则将对机构分类产生较大影响,可能需要作较多修改。另外,机构分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源在内容上的含义。
  3.2.3 业务分类业务分类是按照政务信息资源最相关的业务将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体现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面和服务面的性质。
  业务分类采用线性分类法。一级类由16个大类组成,即按照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的主要业务和行政工作等分为中共党务、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计划财务、地政管理、储备土地管理、征地拆迁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管理、测绘与地籍管理、房地产权登记管理、政策性住房管理、物业管理和住宅产业化管理等。再往下细分时,就将每个业务大类按照平时的业务工作流程划分成业务小类,例如地政管理下就有计划管理、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使用权转让、土地交易、临时用地、地价测算等11类业务分项;最后,每个业务分项下展开的就是该业务分项产生、处理的数据。
  政务信息资源的产生具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在为使用者提供服务时也体现出不同的特点,业务分类就是结合了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业背景、服务特点、部门职能等得出的。业务分类则能很好地反映出各业务涉及的信息资源,以及职能部门向公众提供的各项服务。
  任何一个政府机关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也是集中为深圳市人民提供土地、地质、矿产、测绘、房地产、物业、政策性住房等相关业务的政府机关,而其许多部门的职能就是以上相关业务的办理和管理,如地政处的主要业务为土地管理、地质矿产处的主要业务是地质矿产管理、测绘地籍处的主要业务是地籍测绘管理等,而其他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等也是和本局的各项业务密不可分的,业务分类可以将一个业务涉及到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者查找这些在内容属性上业务特征很明显的资源就会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能非常完整。
  此外,业务分类是对国土房产管理的各项业务进行现状分析并归纳概括得出的,十分符合职能的工作流程和业务人员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以某个业务办理案件的形式进行查找资源,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分类。
  3.2.4 资源形态分类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的不同的表现形态将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称为“资源形态分类”。
  资源形态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6个大类组成,即数据库、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空间数据资源、交互资源、档案资源;二级类则是根据更具体的资源不同表现形式再划分,例如将文本资源分为书刊、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业务指导、规划计划、统计分析等17个小类,将多媒体资源分为音频、视频、静态图像、矢量图像4小类;再往下细分时根据资源的数量多少等具体情况,部分结合了业务分类,具有一定弹性。
  资源形态是资源一旦产生便固有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资源形态分类是最稳定的分类之一。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资源日益增多的实际状况,资源形态分类也体现出其优势所在,因为除了总体上的稳定之外,即使全新的资源形态也可以被方便地添加到分类体系中。同时,由于每一资源都可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被唯一确定地分在一个相应的上位类下,主观影响力很小,因此非常客观科学。
  但是由于资源形态只是资源外在的表现形式,因此不能直观地反映资源内容上的含义,因而不适合用户根据资源内容的特性来进行发现和定位。
  3.2.5 资源用途分类 信息之所以能成为资源,是因为它是具有用途的,根据信息资源的用途这一大属性特征将,是一种科学合理且便于用户发掘其使用价值的分类。按照政务信息资源不同的用途将其进行分类,体现了信息作为有用资源的特征,称为“资源用途分类”。
  资源用途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5个大类组成,参考了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依法行政手册》上关于“信息和档案管理”部分,分为基础地理信息、业务基础信息、业务审批信息、档案信息、综合事务信息;二级类则部分结合了业务和资源形态分类。
  基础地理信息包括作为地理参考的公共性基础数据,例如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图(数字正射航空影像、卫星影像)、地下管线(给水、污水、雨水、电力、通讯、燃气等)、测量控制点、数字高程模型等。
  业务基础信息包括依据法定职权发生的国土与房产管理的基础性专业信息,为日常业务审批提供有效依据,例如地楼房及房地产权登记册信息(地籍、建筑物、房屋)、土地利用信息(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地质调查数据(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矿产地质数据、钻孔地质数据)、土地利用与土地供应计划、基准地价与地价指数、及其它委托项目成果、政策法规、规章等。
  业务审批信息包括在办理业务时产生的数据,是依据行政许可或非许可审批及其他依申请发生的事项发生的信息,是业务基础信息的更新来源,例如公文管理与督办数据、土地出让合同及征地收地协议数据、地价方案、租赁合同、土地使用费征收数据、地质环境数据、采矿权与探矿权管理数据、房地产行业管理数据、房地产权登记、抵押与查封数据、房屋租赁价格体系数据、经济适用房管理数据、物业监管数据等。
  综合事务信息包括局内部事务管理产生的数据,例如信访数据、人事管理数据、合同财务管理数据、固定资产管理数据、后勤管理数据、行政事务数据等。
  档案信息包括地政档案、产权档案、人事档案、声像等多媒体数据的索引与数字化内容。
  
  4 结语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分类标准是我国电子政务目录标准体系建设中重要的基础之一。本分类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对促进我国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其共享程度和利用深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土房产管理信息,但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其他政务部门特别是国土房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可以以本分类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信息资源的特点对其进行扩展。本分类体系是对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一个开创性的尝试,分类结果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模式 图书馆 客户 图书馆客户知识管理模式研究 图书馆知识管理 pdf 图书馆知识管理总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