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时代民主政治的五种表现] 媒体时代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在政治生活中,公民的权利意识普遍觉醒,参政议政热情快速提高,社会价值观正在从一元垄断走向多元共存。传媒是多元价值观表达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政府应该要学会利用媒体与群众沟通,接受群众的监督,实现政府行政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媒体政治:充分利用媒体与民沟通
民意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现代民主政府必须要尊重民意、敬畏民意。在中国,随着经济基础的不断完善,国民教育的快速普及,公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人民的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水平有所增加。
然而,公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政府需要通过媒体的议程设置,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政治议程上来。政府在进行公共决策的时候,只有广泛吸纳民间智慧,不断与民沟通、辩论,才能减小政策制定的社会成本。
然而,一些地方官员不愿与人民打交道,结果使政府的良好愿望得不到公众的支持,甚至导致“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还有少数官员轻视公众智力,害怕舆论监督,任意垄断、封锁公共信息。在资讯发达的时代,政府封锁消息等于为谣言腾出了空间,结果反而使一些地方政府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
成熟的政府应该要按照媒体的生产规律,展示政府负责任的形象,让人民了解政府的执政理念,帮助人民建立起对政府的信心。然而,我们的一些官员不熟悉媒体规律,害怕媒体,拒绝媒体,一些电视台的官员访谈节目,往往在请人环节就把人耗得精疲力竭,最终做出来的节目只有领导的畅想,没有与公众对话的空间。就连央视高官访谈类节目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省部级官员发表施政报告的舞台。
民生政治:通过关注民生赢得民意
现代民众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民生新闻因为涉及到民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是媒体乐于报道和民众乐于接受的新闻。我国政府目前正在由一个革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政府应该将民生作为工作的重心,将“改善民生”作为政治传播的中心主题。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春节团拜会中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的行政理念。2月27日,他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的时候,再次强化了这一主题,并表示:“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指房价)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其后,在2010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民生主题,提出了很多议案和建议,“民生”成为两会新闻报道的一个最主要关键词。政府和官员重视“改善民生”,改变了简单的意识形态宣传,凸显出政府强化民生的行政思路。
仪式政治:利用媒介事件凝聚民心
媒介事件是现实世界发生的具有较强的现实、历史或游戏意义的重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会组织各种大型活动,媒体会打破日常工作日程进行大量报道,甚至是现场直播;民众则以“改变日常生活规律”为代价,进入节日化、仪式化的收看状态。
媒介事件有的是政府或组织策划的事件,如奥运会、世博会、香港回归、三峡截流等,有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如汶川地震、9•11事件等。重大事件群众关心、媒体关注,政府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将主流价值观输入到事件中,从而产生民意的聚合效应,甚至可以引导社会舆论。
1980年里根当选总统时,美国经济衰落、民心低迷,为了唤醒美国民众的爱国情绪和政治热情,美国政府精心策划了里根的总统就职仪式。在就职宣誓过程中,里根站在国会山上指着国家纪念碑,和美国人民一道追忆英雄和往事,恳请公众回到过去寻找失落的价值和精神,以便美国能够重新面对未来。
我国在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奥运会开幕式、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也通过一系列政府组织的活动,向全国和世界人民传达了团结、稳定、和谐、安全的盛世中国的形象,对团结国民、凝聚民心具有重大意义。
魅力政治:展示政府官员个性魅力
媒体是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载体,因此,政府在利用媒体传播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传播。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是冷冰冰的,而领导人的个性则是鲜活的。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展示个性魅力,能够让公众产生“自己人效应”,从而用感性的方式为制度和政策做注解,容易赢得普通民众对政府决策的支持。
我国体制内不乏作风正派,讲话实在,行为亲民的干部,他们在日常活动中能够真诚与“人民”对话,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我们的干部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官僚主义。在现有的官员任用制度下,少数官员把自己包裹得非常严实,缺乏人格魅力和人性光泽,他们对“上”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不敢造次;对“下”则自感尊贵,说话凶猛,无所顾忌。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只有归回生活才生动。而我们的一些官员害怕上级领导觉得自己不够谨慎、不够成熟,他们信奉“为官不必多言”,公开场合只读秘书们写的稿子,个别官员甚至机械到连秘书标注的“请起立”、“等待鼓掌”和“停顿”之类的词也照读不误。
由于害怕犯错误,很多官员不愿接受媒体采访,面对媒体时他们要么打官腔,要么敷衍推脱,要么拒绝采访,即使接受了记者采访,也缺乏临场应变能力。现代公共行政强调软实力。期望未来我国的政治体制上能够给官员提供一个讲真话、诉真情的空间,期望各级领导能够学会做普通人,通过展示个性魅力,改变行政作风。
危机政治:危机瞬间启动公关程序
美国学者罗森塔尔曾给危机下过这样的定义:危机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人类在享受了不断升级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遭遇到越来越频繁的公共危机。对现代政府来说,如何有效管理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成为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公共危机来得突然,很多政府在第一时间内都有可能陷入到茫然和被动的境地,然而,一个行政能力强的政府,会在茫然中快速清醒过来,迅速作出摆脱危机的决策,并且通过媒体与公众沟通,消除公众的恐慌,凝聚社会力量战胜危机。然而,我国的一些基层政府,总是把危机看成“负面新闻”,不愿让媒体报道,结果因为公众恐慌,反而更加使政府在危机处理中陷入被动。
经历过SARS、汶川地震和猪流感等事件后,目前,一些地方官员在非人为性公共危机中,基本能够做到信息的及时公开。然而,在人祸型的危机事件中,依然讳莫如深,“在对事故的应急处理中,经由群众举报、媒体揭露之后,事故便进入高层领导的政治议程,通过国家权力的运作最终完成国家对事故的初次反应。”
无数现实教训告诫各级政府,危机事件群众关注,政府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媒体告知危机信息,然后启动救援和公关程序,通过有效处理,真诚交流,重塑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相关热词搜索:五种 民主政治 表现 媒体时代民主政治的五种表现 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雅典的黄金时代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