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眼膜捐给需要的人 首位眼膜劝捐员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0-03-06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故事背景:2003年5月,25岁的女护士陈淑莹,主动报名成为中国首位职业眼角膜劝捐员,这个决定,随即在她和相恋了4年的男友间掀起轩然大波…… 未婚女,勇劝捐幸福恋情风暴突起
2003年5月1日,深圳市中山公园凉风轻拂、垂柳如烟。陈淑莹斜依在邱海文肩头:“阿文,我们眼库想招一名专职角膜劝捐员,我、我想报名……”
“那不是要整天跟死人打交道吗,你疯了?”邱海文态度坚决:“你是我的女朋友,我绝不让你去沾晦气!”陈淑莹索性赌气离开。
陈淑莹是深圳市眼科医院的护士,2002年4月,她随院里狮子会眼库创办人姚晓明博士远赴西藏,为那里的白内障患者做免费手术。姚晓明博士告诉她:“中国有200万等待角膜移植的病人,由于角膜紧缺,每年只能实行2000~5000例手术,而一只眼角膜,能给两个以上的人带来光明……”
得知姚晓明在为病人做手术的同时,还积极劝临危病人捐角膜,陈淑莹郑重约定:“以后劝捐需要时,请一定叫上我。”
这一次有了当专职角膜劝捐员的机会,可没料到,这个想法,把她4年的感情推向了风口浪尖。
第二天早上,邱海文又来找她,但双方均不肯让步。厚重的隔膜横亘在原本亲密无间的恋人面前。
“五一”过后,陈淑莹从8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职业劝捐员。
“小陈,机会来了,去试试吧!”几天后,姚晓明博士递给她一张《深圳晚报》,上面一则消息说,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发生意外,存活的希望几乎为零。
一路上,陈淑莹提着水果,设计了无数个开场白。到了医院,见到哭成泪人的孩子父母,她连身份都不敢表明了,一直陪坐到5点多才吞吞吐吐说出劝捐的想法。孩子父母立刻破口痛骂,把她赶出病房。
失望、委屈、无助、落寞在陈淑莹心头翻涌,泪水顿时汩汩而出。她多想掏出手机,把苦衷诉与男友听。可生性要强的她忍住了,她不想让男友看到自己碰壁后的悲伤面容。
刚刚走上岗位的陈淑莹忙开了,邱海文好久没见到女友,思念与日俱增,他拨通陈淑莹的电话:“阿莹,明天晚上5点,红玫瑰酒店,有个重要的聚会,一定要参加!”
男友久违的声音如春风拂过心田,陈淑莹喜笑颜开:“什么聚会搞得神神秘秘的?好的,本姑娘答应了!”
第二天刚上班,陈淑莹接到南湖区一家医院电话,说有个外地民工在深圳打工坠楼,抢救无效刚刚死亡。
她风风火火赶往医院,却把手机落在办公桌上。一直到晚上11点,死者家属才签字捐献。她拖着疲惫的身子一进家门,邱海文的电话追来了:“你怎么这么不讲信用,让我丢尽了面子!”原来,那天是陈淑莹的生日,邱海文专门约了几位好友,房间布置好了,蛋糕端上来了,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主角登场,打电话也没人接……
因为眼角膜捐献必须在病人去世后6小时内进行,自从当上劝捐员后,陈淑莹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有两次,她想跟邱海文当面道歉,可电话又来加塞……
忙碌了三个月却收效甚微,领导的期望和社会上的压力让陈淑莹心里越来越烦躁,头发都快掉光了,紧接着又因为一些事情跟邱海文争吵起来,两人的爱情眼看将画上休止符……
重工作,轻家庭甜蜜新婚风雨欲来
2003年底,一名20岁的小伙子遭遇车祸,在北大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小伙子是家里的独子。陈淑莹赶到医院时,小伙子的父母哭虚脱了。她陪着垂泪,小心翼翼地说出劝捐的想法。悲痛中的母亲一下子发疯样扑向陈淑莹,撕扯着她的衣服吼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咒我儿子死,还要让他死无全尸?”小伙子的亲属中有几人愤怒地举起了拳头。
紧急关头,邱海文出现了。他是送一个朋友入院的。陈淑莹像遇到救星,一下子扑向邱海文怀中,酣畅淋漓地哭起来。
邱海文为陈淑莹设宴“压惊”。时隔半年,两个矛盾重重的恋人终于相视而坐、静心长谈。陈淑莹坦诚地说:“因为劝捐不易,角膜就显得愈发珍贵,我的工作就更有意义。”邱海文目睹她工作的困难与艰辛,内心深受震撼,也终于读懂一个女孩子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这样的女孩子,谁说不优秀?难道不值得好好珍惜吗?”他表示今后一定会支持陈淑莹在劝捐的路上走下去,也一定会说服家人理解她、支持她。
陈淑莹心头的重负卸下,对工作的激情更高了。劝捐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她摸索前行,最初只把目光关注在媒体有关交通事故伤亡的报道中,线索来源非常有限。陈淑莹有些气馁,寻思找个合适的机会辞职。邱海文反过来做她的工作:“做这个工作脸皮就要厚,要在骂声中成长。努力干下去,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为帮助陈淑莹扩大线索来源,邱海文建议她多往医院的脑外科、心血管科、肿瘤科、急救中心跑,这些都是死亡率高的科室,同时,他还代陈淑莹印制了名片,帮忙向这些科室的护士长、主任散发。
后来,邱海文跟着陈淑莹连续几次劝捐,他发现陈淑莹急于求成,说话太过直白,病人家属难以接受,结果屡劝屡败。他提醒她要注意沟通技巧,最好能提前与病人亲属建立信任关系。
陈淑莹如梦初醒,专门跟一位卖保险的朋友学习了一段时间沟通技巧,同时请求线人尽可能早些告知临危病人的情况,然后,她提着水果前去看望,跟家属聊天,让家属熟悉她、接受她,建立朋友关系,一旦病人走了,她再去劝捐,胜算大增。
邱海文的帮助,让陈淑莹在劝捐路上越走越顺,两人感情进一步加深,2004年底,他们水到渠成地举行了婚礼。
然而,床头的大红喜字尚未褪色,两人又为劝捐的事吵闹起来。
一天晚上,两人迷迷糊糊地睡去,一片哭声飘入耳际。陈淑莹条件反射般摁亮台灯:“阿文,楼下是不是死人了,我得去看看。”“深更半夜,凑什么热闹?睡吧。”陈淑莹挣脱邱海文的手,麻利地穿好衣服,打开门一阵风似的下楼去。
邱海文气呼呼地,睡意顿消。两个小时后,妻子回来,他一看表情立马奚落:“我知道你是个工作狂,白天你忙不管我、不顾家,我不怪你,再重视工作晚上也得让人休息吧,你是不是也要把我弄神经你才高兴?”
刚在楼下挨过骂,回家又受丈夫挖苦,陈淑莹气上心头:“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你看不顺眼,我偏要这样。”说完,她抱着被子径直到客厅蜷缩一夜。
一早醒来,陈淑莹发现丈夫走时留了个纸条:“你简直不可理喻,总有一天,你会疯掉的。”是善意提醒还是无情咒骂?陈淑莹感觉心中的怒火在升腾。晚上,两人发生了婚后最激烈的一次争吵。
历波折,经考验硝烟散尽幸福花开
2005年3月,深圳盐田一女孩发生交通意外,被确诊为脑死亡。陈淑莹赶到医院,家属与肇事司机正在激烈争论。出乎意外的是,她劝捐非常顺利,但家属提出一个附加条件,要她帮忙向肇事方追究责任。陈淑莹立马陷入尴尬境地,跑到天桥上整整思索了两个小时,最终答应了。然而,交警处理结果出来,受害方没有拿到赔偿金,家属很不理解,认为是陈淑莹从中作梗,不但反悔捐献,还打探到陈淑莹的电话深夜恐吓她:“……我要让你英雄变狗熊,到各个医院去贴海报,告诉别人你挖人眼睛、另有所图……”
陈淑莹在电话中耐心解释,邱海文被吵醒后怒火顿生,一把夺过手机,朝对方吼起来,接着又向陈淑莹发起火来。陈淑莹不依,两人在床上扭打成一团……
由于对角膜捐献的不了解,许多人误以为要把眼睛挖下来,也有病人亲属认为,陈淑莹会把捐献的角膜拿出去牟利。为扩大社会对捐献的接受面和支持度,陈淑莹想在媒体上公布个人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等待劝捐线索。然而,上次夜半电话引发家庭硝烟带给她的余悸还未消弭,再公布个人电话,丈夫会同意吗?
果不其然,丈夫一听强烈反对。
但想到众多失明患者的期待与守望,陈淑莹毅然将电话登于报端。
一场家庭风暴呼啸欲来。
“喂,是陈淑莹吗?”深夜,陈淑莹被吵醒了,电话一接通,“我觉得你内心是很虚荣的……”
“你大脑是不是有病啊?”
“你让人死无全尸,不得好死!”
五花八门的电话时常骚扰,邱海文经常被吵醒,两人免不了又是一顿争吵,还影响邱海文白天的工作接连出现差错,不断受到上司批评,他一回家,就向陈淑莹发泄心中的怨气,两人时常克制不住动起手来……
专职劝捐工作量大增,陈淑莹拿的仍是固定的护士岗位工资。结婚后,小两口按揭购房,手头略显紧张。每次去看望病人时,陈淑莹都自费买上水果、鲜花等礼品。一次,一位40岁的刘女士,得了乳腺癌告别人世,她家徒四壁,陈淑莹二话没说,拿出2000元作为安葬费。丈夫得知后大发雷霆。
2005年底,陈淑莹怀孕了。挺着大肚子陈淑莹依然往医院跑。邱海文劝她:“现在是非常时期,你能不能把工作放一放?”陈淑莹认为,通过媒体宣传后,很多医院和病人对她的信任是别人不可代替的,一旦放下就会把以前的资源都丢掉。
一天,陈淑莹刚刚睡定,忽然接到赵先生电话,说他老婆在家里“走了”,要她赶紧过去。邱海文执拗地阻拦,陈淑莹急得暴跳起来,邱海文才放行。赵先生的妻子是坐在椅子上离世的,赵家人在旁边看着,谁也不敢上前。陈淑莹挺着大肚子走上去,把死者扶上担架,为她梳头、穿衣、整理遗容。下楼时楼梯逼仄,担架转不过来,她又把死者背下去。
陈淑莹配合医生摘取赵妻角膜时,突感下腹坠痛,她意识到不妙立即住进急诊中心,输液、服药……谢天谢地,胎儿有惊无险。
事后,邱海文好歹不让她继续工作:“如果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我决不会原谅你,迟早会跟你离婚!”
看到丈夫严肃的样子,陈淑莹只好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夜阑人静,脑海里叠现出一个个患者重见光明时惊喜的神情,她无法入睡,渴盼着回到劝捐岗位上。
邱海文见她度日如年,留下一封书信:
“阿莹,我知道你对事业的热情超过家庭和我,你没有错,而我却难以忍受,生下孩子后我们离婚吧,我写了份协议书附在后面……”
陈淑莹不禁泪水滂沱。
陈淑莹暂离岗位,造成一些劝捐机会丢失,角膜告急,院领导急了接二连三登门做工作,圈内的朋友和一些热心人纷纷来电询问,得知她怀孕后,许多人提着补品前来探望,连以前捐献者的亲属也来了……
邱海文默默地看着,内心大为震撼,他的思想悄悄发生了转变,暗暗佩服起妻子来,他拿起那份离婚协议书一把撕得粉碎。
2006年10月,孩子满月后,邱海文催着陈淑莹上班,为减少她后顾之忧,他专门把父母接来喂养孩子;晚上,妻子出去劝捐时,他亲自驾车当起“护花使者”……
如今,经历过数次硝烟的三口之家显得格外美满、温馨。2007年“六一”前夕,陈淑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有了阿文的坚强支持,劝捐虽苦犹甜,日前已成功劝捐100例,为220人带来了光明!”
相关热词搜索:首位 幸福生活 眼膜 首位眼膜劝捐员的幸福生活 中国首位职业劝捐员 眼角膜劝捐员兰小敏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