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根在上】 立根原在乱崖中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国家治乱兴衰,从来都是最高统治者特别关心的头等大事。即使那些制造动乱并趁乱夺权的乱臣贼子,在坐稳了大位后,也希望天下太平,社会稳定。   至于老百姓,就更是做梦都想着安居乐业,过个平安日子。干戈不息,兵燹所及,吃苦头的首先是平民。亡,百姓苦;乱,还是百姓苦。缘此,小老百姓甚至巴望“宁为太平犬,不作离乱人”!
  虽然思治恶乱是民心所向,亦是最高所盼,然而乱祸却总是时时找上门来。乱从何来?看看史书的有关记载,特别是听听手操国柄的皇帝们究根探源的评说,或许不乏可资借鉴者。
  一说起动乱的根源,有的皇帝首先想到的便是老百姓。隋末,兵部尚书杨玄感发动叛乱,不逾月而败。可见当时天下之弊,未至土崩;百姓之心,犹望乐业。隋炀帝却悖逆民心行事,特派大理卿郑善果等人“深挖”杨玄感党羽,并定调子说:“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无以惩后。”由是峻法治之,所杀三万余人,枉死者大半。就连曾接受过杨玄感赈济米粮的穷苦百姓,都要活埋。杨广认为人多了便容易聚集造反,防范措施当然就是大开杀戒。大屠杀后,杨广至东都,见街头人多,竟对左右说:“犹大有人在。”意思是杀人还嫌太少。这是典型的暴君逻辑!实际上,正是这次大屠戮,使海内豪士,无不罹殃;天下靡然,始思为乱。于是雄杰并起,再加疠疫水旱并来,人祸天灾,致百姓失业,人既失业,则祸乱之心怵然而生矣。
  处处以隋炀帝国灭人亡为鉴的唐太宗李世民,对“乱根”的看法与隋炀帝迥然不同。一次,他与群臣讨论“止盗”这个话题。有人请重法以禁之,李世民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唐太宗更从自家身上查乱根:“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认为乱根在官不在民,在上不在下,根子找准了,从源头认真治理,收效自然显著: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唐代陈子昂有言:“百姓安则乐其生,不安则轻其死,轻其死则无所不至,祆逆乘衅,天下乱矣!”乱根在上,官逼民反,可谓有识之士的共识,历史也一再昭示着这个不争事实。

相关热词搜索:在上 乱根在上 欲乱大根 在线阅读 宠妃在上王爷别乱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