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的高调低调 中国女外交官都有谁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中国外交舞台迎来一位少数民族女副外长。2010年1月4日,国务院任免外交部等部门国家工作人员。崔天凯、傅莹、翟隽任外交部副部长。傅莹,这位从内蒙古大草原走出的驻英大使,成为继上世纪70年代王海容之后第二位女副外长。
  
  既“高调”又“低调”的外交使者
  
  傅莹,1953年1月出生,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中国职业外交官。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傅莹父亲阿民曾任内蒙古军区宣传部副部长,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的得意门生之一。这位女外交家的成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她曾在生产建设兵团劳动3年。当年,她一边给战友放映电影,一边坚持自学高中课程。1973年,傅莹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初入外交部的傅莹曾为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1988年,邓小平会见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时,陪同在旁的年轻翻译正是傅莹。当84岁的邓小平谈及自己退休问题时,傅莹误将“84岁”译成“48岁”,小小口误,引起宾主好一阵开怀大笑,也留下这个历史的温馨瞬间。
  1992年,傅莹赴柬埔寨参加联合国维和工作,在该国大选期间被派到局势最紧张的马德望省组织和监督选举,得到了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的赞赏。1998年11月,傅莹被任命为中国驻菲律宾第八任大使,成为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女大使。2000年4月,傅莹出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此后4年,她经历了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事件,并参与处理朝鲜半岛核问题、推动六方会谈。2003年,傅莹出任中国第十任驻澳大利亚大使。2007年4月,转到伦敦,成为驻英大使。获得副外长任命后,傅莹成为继上世纪70年代王海容后,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
  尽管傅莹曾担任过我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大使,但其进入国人的视野还是在驻英国大使任上,尤其是面对2008年一些“藏独”分子冲击我驻英使馆、干扰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的逆行,傅莹大使积极奔走英国各界发表演讲和文章,用自己的话揭露拉萨3?14真相、有效反击了“藏独”势力的暴行,其沉着镇静、不同凡响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不仅如此,傅莹作为女性外交官以其独特的儒雅、细腻、睿智、博识生动而形象地“用自己的话”向世界推介中国,宣讲中国和平发展、“两个始终不渝”等外交政策,提升了国家“软实力”,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很少有人能将“高调”与“低调”这两个对立词汇如此鲜明地集于一身。傅莹就是这样一位将高调和低调完美结合的职业外交官。
  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气质优雅,在西方大国身居大使高位……这些“符号”难免使其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但在中国媒体面前,她总是刻意保持低调,鲜有惊人之语。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她在外交场合及英国主流社会的频频高调亮相。
  在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英国著名学府,她面对各国学子,就“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意味着什么”、“中国将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话题,娓娓道来。出色的外语能力,曾求学英伦的经历,使其深谙与西方主流社会沟通之道。即使是严肃沉重的话题,在其口中也变得轻松,时常冒出的幽默之语,令听者开怀大笑。
  她的演讲,并非照本宣科。她会走下讲台,步入学子中间,与他们“零距离”面对面交流。即使问题很尖锐,她也面带微笑,耐心讲解自己的看法。风度翩翩的气质,让西方社会认可的话语方式,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往往使其在大学演讲的门票变得“一票难求”。一位英国官员曾说,他很少见到傅莹这样如此活跃、频频在英国主流社会各种场合亮相的外交官。
  2009年4月,英国《外交官》杂志授予傅莹“年度亚洲外交官奖”,称赞她“以难得的坦率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充分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合作寻求和平发展,在应对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最终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的愿望。”
  
  用数字和事实讲述中国
  
  2009年岁末媒体又一次关注傅莹。她在2009年12月17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不能说中国是“对能源贪婪”》,后被很多媒体广为转载。
  众多外交领域记者对傅莹最深的印象就是她擅长借助媒体平台,每每国际热点事件发生时,及时发出中国的声音,用词精准,有理有节,刚柔并济。
  2009年7月,傅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公共外交要实事求是,要早说话,要多说话、说明白话。她表示,公共外交要实事求是,世界上没有国家是完美的,中国在当前发展阶段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应该让外界不仅了解我们的成就,也能看到我们正视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公共外交需要早说话,让国际社会在第一时间听到中国的声音,及时了解到事态的真实情况,这就有利于外界形成客观平衡的看法;公共外交需要多说话,说明白话,凡是涉及中国的问题,都应该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达国际社会,并且要学习采用在不同语境中也能听懂的语言和表述来说话。
  2009年新疆发生乌鲁木齐“7?5”事件后,傅莹第一时间在《卫报》上发表文章《Unity is deep in China’s blood》(统一和团结流淌在代代中国人血脉中),文章的开头写道:“中国有一支家喻户晓的歌《我们新疆好地方》,歌词说,天山南北好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甜……”文章回顾了新疆的历史,谴责了恐怖主义分子的卑劣行径,“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流淌在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交往的基础。”这些词句温婉中蕴含坚定,充分展示了一位外交官的风采。
  傅莹喜欢用数字和事实讲述中国。2008年3月,拉萨发生打砸抢杀烧暴力事件,随后一些“藏独”分子冲击我驻英大使馆、干扰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某些西方媒体“一边倒”地歪曲报道中国。作为驻英大使,傅莹在英国政界、商界、学界、新闻界东奔西走,接受英主流媒体采访。她发表于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的文章《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以细腻和感性的笔触描述了她对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的传递遭到干扰的心境,以数字和事实详尽地介绍了西藏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现状,打动了不少西方读者。
  
  爱看选秀节目的外交官
  
  傅莹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但并不是一位“铁娘子”,而是一位有着温柔丰富的内心的女性。她爱好阅读、艺术,喜欢体育运动,爱打高尔夫和网球。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郝时远是民族学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他们有一个女儿,学习设计专业。傅莹说:“担任女外交官,照顾家的时间很少,所以对孩子有亏欠的感觉。我女儿对此很理解,她已经习惯有困难的时候找爸爸了。”问及在外多年是否想家,傅莹说:“很想家,但大使馆是‘家’的延伸。在国外,更能感觉到‘家’的崛起,更加为‘家’走向强大而自豪。”
  傅莹做“粉丝”的故事更是为人津津乐道。2009年11月,英国《太阳报》在一则报道中称“驻英中国大使馆不堪附近歌迷骚扰,并向英国外交部门投诉,大使傅莹十分生气。”没想到大使傅莹竟在百忙之中给该报写信澄清这一所谓“外交纠纷”真相,并在信中表示其实她也是《X元素》的一名“秘密粉丝”。
  《X元素》是一档目前正风靡英国的歌唱大赛节目,分为海选、晋级赛等多个淘汰环节,最终由评委和观众投票选出最后获胜者。这一节目每周都吸引1400万名左右电视观众收看。
  傅莹在回信中写道:“这真是太有趣了,当读到关于我们大使馆卷入‘外交纠纷’的报道之后,我发现自己也被卷入了《X元素》热潮之中。我不得不承认,在有空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看《X元素》,而且我有喜欢的选手。”她在信中“如数家珍”般地对《X元素》比赛中人气最高的一些选手一一进行了点评。傅莹还在《太阳报》上发表文章,介绍中国“超女”、“快男”现象,将中国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节目和英国的《X元素》等选秀节目进行了对比,说明中国的进步和富裕给了年轻人更多的生活选择。这次成功的危机公关立即扭转了不利的舆论氛围,引发了当地媒体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进入外交部后,傅莹就很少有机会回内蒙古,但不管走到哪里,她依旧忘不了奶茶的香甜。傅莹很喜欢听内蒙古的长调。“蒙古歌曲的CD是我送礼的专项,有的外国友人听了之后,还专门给我发来E-mail,讲述听后的感受。”
  这位来自大草原的女副外长一定会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我们相信着,我们期待着!

相关热词搜索:高调 中国 低调 傅莹: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的高调低调 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 我国第2位女副外长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