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城市,才有就业的春暖花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朗诵
发布时间:2020-03-0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就业矛盾突显,许多专家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寄希望并呼吁农民工“返乡创业”,但现实往往与这些违背市场和文化发展规律的“美好愿望”拧着来。媒体报道说,别说是回乡自主创业,就是家乡有现成的工作等着他们,广东第三代农民工宁可在珠三角失业,也不愿回乡工作,导致内地企业招不到人。他们年未过完就全部返城。即使工资相同,不少农民工认为珠三角比家乡更精彩,出去发展更有意义。
第二代农民工也差不多。他们多半不愿返乡,已习惯城市,不会种地。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即使是自主创业,在城市创业也比在农村创业成本低见效快。以中国人均不足一亩地的耕地资源和农业收益,根本不足以承载几千万农民工返回土地。在很多农村,种粮等农业已然成为农民的副业。自主创业方面,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体系、劳动力市场、文化娱乐等等,农村都要比城市落后得多,一些地方的县政及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混乱,农民工创业需要支付的法律与行政成本也远高于城市。即使没有像大半个南中国雪灾大半个北中国大旱这样的天灾,在农村创业也远比在城市创业成本高见效慢。众所周知,投资农副渔业周期长,农村人口少,资金周转慢,因此要求一定的规模才有效益;而城市则因为人流量大,资金周转快,倒更适合小本经营。因此,在城市创业的经济门槛、技术门槛和信息门槛等反而比在农村创业要低得多!
如果说农民工第二代的就业与创业选择还大多受制于单纯的经济与制度环境,那么农民工第三代的就业与创业选择,则已经更多地与文化因素紧密相连!即使工资相同,即使大中城市生活成本比家乡的小城镇更高,不少农民工第三代也不愿意留在家乡工作,更愿意到珠三角等大中城市发展。这正如阿根廷的法学教授玛里亚诺?格龙多纳所说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文化过程,短期的经济行为可以用经济逻辑来解释,长期的经济行为,经济逻辑解释不了,一定会进入文化逻辑。一个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是如此。是文化价值观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也可以说是文化环境,决定了农民工第三代的选择。“故乡没意思”,已是绝大多数农民工第二、第三代的共同感受。
因此,面对这一波的金融危机,面对还未见底的农民工失业潮,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过去“只有土地和高楼的城市化,没有人的城市化”的发展模式,有必要重新审视以为农民工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并把土地视为农民乃至中国面临危机时的“最后屏障”的传统观念。我们有必要重新把就业和创业的重点,从乡村放回到城市中来,只有面朝城市而非面向农村,中国的就业问题才会迎来真正的春暖花开。
同时,鉴于城市文化已经并且仍将对移民二代、三代形成“根的记忆”、“根的向往”、“根的吸附”,他们即使在城市失业也再不可能“挥之即去”,我们必须重新把发展大中城市当成我们今后工作的重心,而不是搞城市壁垒,怕人们进入大中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修正既往的教育和户籍政策,让移民二代、三代真正能够就地享受自由、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高考权利。否则,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都只会使城市自己越来越粗鄙化、弱智化,人与人之间敌对化。
相关热词搜索:才有 春暖花开 面朝 面朝城市,才有就业的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的城市 面朝大概春暖花开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