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上的城市 [黄河边上的“老等”]
发布时间:2020-03-0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生活在黄河边上的人,都知道有一种水鸟叫“鹳雀”,而根据它命名的“鹳雀楼”更是名扬天下。但又因了“鹳雀”的特殊习性,它有了个不太雅的名字叫“老等”。 鹳雀与生活在黄河里的灰鹤、白鹭、苍鹰、天鹅等鸟类相比,知名度要小得多,但却因有了王之涣的那首《登鹳雀楼》而身价百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虽然好,如果细细品读,却无一丁点关于鹳雀的影子。倒是唐朝另一位诗人畅当同样写的一首《登鹳雀楼》,才把鹳雀这种不入流的鸟描绘得气势如虹:“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鹳雀外观的确不美丽,它尾秃,腿细,颈长,羽毛黑白相间。凡涉及到介绍鹳雀的资料上,大都这样描写:“大型涉禽,形似鹤亦似鹭,嘴长而直,翼长大而尾圆短,飞翔轻快。常活动于溪流近旁,夜栖高树。主食鱼、蛙、蛇和甲壳类。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但它在诗人眼里却是另一种景象,尤其是生活在唐朝时的鹳雀就更幸运了。它们在翩翩飞翔中,突然看到了黄河岸边有座高大的楼阁,于是,头鸟便试探性地飞临到了那座楼上,歇息的一瞬间,顿觉无比舒坦,不禁暗自思量:还有哪个地方能比这里更适合我们家族居住呢?当下决定就此安家,不再去住那每晚都胆战心惊风雨飘摇的枯枝败叶上了。于是,鹳雀们一传十十传百地飞来了,后竟有成千上万的鹳雀迁居到了这座高楼上。它们哪里会想到,竟在这里遇见了大诗人,更没想到因了大诗人的诗,而使它们成了一种充满灵性的鸟,这座名不见经传的高楼,也沾了它们的光而被命名为“鹳雀楼”,成了天下名楼。
前不久,我和几位朋友登上了位于山西永济市的“鹳雀楼”,举目眺望,奔腾的河面上并无鹳雀出没,楼上也不见任何鹳雀栖息,我十分纳闷,就请教于同行的一位朋友,他微微笑道:“这就是为什么把鹳雀叫做‘老等’的缘故了。”我依然不解。
当我来到黄河岸边时,一种并不壮观的景象呈现在了眼前,此时的鹳雀们正在捕食,它们的队形很是分散,每只鹳雀的间距大约有三四米远,显得零零落落,但又互不干扰,它们久久站在水渚边,默默耐心地在等待,几个小时一动不动,不论惊涛骇浪拍岸,还是细流潺潺缓动,甚至河面上穿梭来往的船只,也丝毫影响不了它们的耐心。每只鹳雀都如一个经验老到的垂钓者,一旦瞅准了猎物,便把脖颈伸开闪电般予以出击,那尖利的喙似标枪般地准确刺入荡漾的水中,即刻一顿美食尽入口中,吃饱了的,扑打着翅膀悠闲地在岸边散步,不过瘾的,继续等下去,直到肚儿圆了为止。
看完了鹳雀捕食的全过程,我顿然恍悟:这就是为什么把鹳雀称之为“老等”的缘故了!但同时想到,也只有被称之为“老等”的鸟,才配叫“鹳雀。”
多少年过去了,一代代的鹳雀依然在黄河边耐心地等待,它们显不出一点点寂寞,也丝毫不动声色,就那样一直等了下去。
相关热词搜索:黄河 边上 黄河边上的“老等” 黄河老祖 黄河东流去老电视剧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