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之缘】深圳市瑞之缘钟表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都说李润波的钟表收藏在圈儿里有一号,到他家里一瞅,果然够范儿。您瞧,甭管是墙上挂着的,还是桌上摆着的,也甭管是中国的,还是德国的、法国的,满屋子大大小小的挂钟座钟,有一个算一个,丁点儿毛病没有不说,“走”得也是倍儿好。这是因为除了收藏,李润波还有一手修理钟表的绝活儿。
  李润波说:“这是我和钟表的缘分。”
  
  来自童年的钟表缘
  李润波说自个儿从小就和钟表有缘分。从上小学开始第一次和钟表结缘,到现在已经70多年了。
  上学的第一天,7岁的李润波走进学校,最先看到的就是那座大挂钟。看着不停的钟摆,听着“当当”的响声,一边想着里边一定有人在摆弄,一边就喜欢上了这个神奇的大物件儿。可是没过多少日子,大挂钟不走了。修表师傅把大挂钟的零件拆下来摆了满满一桌子,又一个个地安上,大挂钟修好了。从此以后,李润波觉得自个儿对大挂钟更有了一股特殊的感觉。
  10岁那年,李润波对钟表的喜爱仍是有增无减。终于有一天他瞄上了父亲那只印着老火车头商标的怀表。没怎么琢磨,他就打开了怀表外壳,没费什么劲,怀表的零件也全拆下来了。可再往下,任凭他怎么使劲琢磨、两只手怎么玩命摆弄,父亲的那只怀表也没恢复成原样儿。
  虽说这事不是那么露脸,可仍然没挡住一个10岁孩子对钟表的喜爱和好奇。回忆那一段经历,如今已经83岁的李润波说这就是他和钟表的缘分。
  从1949年在东安市场当上营业员有了经济收入以后,李润波便开始收藏钟表。
  为了收藏自个儿喜爱的钟表,他不心疼钱,更不惜力气。几十年来,李润波没有什么存款,却前后收藏了世界各地大大小小各式钟表(不包括手表)300多个。足迹更是遍及北京、上海、山西等天南海北的各大旧货市场。
  
  慧眼识得珍品钟
  50年前,30多岁的李润波在新街口信托行看上了一座外国老式挂钟。虽然挂钟已有些年头,但外壳整齐完好,里边零件也没有损坏。上弦后钟摆运行正常,打点时发出的美妙音乐声好听极了。
  当时,李润波已经收藏钟表十多年,凭着这些年不断积累的经验,他判断出这是一座原装的德国“双箭”牌五音钟。在收藏和研究钟表的时候他了解到,有一个时期在中国流行的外国钟表是国外运来机芯和外壳的图纸样片,再由国内制作安装外壳最后成型。相比之下,这座保存完好的德国原装“双箭”五音钟自然是稀有珍贵多了。因此虽然35元的价格相当于当时一个工人整整一个月的工资,但他还是没打愣就买回了家。
  “双箭”五音钟后来果然没有辜负李润波对它的厚望。有一年夏天,他去外地出差,离开北京好些日子。正好赶上了连雨天,自个儿家住的平房到处是一片潮湿,墙上更是潮得恨不得滴出水来。这种潮湿的天气自然对挂在墙上的木壳钟表很不利。那座外国机芯、国内组装的大挂钟终于没能扛住潮湿,整个外壳都散了架。而旁边那座德国原装“双箭”五音钟却仍然稳稳地挂在墙上,从里到外没有丝毫变化。
  “双箭”五音钟至今还挂在李润波的家中,虽已历经100多年,却仍是一点儿没变。外面的木壳还是那样精致整齐,里面的机器还在正常运转,打点的钟声依然如当年悦耳动听。
  隔过几座大挂钟,离“双箭”五音钟不远的另一面墙上,挂着一座造型别致精巧的金黄色小型挂钟。闪闪发亮的金属外壳,明显异国风格的外形,都能看出这挂钟又是故事不少。
  李润波说:“这座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产于德国。因为在战争中生产钟表的厂子被炸毁,后来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生产。又因为这类钟表造型独特,质量好,上一次弦可以走400天,所以不单是钟表收藏爱好者难寻的好东西,当今的市场价儿也奔上走。”
  这样一座难得的挂钟,却是当年李润波以“坏”钟的价格“捡漏儿”得来的。
  那是在十几年前上海城隍庙的一家旧家具商店,一堆堆的各类旧式家具中,李润波的一双眼睛唯独盯在这座小小的挂钟上。店主很实在地告诉他,这钟是坏的,不能走了。
  李润波从里到外地看了一遍,没费什么事,用不贵的价格买走了这座“坏”钟。
  其实刚才他已经看清楚,这座“坏”钟只是里边的一个零件出了槽儿,只要把这个零件回归原位,就大事告吉了。
  
  “修理大腕儿”真功夫
  这样“捡漏儿”收藏的“坏”钟表,李润波不但有很多,而且全都把它们由“坏”变成了“好”。
  时间一长,甭管是藏友,还是亲戚、街坊同事,谁都知道除了收藏,李润波更有一手修表的绝活儿。最让人比不了的,还是修理外国大钟,论水平,怎么也够上腕儿了。
  30多年前,李润波来到东四信托行,看到一台外国大钟已经损坏得只剩下了表盘和钟摆,机芯也快散了架,就这么像破烂一样没人瞅没人看地扔在了旮旯。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认出来这是一台法国产的大钟,估摸着来到世上够上一百年了。大钟虽破,可是个好物件儿,一问价儿,要1000元,还真不低。敢情人家信托行也不是白吃干饭的。
  虽然价儿贵,还要费一番功夫修理,可他还是掏出钱买回了家。收藏多年,李润波修好了无数个外国钟表,可这么大个儿,破损这么厉害的还是头一个儿。好在不管是什么样的破钟表,都从没在他这儿失过手。经过仔细观察琢磨,他发现大钟虽然破损严重,但机芯质量好。于是先修好了表盘和机芯,接下来的工作就麻烦多了。因为这台一人多高的法国大钟虽然已经可以正常运转,可还只是一个“裸体”内芯,只有安上合适的外壳才算完美。李润波找来钟表资料,最后确定给大钟做一个“钟楼”。
  从设计、量尺寸、加工木料制外壳,到给钟楼顶配上精美的木刻雕花、涂漆、配上玻璃罩,李润波干遍了木工、油漆、焊接、雕刻等一大堆活儿后,一座让人挑不出毛病的法国大钟终于问世了。高大精致的外壳,清脆的钟声,任谁走到跟前也舍不得走开。
  法国大钟对面的墙壁上,有一只带有雕刻小鸟的挂钟。随着一声“咕咕”叫声,挂钟的小窗口跟着打开,一只小鸟正在鸣叫报时。这么可爱的小挂钟,想当初也是经李润波的双手才得以“起死回生”。
  这是一只产于100多年前的德国小挂钟,买来时整个机芯全坏了,报时的小鸟和哨更是损坏得没了模样。这样的钟表当然“逃”不过李润波的两只手。先修上机芯让小挂钟“走”起来,接着,他又拿起了木工、车工、焊接、漆工的活儿把小鸟和哨修整一新,结果自然是“手到病除”。
  收藏钟表几十年,经李润波双手修好的钟表不知有多少个。特别是在“文革”的特殊年代,很多珍贵的老式钟表都被当作“四旧”砸坏了。后来很多人都拿到他这里修。他修的钟表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棒。用他女儿的话说,“上我们家来的表差不多都是带‘病’来的,可全都让我爸爸给‘治’好了。”
  这么一来,李润波的修表技术也有了名气,连一些专业修表人碰到难题都来找他。那一年,画家范曾新买不久的一座大钟出了毛病,卖方派人也没有修好,慕名辗转找到李润波,想不到李润波去了一趟就修好了。
  虽说修表成了“腕儿”,可李润波始终坚持一条,就是只出力气,不收1分钱。从大挂钟、小闹表到手表、电子石英钟表,李润波全都会修。他说:“在我手里没有不能修的钟表。”
  从喜爱到收藏、修理,83岁的李润波如今依然生活在他的钟表大世界里,依然1分不取地为人修理钟表。他说:“我喜欢钟表,修理钟表是我的乐趣。还是那句话,这是我和钟表的‘缘分’。”
  编辑/任 娟woshirenjuan@126.com

相关热词搜索:钟表 之缘 钟表之缘 钟表图片 钟表制作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