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退役【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退役运动员】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刘翔:退役之后我还会从事与田径有关的职业,我喜欢它。   陈中:退役之后我不会离开跆拳道,我会继续从事与它有关的事业。   艾冬梅:如果我的孩子以后踏入体育圈,我就打断她的腿。
  
  他们一个是110米栏世界排名第一,另一个是两次跆拳道奥运冠军得主,还有一个是大多数运动员退役后的缩影,这缩影辛酸、无奈而沧桑。
  又是一个毕业的时节,全国千千万万手拿大学本科、硕士文凭的学生涌入社会,与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些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退役运动员。
  就像学校里优秀的学生会被推荐到好单位,或者被留在学校内任教一样,运动队也同样给冠军们一个好的安置,他们或者做了官,或者当了教练,或者靠着自己的名气进入其他圈子。看到他们在出入灯红酒绿间,谈笑风生公众前,很多人以为,做一个运动员,是件风光的事情。
  但,平视永远观察不到全景。
  如果你向下看,就会发现,这些成功者,仅仅只是一座金字塔的塔尖而已,我们的体制注定了在少数人功成名就的时候,这个群体里的大多数人只能带着满身的伤病和茫然进入这个他们不熟悉的社会,然后印证着“找工作比拿冠军还难”这样的真理。
  
  塔尖――风景这边独好
  
  有人将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归为五种――
  1. 当教练。我国体育人才的训练、培养是沿袭前苏联的体系,走的是“县市少年业余体校――省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国家队”这种特定的人才培养之路。许多运动员从小从事专业训练,忽视了文化学习,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他们一旦退役后,往往只能选择与体育有关的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我国的体育事业刚刚起步,教练队伍匮乏,许多运动员退役后大多当了教练员或体育教师。但随着我国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对教练的要求也更高,如今的运动队中,我们能看到很多“金牌”教练,比如曾经叱咤羽坛的李永波,比如中国第一位乒乓球男子大满贯得主刘国梁,比如2000年悉尼羽毛球男单冠军吉新鹏。
  2. 进入娱乐圈。能够成功打入娱乐圈的除了在做运动员时有高人气之外,还要具备在娱乐圈闯荡所必需的硬件条件,如今被大家所认识的转型成功的有花样游泳运动员陶虹,最好成绩获得全国集体冠军,体操奥运冠军刘璇,退役后主持、唱歌、演电影,多线开花,人送外号小陈慧琳。但是在如今演艺圈本身的人已经爆棚,想从其他行业转入似乎不太容易,而且并非所有运动员都有刘璇一样的漂亮脸蛋和好身材。
  3. 从政。“运而优则仕”是运动员的另一条出路。2002年3月,曾7次荣获羽毛球世界冠军的唐九红和奥运跳水冠军熊倪在益阳市朝阳经济开发区挂职。熊倪担任开发区副书记兼副区长,唐九红出任副区长。这在全国开了运动员下基层锻炼的先河。目前,二人均就职于湖南体育局,与他们一起的还有羽毛球奥运冠军龚智超。退役运动员从政的个案还有很多,前中国女排队长孙晋芳,在缔造五连冠之后,成为“最富有”的体育人,掌管体育总局彩票中心,2003年下半年又任职网球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的队友张蓉芳也被委任排球管理中心书记、副主任。除了世界冠军熊倪等人,不知道湖南省体育局是否愿意请一个没有过任何名次的运动员去做官,而硕大一个湖南,几十年来只出过6位奥运冠军,没有冠军头衔的,却是6000位都不止。
  4. 经商。体育界第一个下海经商的是何许人也,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李宁却绝对是做得最成功的一个。如今“李宁”已经成为誉满全国的一个响当当的体育品牌。之后又有“李家军”中的李小双。李小双1998年年初退役。实际上,像很多运动员一样,李小双一直与运动相伴,从来没有想过退下来怎样去发展。刚退下来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社会,他很渺茫,也很失落。因为,不知道自己除了练体操还能做什么,要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天地,是比较痛苦的。经过了半年身体和心理的调整阶段,1998年,一位合作者提出和李小双一起做体育用品公司。5年过去了,李小双体育用品公司也称得上体育产品业一个叫得响的名字。试想,如果李小双没有拿过奥运冠军,是否会有人以他的名字为公司命名,同他一起开体育用品公司?如果李宁不是昔日的体操王子,是否会有买他的账?
  5. 深造。罗雪娟人所共知。大多数退役运动员的一大缺憾是文化水平不高。因此,退役后求学恶补成了许多优秀运动员的首要任务。奥运冠军罗微曾经对记者说:“等我退役了,第一件事就是到学校中去充电,把我落下的课程全补上。”蛙后罗雪娟也在退役后立刻到北京大学报到。乒坛女皇邓亚萍拥有剑桥硕士、博士学位。回想当年她退役之时,也是将读书作为首选,她在清华大学完成大学本科、硕士、博士的课程,邓亚萍的努力和付出想必不比她当运动员时少。伏明霞虽已休学,但她在告别体坛之后的第一选择也是上学。已双双从国家队退役的羽坛情侣葛菲、孙俊将进入南京大学读书……
  以上的五种行业中的运动员,不管他们转行到其他圈,还是继续留在体育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退役前都是金字塔尖上的人。
  
  塔基――犹在泥泞中挣扎
  
  我们熟知的这些人,他们退役后过得很美满,因为他们冲到了最前面,而他们的身后依然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群体。
  也许你没有听过陈玉梅这个名字,她是个在鞍山齐大山铁矿北采矿场工作的女工。她曾经有这样一个身份――当年叱咤风云的马家军成员之一,她个人的最好成绩是1992年在汉城获得第三届世青赛800米亚军。如今她31岁,工作就是在铁矿里负责计数。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山顶上记录车子运走的矿石数量,不管春夏秋冬,哪怕是山上怒号的风吹得让人站不稳。
  马家军的第一代队长陈颖是马家军最大的悲剧。1998年,她的尸体在沈阳棋盘山水库被发现。如果不是被学历卡住,她现在也许是我的同行。尽管她没有显赫的成绩,尽管半夜起来偷练也没能取得世界冠军,但她却成为马家军中唯一会写诗的人,唯一用日记本记录了马家军历史的人。退役后她曾经到辽宁一家报社自荐做体育记者,但该报社这样回绝了她:应征者必须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对从小就进入运动队的陈颖来说无疑是不可逾越的。之后她烧掉了在马家军7年间记录的十几本日记。
  如今的媒体,会聘请莫慧兰等退役冠军做记者,怎么会拿学历卡人呢?怪只怪,陈颖头顶上没有太多的光环。而马家军中的王晓霞,退役之后成了一个逃避计划生育的农妇。
  说起退役后的悲惨境况,就不得不提邹春兰,当她13岁时国家曾对她承诺,会照顾她一辈子,只要她好好练,取得好成绩。她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10年里,她拿过5个全国冠军,但当她要退役时,得到的“照顾”却是在举重队厨房干粗活,并且在三年之后连这点“照顾”也被取消。她流落到社会上,卖过羊肉串,做过杂工,令她“扬名立万”的不是她当初的成绩,而是她退役后做搓澡工的经历。经媒体曝光之后,邹春兰有了自己的洗衣店,当了老板,但是她的背后,还有数不清的未被曝光的李春兰、王春兰……和一位跆拳道运动员聊到退役之后的去向时,毫不犹豫地说:“当搓澡工啊。”他说自己不是开玩笑,因为――和邹春兰一样,他也只有一身力气。
  “说实话,邹春兰、艾冬梅算幸运的,那么多人关心她,她现在可以过得很好。可是每年有多少退役的举重运动员有人统计过吗?其他没有被媒体曝光的有人过问吗?”一位举重运动员在听到我感慨邹春兰竟然去搓澡后“抗议”。
  
  探因――悲剧这样产生
  
  像柔道、摔跤、举重这样观众很少,没有赞助,很难进入市场,又不易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普及的项目,曾经是我国“世界金牌战略”的重点攻克项目,城市孩子参与的很少,大多数运动员都来自农村,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拿冠军,改变命运,跳出农门。
  
  “我们这里,大多数是家里太穷,到运动队后能管饭,还有钱发,很多人就是为了这个来的。我敢说,这里几乎没有因为爱好举重,从小热衷于举重这项事业的。在国家队的都是优秀的运动员,都不能保证退役之后有个特别好的去处,那些地方队的,退役之后,除了有一身傻力气跟腰上、膝盖、背部的伤之外,什么都没有。能靠什么谋生呢?”
  为了脱贫进入这些冷门项目,比起原来的生活,似乎改善了不少。但是他们没有为自己想到,退役后,他们挣的那些钱,连治疗自己的职业病都不够。
  从风光无限的全国冠军,到一次只挣1.25元、月入总共不到500元的搓澡工,邹春兰自己也承认,自己目前的境遇,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连拼音都不会。由于常年从事体育训练,把学业彻底荒废了。除了没有文化,她还缺乏一技之长。长期进行举重训练,使她在实用技术方面没有任何专长。
  邹春兰这样的窘迫生活,在举重界却还算不上个例。一位举重教练介绍:“邹春兰只是因为运气不好才落到这种地步。因为她只不过是1988年全国锦标赛冠军,而这样的全国冠军其实并不值钱,就连好多世锦赛冠军,退役以后的生活还没有着落呢。邹春兰那个时代的运动员,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很艰难。现在中国体育看重的是奥运会冠军和全运会冠军,特别是重竞技这种专业性特别强的项目,如果没有这两种金牌,退役以后的日子肯定难过。”
  才力也许就是个很好的例证,这位“亚洲大力士”连续获得了40多个全国冠军和20多个亚洲冠军,但在退役后,还是在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关照下,才被安置当了一名门卫。
  由于长期受困于运动生涯带来的各种痛苦的顽疾,才力在退役后5年去世,时年33岁。他去世的当天,家里只有300元钱,还留下账单800元。
  在退役之后,才力一直被各种各样的烦恼包围着。从1998年起,除了后来致死的呼吸疾病之外,腿伤和腰痛都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折磨,少年时代在手掌和颈背做的肉茧手术造成了后遗症,常常疼得他汗流浃背。
  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达到个人事业的顶峰之后,他状态开始下滑。退役后因为过胖,也没有别的专业技能,而作为一名农家弟子,才力没什么文化,更没有背景,退役后既不能当教练,也走不了仕途,他的路越走越窄,终于在贫病交加中结束了人生。
  这是才力个人的悲剧,又何尝不是中国体育的悲剧呢?即使在体育圈中最富有的足球界,才力式的悲剧也时有发生。张惠康,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足球队主力守门员,1988年第9届亚洲杯最佳门将,退役后每月拿900元的退休工资,但这点钱根本不够治疗长期踢球留下的脑部疾病以及生活不如意而产生的精神抑郁症,只得靠经营一家小烟纸店消磨余生。
  
  另一个问题――
  他们怎么融入社会
  
  对于这些从小到大只和队友、教练接触的运动员来说,退役之后找工作还要面临这样的问题――与社会生活脱轨。
  马拉松运动员艾冬梅由于生活所迫,在通州一家菜场卖衣服。记者去探望她之前询问同行,硕大一菜场,怎样才能找到她?对方说:“你就看一个地摊前低着头坐着一个人,既不叫卖也不多跟顾客多说话的就是艾冬梅。”艾冬梅对自己的行为解释:“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叫卖,也不知道别人还价时我该怎么办。有时候那顾客砍到一件衣服5块钱还嫌贵,我真是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还透露,摆地摊第一天,她就收到一张100元假钞。
  1999年刚刚退役时,曾经的亚洲赛艇锦标赛女子2000米双人双桨冠军获得者陈又香嫌弃过环卫工人的职业,她无法接受自己怀揣一堆奖牌和证书却要在退役后去扫大街的事实。此后的几年,为了生存,她做过福利院小工,做过家政服务,做过电梯清理工,没有一份可以容纳她的稳定职业。她的儿子还患有先天性疾病,让她不得不放下冠军的架子,答应城管局去做环卫工人。她认为,这至少是个稳定的工作,可以免去每天到处投简历和找杂活干,但是城管局却没有再给她回去的机会。这位赛场上昂首挺胸的女英雄,却在退役后的生活面前低下头来:“为了能攒钱给儿子治病,什么活我都干。”
  24岁的色尔江来自甘孜一个农家。16岁时,她来到四川省技术运动学校练柔道。2000年,在上海举办的有俄罗斯、日本等国高手参加的国际邀请赛上,色尔江过关斩将,夺得该项赛事的冠军。2001年,她入选国家队,并参加了九运会,惜败于决赛前。2003年在国家队集训时她发生意外,六条韧带断裂。于是,按照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的原则,她回到了四川,从此与柔道无缘。
  在领取了补偿金后,她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静养,不久前,身体康复后,她才在别人的劝解下用经济补偿金盘下了一个店面,开始经营烧烤。据她介绍,由于刚刚开始,雇不起小工,她现在是一个人干。她每天从下午4点干到凌晨四五点。色尔江只有小学文化,面对现在的生活,她感到很吃力。
  戴国宏是前世界游泳冠军,退役后回到老家辽阳,经营一家小服装店,平淡度日。
  刘菲,辽宁省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人,1998年获得世界技巧锦标赛女子三人项目冠军,此前还曾获得7项全国冠军。2000年,21岁的刘菲退役后,四处打工,有时候给人代课每月只挣160元,还不够房租。按照她自己的描述是,“除了一技之长,再也不会其他什么了。”她的境况通过媒体报道后,本溪市体委领导把她安排到本溪体校工作,每月工资1000余元。 站在世界冠军领奖台上的时候,她怎么也没有想到,退役的那天,是她艰难生活的开始,没房子住,没工作干,没有基本的生活费,甚至连户口都不知道放到哪儿。
  不少亚洲和全国冠军退役后不得不看大门、看自行车棚,或干脆找不到工作。
  
  善后――补偿杯水车薪
  水准参差不齐
  
  就业,不仅困扰着退役的“金牌运动员”,对更多的普通专业运动员来讲,则更难。
  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2002年编制的《全国体育人事工作调研报告》显示,在湖南等八个省区,待就业的退役运动员占全部在队运动员人数的28.9%,占运动员编制总数的24.2%。
  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比例高达78%,是在训运动员的3倍,其滞留运动队时间最长的达21年。
  据《南方周末》报道,被誉为“金牌工厂”的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在2002年,积压的待分配人员有几百名,2003年各种冠军就有几十人,体育总局人事司给出2002年该省待业比率的官方数据是34.5%。
  一般情况是,国家运动员退役,要么继续当教练,要么则回省队,即不存在国家队队员退役的补偿问题。各省的通常做法为,根据运龄、成绩和本人退役前体育津贴水平等因素计发一次性经济补偿。
  以湖南省为例,具体分为基础安置费、运龄补偿费、社会保障补偿费、运动成绩奖励费四部分。最大的一项是运动成绩奖励,根据比赛成绩不同,给予5000元~6万元的奖励,获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冠军分别给6万、5万和4.5万元奖励。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测算,实施经济补偿办法后,全国每年需要补偿经费1亿元左右,而全国每年退役的运动员在3000名以上,此次推算,平均每人不足3万元。
  一个问题是,补偿经费在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可以保障,但是在西部等不发达地区,则显得十分困难。据介绍,在1990年代以前,被安置进入工厂的比较多,之后,市场化越来越高,便少有单位再要“不对口”的运动员。
  原辽宁击剑运动员孟兆华退役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当过化妆品推销员、饭店服务员。她说:“从小就没怎么好好学文化,到了专业队,文化课更是丢在一边,一门心思拿金牌。我现在也偶尔回队里看看,发现现在运动员训练、学习的状况与我们那时候差不多,我都替他们发愁,难道他们的未来也和我一样吗?”
  为了生存,什么活都可以干,这是很多退役运动员的现状,“我们队队员退役了之后干什么的都有,卖馒头的都有。”广东队跆拳道一位运动员说。但是并非所有工作都可以接纳他们,在做运动员期间,他们与世隔绝,每天除了训练就是休息,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知何为社交。他们没有文凭,即使有的也不过是一张废纸。艾冬梅说:“我有大学文凭,但那个文凭有什么用呢,在运动队时,找个大学挂个名字,到时候发一张证书,但我自己知道自己什么水平啊,我小学都没毕业啊。你说让我去做记者,小学没毕业的人可以做记者、写文章吗?”
  回归校园,是很多人退役之后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与他们当运动员时拿冠军一样难以实现。
  根据各高校的特招生条件,目前运动员上学有三种主要渠道:获全国前三名的运动员免试上大学,普通高校体育特长生招生,体育院校单独招生等渠道。为了更好地调动运动员学习的积极性,2003年体育总局又正式推行了优秀运动员奖学金、助学金试行办法,对于运动员上学、学习、技能培训给予资助。
  可是一个运动队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能得冠军的有几个?可以顺利去高校学习的有几个?更多的退役运动员,他们可以选择的出路可能只有当教练、保镖、门卫,或者回家干个体户,实在没办法,只能种地去。“但是我们连种地的权利都没有,我们从小就离开家,家乡的土地没有我们的份儿。”艾冬梅的丈夫王启海说。
  这样的状况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体育总局以及相关部门都在试图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工作及生活问题。
  自1995年逐步实施全国优秀运动员保障工作到去年3月,已有9101名运动员、教练员受益,受益的总金额为3825.8万元。相比于中国每年退役的3000~6000名专业运动员,这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新华社的一份报道中说,每年40%左右的退役运动员难以按时适当安置。
  四届奥运会冠军邓亚萍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是运动员的伤病。
  她援引的一份调查显示:在我国,90%以上的运动员从少儿开始投入专业训练,常年超负荷和向极限挑战,致使绝大多数运动员留下不同程度的病伤。
  以山东省为例,田径选手60岁以下死于心脏病的占总死亡人数的56.26%,排球为62.53%,举重为67.12%,而40~60岁的退役足球运动员心脏有疾患的达到100%,这些数字大大高于常人的比例。
  自行车亚洲冠军李冬梅曾经在采访中介绍:“为了出成绩,常常不计后果地超负荷训练,在获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得了足以影响终身的疾病。”自行车运动员王艳1999年就患有重症肌无力,这种病无法根治,但仍然带伤训练。
  
  希望――地区政策不一
  何时泽被全体?
  
  2003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邓亚萍与马俊仁等14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切实采取措施,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建议》的提案。
  邓亚萍当时表示,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关系到我国竞技体育人才是否出现危机的大问题。100个专业运动员中可能99个都成不了世界冠军,退役后的运动员安置不好,会使独生子女的家长不愿意送孩子进入专业队,这个问题对竞技体育的影响越来越大,情况非常严重,会直接导致2008年北京奥运会出现竞技人才危机。提案中写道:根据调查,我国很多退役运动员长期安置不出去,有的虽已安置但很快又下岗、失业,安置效果很差。河北省目前待安置的退役运动员积压了170人,占在训人数的20%。湖北省分配不出去的有300多人,占在训人数的30%。不少亚洲和全国冠军退役后不得不看大门、看自行车棚,或干脆找不到工作。
  知名运动员在呼吁安置好退役运动员,很多地方也在出台一些政策保护这些为了国家荣誉奉献青春的人。
  最早出台保护政策的是出产运动员大户的广东省,但保护范围,仅限于为其争夺过荣誉的优秀运动员。1991年11月1日,《广东省退役运动员安置办法》规定凡获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亚运会奖励名次,亚洲赛、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团体前6名(主力队员)、个人前3名,全国青年赛冠军,运动健将,破世界、亚洲、全国纪录及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历,表现良好的退役运动员,由省体委提出意见,经省人事局批准录用为干部,按干部进行安置工作。
  凡不具备转干条件的退役运动员,作为工人安置工作。对接收退役运动员的企业,可按照接收统配人员的办法,相应增加工资总额;已实行工效挂钩的企业,可适当调整挂钩工资总额基数。退役运动员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应给予照顾。
  凡获奥运会前8名,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前3名,亚运会、亚洲、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冠军,破世界、亚洲、全国纪录及获国家体育荣誉奖章,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退役运动员,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省体委报省招生委员会批准,纳入当年招生计划,免试保送院校学习。
  但问题是,很多运动员却达不到高中毕业文凭。刚刚毕业于北大的桑兰说:“在运动队时,我们有文化课,但是比起一直上学的人来说,我们的文化基础还是太弱。其实我进入北大前,可能也就是普通人的小学水平,一开始根本就跟不上,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甚至比训练还要苦。”
  为解决这些问题,福建省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对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工作进行了规范。
  《意见》中表示,福建省退役运动员主要有3条出路:一是组织安置,即获得世界三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赛)、亚运会、全运会冠军的运动员退役后可由政府指令性安置就业,目前已有6名优秀运动员通过这条途径就业。二是自主择业,即根据运动员的运动年限和比赛成绩给予一次性现金补偿。三是进入高校学习并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就业。
  为鼓励运动员上大学深造,福建省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退役时申请进入全日制高等学校学习的运动员,给予最多6个月的复习迎考时间,在此期间发给全额体育津贴;复习迎考期间,省体育局统一组织4个月的考前辅导;退役运动员被高校录取后,一次性发给与自主择业经济补偿标准相同的助学金。受益者有游泳选手黄正,他一次性获得了10万多元助学金,这笔资金将有力支持他的学业。
  据了解,截至2005年7月,福建省共有历年积留下来的339名退役运动员需要通过自主择业的方式予以安置,他们将分批获得经济补偿金,总金额达3400多万元,人均10万元左右。他们中退役时间最长的已达26年,年龄最大者43岁。为了筹措这笔资金,省财政拨款500万元,其余部分由省体育局负责解决。
  在完成历史积留退役运动员补偿金发放之后,福建每年都要向当年退役的30名左右运动员实时发放,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退役运动员就像刚刚从校园毕业的大学生,退役之前,他们在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每天接触的是他的队友、教练,他们在食堂吃饭,住集体公寓,他们不曾担心房租、水电费,他们只需要训练、比赛,几乎与世隔绝。
  退役运动员又无法和大学毕业生相比,这些从校园迈出的人带着对梦想的憧憬,带着满腹经纶,在22岁这个激情四溢的年龄来到社会上,等待他们的是无数机遇。而退役运动员没有学历,大多数不知道理想为何物,他们拥有的,或者是积劳成疾的腰腿,或者是超负荷运转的心脏。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字眼,那么退役运动员就业,又岂止一个难字了得。
  
  横比――另一片天空下
  美国没有运动员保障制度
  
  一般而言,职业选手退役后的前景比较光明,因为在其职业运动生涯中已经积累了巨额的财富。而业余选手平时参加比赛的机会不多,再加上业余比赛的出场费也相当可怜,因此他们必须在退役后“继续奋斗”。美国有不少奥运金牌选手,退役后找不到合适的职业,有的甚至流落街头,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济。
  记者曾和美国体育界人士探讨,既然职业选手的退休生涯不用政府操心,而业余选手也曾为美国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升国旗奏国歌”,那么,美国体育部门为何没有一种解决本国运动员后顾之忧的制度?得到的回答是:业余选手在运动生涯中没有像职业棒球、职业篮球那样吸引更多购票入场的观众,换句话说,他们没有为社会创造商业价值,因此,他们在国际比赛中即使夺得再多的金牌,最多也只能从政府和赞助单位拿一些奖金,至于他们身上的光环能为他们退役后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影响,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另外,大部分业余选手要么在大学念书,要么已经有了固定职业,退役后基本上可以干老本行,所以也不用政府出面干预。看来,创造利润第一,为国争光第二,这就是讲究“公平”的美国。
  
  职业选手不愁“后路”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职业选手的情形。除去我们不太熟悉的棒球和冰球之外,网球和篮球是美国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体育产业,在这个圈子里退役的职业选手,一般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个人财富,如果不愿意在家呆着,他们完全可以在退役后凭借自己的经验发挥余热,如开办训练学校、担任教练或到电视台担任转播评论员等等。
  和乔丹同时代的NBA球星“恶汉”巴克利,退役后就一直在TNT电视台担任篮球评论员,最近又和时代华纳公司签订了新合约,同时担任CNN“每周赛事”的评论员。据估计,其退役后的收入,甚至比他当年在球场上卖命时更可观。不过,巴克利的成功,有一大半来自他那张大嘴,因为他敢于在电视上公开批评包括乔丹在内的任何球星,NBA的选秀“状元”姚明尚未抵达美国,就已经被他在电视节目中狠狠 “修理”了多次。由于电视台需要这种敢于直言的名人刺激收视率,因此巴克利作为篮球评论员可谓游刃有余。同样喜欢出言不逊的网球巨星麦肯罗,也是目前美国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宠儿,他已经为多家电视台担任了多年的网球评论员。
  前足球明星、曼联“国王”坎通纳退役后在娱乐圈也混得不错,先后出演了好几部电影,还自己导演了一部短片。由他主演的影片《饭局》今年夏天在法国上映,他在其中牺牲形象,演了个贪吃的超级胖警长。结果大受好评,演技得到法国影评人的一致肯定。
  
  业余选手需二次创业
  和这些风光无限的前职业体育明星相比,业余运动员的退役生涯就要暗淡得多。1988年,28 岁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在汉城奥运会上夺得双金后,随即宣布退役。这位曾经获得过无数世界冠军头衔的明星,后来却迷失了方向。先是闹出同性恋丑闻,后又迷恋上了毒品,好不容易经过心理治疗后恢复了对人生的希望,却又发现自己染上了艾滋病。这些年来,洛加尼斯保持低调,始终没有再从事与跳水有关的行当,而是在加州的一个爱犬训练基地当了一名专业驯狗师。据透露,这位“跳水王子”现在每天的生活很有规律:吞14颗药片、练习两小时瑜伽以及给狗上“穿越隧道、过跷跷板和跳跃蹦床”的训练课。
  另一位可能比洛加尼斯更为出名的“美国英雄”卡尔?刘易斯,退役后的生活也相当不如人意,甚至可以用“寒酸”来形容。他没有保镖,收入已日趋减少。另外,由于刘易斯退役后不断抨击美国田径运动被兴奋剂“污染”,得罪了美国田协和一大批田径明星,导致他目前已无法再从事与美国田径有关的任何职业。他退役后开设了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体育服装厂,但记者在美国众多的体育用品商店里都没有找到他的服装。
  编辑/冯 岚

相关热词搜索:退役 拿什么 运动员 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退役运动员 我拿什么拯救你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