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_人文奥运,北京怎么展现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北京纪事》:又化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柱之一。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会给北京文物保护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北京文物局出台了哪些重点措施?
  孔繁峙:北京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使全市的文物保护同时而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奥运会的筹建将极大地促进历史文物保护状况的改进,将使一批历史文物建筑得以开放与展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在奥运筹建过程中的首都城市建设,特别是为奥运场馆的兴建,将使文物保护面临着新的挑战。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文物局与市规委等部门先后研究制定了《北京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北京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和《北京有价值建筑保护标准》,与建委共同制定了《建设工程中地下文物保护的规定》等等,以保证在建设工程中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
  《北京纪事》: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口号,其中,“人文奥运”是此届奥运会文化环境建设突出的理念,作为北京文物局的带头人,您对此如何理解?
  孔繁峙: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这个口号,表明北京市人民有决心承办一届有特色、最成功的奥运会。其中“人文奥运”的理念,包含着北京特有的古老与现代的城市文化。奥运会的发展趋势使我们看到,奥运会已不单纯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具有国家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展示活动。北京是我国历史名城之首,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高度汇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人文奥运”理念及文化环境建设,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将在奥运会举办期间,向世界充分展现北京乃至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特色。
  《北京纪事》:北京于2003年启动了“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这个计划有什么样的意义?包括哪些项目?总投资多少?在2008年奥运会到来前,是否能按期完成?
  孔繁峙:在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北京市在2003年启动了“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其重要意义是,对全市文物保护提出了新的思路,确定了“保用并举、恢复景观、成片整治、形成风貌”文物保护的指导方针,保护工作的重点将从文物建筑的总体修缮转移到整治和改善环境上来,从景点保护转移到成片保护,形成风貌上来,营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风貌,从而更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加深入地发掘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对形成既古老又现代的北京城市风貌,展示鲜明的古都文化特色,为奥运会增添浓重的北京文化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每年投入资金1.2亿元(相当于1990年以前120年的投入),5年共投入6亿元。从2003年启动到2007年奥运会到来之前,重点的文物保护工程将按期完成,整体文物保护计划,预计完成全市140个文物单位的修复,启动的修缮工程超过290个,修缮文物建筑超过100万平方米,使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如莲花池遗址公园、皇城根遗址公园,明城墙遗址公园及钟鼓楼、历代帝王庙、故宫、十三陵、长城、颐和园、天坛、宛平城、永定门城楼南中轴线等区域,恢复了部分历史景观,为首都增添了新的文化活动场所。
  “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重要内容是: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营造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
  
  (一)“两线”即中轴线、朝阜路沿线
  
  “两线”是构成古都城市规划的纲要和基准,是古代关于帝王之都建设在城市规划理念上的体现,恢复“两线”风貌是展示北京古都景观的核心。
  
  1.整治中轴线景观
  一是在复建永定门的同时,结合危改整治周边环境,亮出并修复中轴线南端标志性建筑燕墩;继修复先农坛南墙之后,争取亮出中轴线西侧先农坛及东侧天坛南坛墙和神乐署;整治景山周边环境,力争修复景山寿皇殿(少年宫占用)。二是修复雪池冰窖及御史衙门,亮出黄化门城墙,形成旧皇城中又一个新景观;腾退火神庙,修复后对外开放,同时完成对后门桥两侧的环境整治;钟鼓楼是中轴线北端标志,居高临下展望“比屋连甍、千庑万室”,要整治周边环境,与什刹海遥相呼应,形成“后市”。
  
  2.整治朝阜路沿线景观
  恢复白塔寺完整风貌并对社会开放,同时整治周边环境;恢复历代帝王庙完整历史格局并对社会开放;复建三座门南侧牌楼,争取腾退大高玄殿;腾退修复宣仁庙并对社会开放;完成孚王府腾退,修复后对外开放;腾退修复朝阜延长线的东岳庙东、西路及中路北部并对社会开放。
  
  (二)恢复“五区”风貌
  
  “五区”指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皇城景区、古城垣景区。这些景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在海内外知名度高,保护工作基础条件好,开展特色旅游潜力大。
  
  1.什刹海风貌区
  力争重现当年“荷花极盛,沿堤植柳,自夏及秋,堤通设茶肆、间陈百戏”的风貌。什刹海是历代达官贵府的群集之地,醇亲王府、恭王府、涛贝勒府至今保留完整。要完成恭王府邸的腾退,修复后对社会开放;修复醇亲王府;第13中学迁出涛贝勒府北侧并对外开放;修复开放贤良祠。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整治,恢复“满地月明如白昼,一灯人语共清宵”的景色。
  
  2、国子监古建游览区
  此处有着京城除故宫以外最大的古建筑群,中外游人云集,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要继修复牌楼之后恢复历史上条石地面及传统街区风貌;修复国子监与孔庙,建设成展示我国古代教育的博物馆;力争腾退至今仍被文化部所属单位占用的柏林寺,修复后对外开放。搬迁地坛内居民,修复坛墙。
  
  3.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
  这一地区是京城土文化的代表,至今仍是我市最大的图书文玩市场。通过对琉璃厂文化商业环境整冶,恢复京城“博戏聚焉”的文化特色。
  
  4.明、清皇城景区
  皇城自古就有“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的景色。要结合危改整治周边环境,集中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四合院街区。要完成南池子历史街区的整修,修复开放普渡寺,对街区风貌全面整治。
  
  5.古城垣景区
  元大部土城遗迹、明北京城城墙遗迹是北京城垣变迁的重要实物,搬迁保护范围内的居民、单位,整治周边环境,再现古城神韵。
  (三)重现京郊“六景”
  
  重现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逐渐形成的京郊风景名胜区。
  1.西郊风景名胜区。以“三山五园”而著名的颐和园、圆明园、香山是自古以来著名的风景胜地。
  (1)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善、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环境优雅、建筑精美。一是收回“耕织图”景区全面整治开放,二是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规划的整治。
  (2)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完成遗址清理保护和建设,加大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同时修复园内唯一现存的古建筑正觉寺。
  (3)对香山园内外进行环境整治。严格控制周边建设、拆除影响景观的杂建,修复东宫门内的勤政殿、南北配殿及部分古建筑群。
  2.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长城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与骄傲。层峦叠嶂、草木葱翠,是京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全面整治八达岭长城景区;修复沿河城、鹿皮关、古北口及望京楼。全面启动其他交通要冲中的长城保护工程,整治周围环境。
  3.帝王陵寝保护区。包括位于天寿山麓的十三陵及房山云风山(今九龙山)下的金陵遗址。十三陵除已开放的长陵、定陵、昭陵外,其他各陵均年久失修。在对建筑遗存进行保护整治的基础上,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金陵遗址进行清理保护,填补“无可记达”的历史。
  4.京东运河文化带。长城、运河同称人间奇迹。在修复燃灯佛塔、三教庙、皇木厂等人文景观的同时全面整治周边环境,挖掘运河文化开放、刨新的内涵,再现运河文化风采。
  5.宛平史迹保护区。卢沟桥不仅是金中部昔日建筑辉煌的一个缩影,也记录着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历史。继卢沟桥退役后修复宛平城,整治周边环境,使之形成近代史教育基地。
  6.京西寺庙景区。京西古寺庙群包括八大处、戒台寺、潭柘寺、石景山“三大寺”(慈善寺、法海寺、承恩寺),独具特色,是京西自古以来的游览胜地。在完成石景山“三大寺”腾退、修复文物建筑的基础上,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完成对戒台寺、潭柘寺的抢修,同时整治周边环境,消除隐患。
  《北京纪事》:为了全面落实“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北京文物局于2002年提出了“两线五区六景”的目标。4年过去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如何去解决?
  孔繁峙:“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实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在实施工程中,曾遇到诸多的困难。如2003年“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在古建修缮的“黄金”季节,就因“非典”的因素,影响了全市修缮工程和加大了工程费用。此外,大量的文物建筑因历史原因造成的单位及住户的占用问题,更加大了修缮、保护工作的难度。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区县政府的支持下,很多历史占用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为文物的修缮创造了条件。如北京历史上唯一保存至今的崇文门地区的明城墙遗迹的保护.就是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搬走了占用遗址的79个单位和2600余户居民,使近千米的明城墙得到保护;对著名的历代帝王庙、普渡寺、长春寺等文物建筑的保护,都是在区政府投入巨资搬迂占用的学校、单位后,才得以修缮和开放的。
  《北京纪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介绍,在奥运主场馆所在地朝阳区大屯、洼里的周边地区,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在奥运会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中,如何去保护这些文物?
  孔繁峙:在奥运场馆建设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有效地实施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市文物局参与了奥运场馆建设的规划与选址,最大限度地避让了古城遗址和文物建筑以及地下文物埋藏区;在场馆建设开工前,先由文物考古人员开展文物探察、发掘工作,然后再进行场馆工程。从2004年开始,文物部门在场馆工程中,先后修复了奥运场馆区域内有500余年历史的北顶娘娘庙和龙王庙等两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钻探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十几个奥运场馆工地共清理发掘汉、隋、唐、辽、金、元、明、清、民国各时代墓葬700余座,出土文物1100余件,较好地配合了奥运场馆的建设工程,有效地保护了历史文物。
  《北京记事》2006年7月27日,北京文物局主办的“北京地区博物馆行业奥运培训工作启动仪式”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举行,标志着北京市博物馆行业奥运培训工作进入了全面组织实施阶段。培训都包括哪些内容?博物馆从业人员需具备哪些素质?
  孔繁峙:博物馆记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北京地区共有各类博物馆超过130座,其中包括行业博物馆、企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全市博物馆固定展览达到200多项,每年接待观众超过3000万人次。博物馆已成为展示北京文化的窗口,在奥运期间将担负着接待各国嘉宾的重任。为全面提升博物馆行业的水平,市文物局与北京博物馆学会共同启动了博物馆行业的专题培训工作,就博物馆讲解、接待、服务、用语(手语)等各方面,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各博物馆在奥运会前普遍达到一流的展陈、一流的接待服务、一流的讲解水平,以展示首都文化窗口的良好形象。
  《北京纪事》四合院是北京古老、瑰丽文化的一张名片,而随着近年来北京全城翻天覆地的整容,这张名片濒临消失的危机。一部分对北京文化有深厚感情的人士为了留住这张名片,做了许多工作。对此,北京文物局有没有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在保护古迹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之间,如何才能避开矛盾找到一个平衡点?
  孔繁峙:因为北京旧城内成片的传统街区、四合院没有纳入文物保护的范畴,因此,北京旧城内始终存在着传统保护与现代建设的矛盾。近年来,文物部门积极配合规划部门参与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如确定历史街区和保护有价值的四合院以及制定了《有价值建筑的保护标准》等。在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2005年国务院对新修订的《北京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才最终找到了古都保护与现代建设的平衡点,这就是北京建设发展的新格局――“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确立。按照新的总体规划,北京旧城内的现代城市功能将逐步外调,今后北京62.5平方公里的旧城将体现古都城市的保护;而旧城之外几千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则体现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从而彻底解决了北京古都城市的传统保护与现代化建设的矛盾。
  《北京纪事》:北京是文物的古都,北京文物拍卖市场的繁荣与杂乱,是必然的潮流。您如何评价当今这个市场的形势和发展?有人说,文物拍卖都是有钱人钱多了无处使用的一种消遣,和普通老百姓无关。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声音?   孔繁峙:北京作为王朝故都,历代流传的文物存量十分丰富。市场经济的建立促进了民间文物的流通与交流,古玩艺术品与文物拍卖,在北京已形成巨大的市场。全市20余万各界人士参与了收藏与市场经营活动,其中尤以拍卖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全市的文物拍卖公司已达71家,拍卖金额超过81亿元。
  文物收藏是一种文化活动,社会上有着不同种类和层次的收藏,其交换与流通方式往往是以价值与价格形式实现的。在收藏领域,经济条件是基础,但并不是唯一的条件。在全市的收藏与爱好者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平民。因为,只要是喜爱就可以参与其中,只是层次不同罢了。
  《北京纪事》:北京市文物出口鉴定组组长、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北京市文物商店党总支书记、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这一串职位见证了您近20年来所从事的文物工作。您一路走来有什么心得和感受?
  孔繁峙:我在文博岗位工作至今已近30年,这期间的工作岗位与职务都有些变化。我的体会是,个人的岗位变动与进步,完全是党的教育与组织培养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我是永远不忘组织与领导的期望,要更加努力加倍地做好工作。几十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见证了文物事业的变化与发展。我的体会,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物事业的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经济停滞的时期,北京全市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不足百万元。现在,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了,政府有了财力,才能加大文物保护上的投入。所以,自2000年以来,市政府每年投入到文物保护的资金都超过1亿元,使全市大批文物建筑得到了保护。二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专题研究文物保护的方针、政策,解决文物保护中的难题,逐年加大对文物保护事业的投入,使首都文博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北京纪事》:与其他许多官员相比,您是科班出身的专家型官员,这对您从事文物工作,是不是优势?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当前面临哪些问题?对于下一步的工作,您是如何规划的?
  孔繁峙:自上世纪80年代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即长期在文物出境鉴定和文物保护的岗位工作,学校的理论知识,是以后岗位工作的基础,有利于以后的深入与发展。目前,北京的文物事业已从整体上有了变化,主要是总规修编以后,首都的城市功能定位,已从当初的政治、文化中心,提升为“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文物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名城保护与首都建设的矛盾、文物保护与不合理占用的矛盾。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北京市已先后实施了“3.3亿”与“人文奥运”这两大保护工程,使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过多,仍有大量文物建筑需要修缮。根据后奥运的文物保护的需要,市文物局已初步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文物建筑修缮保护利用中长期(2008~2015)规划》,向市政府提出了今后全市文物保护的基本思路――“完善两线景观、再现皇城格局、恢复古都风貌、保护京郊传统、整治文物环境、实现开放利用”。重点是解决后奥运时期全市文物保护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将建筑修复与开放利用相结合,将腾退文物建筑与整治文物环境相结合,将风貌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使文物保护状况得到整体改观,古都风貌得到有效恢复,历史文化名城空间格局更加完整,形成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保护与发展和谐相处的良好态势,使北京的文物保护工作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
  编辑/冯 岚

相关热词搜索:北京 展现 人文奥运 人文奥运,北京怎么展现 农民画第一村上海市 红色文化第一村河南省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