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中国人获得者【迟到的诺贝尔奖章】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印度人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聪慧过人,19岁时便奇迹般地演算出一个惊人的结果:当恒星质量超过某一上限时,它的最终归宿将不会是白矮星。这与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观点针锋相对。那时的科学家坚持,恒星的白矮星阶段被认为是一切恒星演化过程的最终阶段。后来,钱德拉塞卡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奖学金,到英国剑桥大学求学。
  钱德拉塞卡在剑桥学习期间,逐步充实和完善了自己的观点,并且于1935年有幸登上皇家天文学会会议的讲台,宣读自己的论文。然而,当时天体物理学界的权威爱丁顿在钱德拉塞卡结束发言时,气冲冲地走上台来,当众把他的讲稿撕成两半,宣布这位年仅24岁的年轻人的理论错误百出,并说他得出的是一个“非常古怪的结论”。台下听众中的讽刺声此起彼伏,讥笑声连成一片,主持人连让钱德拉塞卡答辩的机会也不给。
  在与爱丁顿持续几年的争论中,钱德拉塞卡变成了孤家寡人,竟然没有一个重量级的科学家出面支持他。面对如此孤立无援的局面,钱德拉塞卡只好放弃公开争论,默默地把自己的观点写进他的一本书里。
  直到30年之后,这个后来被称之为“钱德拉塞卡极限”的发现,才终于得到天体物理学界的公认。当钱德拉塞卡1983年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沉甸甸的诺贝尔奖章时,他已经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了。面对半个世纪前遭受的羞辱和冷遇,钱德拉塞卡一点没有怨恨。请听听这位著名天体物理学家的一番肺腑之言:“假定爱丁顿当时同意我的观点,这种结局对天文学是有益处的,但我不认为对我个人有益。因为爱丁顿的赞美之词将会使我那时在科学界的地位有根本的改变,然而我的确不知道,面对那种诱惑的魔力,我究竟会变得怎么样。”
  可不是吗,又有多少年轻人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使青春活力长久地保持下去呢?而不被注目的生命,常常最接近于自然的状态,最富于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在人生的旅途上,请记住看淡一切虚浮的光环,泰然面对困境和打击,不受外界干扰,始终保持好你平和的心境。

相关热词搜索:诺贝尔 奖章 迟到 迟到的诺贝尔奖章 诺贝尔奖章 诺贝尔奖章图案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