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古刹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位于13朝古都河南省洛阳城东12公里处。它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靠汉、魏时期的洛阳故城旧址。白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华第一古刹”,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
  
  1900多年前,汉明帝派大臣到“西天取经”,首次将佛教正式引入东土,并在洛阳诞生了中国第一座官办佛寺
  
  据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元宵节,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6丈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早上,他召集群臣作解。博士傅毅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陛下不如派人去西方求佛,定能保我汉室江山千秋万代。于是,汉明帝决定派大臣蔡 、秦景等18人出使西域,拜求佛法、佛经。
  第二年,蔡 一行从洛阳出发,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他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佛祖释迦牟尼像,并诚恳邀请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弘法布道。
  永平十年(公元67年),摄摩腾、竺法兰与蔡 等一行,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到达洛阳。汉明帝极为高兴,对印度高僧十分尊重,亲自接待。次年,他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3里御道之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该僧院取名为“白马寺”。从此,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这里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
  白马寺作为中国官方正式创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中国最早的传经道场,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中心。在白马寺,诞生了第一部汉译佛经《四十二章经》,第一部汉文佛律《僧
   戒心》,收藏有最早传入中国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最早来中国弘法的西域高僧就居住于此。洛阳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王朝的京都,历代高僧及国外名僧常来此览经求法,因而奠定了白马寺作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的独尊地位,对佛教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传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白马寺得名,文献记载诸说并存。除上述较为流行的“白马驮经”之说外,还有出自南朝《高僧传》的“白马绕塔悲呜”之说,佛经记载的“佛祖所乘白马”之说,等等。笔者原来以为,白马寺是因为唐僧师徒从西天取得真经、由小白马驮回、唐僧在此翻译而得名。其实,唐僧取经之事在时间上晚了东汉几个朝代近600年。
  
  白马寺虽然在历史上几经毁建,但故址没有改变,诸多历史遗存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白马寺在东汉初首建时,是印度式的建筑风格。东汉末年,董卓火烧洛阳,白马寺第一次被毁。白马寺最繁荣的时期是唐代,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武则天命薛怀义为住持,大兴土木,广修白马寺殿阁,寺内僧众多达300余人,有“跑马关山门”之说。此后,历代屡毁屡建。到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太监黄锦在原址上重修,形成今天的基本规模和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多次拨专款重修白马寺。如今,5重大殿和4个大院列于南北中轴线上,两旁偏殿互相对称,共占地4万平方米。虽不是创建时的形制,但白马寺的故址没有改变,东汉时的台、井依稀可见。
  白马寺山门建于明代,现在山门上的“白马寺”匾额为赵朴初老人所题。3个并列的门洞以砖和青石券砌而成,部分券石上刻有工匠的姓名,据考证为东汉遗物。山门前的两匹石马,原系宋代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神道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于民国年间由当时的白马寺住持搬迁至此。
  入山门,东西两侧有两通碑:西侧是“断文碑”,传为宋代翰林学士苏易简撰;东侧是《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为元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所立。两碑之北是东西对称的钟楼和鼓楼。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之墓。
  白马寺第一重大殿是天王殿。天王殿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据说,古代白马寺的石榴树上,每年农历4、5月份开满白花,如玉似雪。大的石榴,一个能有7斤重,是皇帝赏赐宫人、宫内相互转送的珍贵之物。第二重大殿是举行重大佛事活动的大佛殿。大佛殿东南角悬挂一口明代大钟,重1250公斤。只要这口大钟一响,远在12.5公里之外的洛阳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也会应声而和。而老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大钟也会立刻响起来,这就是著名的景观“白马钟声”。
  元代重建的大雄殿,为白马寺的第三重大殿。大雄殿内的3主佛、2天将、18罗汉都是元代“夹 干漆”造像,连同天王殿的弥勒佛,共计24尊,都是从北京故宫的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罕见,其中18罗汉为国内仅存一套。殿内东西山墙上,有木雕千佛壁龛,供有5056尊壁佛。
  第四重大殿是接引殿,第五重大殿是建于清凉台上的毗卢阁,也是白马寺最北的一重大殿。相传,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两位印度高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至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宗派。各派间相互联系,互为影响,互有纷争。犹以禅宗派,成为汇合各派的完全中国化的佛教。作为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的白马寺,对于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宋、元之后的白马寺,虽为禅宗寺院,但寺内的接引殿及阿弥陀佛主要是净士宗的内容,而毗卢阁及毗卢佛则主要是密宗的内容。
  
  白马寺建成第二年,汉明帝又在山门东南200米处建起一座9层高的齐云塔,成为中国最古老的佛塔之一
  
  位于白马寺山门东南200米处的齐云塔,创建于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
  据史载,一次,汉明帝在白马寺会见印度高僧,摄摩腾问汉明帝:“寺之东南何馆室?”汉明帝说,很早以前,那里忽然涌起一个土丘,高丈余,人们将它铲平,但接着又长起来。其上不时发出金光,百姓皆以为奇,称其为“圣冢”。至周代以来,经常祭祀,然情由未知。摄摩腾说,《金藏》上记载,释迦牟尼去世后,阿育王要造8万4千座宝塔安放佛骨舍利,东土中国应有19处。陛下所言“圣冢”,即为其中之一处。于是,在白马寺建成的第二年,明帝下诏,在“圣冢”之上按照高僧所传印度佛塔样式,建起了一座9层高木塔,号曰“齐云”。可惜后来齐云塔被毁于雷火。现塔是一座密檐式方形砖塔,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修,塔高35米,共13层,底部长、宽各8米,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齐云塔造型独特,从各个方向、角度看都不一样。远看,中间大、上下小;近看,从上往下缩小。南看,塔往北倒;北看,塔往南倒;东看,塔往西倒;西看,塔往东倒。齐云塔蕴藏的是佛教的一个道理:你所看到的未必都是真的。
  齐云塔下,还有一个奇特之事:站在离塔约20米处用力击掌,便可以听到从塔身发出、好似蛤蟆的“哇哇”之声。当地有一种离奇的说法,说在齐云塔下压着一个被僧人制服的蛤蟆精,此声便是由它发出。其实,这是一种回音现象。建于公元1350年的北京天坛回音壁,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题头照片:白马寺内景。

相关热词搜索:白马寺 古刹 中华 中华第一古刹白马寺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北京第一古刹的寺庙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