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公路建设_“十一五”建设回眸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战略机遇,以扩大开放的思想观念、执著的奋斗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开创了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今年,“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已超额完成,并实现了全区综合实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新改善、社会事业新发展、改革开放新突破。
三大经济总量指标实现“翻番”
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510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可比增长1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000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4亿元,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0%。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9倍,年均增长24.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三大总量指标实现了翻番,全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以宁东基地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快速崛起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被列入重点开发区以来,5年累计完成投资1160亿元,一大批现代化大型煤矿、火电、煤化工项目正在崛起,银川―兰州东750Kv输变电工程、宁东―山东±660Kv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运营,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2010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到620亿元,年均增长15%,煤炭产能达到6500万吨,电力装机达到1400万千瓦。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全区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农业和农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到300万吨以上。引黄灌区现代农业、中部干旱带旱作节水农业和南部山区生态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优质粮食、枸杞、马铃薯、酿酒葡萄、硒砂瓜、清真牛羊肉等13个特色优质产业快速发展。人均粮食占有量居全国第五位,人均鲜奶占有量居全国第三位,人均水产量、蔬菜、瓜果占有量稳居西北首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一批“宁字号”农产品行销全国。全区农业新技术推广和种养良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得到根本性改变,达到46%。建成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新增灌溉面积7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25万亩,改善中低产田273万亩。加快实施生态移民、塞上农民新居、危房危窑改造、村庄道路硬化、旧村综合整治等工程,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生态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区封山禁牧,围栏天然草场1960万亩,新增造林面积4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新增湿地面积6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8%,实现人进沙退,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省区。全面实施节能减排“十大铁律”,关停一大批“六小企业”,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全部安装脱硫设施,造纸制浆企业全部安装碱回收装置。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消减9.3%和14.7%,万元GDP能耗下降20%,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三纵九横”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公路总里程达22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1160公里,全区8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包兰线惠农至银川段二线工程开工建设,银川火车站改扩建完成,宁东地方铁路网初步成型,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272公里;银川河东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中卫香山、固原六盘山支线机场建成通航。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城市化率达到48%;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大力实施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八百里滨河大道全线贯通,显现黄河金岸神韵;六盘山水系综合开发、中部扬黄扩灌工程和北部引黄灌区改造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
全面推行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两基”攻坚提前一年实现,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2.4%;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宁夏大学进入“211工程”,宁夏医科大学实现“申博创大”;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90%,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6‰;“四馆三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成100个乡镇文化站;《月上贺兰》等剧目获得国家大奖,宁夏“花儿”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回乡文化园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发展民生取得新进展
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500元,分别年均增长13%和12%;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7万人,年均输转农村富余劳动人员70万人;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解决了12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改造山区危房危窑13.5万户,引黄灌区20万农户住进“塞上农民新居”;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异地搬迁生态移民14.7万人。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粮补“一卡通”、药招“三统一”、“乡财县管”、“少生快富”、省(区)直管县试点、水权转换等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高水平举办“宁洽会”、文博会、房车节等六大节会;加强与穆斯林国家的高层交往,成功举办中阿经贸论坛,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5年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13亿元,直接利用外资7.2亿美金。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弱,对外开放水平低,与全国发展差距大;二是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三是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形势严峻,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三农”问题突出,贫困人口多,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五是基础设施滞后,城乡和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社会事业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相关热词搜索:十一五 回眸 建设 “十一五”建设回眸 工程建设杂志 工程建设专业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