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大海通证交易软件大智慧

发布时间:2020-02-27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王道”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自然是很重要的概念。但孟子当年向各国的国君推销此义,口干舌燥,效果渺渺。结果自己还要解释动机,说什么“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设若今天有策士向世界各国的“国君”推销“王道”,效果会如何呢?我以为那“后果”,比当年气得发牢骚的孟轲好不到哪儿去。
  以此我们不妨将目光由“国君”转到国民,转到人,转到人的个体生命。然而一提到人,我不得不说,如今人类正面临空前的危机。具体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大自然的剧烈反弹给人类带来的始料不及的灾祸;二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膨胀给人类自我损毁带来的危难。两者均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一个月前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是造化发给人类的警示信号,而且是把两个方面的危机交织在一起的一次预警。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中华文化的大智慧。但大智慧不会自然现身,而是需要人类去“证得”。
  何以中华文化大智慧需要“征得”?《华严经》云:“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是说,人类本身并非不具备拥有大智慧的条件,只是由于自身的妄想和执迷,不能够“证得”。就是说,大智慧是和德范联系在一起的。《华严经》使用“智慧德相”一语,真是恰到好处。“证得”就是“证悟”,亦即俗所谓觉悟。不能“证得”,就是不能证悟,也就是不得觉悟。
  人类要有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才有可能达到“德慧”的境界(故达)。否则不过是小术私智,与大智慧根本无关。所以马一浮说:“私智不可以为德,小慧不可以为道。”大家熟知的孟子的另一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讲的是同一道理。关键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证得”。能够“证得”,“多难”也可以“兴邦”;不能“证得”,执迷不悟,大智慧固然不能获得,立志兴邦也是枉然。
  中华文化大智慧,是人类的美善境界,是“上善若水”,是“止于至善”。也可以说,是和君子之道、和人类的道德理性连在一起的。而“六经”,则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渊薮,其最主要的价值理念敬、诚、信,是中华文化大智慧的源泉。特别是“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之意,更重要的是人的自性的庄严。“敬”这个概念,已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信仰之维。中国人立国和做人的文化精神依归,主要在“六经”,在敬、诚、信。当然还有“和”和“同”,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有不同,才有和。“和而不同”之义在此。
  (本文整理自作者在“王道思想的当代意义”研讨会上的讲话)

相关热词搜索:大智慧 文化 文化大智慧需要“证得” 厦证大智慧 东北证卷大智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