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尚圣德慈济千秋共臻和谐惠佑两岸|慈济圣德书院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北宋有个名医,叫吴真人,业医济人,悬壶济世,崇高的医德精神为外界颂扬和怀念。民间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庙宇来祭拜,这些庙宇被称作慈济宫。   而说起慈济宫,就不得不提到海沧的青礁慈济宫和角美的白礁慈济宫,这两个地方被誉为慈济宫的祖庙,其中青礁是吴真人采药炼丹救人和逝世的地方,自礁则是吴真人的出生地。这两座庙宇供奉的都是吴真人,民间也称保生大帝。800多年来,从这两处分出去的庙宇已达1000多座,遍布闽台各地,单在台湾的分庙就将近400座。可见在两岸信众心中,吴真人慈悲为怀、救死扶伤的美德影响力是多么巨大。
  作为台湾保生大帝宫庙的开基祖宫,青礁、白礁慈济富一直受到海峡两岸信众推崇。每年从各地分庙前来进香的香客都超过10万人次,其中台湾香客占了近一半,青礁、自礁慈济祖宫成为闽台两岸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慈济文化远播两岸,也成为海峡两岸民间强有力的文化交流纽带。
  福建民间信仰主要包括“两帝(保生大帝、关帝)一后(妈祖)一王(开漳圣王)”,保生大帝则是闽南共同的民间信仰,其影响随着闽南人移民到各地。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各地有保生大帝庙宇1200座以上,信众5000万人,主要分布在厦门(250座)、漳州(300多座)、泉州(110多座)、广东(100多座)、台湾(370多座)、金门(16座)。此外,在福建省三明、龙岩的部分县市,以及港澳地区、马来西亚、新加坡、汶莱、泰国等地也有不少庙宇。而所有的庙宇,都以海沧青礁慈济宫和龙海白礁慈济富同为保生大帝的祖庙,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前后,遍布各地的分庙信众都会集中到青礁慈济宫进香。
  悬壶济世,杏林圣手:保生大帝,两岸同尊。近年来,真人故地大放光彩,四方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台湾奉祀吴真人庙宇执事也频繁到祖宫进参,大大增进了两岸保生文化的交流。青礁慈济宫已经成为宗教活动、文化交流及旅游观光的胜地。
  
  吴真人神医变医神
  
  吴真人作为北宋名医,后被民间敬仰为“神医”。相传吴真人是宋朝时代的一位著名医生,出生在龙海白礁。吴伞家庭非常贫穷,他小的时候就跟父亲下海捕鱼。后来,父亲生病,因为没钱请医生医治而去世。母亲黄氏也因为辛劳过度逝世留下吴伞一人孤苦零丁,他暗下决心学医术救治百姓。此后他离开家乡,四处拜师学医。学成归乡后,他到处行医治病救人。无论是做官的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他都尽心治疗。他58岁那年夏天,为抢救病人,一大早就出门。他爬上海沧文圃山上的悬崖峭壁采草药,不幸从山崖跌下来,因为伤势过重,无法医治,在宋朝景祜三年(1036年)农历五月初二去世。去世后,老百姓敬重他的医德。怀念这位好医生,就在他的家乡建宫庙,雕刻吴真人的神像,把他作为神来侍奉。
  
  青礁慈济宫闽台慈济第一宫
  
  青礁慈济宫又称东宫,位于福建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青礁村岐山东鸣岭,祀奉宋代名医吴伞,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最早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历代都有修葺,现存的庙宇是清代木结构、重檐歇山顶宫殿式建筑。宫内的古代石雕、木雕、彩画、楹联,以及宫后岐山吴伞当年用过的丹井、药臼等,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慈济宫清代建筑凭吊圣地
  
  走进位于福建厦门海沧的青礁慈济宫,清代木质结构、重檐歇山顶建筑便映入眼帘。慈济富前埕是一幅巨大的青石浮雕,这幅吴真人济世图是由福州工艺学院的院长庄南平所创作,也是海沧镇政府组织厦门市有关资深专家评审后才建成的。第一幅图体现吴真人生前不畏艰苦、一心救万民,他带着书童,左手拿斗笠,右手拿锄头,亲自上山采摘草药。第二幅图是当时的同安县县长受吴真人精神的感化,弃官学医,与吴真人一起制药、炼丹。第三幅图主要体现保生大帝生前医术高超,样样皆精。为什么样样皆精呢?你看,图上一位妇女手里抱着幼儿,边上还有一个拉着衣襟的小孩儿在等候保生大帝的医诊。第四幅图表现保生大帝得道升天的情景,万民百姓都在焚香将保生大帝引入天庭。这四幅图主要是体现保生大帝的慈济精神,当时这里遭瘟疫的时候。保生大帝带领书童深入疫区,疫情是会传播的,但保生大帝不顾自身的安危,一生只为拯救万民。深入疫区看病。而且是义诊,分文不取,所以这“慈济”两字就体现保生大帝治病救人的精神。
  走过大石埕,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雄伟、金碧辉煌的宫殿。这座庙宇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建,后于1989年和1991年两度得到台胞资助重修。依山面海的中轴线上。三落建筑依次递进升高,左边有魁星楼、右边有武圣楼。前殿是两层楼阁,重檐歇山顶,飞檐交错,巍峨壮观。这里的石雕特别精美,尤其是花瓶石柱在大宫庙建筑中极为罕见,虽说都是石柱,有什么不同那?原来这花瓶石柱的下部是四方形花瓶形状,上面是缠枝花卉的浮雕。瓶面是“将相和”和“出师表”等人物浮雕,底部是蝙蝠脚的垫座。据说这花瓶石柱在福建省绝对找不到第二根了。是青礁慈济东宫从南宋保留到现在的,如今已有800多年了。
  不仅如此,青礁慈济东宫还有12根盘龙大石柱,据说有清朝和宋朝之分,差别在哪儿呢?清朝的石柱有八仙游山,栩栩如生,还有山川桥洞、奇禽怪兽等装饰,而宋朝的石柱则没有这些装饰,比较粗糙简单。此外还有20多根八角形对联大石柱。雕刻着东富史实和吴真人伟绩。大幅青石浮雕,雕刻着青龙白虎和隋唐故事。墙面浮雕和花窗镂刻构成精美的图案。
  青礁慈济宫巍然屹立的清代宫殿建筑,飞檐翘角,气象轩昂。其建筑工艺的成熟,文化内涵的积淀,美学价值的丰厚,都折射出中华闽南文化的光辉。吴真人遗留下来的遗迹更成为两岸广大信众前来朝拜、缅怀凭吊的圣地。
  
  白礁慈济宫一代名医的殊荣
  
  无论怎么看白礁慈济宫仿佛都不应该坐落在一个村庄里,因为它皇宫式的建筑架构,精美得令人昨舌。在宋代,将这样奢华的宫殿建在闽南一隅(今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是因为那儿出了一个神医吴真人。他本来也只是乡间郎中而已,因医好了皇帝母亲的病,而且长期坚持为乡民义诊,才获得如此恩宠。
  
  吴真人故里“闽南故宫”
  
  白礁慈济宫又称西宫,位于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离厦门22公里,同样和青礁慈济宫一样,奉祀北宋名医吴真人。宋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之母患乳疾,太医束手无策,皇帝只好下诏征医。此时,吴伞在闽南行医多年,医德高尚,声名远播,地方官员举荐他进京施治。于是,他从闽南乡间千里迢迢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一个多月后才见到奄奄一息的病人。虽然延误了医治良机,然而皇太后还是在他施针灸、处良方、敷草药、服丹丸的“多管齐下”中得以康复。皇帝有意挽留他在宫中做一名御医,吴伞婉言谢绝,仍然回老家做他的乡间郎中。
  两年后,漳州、泉州一带突发瘟疫,哀鸿遍野,吴真人带着几个徒弟四处义诊,救人无数。于是乡人在吴伞死后,塑像于白礁龙湫庵祀之。又有地方官员将吴伞的事迹上报朝廷。要求褒扬其医德。然而,时值辽、西夏进攻北宋。直到绍兴二十年(1]50年),宋朝偏安于南方,离闽南近了许多,宋高宗忽然感念起吴伞治先祖乳疾之恩,动用国库,任命钦差大臣率领京城临安的艺人工匠到白礁,依照皇宫建筑,改建龙湫庵为慈济宫,并赠“慈济”匾额。“闽南故宫”之说也是由此而来。
  
  “上白礁”融化血脉亲情
  
  白礁慈济宫为三进皇宫式殿宇,建筑布局奇特,造型雄伟,有“闽南故宫”美誉。而白礁慈济宫之所以能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号,乃因宫内有6件国宝级文物,一是正殿石阶下的祭坛献台边缘的飞天仙女石雕,为建宫时的原物:二是明成祖皇后所赐的“国母狮”:三是吴伞生前炼丹煎药用的青铜香炉:四是正殿门廊清嘉庆年间台南县白礁后裔捐赠的10根青石雕蟠龙石柱:五是竹叶联石雕“慈心施妙法,济众益良方”和“保我德无量,生民泽利长”,每一笔画都是竹叶,在书法上独具创意:六是正殿顶棚完全没有使用一根铁钉的斗八藻井。这些宝物历经数百年的历史,仍能在闽南乡间幸存,可见当地人世代对吴真人充满着敬仰之情。
  这种浑厚的情感,即使漂泊异乡也无法割舍。明末清初,郑成功征战台湾,其部属中的白礁人将对吴真人的敬仰带到了台湾。他们在当地兴建了一座又一座白礁慈济宫。至今已有300多座。他们把对故土的思念之情,都融化到对一代神医的信仰崇拜中。如今白礁慈济富每年都要接待数以千计的台胞。“上白礁”谒祖祭典已经成为血脉亲情的年度检阅。

相关热词搜索:千秋 两岸 慈济 同尚圣德慈济千秋共臻和谐惠佑两岸 共臻和谐惠佑两岸 共臻和谐惠佑两岸一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