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丽宝岛:传统与国际交织

发布时间:2020-02-25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2009年11月12日至21日。广州市台联首次以“广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的名义赴台进行交流访问。在10天的参访中,交流团一行拜访了台湾中山大学亚太区域研究所、台北企业经理协进会、台北广东同乡会和台南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等10余家社团,还在台商朋友的帮助下深入台湾的乡间里弄,倾听当地朋友与专业人士介绍传统文化在台湾的传承与发展,透过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了解美丽宝岛的人文与风貌。
  
  与路名有关的历史和故事
  
  有人说,路名印刻着城市的历史烙印,踏在脚下的路往往会告诉你这个城市走过的历史。到了台北和高雄,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台北,一切都很亲切,不仅文化与饮食和广州相近,台北的路名更让人觉得亲切,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走上了一条以自己家乡为名的街道上。一如台湾知名作家龙应台所说,台北的路名与上海的路名一样,就像一纸打开的中国地图。
  打开一张台北地图,我们可以看到,假若以东西向的忠孝路和南北向的中山路为十字坐标的话,那么这个坐标的左上角方块里就会有宁夏路、凉州街和酒泉街等以西北地区省份与城市为名的街道;而要找杭州路、温州路和金华路这些用江南城市命名的路名,则要到象征东南的右下角寻找。于是,当台北的朋友约我们在长春路见面时,我们很自信地说:“一会回吉林路的住处很近了呢。”朋友很诧异地问:“你们怎么知道的?”答曰“我们熟悉中国地图”,于是大家会意一笑。
  而高雄的路名。听起来很祥和:一心、二圣、三多、四维、五福、六合、七贤、八德、九如、十全。每一条街路都与希冀与祝颂有关。易记好找,又不失传统特色,听起来像一个个优美跳动的音符。一心。即同心,寓吁请高雄市民一心同德。团结自强及自勉专心市政;二圣,即文王和武王两圣人,有希圣齐贤之意;三多,因世人称多福多寿多男子为三多之颂辞。寓高雄市民脱离日帝压迫。藉以三多颂祝之:四维,即礼、义、廉、耻;五福,谓寿、富、康宁、好德、考终命五者之为福;六台,取六合同春之义,即上、下、东、西、南、北等所有空间都祥和康泰;七贤,取自晋朝竹林七贤;八德,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九如,世人以天保九如为祝颂之辞;十全,传统文化以“十”为满足之意,寓十全十美的祝颂之意。
  
  深巷老街里的文化传承
  
  有人说,除却某些政治的操弄,台湾社会从上层的言论到市井生活都浸润在浓郁的中华传统里。虽然我们的参访行程短促,但所见所闻,亦足以让人深刻地体验到这一点。特别是在台南,孔庙祭孔大典、关公文化节、郑成功文化节、七夕十六岁艺术节等活动,都会让你看到这个城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台南曾长期为闽、粤移民入台首要口岸,人文荟萃,古迹众多,有“五步一神”、“三步一庙”的比喻,以赤嵌楼、安平古堡、郑成功祠、文庙、鹿耳门旧迹等最为著名。清代所砌筑的城楼、城垣仍有迹可寻,台湾巡抚沈葆桢的临危受命仍然是当地人讲述历史时绕不开的传奇。
  台南的小吃很多,台南的朋友为此而无比自豪,一路介绍着,最后还一定要带我们到一家名叫“度小月担仔面”的传统小吃店去尝个究竟。“度小月”,听起来像个女性的名字,我一度以为是老板娘芳名。绕过几条老街,到了店门我们才知道,原来“度小月”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段艰苦的岁月。与闽台渔民曾经的生活形态有关。原来。在光绪年间,“度小月”的开店先祖洪老先生,常年在安平与大陆沿海捕鱼谋生。每年清明节前后,海象不佳,七八月份时更因飓风季节海上狂风巨浪,捕鱼业因而生意清淡。当地渔民把这一阶段称为“小月”。为了让全家人温饱地度过“小月”。洪老先生每到这一时节就挑担卖面。并在担前挂上灯笼写着“度小月担子面”,久而久之,便由此出名。流传百年。在“度小月担仔面”宣传画上,人们能还清楚地看到一行表述先人足迹的文字:“创始洪芋头先生祖籍;福建省漳州府海城县四都青埔堡高港甲大厝社”。
  
  “四维八德”的熏陶与影响
  
  在台湾,谢谢、感恩、对不起、抱歉等礼貌用语,我们几乎时刻都能听到。在台北开往高雄的高铁列车上,报纸是可以借阅的,厚厚的报纸用活动圆环装订好,乘客翻阅时很方便也不至于翻乱或翻破。乘务员告诉我,报纸虽然不断地被借阅与翻看着,但丢失或破损事情很少发生,因为每个人都很遵守借阅规则。在高铁的宣传册上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句静思语:“与人相处,犹如对镜,要镜中人笑,必须自己先绽露笑颜。”
  在台北时,一位苏姓太太跟我们讲述她爸爸从江苏来到台湾的故事。可后来又说她们家世代生活在台南。我觉得奇怪,于是问:“您刚刚不是说您爸爸是从江苏过来的吗?”。苏姓太太粲然一笑:“是啦是啦,那是我先生的爸爸,先生的爸爸也是我爸爸,不是吗?”媳妇如此亲切地称呼公公为爸爸,听起来很温馨。她的先生立刻接过话来说。“她很孝顺的哦,不过台湾的媳妇像她们这个年纪的(40多岁),都很孝顺,那都是受了‘四维八德’的熏陶与影响。包括你们认为的台湾人都很有礼貌的问题,都与这有关。”
  原来,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曾经推行过“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竭力彰显台湾对“中华传统”的继承地位。以伦理为出发点,期使民众在固有文化“四维八德”的熏陶之下,在食、衣、住、行、育和乐的日常生活中,确立生活规范,走向现代化与合理化的生存境界。
  
  等待“少女的祈祷”
  
  在台湾,街道上的垃圾桶很少,但路面很干净。我经常要拿着一块垃圾,走过大街小巷,走过拜访单位的大厅,走过酒店的大堂,最后只好拿着垃圾回到酒店的房间里扔掉。一位台湾的朋友为我解疑道:“这是出于环保考虑,垃圾箱少意味着节约了垃圾袋,也便于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这是台湾民众非常熟悉的名词。据说如果居民把垃圾归错类而混杂倾倒的话,可能会被处以新台币1200元到6000元的罚款。桃园市民蓝小姐告诉我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湾的有识之士就认识到资源回收对环保的紧迫性。于是,从民间发起垃圾分类和回收运动,特别是以宗教团体宣传的“惜福爱物”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和社区也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的教育工作,为如今进行垃圾分类积累了很好的民心与社会基础。“垃圾不着地”的原则人人遵守。所谓“垃圾不着地”就是市民要等到垃圾车来了才能将垃圾往外拿,直接交给清洁队员。于是市民要丢垃圾。就要等待一首名叫《少女的祈祷》的曲子,几乎每一辆台湾垃圾车都会播放这一曲目,市民都得“听曲”而动。
  台湾朋友介绍说,由于台湾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开展,台湾三分之一数量的垃圾焚烧炉已宣告取消建造或停止运转,而一些垃圾焚烧厂甚至面临焚烧垃圾数量不足的问题。随着垃圾回收法规在台湾的不断推行,台湾社会希望20年后将垃圾焚烧场从目前的20个减少到5个。谈到此,这名在广州番禺投资的台湾朋友表示大陆也应该不断减少垃圾焚烧,积极倡导垃圾分类。
  10天9夜的参访,看到台湾很多与大陆相似的文化风貌,也看到当地一些比较独特的人文景观。比如“三合一”选举前候选人的宣传广告,由北往南,无论是在山野还是在闹市,竞选彩旗四处飘扬。偶尔会看到候选人温文尔雅的形象广告牌下是槟榔西施妩媚的笑。

相关热词搜索:宝岛 交织 感受 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丽宝岛 感受古老与现代的交织 斯特拉斯堡传统与现代交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