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新趋势|国际新闻的趋势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人们关注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身边事,国内事,而是天下大事。都市报国际新闻的多样化报道风格使国际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本文对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几种新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都市报 国际新闻报道 趋势
随着信息渠道的畅通、国际交往的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关注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身边事,国内事,而是天下大事。他们迫切地需要通过媒体来了解世界上的一举一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以新锐主流、权威及时而自居的都市报也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抢占“国际新闻”这块阵地的必要性。很多都市报开始花大本钱,认真经营国际新闻报道,体现在版面上,不仅增加了版面的数量,有时还将其摆到重点的位置。同时,都市报也更加注重对国际新闻的策划。为了追求深度、厚度、耐读,一些都市报还纷纷办起了命名为“天下”、“地球”、“世界”的国际周刊。都市报国际新闻的多样化报道风格使国际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笔者认为,总的来看,当前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有以下几种新的趋势:
一、广开渠道,信息来源多元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国际新闻来源渠道单一,基本上都是采用新华社的通稿,一些报纸的新华社通稿采用率甚至达到95%以上。这就造成了各家都市报国际新闻内容单一雷同,结构相仿的局面,同质化问题严重。为了打破这种现状,很多都市报开始拓展渠道,广泛寻求信息源,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除新华社通稿外,充分采用中新社、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中央电视台等中国官方媒体稿件。
2、约稿。目前,海外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有时会通过写博客或微博记录所在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些都市报通过向他们约稿,让国际新闻具有独一无二的现场感和视觉。同时有些都市报还就重大事件向国际问题专家约稿,从而使报道更具深度。
3、综合编译。随着外语人才的增多,目前,很多都市报,比如《南方都市报》、《信息时报》以及《现代快报》等都储备并强化了自己的编译人员,为重大国际新闻报道的深入、全面与出彩奠定了基础。
4、连线。这是各家都市报现在最惯用的信息来源方式之一。即在国际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与所在国的华人进行电话连线,让身临其境的他们介绍所见所闻。
5、出国采访。对于一些邻近国家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很多有财力的都市报现在是直接派记者出国采访。如2009年5月至6月,《南方都市报》对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事件的采访。如今年3月日本大地震,中国就有200余名媒体记者获取日本驻中国大使馆的赴日采访签证并先后赶赴日本。这其中有很多是都市报记者,如《楚天都市报》、《信息时报》、《海峡都市报》都派出了两名记者奔赴震区,其中《楚天都市报》更是首次派出记者走出国门。由于这些采访均在我邻国,从事件的相关性来看,很容易引起读者关注,因地域相近,记者前往采访也较便捷。
二、注重策划,重大报道深度化
好的策划是都市报制胜的法宝。长期以来,都市报在地方新闻的策划上舍得花大气力且能做到游刃有余,而对国际新闻的策划则重视不够。随着重大国际事件的频繁发生,国际新闻报道竞争日益激烈,在抢时效上,都市报明显不如网站、电视等媒介。因此都市报开始重视策划,追求重大事件的深度化。
比如,今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并引发强海啸。都市报大多是早上出版,所以根本无法赶上对事件进行及时报道。在这个时候都市报就只能在策划和深度上下功夫。《南方都市报》进行了精心的策划,次日共用9个版对这场罕见的大地震进行了报道,策划共分七个部分:灾情现场、记者亲历地震、灾区影像、核电站泄漏危机、微博地震、在日粤港游客、震后预测,有文字讲述,有图片纪实,内容非常全面,独具特色。报道层次分明,且角度多元,由远(日本灾民生活)及近(广东在日的游客),又由近(现在的震情)及远(震后的预测),就像电视的镜头一样,推拉自如。充分体现了该报策划的高度和深度。
再比如,今年3月20日,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发动了空袭。各家都市报纷纷抓住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认真策划。《新安晚报》国际国内部编辑经过策划,在3月21日用5个版的篇幅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内容分为战场传真、实力对比、利方反应、国际反应、未来局势,使大家对这场战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同城的一家都市报则用了14个版的篇幅并以特刊的形式对这一国际重大事件进了多维地报道和解读。上述事例都充分说明了都市报现在对国际新闻策划的重视。
那么如何做好国际新闻的策划呢?笔者认为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首先是敏锐的判断能力,其次是整合能力,另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能力。
三、紧抓连续,追踪报道常规化
追踪报道,顾名思义,就是对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闻事件,进行连续不断地报道,报道事态的最新进展。重大国际事件在发生后,事态一直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其影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总会引发相关争议。所以,追踪事件的动态发展,引导读者把握事态走向、对前一阶段事态进展进行总结,也是都市报眼下经常采取的重要报道方式之一。
例如,2009年5月31日发生的法航客机坠海事件,很多都市报每天从打捞遇难者遗体、客机坠海前到底遭遇了什么、失事客机“黑匣子”能否找到、法航坠机事件对空客订单的影响等多方面不断地进行追踪报道,解决了读者心中的一个个疑问。再比如:日本大地震过后引发的核泄漏危机,不仅给日本本国人民造成了恐慌,也给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民造成了恐慌。很多都市报对此事件“紧追不放”,自3月11日发生后已经进行了长达月余的连续报道,且每天都安排有专门的版面或栏目。除了每天跟进核电站的处理情况,还关注了核辐射对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影响及日本食品农产品的出口等,追踪报道不再是单一报道事件进程,而是多角度更全面地报道事件影响。纵观对多国联军空袭利比亚这一事件的追踪,都市报也不仅局限于战场上的动态,而是从北约缔约国之间的利益之争、世界多国为呼吁停火所作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报道,从而使读者能够完整地了解事件的全貌,满足了读者的深度求知欲。
国际新闻报道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重大事件多,动态消息多,而且错综复杂,瞬息万变,所以很多都市报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后续进展都非常重视,追踪报道成了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一个常规化动作,不仅及时、持续地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而且深入报道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影响等,使得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
四、力求贴近,国际新闻本地化
虽然说国际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关注,但每一个人的思维习惯仍是对与自己相关的事关注度更大。发生在异国他乡的新闻如果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挂起钩来,人们会更感兴趣。事实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国际交往的不断加深,几乎每一件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都会与我们的生活发生联系。
国际新闻与地方视角的结合是都市报报道国际新闻的出发点和基本途径。在国际新闻事件中,抓住地域读者心理或利益上与本地读者接近的一个点来展开报道,使地方特色融入国际新闻。很多都市报在这方面都作出有益的尝试,《都市快报》甚至提出了要做符合“浙江人的世界观”的国际新闻的目标。
如日本大地震后,很多都市报不仅连线了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和务工人员,了解他们的安全情况,还关注了核辐射对中国的影响,特别是在各省市都检测出微量的核辐射后,读者的关注度更强烈。
另外,还有一些都市报注重挖掘国际新闻与本地民生之间隐藏着的内在联系,从中做文章,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信息的价值。例如4月18日,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美国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宣布,将美国信用评级前景展望从稳定调降至负面,全球股市随之大跳水。很多都市报结合此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等进行了本地化报道,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五、二次写作,报道内容特色化
面对大量新华体的电讯稿,都市报编辑要根据报纸特点和受众需求在报道视觉的选取、语言运用,叙述方式等方面仔细斟酌,对稿件进行二次加工。国际类新闻稿件有它独特的一面,但都市报仍可改进文风,多采用适合百姓口味的生动语言,深入浅出,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对深刻的国际问题增加兴趣。
如今年4月1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市长格雷和数名市议会议员前往国会山,抗议民主、共和两党就2011财政年度预算案达成协议,警方以非法集会占道将其逮捕。首都市长游行被捕,这的确是一条很有趣的新闻,网上关注度很高,一些人甚至发帖说“华盛顿市长被捕,体现了美国人权乱象”。新华社也发了条900字左右的通稿,但是《扬子晚报》则综合中国日报、中新网等消息对这条通稿进行了二次改写,把该新闻做成了一个版。不仅内容更翔实,而且语言风格也更活泼。
事实上,现在很多都市报已很少将新华社通稿原封不动地堆上版面,而是利用各种信息来源充分丰富内容,并精选视觉、改变报道风格,进行综合加工。如都市快报国际部编辑就介绍说,他们在国际新闻报道上,采取类似于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的主笔制,即值班编辑记者面对新华社通稿,在短时间内海量阅读外文同题新闻稿,并充分利用有限的编辑时间,精确、全面改写每一条报道的5W,用口语化的语言使读者看报时虽然看到的是文字,却似乎有人在耳边讲述精彩动人的故事。在这种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抓新闻细节的主笔制式改写5W手法下,《都市快报》的国际新闻报道在同题新闻比拼中往往比对手多出近30%的信息含量。■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都市报 新闻报道 新趋势 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新趋势 国际新闻报道 最新国际新闻报道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