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主观幸福感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背景下,公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逐渐增强。本文将受众的主观幸福感置于如今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媒介环境之下展开探讨,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新媒体与受众主观幸福感的互动关系,从多个角度考察受众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得主观幸福感的满足。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新媒体 社会参与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在世界的崛起有目共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分化、重组着人群。在这期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越来越多样化,因而不能将其简单的等同于物质享受、经济地位等外在条件。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契合了社会各阶层对于“幸福生活”的诉求。伴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已完全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与传统媒体相比,其所拥有的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快捷、互动性等特点,深深的吸引着广大受众。新媒体对于受众主观幸福感的提升,肩负起重要的使命。
一、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主观幸福感――概念解读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普遍以公民的幸福感为标准,来评价一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程度。因而有必要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背景及其相关概念作一个全面的梳理。
学界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学者更多的是将主观幸福感归于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后来,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主观幸福感研究的行列,使得主观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学界普遍认同:“主观幸福感指的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①笔者认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主观幸福感指的是,新媒体的全新特点、功能作用于受众自身的情感和认知,从而影响其对于幸福的理解、感悟。本文将从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部分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入手,以新媒体对受众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展开论述。将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纳入受众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框架,并结合自身的心理体验,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主观幸福感的提升。
二、 新媒体:虚拟世界引领受众主观幸福感的体悟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网民数量大幅度增加。“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0年7月15日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从2009年底的3.84亿,迅速攀升至4.2亿。”②可见,如今的中国人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另外,互联网在影响受众生活方式,交流方式的同时,也在为每个受众提供一个平等的自由交流与表达的公共平台。使得受众的话语权,表达权得以实现,从而对受众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1、公民新闻:新媒体的去中心化优势,为受众提供参与机会,促进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受众在网上发布信息的自由和无门槛性等特征,催生了草根群体的代表――公民新闻这一新兴产物。“公民新闻是指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③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发布者往往是拥有专业知识,技术的精英群体,他们较广大受众而言,往往享受了更多的信息,因此可以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来影响甚至主导受众。而现如今的公民新闻,打破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传统界限,完全粉碎了传统媒体的中心化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从属地位。可以说,“公民新闻”是对传统新闻的一种颠覆,使广大受众拥有了话语权,因此,它迅速普及开来,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经历的新的生活事件。
2、电子政务: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谋献策,迎来民主时代。近年来,网络日益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回顾我们熟知的网络热词,它们大多都来自于一个个鲜活的社会热点:躲猫猫,欺实马等等……伴随着新媒体而诞生的网络民意,正以一股强大的发展势头,考验着我们政府的公共权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不能陷入被动,应主动出击,用好新媒体,使其为政府工作,民主政治服务。
众所周知,互联网技术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发展,是从web1.0到web2.0。政府2.0在套用web2.0的基础上成为新近在国际上炒热的一个网络词。“所谓政府2.0,就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对话,交流。”④美国总统奥巴马从竞选到上任后的颁布政策,发布政令等等,都在借助这项技术。 在新媒体时代,政府官员与平民之间架起了一道良好的沟通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广大受众纷纷主动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出谋献策,贡献一份力量。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的新媒体将“草根”群体与“精英”群体连接到一起,并且赋予每一个网民平等对话的权力,使他们可以就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交流思想,真正达到“集思广益”,使其突破了单个人的局限思维,实现集体智慧的最大化。相应的,当个体的意见被政府采纳或者说社会认可、支持时,其精神上会得到满足,从而引起喜悦感,“有关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因子”,⑤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烈,反之亦然。因此,个体会在社会的这种积极评价中,接纳自我,使得个体对自我的评价也会随之提高。
同时,通过为全民提供政治参与、政治交流的权利,使得广大受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在“阳光”下合理解决。因此,他们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政治环境会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心理学中关于幸福的理解表明,个体对其所生活的社会的主观感觉及对周边环境的操控能力直接影响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⑥当有关社会、政治环境的信息相对公开时,个体对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往往比较容易表示出信心,产生一种信任感,而这种信任感正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结语
伴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的崛起,我们拥有的物质财富与日俱增。而在这个时刻,我们应当秉承:财富只是一种手段,而幸福生活才是真正的目的,我们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只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现如今,可以说媒介无处不在,而新媒体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媒介代表,较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拥有很多全新的特点。随之而来的公民新闻,电子政务等等新兴产物,从不同方面作用着受众对于自身某种幸福诉求的满足,从而影响着受众的主观幸福感体验。因而,本文将受众的主观幸福感置于新媒体环境下来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①肖少北、袁晓琳,《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2)
②引自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it.省略/s2010/cnnic26/,2010-7-15
③百度百科, http://baike.省略/view/1231765.htm,2010-7-16
④马利,《对互联网与执政党建设的思考――网络给执政党建设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新闻战线》,2009(9)
⑤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1)
⑥段雅萍:《心理学的运用及对幸福的理解》,《科学之友(B版)》,2010(1)
(作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新媒体传播专业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相关热词搜索:受众 主观 幸福感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主观幸福感探讨 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 新媒体环境下受众有何特点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