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三性 [经济新闻写作要把握“三性”]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经济新闻写作,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笔者认为,首先要有政策意识,其次要有全局意识,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
  【关键词】经济新闻 新闻写作 时代性 指导性 前瞻性
  
  当经济建设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时,也就决定了经济新闻将成为新闻大家族中显赫的一员。经济生活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到国计民生,小至柴米油盐,经济发展的好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直接影响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新闻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既要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又要以超前的意识去引领经济发展,引导居民消费,推动社会进步。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经济新闻写作时,要按照经济规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把握好经济新闻写作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写出不愧于这个时代的经济新闻佳作。那么,经济新闻写作如何做到这点呢?
  首先,要把握好经济新闻的时代性。经济生活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时代由于其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特点既有仅仅适合本时期生存的经济现象,也含有超越本时期、具有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行为,当然也有有悖社会前进的短暂的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经济现象。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在记录这个时代的经济现象或经济行为时,针对不同的经济现象,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采写。对有悖社会前进的短暂的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经济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批评的方式进行报道,揭露其危害;对仅仅适合本时期土壤生存的经济现象,我们可以客观的报道,反映其现状;当然对超越本时期具有经济发展趋势的经济行为,我们应该浓墨重彩的报道,因为这部分经济行为,代表了社会经济发展前进的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报道这部分内容,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看到这个时代所倡导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方式。比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社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开始开放搞活,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这时的经济新闻写作,就要把握好这个时代的特征,围绕城市经济开放搞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施进行报道,这样就让经济新闻具有了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再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时的经济报道,应该围绕市场经济做文章,体现这个时代的印记;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再报道市场经济时,不能再停留在当初的浅显层次,要挖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好的典型、好的做法,并从这些报道中,让读者感知时代的脚步。这样的经济新闻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才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所接受。
  其次,要把握好经济新闻的指导性。一篇新闻的价值有多大,往往不是取决这篇新闻的可读性、趣味性,而在于这篇新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因为,新闻有一项主要职能,就是引领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经济新闻的指导性,把一些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对一些本质的规律进行总结,可以让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发扬光大,成为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南针。比如,笔者曾编辑一篇《“时差农业”富农家》的新闻,该新闻曾获“安徽新闻奖”二等奖,该文之所以获奖,应得益于这条新闻的指导性比较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直是我们“三农”工作的终极目标,怎么做到这点,尽管方法很多,但是该新闻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那就是抓“时差农业”(即温室大棚蔬菜)。因此这条新闻对如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新闻价值也因此彰显出来了。
  最后,要把握好经济新闻的前瞻性。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我们在写经济新闻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经济现象的描写上,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写出符合社会发展方向、能够推动社会前进、具有前瞻性的经济新闻。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时,我们极力宣传土地承包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这在当时人民公社的影响尚有一定市场时,这种宣传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日益增多,致使一些土地抛荒,与之相反的,一些种植大户又因苦于没有更多的土地供自己耕种,影响了自身发展,因此过去土地承包制形成的一家一户拥有几亩地各自为战的情况,就不值得下气力报道了。这时应时而生的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既维护了土地承包权,又让一些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得到了想要的耕地,可谓是新时期产生的新鲜事物。如果在这种土地供需矛盾刚刚发生时,记者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土地流转这一经济现象,并及时地把它报道出来,这条新闻就有很强的前瞻性,其新闻价值就很大。再比如,过去我们宣传经济发展,总是以GDP的数据作为核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据,结果造成一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GDP的增加,上马了很多“三高”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结果是GDP增加了,其负面效应也凸显出来了。如果我们当初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报道时,具有前瞻性,看到这种“三高”企业对社会发展的危害和不利的一面,那么,这则经济新闻就会因其前瞻性而使新闻价值倍增。
  前面笔者介绍了经济新闻写作应该注意“三性”问题,那么如何让所写的经济新闻做到具有这“三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入手,提高自己对经济现象的判断能力和认识经济活动的本领。
  首先要有政策意识。经济新闻要做到具有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要求记者要多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尤其是国家有关经济的方针政策,这些方针政策往往指明了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方向,明白了这点,记者才能从众多经济现象中,发现哪些新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哪些对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性,哪些新闻具有前瞻性。例如,几年前我曾接到一个乡镇通讯员的来电,称他们乡镇正在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行动,问我这新闻是否值得写,当时我随口说到,节约这件事,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倡了,不是什么新鲜事,再说这事也太小,没什么可写的。谁知听了我的话,这位通讯员说,他刚从媒体上看到国家正在提倡打造节约型政府,我们搞这些小节约,是打造节约型政府具体举措。听了通讯员的介绍,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很是汗颜,立即对通讯员说,这个消息不但可以写,还可以大写特写。我的态度之所以来个90度的大转弯,是因为这位通讯员告诉我的国家方针政策,让我意识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这件小事背后的巨大意义。因为国家在提出打造节约型政府,就需要下边来落实,而这个乡镇之举事情虽小,却是对国家倡导的节约型政府的具体实践,所以意义重大。
  其次要有全局意识。经济新闻要做到具有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还要求记者不仅要对当地乃至全省、全国的经济形势了然于胸,还要对所采访的行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和方向做到成竹在胸,只有拥有全局,才会知道所要采写的对象,哪些值得写,哪些不能写,哪些需要浓墨重彩,哪些只能简要叙述。比如,你要写一篇关于蔬菜生产的文章,就要了解目前我国的蔬菜生产现状,要知道绿色无公害蔬菜是发展方向,我们在采写这类新闻时,首先要了解所写的蔬菜是否符合这一发展方向,只有找对了路,所采写的新闻才有价值,才会产生影响。
  最后还要有专业意识。经济工作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我们不仅要了解采访整体经济运行规律,还要了解采访对象本身的专业知识,虽然不要求做到成为所采写内容方面的专家,起码要做到内行人看着不外行,外行人看着很内行。最主要的,只有熟知采访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才能找到采访对象的闪光点,或通过与同行业横比,找到所采访对象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即所采访对象显著性;或通过与自身纵比,寻找采访对象的渐进性变化,并从中找到采访对象的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
  总之,要写好经济新闻要把握好时代性、指导性和前瞻性,并要增强政策意识、全局意识和专业意识,只有这样写出的经济新闻才能起到鼓舞人心、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
  (作者单位:亳州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要把 写作 经济 经济新闻写作要把握“三性” 新闻写作常识讲解 法制新闻的写作要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