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如何体现_《首都经济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首都经济报道》是北京电视台一档以经济资讯为主的日播栏目,从1998年开播至今已经历了12个春秋。在这12年里,《首都经济报道》把其独具个性化的经济新闻报道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录直播的转变到节目时长的调整,从板块的变化到演播室互动的增加,尽管几经改版,但该栏目“关注百姓身边的新闻,透视新闻背后的经济”的宗旨一直没有改变,我们也可以从它独辟蹊径的报道中看到其贯穿始终的人文导向。
【关键词】《首都经济报道》 人文关怀 经济报道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也是“最普遍、人们接触得最多的一种叙述方式。”①所以如果仅从电视新闻报道来说,每一档新闻节目都有着其特有的报道理念、报道形式及报道方法。
我们知道,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是“倒金字塔”,然而,随着社会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更多的报道形式不断地涌入到新闻领域中来,例如,解释性报道、精确新闻学以及新新闻主义所提倡的新闻故事化报道等,都是对传统形式报道的发展。从现今新闻改革的趋势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报道形式的改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一种现代的理念,即人文导向,或者说是人性化。
国内的很多民生类新闻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及其所思所想所感。”②而现在的电视新闻节目,除民生新闻外,在其他很多类的新闻节目中也都或多或少地闪烁着“人性”的光辉。《首都经济报道》作为一档经济类新闻节目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突出。
现从以下四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新闻选材
从总体着眼,该节目所报道的新闻在其选择上很有针对性:例如“红心”鸭蛋,城市供水成本,小区物业招标,家乐福、沃尔玛查出问题服装等都是十分贴近民众、容易引起百姓关注的话题。因此,该节目在内容选取上树立了一种人文导向。笔者对这档节目的第一感觉是“经济新闻民生化”也许正源于此。
二、新闻叙事
从新闻报道的叙事上看,这种“以人为本”的叙事特点则更加明显。
《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在提到写作艺术时,讲到“要展现,而不是讲述”③这样一个概念。笔者认为所谓“展现”的第一个特点就应该是在叙事形式上的变化。
从叙事形式上来说,常态的新闻类节目多采用“倒金字塔”结构的讲述方式来报道新闻,这种叙述方式虽然保证了读者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信息,但从一定程度上讲,无论如何调整播音员的播讲和解说状态,都会缺乏亲切感和贴近性,这就使受众较难产生心理认同。作家威廉?马克斯威尔(William Maxwell)说:“40年后,我最关注的不是形式,而是生命中绝对不可缺少的东西。”④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我国的很多电视节目越来越有“人情味”。例如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就是一档很贴近民众心理,并且多以“展现”方式来报道新闻的节目。在新闻叙事上,记者通常“后撤”,而是多用直接引语和白描的方法,将新闻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受众面前。《首都经济报道》在新闻叙事上也有这样的体现。例如,在报道银行存款利息少算5天这则新闻时,在叙事上,并没有单纯地对银行少算存款利息的事件进行平铺直叙,而是先对一年365天这件人人都知道而银行却“不知道”这件事所引发的内容进行描述,以普通老百姓的角度发问,以平民的视角关注和叙述,再加上平民化的语言,让受众感受到亲切和自然,很容易走进情节之中,跟随记者共同揭开悬念。
在节目中,“展现”的另一点体现就是真切、平实的语言。CBS《60分钟》的制片人唐?休伊特说“真正吸引受众,使观众成为真实受众的是写作,是语言。”⑤而“电视新闻是以声音(语言播音+现场语言)这条主线承担着叙事的任务。”⑥先来谈一谈播音语言。还是以银行少算存款利息的新闻为例,“一年有365天,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偏偏银行不知道。”以及“一个月30天,一年360天,银行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计算方便,但有意思的是银行在计算贷款利息的时候却是不怕麻烦的按日计息,一年365天一天都不少。银行这种显失公平的做法却很少有储户察觉。”都是站在广大储户的角度,表达了民众的感受,发出了他们的声音。如此为民众着想的“人文化”叙事语言无疑会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更易被人接受。再来谈一谈现场语言。这档节目在采访和同期声上所花的笔墨较多,而且在采访中多关注“小人物”的感受。
下面以该节目的两段采访为例。
“市民:我们有什么办法,他们是垄断企业,我们能说什么?”(业务招待算进成本,城市供水成本遭质疑)
“储户:我真的不知道。”
“储户:存款按360天算,贷款按365天算,我觉得心里很不舒服。”
“储户:不公平。”(银行霸王条款,存款利息一年少算5天)
这两段采访都是让“小人物”直接说话,话语平实、直白,没有丝毫的雕琢,这种同期声更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三、主持人风格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体现在新闻叙事中,主持人语言的“人文”导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栏目的整体风格。《首都经济报道》中的两位主持人应该算是比较有“风格”、有“个性”的组合了。
马克?吐温说:“适当的词语是强有力的中介。无论何时,当我们看到一个用得极其恰当的词语时,其影响既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这是一种像电般有力的刺激。正确的词语之间真的有天壤之别――正如闪电和萤火虫间的差别。”⑦
该栏目主持人的语言精彩、犀利,一语中的,对节目内容起到了深化和升华作用。以“6类‘红心’鸭蛋查出苏丹红”这一则新闻为例,主持人首先抓住了“指责媒体”这个点,另一位主持人犀利地指出了其原因所在――“到位”,这看似随意的一问一答,一方面圆了上一则新闻容易引起争议的场,另一方面也是替老百姓说话。再加上后面所选取的三条短信“鸭蛋心‘红’了,人心为何‘黑’了?”“为什么发现苏丹红的又是记者?”“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否则要让老百姓打分的话,他们要吃鸭蛋了。”层层递进,力度恰到好处。因此,这种不温不火的主持风格,犀利、调侃的语言,和为百姓说实话、办实事的人文关怀得到了受众的认可。
四、节目互动性
在众多电视节目中,互动性是体现节目“关注受众”的又一方面。我们常看到的“互动”一般都是出现在各种娱乐、益智或者是服务类节目中,在新闻类节目尤其是经济类新闻中的确比较少见。
《首都经济报道》节目中的互动环节不论是设置还是处理都比较成熟,比较灵活,包括主持人与观众的短信互动以及略带嘲讽意味的调侃等都是围绕当期的互动话题展开的。例如,一期节目的互动话题为“近现代建筑将受重点保护”,这既响应了政府方针政策,把广大民众号召到保护近代建筑的队伍中来,又让受众感受到自己受到政府、受到社会关注。所以,该栏目在互动环节的设置上,既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节目中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人文导向”,如此“互动”在新闻类节目中,尤其是在经济报道节目中确实十分难得。
综上所述,《首都经济报道》是一档极富风格与特点的经济报道类节目,重视人、关注人,理解人、贴近人,引导人、帮助人,贯穿其中的“人文导向”以及服务理念使它能在众多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脱颖而出,也为它的成功增加了筹码。■
参考文献
①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1-2页
②③④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2003年,179页
⑤唐?休伊特著 马诗远等译:《60分钟――黄金档电视栏目的50年历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6页
⑥黄匡宇:《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23页
⑦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华夏出版社,2003年,181页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关怀 人文 首都经济 《首都经济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首都经济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首都经济报道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