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_以文化产业创新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摘要】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部分。文化的进步来源于创新,文化产业的创新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也是我们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动力与源泉。本文在阐释文化产业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文化产业创新对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产业 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为此,必须“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但由于公共财政投入有限,广大农村诸多条件还相当差,目前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难以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只有在新农村大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文化产业创新,才能尽快地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才能尽快实现我们建设新农村的战略目标。
什么是文化产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蒙特利尔会议上对文化产业这样表述:“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简单地说,文化产业是用社会化大生产的运作方式生产文化产品、进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文化产业的创新也就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公共财政为主、其他社会资本为辅,公共文化机构为主、其他文化机构和社会组织为辅,为全体国民提供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公共文化人才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监督体系等内容[3]。
文化产业创新对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作用何在?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文化产业创新就是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推动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进步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先进文化发展的源泉在于创新,要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由于文化既具有事业性质,又具有产业特征,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及文化部门的职能正在进行历史性转变,文化产业的比重将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的功能将进一步强化。我们要建设新农村,必须进行文化产业创新。更重要的,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也就是文化产业不断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办的一些新兴文化产业、文化示范基地,老百姓自己创办的大量文化企业、企业文化团队等就是文化产业创新的鲜活例证。这一切,推动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安徽富煌集团组建了富煌艺术团,和巢湖市居巢区文化馆联手,由文化馆培训管理,虽然常常为集团服务,但平时也可以由文化馆调拨,参与市区节庆、会议、广场、三下乡等演出,为广大市民和农民群众服务。大大增添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活力和服务能力。
河南省宝丰县扶持农民玩“小魔术”,称之为“民间艺术产业”,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打造“农民魔术师”,举办民间魔术节。那里的新农村建设标语有这样一条:“农民创造文化,文化造福农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必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大动力。”现在宝丰县有民间艺术团体1400多家,从业人员5.5万人,年创收入3.5亿元[4]。这既提高了农村文化的品位,也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增加了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强化了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而且,大量生动的文化产业创新及其遇到的各种问题,也促进了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的健全和
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革,增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体系
现行的文化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到今天,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才能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通过文化产业创新,我们可以看清文化体制改革的前途和出路,从而方向明确地把一些文化企业甚至文化事业单位推向适合其发展的市场。同时,也让广大的文化干部和群众看到自己未来大显身手的舞台,改变部分人认为走向市场就是意味着“下岗”的观念,在改制后不是“下场”而是扑向市场,走向前哨。这样,不仅利于理顺改革中的各种关系,顺利推进改革,也利于我们的主管部门逐步由“办文化”转变到“管文化”上来。安徽省的网络文化市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各种网络信息工程已向广大农村延伸,惠及千万农民。当前,安徽正在更深层次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将把一些县级文化企业单位如电影公司、剧场、剧团推向市场,这不仅利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加大县级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点、文化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有利于增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供给体系的活力,促进新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文化产业的创新必然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这不仅使产品种类增多,也使服务更完善,产业规模更大,从而形成文化市场的繁荣,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繁荣。深圳市有个大芬村,从一个画商开始起发展油画产业,只用了17年,发展成年产值3亿元、占领世界油画市场60%份额的“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福建省松溪县文化馆,从1994年创办女子版画班,10年就让松溪县的版画走向了全国[6]。而安徽的黄山市,在明清时期就是全国的版画中心,以其为代表的徽派版画在代表国家藏品水平的《中国版刻图录》中收录占三分之一[7]。而今,徽州版画鲜人问津,被束之高阁。是徽派版画没市场了吗?显然不是!是我们对这一文化产业没有进行必要的创新!徽州版画只有进行产业化创新,才能重现生机和繁荣!
广大农村虽然条件较差,但文化有市场,市场人气旺。如果适当地推进文化产业创新,不仅能使文化产业在农村得到延伸、发展,也会推进当地的和谐文化建设。如农村人喜欢看电影,我们可以在推进“2131工程”的基础上,更多地扶持一些文化人和农民,建立一批农民电影放映队,让偏远的农村人经常看到新电影,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科教影片,可以推动电影的发展和它的教育功能,也利于营造热烈、和谐的农村文化氛围。颖上、凤台、怀远等地的农民喜欢玩花鼓灯[8],安庆等地的农民喜欢看黄梅戏,巢湖、肥东等地的农民爱看庐剧,听民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因素,采用城乡结合等灵活方式,组建各类剧团,让农村有灯玩,有戏看,有歌听,锣鼓喧天,好戏连连,歌声阵阵。让农村的文化活动尽量做到人人参与,红红火火。
四、有利于强化新农村公共文化人才保障体系,对新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
农村文化市场是农村经济市场的一部分,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在广大新农村进行文化产业创新,鼓励农民兴办各种文化产业,不仅可以让部分农民文化致富,也可以让这一部分农民在文化产业实践中得到各种锻炼和培养,成为文化骨干,传承文化技艺,甚至保护了民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西延安市安塞县的安塞腰鼓被称为“天下第一鼓”。以“创立黄土文化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为目标的安塞县黄土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成功地举办了3届中国安塞民间文化艺术节,除了参加本地的各类文化活动,为当地服务,每年还有1000多名腰鼓手应聘到外地从事腰鼓表演培训,先后有8名剪纸艺人赴美、日、澳、菲等10多个国家表演献艺。这些文化骨干中,有相当一部分自然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需要的人才[9]。
安徽巢湖市黄麓镇青年农民刘靖,在祖传制纸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蜡笺纸产业。不仅纸张卖到了故宫,也使蜡笺纸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黄山市实施“五大文化工程”,将西递、宏村、唐模等农村进行整体产业化开发,形成优秀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遗产,弘扬了徽文化,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功范例[10]。
搞好文化产业创新,主要靠用好政策,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用好政策,对他们进行扶持和鼓励。
综上所述,我们不断地进行文化产业创新,就能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均衡发展和长足进步,就能使新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全面改善和加强,就一定能早日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12月31日,中发[2006]1号
[2]郑孝清、张卫,论文化创新体系与文化发展,“网上论坛”,2005年11月15日
[3]黄晓东,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转变现代政府职能,《南方日报》,2007年8月28日
[4]李可,小魔术“变”出幸福生活,《光明日报》,2007年9月3日第1版
[5]曾一帆,叶求利,中国文化报社主编《新农村文化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第6页
[6] 曾一帆,叶求利,《新农村文化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第35页
[7]黄辉,徽派版画艺术钩沉,《安徽日报》,2007年8月17日C4
[8]杨春,花鼓灯起源时间新考,安徽省文化馆编印《安徽群众文化》,2007年第1期第25页
[9]郑义,立足黄土地:安塞打造特色产业品牌,《中国文化报》,2007年8月31日第2版
[10]朱文根,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安徽省文化厅编印《安徽文化工作》,2005年第3期,第8页
(作者单位: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文化馆)
相关热词搜索:新农村 服务体系 文化产业 以文化产业创新改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的探讨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