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行性 [按需出版在大学出版社应用的可行性]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关键词]按需出版 大学出版社可行性      按需出版:Publishing On Demand.简称POD。按需出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广义是指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编辑和加工出版物,然后发售出版物的出版过程。它不仅包括纸质印刷品,当然还应包括电子出版物,比如光盘、电子书籍等。
  狭义的按需出版是基于按需印刷技术的基础之上,根据客户在时间、数量、质量上的特殊要求,对已经电子化的书稿进行编辑,利用数字印刷机来完成印刷、复制和装订,向读者传播正式出版物的出版方式。本文所讨论的“按需出版”在大学出版社的应用,是指基于按需印刷方式的按需出版,即狭义的按需出版。
  按需出版就目前看来并不是适合所有书籍的,经过十多年来的出版实践,它的市场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短版书、断版书、绝版书的重印、学术书刊、专业书刊、经常修订的大学教材、即将发行的图书的试销、个性化的图书出版业务、不确定性的小批量加印学术论文集结等。从按需出版的市场定位来看,大学出版社开展按需出版业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出版社来说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技术可行性
  
  (一)数字内容提供
  大学出版社提供按需出版的数字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模式一:本社出版的书籍数字化
  本社出版的书籍可以通过激光照排等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
  2、模式二:被授予版权的外社书籍数字化
  一是直接和外单位出版社合作。大学出版社可以直接和外单位进行版权引进合作,对于按需出版所使用的外单位的版权进行支付,通过连接其他出版社的网站,读者可以要求将其他出版社所出的书籍按需印刷,向版权被使用的出版社交一定比率的版权使用费。按需印刷的成本完全由使用版权的出版社提供,除版权使用费和按需印刷的成本以外所得利润归使用版权的出版社。
  二是通过版权联盟组织间接取得数字资源的版权。国内有版权联盟组织的存在,要开展按需出版的大学出版社可以通过申请成为版权联盟组织的成员,获得按需出版外单位出版社提供的数字资源并向该组织交付一定的版权费用,再通过版权联盟组织交付给版权被使用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
  现阶段有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该协会还办有期刊《大学出版》,但是该协会并不涉及版权领域。如果能够建立中国大学出版社版权联盟,有能力开展按需出版业务的大学出版社可以通过版权联盟所公布的可以转让版权的图书开展按需出版业务,向中国大学出版社版权联盟交纳按比例得来的利润,然后由版权联盟组织单独向各家版权被使用的出版社支付费用。
  另外,中国大学出版社版权联盟组织可以作为一个单独法人将组织内的图书版权向国内其他非大学出版社以及海外的出版公司输出版权。建立大学出版社版权联盟组织,既可以在大学出版社内部开展方便的版权贸易。又可以作为一个团体向国内的其他非大学出版社和海外的出版公司进行版权贸易。把中国大学出版社的优良资源都集中起来。建立这样一个版权联盟组织,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大学出版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模式三:通过和外联网合作按需出版外联网的数字内容
  大学出版社可能合作的外联网:商业性网络出版网站。如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年与上海新汇光盘有限公司、上海联和投资公司三方共同投资成立上海数字世纪网络有限公司,运营易文网,其主要核心业务之一就是网络出版。网站利用世纪出版集团现存的大量图书的电子文本制成电子图书在网上销售;开展按需印刷“我的书定做”的业务,利用先进的数码印刷技术,为网友提供个性化的POD服务。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将图书出版资源的电子文档集中在易文网,明确规定由易文网统一行使这些出版资源的电子出版权和网络出版权。这项举措不仅为易文网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亦有利于集团的丰富的出版资源的再利用,更避免了集团内各出版社在高科技上的分散投资带来的风险。
  通过模式二和模式三,大学出版社可以使用被授予版权的外社数字资源。
  4、模式四:社办网站采集数字信息
  大学出版社可以通过自建网站采集数字信息,并使得作者自由上传作品,在网络中和作者达成关于版权、稿费等一系列问题的协议。
  
  (二)网络技术
  大学出版社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
  1、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的大学基本都已建有校园网,并接人因特网。因此,即使一些大学出版社经济实力不够雄厚,没有能力使用需要大量高性能硬件和具有所有权的专用软件以及需要租用昂贵专用线路开展电子商务,也完全可以利用具有协议开放、系统构成灵活、开销合理特点的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业务。与其他非大学出版社利用网络接入服务商和网络信息服务商代理方式上网相比较,可以节约很多资金。另外,校园网一般都可以快速接人中国教育网,这使得其与各大中专院校的书店、教材科之间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时简单迅速。
  2、先进的网络技术
  大学出版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中心、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先进网络技术,做好网站网页的设计和更新、维护。一个运作良好的按需出版网站可以很好地处理供给读者的信息及结构层次,合理安排各种信息的位置,提供多途径、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有效地解决读者找书卖书的问题,甚至可以让读者自行选择书籍的篇章;同时使网页具备亲和力,而且可以在不同的浏览软件下观看,可以提供每本书的封面、内容简介和目录以及书评等充分的信息,订购流程流畅,令使用者感到舒服,引起购买者的兴趣。
  
  (三)数字印刷技术
  数字印刷最初的标准是“按需印刷倡议联盟”于2000年3月发布的个性化印刷标记语言。
  现在针对接需印刷技术推出的数字印刷机主要有海德堡(德国)、高宝(德国)、佳能(日本)、富士施乐(日本)、惠普(美国)、赛天使(美国)。Do―cuTech6135是富士施乐转为生产型企业及短版印刷行业涉及的超高速黑白激光打印设备,通过135ppm(页/分钟)可以实现高速度、大负荷的文件制作量。同时能够整合文件图书制作的全套方案,可以完成从数码文献的传送电子排版打印制作到封装的图书制作全部流程。
  
  二、市场可行性
  
  按需出版的发展应用离不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本文下面就将从按需出版在大学出版社的发展进行市场可行性分析:
  2009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了《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同时,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宽带网民 数达到2.7亿,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1、国内互联网学术出版已初具产业规模
  目前实际从事互联网出版业务的机构和企业超过500家,到2003年上半年正式向新闻出版总署申请互联网出版许可的机构就达180家之多。互联网出版从业人员总数超过3万人,其中各类编辑人员超过1万人,一部分来自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其它大部分是各类专业人员。
  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对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的年检数据表明,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2005年资产总计58亿多元。2005年互联网出版业务总收入约77亿多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4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4.45%;非主营业务收入28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20.76%;利润总额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71%;净利润14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57.67%。截至2006年,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收录期刊6990种,CNKI收录期刊7582种(不含科普类和年鉴类)。维普资讯共收录中文报纸400种、中文期刊8200多种、外文期刊5000种;至2006年10月累计收录文献1600万篇,每年新增约240万篇,拥有固定客户2000余家。这充分说明互联网学术出版发展势头良好。初具产业规模。
  2 消费者的阅读习惯
  由于按需出版兼有传统出版和电子出版二者的特征。因此,对处于转型期的出版业和消费者,按需出版比纯粹的电子图书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为出版社最终向电子化转型提供了缓冲。网络阅读相比于传统的纸质阅读来说容易造成视觉疲劳:电子屏幕往往让人眼觉得光线强烈从而造成视觉疲劳,因此网络阅读的时间会因人眼的不舒适而减短,阅读量也会相应的下降。很多科研人员对于一些需要经常阅读的文献往往都是先下载到电脑上再打印出来阅读。
  此外网络阅读还受到网络普及程度、读者文化水平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制约。
  
  三、政策可行性
  
  2006年,数字出版被国家列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的重点。数字化多媒体研发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中华字库建设工程、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国家动漫振兴工程、中国古籍数字化工程、国家版权保护技术开发工程、数字化文化传播工程8项数字出版工程的设立和启动,特别是2007年7月揭牌成立的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这是全国第一个、目前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按需出版也将有了技术和内容的保障。2007年,随着知识产权出版社已经获得了图书按需出版的政策许可,在按需出版图书的书号等问题上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大力支持,并且总署还拟将“按需出版”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出版工程。
  大学出版社申请按需出版业务的开展的过程又是一轮再竞争的过程:出版社的规模、力量和资金实力都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四、社会环境的需要
  
  出版传播过程处在一个大的社会系统中,它和其所在的出版传播环境相互影响,出版传播产生的效果会影响到其所在的社会系统。
  
  (一)环境保护的需要
  传统的出版方式印数难以估计,造成物质资源的大量浪费;我国还是森林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那些还没来得及转到读者的手中发挥图书特有的精神食粮价值就立刻销毁是极大的浪费。高居不下的库存率也给出版社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通过按需出版的方式可望逐步解决这一问题,让资源的使用更加有效。
  
  (二)文化资源保护的需要
  我国每年出版十万余种图书,其中55%在出版后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历年积累下来的退出流通领域的图书品种更是难以计数,成为断版、绝版书。这些书当中当然还有存在对当今社会仍然有研究、参考或者收藏价值的图书,这些图书也必然有少量的社会需求。通过按需出版对这些图书加以出版,会对全社会的文化资源起到保护。
  
  五、结语
  
  按需出版是结合了电子出版的术术优势以及传统阅读的载体。因此,在未来按需出版都将作为多元化出版与信息服务的一部分而存在,面向需要大量阅读或经常阅读的人群提供出版服务。虽然目前按需出版在国内的发展还有待探索,但是大学出版社也应该采取积极的行动,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做出有益的尝试,不断探索按需出版在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商业模式,推动整个出版产业的进步。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出版社 可行性 按需 按需出版在大学出版社应用的可行性 按需出版的出版社 按需出版在我国的应用探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