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潜山往迹多一编遗乘费搜罗] 迹乘矩阵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在巍巍大别山东南麓坐落着一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古城――潜山,潜山古时候为皖国,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注入长江。水叫皖水,也叫潜水。城,叫皖城。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潜山县山川秀美,风光绮丽,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境内的古南岳天柱山雄、奇、灵、秀兼备,为我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同时还拥有张恨水陈列馆、太平古塔、摩崖石刻、薛家岗遗址等人文景观。
《吕氏春秋?尽数》说:“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馗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旭与伛人。”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环境,也同样会影响所在地的文化,特别是在生产落后、区域交往缺乏的古代,尤为明显。皖山皖水共同孕育深厚而独特的潜山文化,潜山县自东汉至南宋先后为州、郡、府治所近800年,历代达官名流、文人学士,如李白、苏东坡、白居易、陆游、杨万里、黄庭坚等,均曾在此或为官或览胜,留下了许多美妙传世的诗文,也孕育出潜山“皖国古都、二乔故里、安徽之源、禅宗之地、京剧之祖、黄梅之乡”的美誉。
悠久的历史铸造灿烂的文化,在天柱山麓,潜水之滨坐落着一处远古文化的瑰宝――薛家岗文化遗址,其最早可以追溯至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其位于潜山县的王河镇,其四周溪流回纡,松竹翠秀,景色宜人,适宜的环境为先民的生息繁衍造就优质的条件。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先后对薛家岗遗址进行了6次发掘,发掘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出土文物近3000余件。薛家岗遗址因其时间跨度长、分布范围广泛、文化层堆积厚等特点,遗迹遗物丰富和文化内涵深邃,成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岁月的流淌不仅铸就潜山的历史传承,也留下许许多多美丽的传说和神话,皖山皖水的底蕴传唱了长诗之圣“孔雀东南飞”的绝唱和“二乔故里”的弦歌,妙笔生花般地点活了潜山的灵韵。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个凄丽的爱情悲剧感动了无数的人。而这个故事发生地据传就是坐落在潜山县东、梅河岸边的焦家畈。焦仲卿为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内一小吏,娶温慧贤良的民女刘兰芝为妻,夫妻情深意重。焦母却不容兰芝,以种种借口逼迫焦仲卿将刘兰芝休弃,焦、刘二人被迫分离。离别时,两人誓约生死,不复嫁娶。于是,兰芝在家兄逼迫再嫁时投水自尽,焦仲卿得此消息,则缢于庭中树上。千年岁月的流淌带来物是人非的今朝,但焦刘二人名字似乎也早写进这片山川、河流。“孔雀台、小吏岗、望雀墩、兰芝桥”等一连串地名映照那流淌的岁月。逢年过节,常有外地名角来此演出,咿呀咿呀唱“仰头相对鸣,夜夜达五更”这些焦仲卿、刘兰芝忠贞爱情的戏本。在焦、刘的故乡习俗里,人们把折磨媳妇的恶婆婆叫焦八叉,把受苦难的媳妇称作苦芝子。似乎用另外方式悼念着这场伟大的爱情。在笔者与当地政府官员的闲谈中,当地政府正抓紧恢复《孔雀东南飞》遗迹原貌,旅游部门将小吏港列为一个旅游景区。不久的将来,《孔雀东南飞》将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成为皖西南又一亮丽的旅游景点。
如果说“孔雀东南飞”是场间离殇间寄托的哀思,那么二乔传说就是低吟浅唱的香闺暖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自然会想起“三国”中英雄美人的故事。这场风流倜傥的佳话与潜山城东的胭脂井有关。
“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相传乔公故宅的后院内有一口古井,水清且深。二乔常在此梳妆打扮,可谓“修眉细细写春山,松竹箫佩环。”二乔留下传唱千年之美名,也写尽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英姿。胭脂井真的只是洗下胭脂妆色么?也许只是被带到烽火连天吴郡的离乡红颜泪吧?
千古的传说流淌了潜山的血液,而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则沉淀了潜山文‘化的纹理。据旧《潜山县志》记载“清溪两岸,环壁刻唐、宋人诗,使之无隙石”,此处石刻密集、显眼,多为载于史籍经传的名人所留。如李白、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等人的作品。其中最为称道的,是王安石与黄庭坚的四幅真迹。依水而行,清溪为伴、鸟语花香、畅快怡然。伴着汩汩山泉,一方方石刻映入眼帘,遒劲的笔触,精到的刀法,让人不觉间为之振奋不已。或行或隶或草,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油然而生,挽留我的脚步,立在那一幅幅石刻前,似乎一份亘古之韵扑面而来,其蛮荒的粗犷与未经修饰的自然景观所带来的震撼感,非亲临此地而不能体验。
潜山境内世代黄梅飘香,男女老少皆有演唱黄梅戏的传统。殊不知除黄梅之外,发源于潜山的戏剧种类流派灿如繁星,不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潜山弹腔”、也孕育徽剧这样土生土长的戏曲,更是诞生“程长庚”这样的开创殿堂级国粹的戏曲大家。“潜山弹腔”是一种古老稀有的安徽民间戏曲剧种,流传了近300年。以当地土语音调演唱。其曲调丰富,长于叙述,能够充分表达复杂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潜山弹腔”在其长期的流布和发展过程中,对许多地方戏曲剧种都产生过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学术界认为:京剧皮黄,由弹腔完成;京剧形成的基础,源于西皮、二黄两腔的合流,因此弹腔被誉为是:“徽剧的前身、京剧的母体”,故其被认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乾隆五十五年,发生中国戏曲史上最重要一幕“徽班进京”,从而拉成京剧形成的大幕。徽班领袖程长庚在安庆二黄的基础上,融合弹腔,以徽调为基础,唱法取之汉调,并吸收昆曲、秦腔之精华,融会贯通,形成独特风格即“京二黄”,集徽剧之大成,开京剧之先河,铸就了其京剧鼻祖之称谓,目前,潜山程长庚纪念馆珍藏着一本清道光十二年重镌的京剧鼻祖程长庚家谱――《程氏族谱》,同时在龙潭的杨家祠堂内仍完好地保存着古戏台“万涧古戏楼”,据传程长庚家班“四箴堂”班在程祥桂的带领下曾到此演出过。现戏楼枋板上墨迹犹存。一些班社演出的剧目及演员姓名依稀可辨。
“结绳刻契,梅开三度”,作为黄梅的热土,潜山在黄梅戏的发展和传承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先有最早用文字、书籍系统性记录黄梅戏剧目、台词的洪海波,后有当代黄梅戏领军人物韩再芬,硬是将黄梅戏唱响中华大地,我国最早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及“中国五大民间传说”之一《天仙配》就在这里以黄梅戏的形式搬上了电视的舞台。
“烟霞澄鲜钟灵秀,三教齐聚汇名山”,除了戏曲之乡外,潜山还是一个宗教之乡,其留存了大量释、道、儒三家的人文及文化遗迹,潜山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涌现了许多高僧大德。其天柱山区内太平塔、三祖寺分别被美誉为“安徽第一塔”和“安徽第一寺”。山谷寺(三祖寺)始建于梁武帝时,为高僧宝志禅师首创。大同二年(536年)武帝萧衍赐名为山谷寺,佛教二祖曾在此驻锡,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三代祖师僧璨禅师在此圆寂,肉身葬于寺后小丘上,后人又称为三祖寺。现今寺门上高悬当代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山谷寺”匾额。寺院内觉寂塔俗称三祖塔(《中国古塔》科教影片曾在此处采拍)。
潜山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不仅体现在1800百年的发展历程,也不仅是诞生左慈这样的道教名人,而是在于它为道教做出的巨大贡献。作为道家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潜山洞”,并列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司命真君的洞府,全国五镇中的“中镇”。明末重道教,潜山寺一度被改为潜山观,道人们在此烧丹炼汞;康熙后,恢复为寺。主峰下的葛仙岩,就是道教遗迹,人称“潜岩丹灶”。据《咸宁县志》载:“葛仙岩,在潜山腰,传说为葛洪炼丹之所。”相传他与鲍姑云游江南,见这里“山生瑞草,地长灵芝”,便与鲍姑留在这里结庐布道,烧汞炼丹。天长日久,八卦炉将地下水烧热了,热水从石罅中冒了出来,便是温泉,后来成了八景之一的“温泉沸波”。至今,潜山葛仙岩下一片砖石瓦砾,依稀可见当年的建筑遗迹。
潜山因其自然环境,自古就是儒家士子攻读的理想之处,北宋工部尚书刘维,清代隐士李玉早年都此进行攻读,或摘榜登科,青云直上;或隐遁山林,高尚其志。故,后世将其视为人文荟萃、钟灵毓秀之所。其最有名的莫过北宋的冯京了,在此面壁多年,后连中解元、会元、状元,官至宰相,先后娶晏殊、富弼之女为妻,留下了“三魁天下儒,两娶宰相女”的佳话。“烟霞澄鲜钟灵秀,三教齐聚汇名山”,隐藏在山川秀丽外表之下的潜山,原来是一个融儒、佛、道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大观园,郁郁潜山往迹多!
潜山文化之厚、底蕴之深,非一人一言所能述尽,此篇只是鄙人水中望月、镜中观花之感,仅为“文化潜山”开始之际的抛砖引玉之言罢了……
相关热词搜索:潜山 郁郁 搜罗 郁郁潜山往迹多一编遗乘费搜罗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翻然恐失乡县处
热点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