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移民吸引力扫描|VIC2移民吸引力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人生感悟 点击:
“如果你爱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多年前,中国第一部“移民题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曾引起国人热议,它是上世纪90年代“出国热潮”的写照。
而如今,新的一波移民热潮正在袭来。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近年来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据统计,目前约有3500万华人散居世界各地。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新移民。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各界精英、富商通过技术移民或投资移民的渠道,获取他国永久居民权或国籍。
日前,《环球》杂志与“新浪网”联合以中国人的移民倾向为主题组织了一个网络调查,共有9330名网民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在“最想移民的国家和地区”中位列前三甲,分别占28.9%、24.4%和16.3%。
而据统计,2009年度,中国移民美国约6.5万人、移民加拿大约2.5万人;2008年度移民澳大利亚约1.6万人。这些数据与调查结果有某种程度的吻合。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实行人才战略最为成功的国家,一直受到世界各国包括中国移民的欢迎。加拿大是老牌的移民国家,据该国《世界日报》报道,随着中国大陆新富阶层掀起移民热,加拿大投资移民的申请人数正迅速增长。据了解,近10年,中国一直是加拿大移民的最大来源地。由此,不难看出,北美是中国人眼中最热门的移民目的地。
在调查中,新加坡以8.4%位列第四,而北欧国家和新西兰也大受欢迎,分列五、六名。排在第七位的是“其他”,高于德国、日本、英国、法国等选项。
这个“其他”的意义在近年似乎得到了延展。一些西太平洋、中美洲等地名不见经传的小国的移民官发现,他们的国家正日益受到中国移民的青睐。
如今,新的选择正在出现,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小国,因“以招商引资立国”的移民政策,成为中国移民的新宠。有媒体毫不讳言地指出“圣基茨和尼维斯在哪里?你不关心,刚办理了移民到该国的中国富人也不关心,他们满意的是站在了一个最佳观望点上。风头不对,就马上跳去美、加、澳等最终移民地;若一切尚好,就在国内乐享‘侨商’所获得的种种优惠。”
美国:活力产生吸引力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一直对世界其他地方有移民意向的人们散发着奇妙的吸引力。能够得到一张美国绿卡,曾经是很多人的向往。
相比西欧和北欧诸国,美国的福利也许并不是最好的,但是她的吸引力,来自于社会总体的一流生活和教育水平,以及优良的投资环境。移民到美国,除了能够享受发达国家国民待遇之外,重要的是,这里的宽容和活力给了人们更多的信心。
高度发达的教育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调查,教育水平是一部分移民选择移居目的国的主要因素之一。美国在这方面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作为公认的世界强国,绝大多数美国人坚信本国的繁荣与强大,在极大程度上得益于国民教育的普及。在联合国的各国教育索引中,美国得分为99.9,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一。
覆盖面极大的教育计划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受教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正是在这个坚实庞大的基础上,美国的科学研究水平始终位列世界前沿。截至2009年,共有3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美国,其中百分之七十五的奖项属于科学方面,高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对科研投入的预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便逐年稳步增加,各大学实验室除了接受政府资助,通常还得到工商企业对专项研究的大笔资助。
除了教育资源,美国的公共教育设施的共享性也非常之高。今日美国有超过8500座公立图书馆,以及2800多座向公众开放的学院或大学图书馆。绝大多数图书馆馆藏量十分可观,设备先进,是普及成人继续教育不可或缺的辅助资源。
而最令人感叹的是,在美国学习是一种“enjoy”(享受)的过程,宽松的学术气氛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学校中的常态,相比国内的教育现状,吸引力不言而喻。
不断完善的医疗系统
美国的医疗设施和医疗保险大部分都由私营部门经营,长久以来,不论是美国公民还是外国移民,都必须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才能覆盖部分医疗费用。美国政府仅提供较为辅助性质的公共医疗保险、医疗辅助计划、儿童医疗保险计划和退伍军人健康管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0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比较了191个成员国的医疗素质,美国的医疗消费与应变能力都在榜首,但人均医疗费用的绝对值及占GDP的比例居高不下,是世界范围内医疗费用最昂贵的国家。
这个情况已经开始了历史性的转变。2010年3月通过的医改法案初稿中,计划将每一个美国公民都纳入政府的医保范围。
然则无论是否有全民医保,昂贵的美国医疗仍深具吸引力。高昂的医疗开支有效推动了新型医术和医疗产品的研发;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率颇高;新型药品层出不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行得力,药品安全保证度高。这种种优势使美国作为全球医学研究龙头国的位置始终不可动摇。
投资移民的上选
虽然仍未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但美国始终是全球投资者的一片热土。为了针对海外投资移民,美国移民法从1992年起设立了EB-5投资移民方案。在美国任何地方投资一百万美元并至少创造十个就业岗位;在国家认可的低就业地区投资五十万美元并至少创造十个就业岗位;在经政府批准的“地区中心”投资五十万美元――只要在此三项投资行为选择一项,投资者便可以获得绿卡。它是美国所有移民类别中申请核准时间最短,资格条件限制最少的一条便捷通道。
而2010年初,美国国会推出了修订后的EB-5投资移民方案,放宽了投资方式,并表示将提高每年10000个名额的切实发放比例。
与欧盟等国的投资移民方案相比,美国EB-5方案的优势十分明显:办理周期短、投资人无需创业;除了需证明资金来源的正当性,对投资人无学历、语言、商业背景的限制;投资人配偶及21岁以下子女均可获得绿卡,并可自行选择在美国任何地区定居,可自由进出美国,没有移民监,并享受当地居民的福利;投资人取得绿卡5年后可申请入籍,以取得美国公民身份。
而且最重要的是,由政策倾斜扶植的“地区中心”项目都经过了严格的审核过程,投资资金的安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美国移民政策的变迁
作为一个几乎完全由移民后代构成的国家,美国也仅在最近一个世纪内才逐渐形成了文明、现代概念的移民政策的。在1917年时,美国曾经向亚洲国家移民关闭边界,而历经数十年变革,移民法也数经修改,终于演变到了今天的情况。
2010年2月,美国国会表态将全面放宽对投资移民的审批。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酝酿大赦,欲借移民合法化推动美国经济,让非法移民走出阴影,合法工作和报税会为美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旦移民身份合法化,收入和消费都将显著提高,对刺激经济非常有效,并可在未来五年内节省数千亿美元的非法移民遣送费用,转而将其用于加强边防。
目前,虽然在美国当地,人们对于非法移民的抵触情绪依然存在,年轻人与老年人看待移民的视角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美国正是依靠源源不断的移民提供给其发展的活力。(谢欣欣)
西欧:福利虽好,移民紧缩
以英国、德国、法国等地为代表的西欧发达国家,素来以高福利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而著称,这也吸引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移民的目光。但是这些地方与移民之国美国比起来,移民难度要大得多。
从生到死政府都埋单
西欧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一向是这些国家引以为傲又深感头痛的问题,可以这么说,作为英法德等国的正式国民,完全可以依靠福利制度生活,即便不去工作也能生活得较为安逸,但是同时,这些政策也增加了政府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们工作的热情,为很多有识之士所诟病。
以德国为例,当一个孩子落地之后,他就能享有国家按月发放的抚养费,父母基本上不用担心会增添过多的开支。如果孩子生得多,到第三个第四个孩子的时候抚养费数额还会增加。当这些孩子上学之后,他们也能够接受完全免费的教育,就算是上大学,都不用缴纳学费。如果家庭条件不太好,还有名目众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来帮助这些孩子。
同时,在德国,几乎所有有收入的人都参加了医疗保险,不同的只是高收入者可以自己选择是参加私人医疗保险还是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而低收入者则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由于德国经济实力雄厚,德国医保服务的范围、项目和内容都非常广泛。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的被保险人(包括家属和未成年人),不管其当时经济状况如何,都可以得到及时、免费的治疗。
而在英国,失业保险的存在,可以让一家十余口人即便没有一个人去工作,也能从容地生活。这其中,包括由政府提供的免费住宅、低保津贴和给孩子的抚养费。如果有人投机取巧,把政府给的房间出租,那么租金又成为一笔收入。很多人因此就算失业,也不愿意再去设法找到新的工作。
同时,这些国家的国民如果去世,也不用担心丧葬费用,政府会提供免费的墓地。真可谓是从生到死,政府都会埋单。
移民政策持续紧缩
但与高福利的诱惑相比,紧缩的移民政策却让有意移民的人们感到头痛。特别是今年近几个月以来,欧洲各地都传来了移民政策的消极信号:意大利米兰移民聚集区发生了几百人参与的骚乱,政府派遣武装部队清除意大利南部非法非洲移民聚集地;英国保守党大卫?卡梅伦在当选之前表示,如果保守党获胜将削减25%的移民;法国移民部长埃里克?贝松表示,2009年法国的合法和非法移民数量都有所下降,而总统萨科齐则计划禁止穆斯林传统服装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习俗;即使是对移民最友好的瑞典,也通过公投修改宪法,禁止修建穆斯林尖塔。
欧洲从上世纪末开始,总体趋向于缩紧移民政策。随着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欧洲各国,特别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移民的情绪再度有所抬头。
这是因为,无论德国也好,法国和英国也好,这些国家存在一个很庞大的失业群体,大概占劳动力的10%左右,这个群体倾向于把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在移民身上,他们认为是移民影响了他们的就业问题,但其实事情并非如他们所想。外来移民所从事的行业大多数都是收入比较低、工作条件比较差的行业,移民和当地人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两个劳动力市场并不冲突。实际情况是,外来移民的失业率往往更高。
文化冲击成为难解症结
而深刻影响移民政策走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外来移民带来的文化冲击。在法国,移民政策未能塑造移民对法国的国家认同,而这一政治认同的缺失又会加深文化认同的缺乏,移民在被忽略、受歧视和深怀怨恨的情绪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身体装饰和日常行为等生活习惯中强化祖国的文化特性。
比如,在这些新移民和二代移民中有不少具有伊斯兰文化背景。据说在巴黎街头,每10个行人当中就会有一个穆斯林,可见穆斯林人口在移民当中的比重之大。而穆斯林在保持自身文化特性和抗拒世俗化方面比较突出。也因为如此,关于是否应该禁止穆斯林女性在公共场合佩戴头巾的问题才会存在激烈的争辩和受到穆斯林移民社区的强烈反对。由于穆斯林人口在法国的快速增加使移民问题增添了宗教色彩,并成为敏感话题。有欧洲学者已开始讨论所谓法国甚至欧洲的“绿化”问题(穆斯林崇尚绿色),虽有杯弓蛇影之嫌,但也非无风起浪。
而在欧洲不少历史悠久的国家中,本土地域观念强烈的民众对踏入自身生活圈的移民往往过度敏感。特别是移民和下层百姓接触较多,民众的反应会格外强烈。
然而,欧洲移民问题的实质终究不是纯粹的宗教问题,也不单纯是文化问题,而是带有经济、社会和文化性质的综合性问题。无论移民问题多么严峻,欧洲的英法意德等地依然需要移民。不少发达国家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工作和农庄的劳动力明显不足,许多体力劳动必须要由移民来承担,限制移民只会进一步扩大用工缺口。
对欧洲的移民政策制定者而言,他时刻会面临一个难题:在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维护本国文化独特性和保持多元主义文化传统之间如何保持平衡?不管怎样,移民问题需要获得严肃和理性的对待。(安兹、简军波)
澳大利亚:多元交融的栖居地
澳大利亚建国初期英裔及德裔占大部分,但之后开始有来自各地的移民加入,使其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
这几年,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在加速收紧移民政策,然而除了一项新出台的将“新技术职业清单”中400种减为181种职业的政策影响了留学生申请移民外,想把家搬到澳大利亚的中国公民始终未见减少。在移民大潮中,相当比例的人在国内早已是高级管理人员、或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移民澳大利亚将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新生活方式,到底他们在寻求什么,为什么澳大利亚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投资移民嗅到的商机
郑先生是中国南方某城市的地产开发商,作为投资移民他已拥有澳大利亚永居身份,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在国内经营企业。他告诉记者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虽然已开始收紧,但较其他国家相比仍较为宽松。尤其是大把的投资机会,对国内业家具有很大吸引力。另外,让子女得到优质的教育,并希望他们能够在异国延续自己在国内经营的企业,已成为商业移民们的主要目的。
郑先生说自己经过调查和比较,之所以选择移民澳大利亚,并不仅是为了让子女在这里接受优质的教育,因为早在十几年前郑先生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读书,他认为,“澳大利亚的投资机会相对较多,而且我希望自己能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这就是当初选择移民的主要目的”。
重塑生活方式的可能
“移民澳大利亚使我的生活有了一个彻底的改变。”酒商小董感慨地对记者说。小董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父亲在广东和香港经营生意很成功,他从小比较叛逆,独自一人闯到英国,在那里读了高中、大学和研究生。2002年底小董来到澳大利亚,狂玩了几个月后忽然觉得生活很空虚,就跑到父亲在澳大利亚的公司负责财务。直到一天遇到一位品酒高人,被其带入了奇妙的澳大利亚葡萄酒世界,“从此我感觉生活有了新的目标,生命中拥有了色彩斑斓的世界。”
小董移民澳大利亚后,从2003年起开始独立经营一家酒业公司,到现在仅几年时间,其拥有的红酒品牌已占有全澳1%的市场份额,并占有澳大利亚出口到中国高达7%的市场份额。另外,他还收购了两个葡萄园。用小董自己的话说,“全新的生活方式重塑了自我,这是我移民澳大利亚后最大的收获。”
“虽然在独立经营公司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问题,而且不止一次上当受骗,但我认为有时候被骗其实是一个很便宜的交易,因为在改正的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远远超出正常情况下的获取的信息。而我的心态也随着澳大利亚现代而优雅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平静平和。”
文化包容性的魅力
在悉尼科技大学法学院担任讲师的小田还是一位澳大利亚注册商标律师,这位老红军的后代在几年前经过多种比较后,最终还是选择移民澳大利亚。他认为在澳大利亚最适合自己个人未来的发展。
小田在澳攻读博士期间,曾在联合国见习及做顾问工作,并先后在美国华盛顿法学院等地访学。通过在4个国家9个不同学研机构及国际组织的研究及工作经历,使他得以全面比较几个国家的优劣,由此对澳洲多元文化包容性有了较深的体会。
田律师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是澳大利亚永久居民却一直持有中国护照,尽管如此却从未感觉在学习、就业期间受到过什么差别对待,特别是在取得法学院讲师职务、及澳大利亚注册商标律师资格方面。很多国家包括美国,是不会轻易把这样的工作职业机会提供给非本国护照持有者的。相反,他的中国背景,成为了其从事工作的竞争优势。这使田律师深深感到,祖国的强盛使每一位海外华人都会受益匪浅。
小田对记者分析说,澳大利亚地理位置邻近中国,政局稳定、法律和商业环境健全、主权风险较低、经济增长稳健、商业信誉良好、基础设施齐备、生产和环保技术先进、部分行业投资回报较高,都是吸引中国移民的重要原因。
有资料显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经济发达且政治稳定的国家,国际信用评级为AAA,政治稳定性全球第一,财务机构的透明度占世界第一位,商业效率占全球第三,仅次于香港和美国;政府工作效率和商业环境宽松度均占全球第三。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服务和计划积极鼓励与支持外商投资,而且作为世界上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宜人的气候、独特而美丽的风光、高质量的社会与文化基础设施。澳大利亚的生活成本大大低于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海外移民和访客普遍认为这里很有吸引力而且生活很实惠,这里既有高质量的住房和教育,又有十分健全、完善的社会健康服务系统。
不难看出,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天然环境、投资机会、发展空间、各类福利、优质教育,政治法制,甚至包括多国旅行的免签护照等等,无一不对移民们有着巨大吸引力,难怪许多中国移民早已把澳大利亚当成了梦想中的家园。(胡萌)
加拿大:子女教育与环境认同更可贵
加拿大统计局曾经就华裔对加国的归属感问题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有近八成的加拿大华裔对加国都怀有很强的归属感。这片远隔重洋的土地,缘何对华裔移民有着如此的吸引力?周描宏是中年时期举家迁往加拿大的新一代移民,她们对此有着最为深切的体验。
培育个性的教育
周描宏于1986年从浙江温州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就读化学专业。1990年毕业后追随她的先生到东北老家就业,两口子顺利进入省级单位。稳定的工作,不错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影响他们于2001年做出举家移民加拿大的决定。
“当时我们在国内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好,既舒适又安逸,在决定移民时,也考虑到人到中年,又要从头开始创业的艰辛。但我觉得孩子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要的。”周描宏对记者说。
“我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在这里受教育好,还是看天性。就像我女儿这样,从小就憨憨的,对国内竞争如此激烈的教育可能不会很适应。那年我女儿8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当时我们已经觉得国外教育可能会更适合于她,没有升学的压力。”
“从教育方面来看,中国和加拿大各有优势,在中国,孩子可能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但在这里,学习的环境比较宽松,更多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学校和老师都很尊重每个学生个体,他们会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特长,但也不会特别去关照什么拔尖人才,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到目前为止,我女儿在这里学习非常快乐,独立能力也很强,校内校外选课报名、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基本上都是自己去做,征求一下我的意见,然后自己决定。”
透明的创业环境
周描宏在加拿大的创业经历在她看来是一个非常顺畅的过程,“毕业以后,我开始做自己的生意。像我们这样中年出国创业,在国内有一定的人脉基础,在这里又学习了加拿大的商业规则,所以就开了一家旅行社,也就是现在的‘加拿大金茂旅游集团’。经过头两年的亏损,第三年的持平,从第四年开始,营业额就成倍上升。”
“我们旅行社的业务发展迅速,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这里的创业环境。在这里创业,只需要你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你的工作,无需为跑关系费神、费力、费钱。以我自己的创业过程为例,从我申请营业执照,申请旅游协会的执照,到申请IAT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证书,我总共只同一个政府官员打过一次照面。他只是到我公司巡视过一次,拿着一张表格,核对了一下公司的硬件设备和人员资质是否合格后就走人。”
舒适的生活体验
同样中年移民的D女士则对加拿大的环境和舒适度情有独钟,“吸引我们在这里长期留下来的部分原因是这里优美的环境。温哥华的居住环境确实是非常好,清新的空气、良好的水质、蓝天白云绿草地,整个城市像个大花园。每天早上上班,一路上就感觉空气特别好。”
“在加拿大生活,后顾之忧也比较少。其实,到这里来,内心的挣扎也只有出来的人才会明白。表面上看,大家觉得这里公平,看不见那些腐败、阴暗的东西。但是内心肯定有一些挣扎。但是,我发现一些跟我一起来的人,他们并没有回流,而是一直留在这个地方。这么多年来,生活改善了很多,买了房子,在这里找到一份宁静的生活。完全脱离了在国内四处奔波的生活。”
“如果说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安全感,可以理解为后顾之忧少了。比如说医疗。人老了怕什么?就怕生病。国内现在不管有没有公费医疗,如果家里有人得了绝症,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基本上这个家不是倾家荡产,经济上也差不多了。对于这种可能性,人们非常恐慌。这是导致有些人欲望无止境、整天想着挣钱的一个原因。而在加拿大,人们享受健全优越的医疗保障,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黄晓南、马丹)
瑞典:高福利,却难融合
北欧国家对移民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来源其高福利。仅以瑞典为例,瑞典是一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国家。
就人口组成而言,瑞典是一个相当多元化的国家。瑞典人口为910余万人,但是其中约12%(110万)的人口出生地不在瑞典,16.7%(153万)的人口是移民或移民的后代。如此高的比例既有历史原因,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典本土居民与移民相互依存的历史。
从历史上来看,瑞典上一次参与战争还要追溯到1814年与挪威的战事,之后的近200年间,整个欧洲大陆风起云涌,两次世界大战更是打得不可开交,瑞典一直保持严格中立,始终没有被卷入任何一场武装冲突。也正是因为瑞典保持了近200年的和平,让许多身处战乱国家的居民在考虑避难地点时将瑞典作为首选。
从瑞典目前外来移民的人口比例上看,最多的是芬兰移民(175,113),其次则来自伊拉克(109,446)和前南地区(72,285),来自伊朗(57,663)、波黑(55,960)、索马里(25,159)与黎巴嫩(23,291)的移民也占外来移民的较大比重。这些地区除了芬兰属于北欧五国外,其他六个国家都属于在近年发生过局部冲突和战乱的地区。瑞典对于在《都柏林公约》原则下难民申请避难的移民案例一直持相当宽容的态度。
中国在瑞典的移民数量则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根据瑞典移民局的统计,在2000年有909个中国人移民瑞典,这一数据逐年增长,2005年为1749人,平均每年递增14%。中国与泰国和伊拉克两国一同位列近年来向瑞典移民最多的国家。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不禁想问,瑞典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移民国家不同,主流文化较为单一,这个北欧国家为什么能吸引全球各地的人纷纭而至,想要在此安家落户呢?
除了上文提及的长期中立政策外,瑞典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全球闻名的福利政策。瑞典的主要执政党社民党一直支持发展福利制度,长期以来形成并不断完善被称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民社会福利制度。瑞典人视教育和医疗为人身的基本权利,在涉及人身权利的服务领域内,不应该用市场手段进行商业化操作。在这样的福利环境下,即便是没有瑞典护照的外来人口,只要家庭成员当中的任何一人拿到瑞典工作许可及居留许可,抵达瑞典后全家人即可开始享受和当地人同等的福利待遇。
根据瑞典对生育假期的规定,父母双方均有权享受育儿津贴。从婴儿出生之日起,父母双方有权获得480天的假期,用来照顾孩子。其中父母各60天的育儿假期是强制性休假。生育假最初390天的工资由国家社保支付,一般大约为原始工资的80%。瑞典子女上学免费的同时还能享受各类儿童津贴和学习补助。
但是,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涌入,移民瑞典同样要意识到诸多负面影响。瑞典融合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外来移民在融入瑞典的过程当中正在遭遇许多困难。融合委员会主席萨布尼12岁就移民到瑞典,成为第一个进入瑞典内阁的非洲人。她认为,外来移民要融入社会,就必须掌握当地语言,同时有一份工作,但是外来移民的最大问题就是,在寻找工作方面与瑞典本国居民差距甚大。报告显示,外来移民即使在瑞典受了5年成人教育,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仍比瑞典人低30%。许多的外来移民即便拥有优越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最终仍然只能找到“大材小用”的工作。
另外,外来移民的结构性调整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瑞典在上世纪60年代迎来的移民大部分是从事产业工人的工作,但是近20年的移民却以政治难民为主。这些移民往往与同乡聚集在同一个地区,逐渐被边缘化,然后失业率和犯罪率开始攀升。据统计,1997年到2001年期间,大约有25%的案件和移民相关,而这又给了一小部分排外的瑞典人以抵制或歧视外来移民的口实。(周是今)
新加坡:魅力何在?
2008年11月,巩俐在新加坡宏茂桥一个民众俱乐部宣誓成为新加坡公民。之后,李连杰在新加坡购置豪宅的新闻见诸报端。由于当地法律规定,只有本国公民才可购买带永久地契的独立式住宅,所以媒体推测李连杰已成为新加坡公民。
对于影视明星纷纷移民海外,并选择加入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很多人至今仍感到纳闷。尤其对于巩俐、李连杰这样的国际巨星,想去哪儿不是易如反掌?他们为何看上新加坡?
成功人士的家园
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一个首映礼上,李连杰向媒体透露他入籍新加坡的原因:“我在美国住了很多年,后来在国内也住了几年,之前还去过澳大利亚和瑞士,但最后落户新加坡,只是想给孩子找一个学习的地方,一个他们能接受中英文文化教育的地方,一个我可以去做事又不用担心他们的地方。”
比李连杰更早移民狮城的量子基金前合伙人、美国传奇投资大师罗杰斯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
其实,若单纯为了学习双语,新加坡并不是唯一的选择。而单就繁荣和舒适而言,新加坡也未必会超过上海、北京或香港。这里市场相对狭小、商业环境不成熟,并不是一个寻求“暴发”的好地方。但一位来自上海的新移民告诉我,新加坡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却是上海或其他中国城市所不能比的。
政府着力控制贫富差距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控制贫富差距,重视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同时不遗余力地打造了独特的“劳、资、政”三方的和谐关系。
新加坡社会安定的另一基石,是其对“居者有其屋”的完美实现。无法想象,人口密集、国土狭小的新加坡,竟是世界上国民拥有房产比例最高的国家。而“居者有其屋”政策成功的关键,是政府设立“建屋局”统一为国民规划、设计、建造“组屋”,满足了绝大多数国民的住房需求。
目前,住政府组屋的人口占新加坡国民近85%。房价被控制在合理水平,连最低收入阶层都能拥有住房。
社会公平“不玩虚的”
新加坡是一个强调公平的社会。比如巩俐宣誓入籍,她在民众俱乐部与100多位新公民一起出席宣誓仪式,从国会议员手上接过公民身份证,期间没有受到丝毫的特殊待遇。
有人说,新加坡人喜欢“投诉”。这种类似于国内“上访”的行为,在新加坡很常见。这里的部长都必须是民选的国会议员,而所有议员每周须定期接见选民。所以在新加坡,想把什么问题直接投诉到部长那里,并非什么难事。而投诉渠道的畅通无疑导致了可投诉事件的减少。求见议员的案例中,反而以寻求帮助者居多了。
新加坡并非没有超级富豪。但新加坡的制度保证所有人的收入都必须是可以摊在阳光下的。这里不允许说不清、道不明的“灰色收入”。
而新加坡的成功商人,也大都秉持了移民先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这里的富商乐善好施、热心公益。
吸引人才未雨绸缪
众所周知,新加坡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有著名的欢迎外来人才的政策。尤其是新加坡正日益面对人口萎缩、老龄化的挑战,因此必须持续吸引移民,来填补本地人口。
与此同时,新加坡也意识到,世界各国都在极力争取外来人才,新加坡的人才也成为各国“挖角”的对象。因此,在继续吸引优秀人才来狮城定居的同时,政府也着力于加强国民认同和国家凝聚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新移民尽快融入本地社会。
最近,基于“公民优先”的原则,新加坡消减了永久居民原有的一些福利,引发新加坡是否不再欢迎外来移民的忧虑。对此,政府高官多次出面强调,没有这样的意图。
事实上,消减永久居民福利,是为了拉开公民与永久居民的待遇差距,以便促使更多永久居民选择入籍,而不是长期保持永久居民的身份。对于入籍后的公民,新加坡强调的是“一视同仁、不分先后”。可见,“公民优先”并非是要排斥移民,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强国民认同和凝聚力,以应对未来全球化的人才争夺战。(叶明)
反面教材
津巴布韦:人才出走沦为“失败国家”
哪个国家人才流失问题最严重?在美刊《外交政策》新近出版的全球“失败国家”排行榜上,津巴布韦位列“人才流失”指标榜首。
据统计,过去10年中,这个南部非洲内陆国家有五分之一的民众选择了离开祖国――“出走”人群涵盖教授、医生、工程师、律师,以及记者等多种职业。连年来饱受政治动荡不安与严重经济危机的津巴布韦,成为了全球人才流失问题的“重灾区”。
中小学教师缺额高达30%
迄今为止,津巴布韦官方从来没有公布过关于该国人才流失的确切数字。但有人估计,从2000年津政府实行“快车道”土地改革以来,全国有300多万人口移居海外,其中包括大量的专业人士。首都哈拉雷“科学与工业研究发展中心”2003年所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个仅有1200万人口的非洲小国,专业技术人才移居国外的数量超过50万。流失人才绝大多数获得了学士以上学位,其中拥有硕士学位的占20%,博士学位的占5%。
遭受人才流失打击最严重的,在津国内当属教育部门。据津巴布韦教师协会估计,到2008年,该国至少有7万名教师流落他乡,截至目前,津中小学校教师缺额仍高达30%以上。国内最高学府津巴布韦大学副校长尼古拉无奈地表示,由于讲师以上员工不足原先的一半,致使许多学位计划不得不中途停止。
似乎已经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人才流失直接影响到了津巴布韦未来的人才培养。而人才匮乏不只体现在教育部门,在采矿业,过去10年里专业人才损失了三分之一;在医疗卫生领域,人才流失使其几乎陷于完全瘫痪状态。令津巴布韦人记忆犹新的是,当2008年那场历时10个月的霍乱突然爆发时,当地医疗部门却因为人力不足而束手无策,最终霍乱夺去了4000多条生命。
移民为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津巴布韦曾经是非洲大陆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教育普及率高达90%以上。所有移民途径中,高中毕业参加英、美和南非等发达地区的大学统一入学考试,是较为容易的渠道。
近几年来,由于政治原因和经济困难,津巴布韦人大量涌入邻国南非和博茨瓦纳。在国内无法养家糊口的不少专业人才,到邻国后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苦力。“2004年,我哥哥让我来南非,说这里工作机会多。”在南非的津巴布韦人劳伦斯这样解释移民原因。
有分析认为,津国内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党派政治争斗导致了经济衰退和人民生活困难。如果津联合政府能够保持政局稳定,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人才流失很快就能出现逆转。
目前,津联合政府废除一文不值的本币津元,推行以美元、兰特为主多种外币同时流通的币制,使国内经济情况有所好转。据津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国内人才匮乏的总体状况正在出现改善的势头。(李努尔、邓亚君)
(综合《环球》2010年第13期和7月9日-15日《国际先驱导报》)
相关热词搜索:吸引力 移民 扫描 全球移民吸引力扫描 全球赌场扫描 赌场纸牌扫描
热点文章阅读